第二单元 第一节 水的人工净化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学习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初步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方法(3)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人工净化系列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体会分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淡水资源匮乏、必须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保护并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掌握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混合物分离方法2、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三、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观看视频、图片,讨论水资播放一段关于淡水资源匮乏的视频及水资源分源的现状。
布图,引出地球淡水资源缺乏这一现实。
情境创设:学生讨论水中含有的哪些鲁滨逊流落在一个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杂质,如何把这些杂质除去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以饮用吗?泥水中含有哪些杂质?他怎样从泥水中提取纯净的水?小结:杂质的种类小组讨论如何除去这几种1、不溶性杂质(如泥沙)杂质,并试着设计方案2、可溶性杂质(如食盐)3、微生物一、净化天然水(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学生根据要求分组完成这1、沉降法一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在烧杯A和烧杯B中分别取100ml天然水样品。
记录静置,同时在烧杯B中加入明矾粉后搅拌再静置。
2、过滤法思考如何除去烧杯底部的演示:(1)过滤器的制作;(2)过滤操作不溶性杂质总结:过滤操作的要点观察演示实验,并总结过滤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操作的要点。
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靠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在烧杯内壁上。
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交流讨论:过滤后如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总结浑浊的原因演示实验:在滴有品红的水中加入活性炭包,观察现象分组实验:向上述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包,静置,观观察实验现象察分组实验情境创设:鲁滨逊用自制的过滤装置制得了澄清的水,加思考并解释热煮沸后,这种水饮用是否绝对安全?为什么(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蒸馏分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1、取吸附后的清液于玻璃片上,用酒精灯缓慢现象加热,至水分消失。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一、教学目标1.掌握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原理;2.理解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3.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天然水的主要污染物;2.不同净化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2.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案例研究;2.创设实践场景,进行实验探究。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饮用的水是怎么获得的?”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天然水中可能存在什么污染物?”3.引出新课题:“人工净化天然水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进行人工净化。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天然水的主要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2.介绍不同的水质标准,比如饮用水标准和工业用水标准。
第三步:探究活动(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净化方法,如过滤、沉淀、蒸馏等。
2.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研究自己所负责净化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净化天然水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进行讨论。
第四步:实验探究(40分钟)1.将学生再次分组,每组进行一个净化实验。
2.实验内容可以包括:过滤、沉淀、蒸馏等净化方式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净化方法的效果,讨论其优缺点。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1.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2.整理出净化天然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并分析其适用场景。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1.讲解目前国内外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净化技术的最新进展。
2.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水资源净化领域的科学研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然水的主要污染物,掌握了几种常见的人工净化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探究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水资源净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科学探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濮阳市第六中学:王美洲第二节:黄泥水的人工净化课型:实验课执笔:王美洲审核:吴秀娟【学习目标】1、知道吸附、过滤、杀菌、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步骤及原理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掌握过滤操作步骤及实验要点【学习重点】规范过滤的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纱布活性炭酒精灯蒸发皿浑浊的黄泥水【课堂活动】探究实验一:沉降实验步骤:1、烧杯1和烧杯2分别加入100ml黄泥水样品。
2、向烧杯2中加入明矾,搅拌后静置。
3、与烧杯1对比现象。
观察浑浊的程度。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二:过滤(1)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溶解泥沙②过滤(2)注意事项: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三:除颜色和异味实验步骤:1、将装有活性炭的干燥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下面放一个干净的烧杯2、将装有稀释过的红墨水从干燥管的上部倒入3、观察烧杯中得到的液体的颜色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六、布置作业投影:作业超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水资源的分布的学习,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提纯水的常用方法,学会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水的人工净化系列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体会分类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淡水资源匮乏、必须节约用水的认识,提高保护并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的意识二、重点:1、掌握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2、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别,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三、难点:掌握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四、学习过程:【预习准备区】1、根据上图信息填空:地球上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湖泊以及浅层地下淡水仅占地球淡水总量的,占地球总水量的。
2天然水中往往含有、和等杂质。
3、为了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可以向水中加入。
4、为了除去水中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可向其中加入,它,表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作用。
【互动探究区】(一)我来探究:实验室净化天然水实验探究一:如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第一步:。
第二步:。
我能回答:1、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1)用到的仪器及用品有.(2)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3)玻璃棒的作用:.实验探究二:如何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气味?第三步:。
实验探究三:如何证明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第四步:。
实验探究四:如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第五步:。
我能总结:实验室中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操作步骤及作用是,,,,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步骤是。
(二)物质的简单分类物质的简单分类可分为和。
水、蒸馏水、冰水都是,河水、湖水、井水、海水、雨水、天然水等都是。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掌握常见的净水方法及其原理;3. 能够设计简单的水净化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净化的过程;2. 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常见净水方法及其原理。
难点:1. 水的净化实验设计与操作。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漏斗、滤纸、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瓶清澈的饮用水,引导学生思考:这瓶水是如何变得清澈的?进而引出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这一主题。
2. 讲授净水方法及其原理介绍常见的净水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并解释各自的原理。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种净水方法的效果,讨论如何优化实验方案。
5. 总结与反思总结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6.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水净化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并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七、教学步骤1. 沉淀:通过加入明矾等化学物质,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状物,以便于后续处理。
2. 过滤:利用过滤层(如沙层、活性炭层等)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进一步净化水质。
3. 吸附:利用活性炭等材料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色物和异味物。
4. 消毒: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氯、臭氧等),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水的安全性。
《水的净化》导学案一、示标:学习目标: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学习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学习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二、导学自主学习(一)水的净化情景体验:观察一杯取自松花江的水,思考它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水中都混有哪些物质?如何对其净化呢?阅读课本P52讨论交流:1、自来水的净化包含哪几个过程?每个过程的作用是什么?2、哪一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3、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4、讨论P58简易净水器中各成份的作用归纳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 - - -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1、沉淀2、沉淀3、自主学习(二)硬水与软水情景体验: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水是纯净物吗?阅读课本P54讨论交流:1、什么叫硬水?什么叫软水?2、如何区别硬水和软水?演示实验: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3、生活生产中硬水会有哪些危害?4、如何将硬水变成软水?5、蒸馏是什么变化?将水蒸馏的意义是什么?观看视频:水的蒸馏,交流讨论6、为什么要加沸石?7、为什么要防止水爆沸?8、水净化中净化程度最高的过程是什么?归纳展示:三、硬水软水1、定义:2、鉴别3、硬水的危害4、硬水软化、5、蒸馏三、反馈:1、今年世界各国频发地震。
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D.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3、今年4月初,成都发生柏木和轻微水污染事故。
环保人员对受污染的原水进行了投入活性炭等处理。
活性炭的作用是()A 去除异味B 消毒杀菌C 沉降杂质 D降低水的硬度4、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B.五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5、对于①静置沉淀;②吸附沉淀;③过滤;④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6、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吸附净化处理的天然水,不能达到的是()A、除去原有的不溶物B、除去原有的异味C、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D、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7、下列各组物质可以通过过滤进行分离的是()A、食盐、泥砂B、酒精、水C、氧化铜、碳D、水、蔗糖8、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初中化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和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学会使用活性炭、沉淀、过滤等方法进行水的净化;3. 能够设计简单的水净化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2. 活性炭、沉淀、过滤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1. 水的净化实验设计;2. 对净化过程中各物质的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2.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净化水?2. 学生分享生活中所见到的水净化现象。
环节二:探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1. 教师展示天然水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人工净化水的实验方案。
环节三:实验与观察1.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环节四:分析与解释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净化过程中各物质的作用。
2. 学生展示对生活中水净化设施的理解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1. 根据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2. 调查生活中其他水净化方法的应用,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馈与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的掌握程度;2. 课堂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天然水净化过程的理解程度;3. 学生作业和分享,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水净化方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和评估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加强实验操作的讲解和演示,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生活场景;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课题2 水的净化一、.学习目标: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虑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二、学习重点:净化水常用的方法.三、学法指导:(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54—57内容,结合图3—15,完成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2、净化水常用的方法:(1)静置沉淀法(2)吸附沉淀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木炭、活性炭,凝沉剂有明矾。
(3)、过滤法:把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1)过滤可以分离与的混合物。
2)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3)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4)玻璃棒的作用:(4)蒸馏(二)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资源很少,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严重给人类用水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节约用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水资源的净化。
(三)自主学习,分组讨论: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3 、在生活中还能用什么代替滤纸?4、硬水:含有较多的水;软水:含有较少或不含的水. 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四、当堂练习:1.纯净水是___色、___臭、清澈透明的液体。
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和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2 含有较多的水叫硬水,硬水在或时,能生成沉淀(水垢)叫软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硬水遇到易起。
3.对于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1)上述操作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2)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______;(3)综合运用上述4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
4.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或仔细观察教科书中图3—15,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口处的河水呈浑浊状,是因为水中含有许多 ;(2)加絮凝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通过过滤池,可除去______________;(4)通过活性炭吸附池,可除去____________;(5)清水池里的水_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若要制得纯水,可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化学教案《自然水的人工净化》化学教案《自然水的人工净化》化学教案可以让学生了解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把握过滤的试验操作。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自然水的人工净化》化学教案,欢迎阅读!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把握过滤的试验操作。
2、通过练习过滤的试验操作,提高试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3、通过试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过滤试验原理及留意事项。
【难点】过滤试验的操作。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引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故事,让大家思索如何关怀鲁滨逊把黄泥水转变为可饮用的水。
向学生展示一瓶黄泥水:让学生观看黄泥水,请学生根据已有学问和生活阅历,思索黄泥水中含有哪些杂质。
【学生回答】泥沙、细菌等。
【教师总结】黄泥水中有如此多的杂质,那么鲁滨逊如何把黄泥水转化为可饮用的水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自来水厂需要把自然界中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过程,之后再传送到家家户户,到底经受了哪几个步骤呢?今日就来学习水的净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1、吸附沉降【提出问题】如何除去像泥沙这种不溶性的杂质呢?【学生回答】静置。
【教师追问】用静置的方法可以除去全部的不溶性杂质吗?请学生留意观看静置后的黄泥水。
【学生回答】不能,水中照旧含有大量微小杂质。
【教师演示】放入明矾,让学生仔细观看瓶中水的转变。
【学生回答】水中的微小杂质沉降了下来。
【教师总结】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确定的净水作用,这个过程叫做吸附沉降。
2、过滤【提出问题】让学生观看现象、思索如何除去沉降在水底的不溶性物质,从而使杂质与水分别。
【教师演示】教师讲解过滤操作并演示滤纸的折叠方法、过滤操作的方法。
让学生认真观看试验操作、沟通商议过滤操作中需要留意的事项和缘由。
【教师讲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过滤操作的留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第二单元第一节水的人工净化导学案
9月26日第2课2010年时孙丽娟课题:水的人工净化
教学目标:1、了解农村、城市净化水的一般方法。
2、掌握过滤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4、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危害及软化方法。
5、了解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教学重难点:1.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
2.了解分离物质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净化水的方法
()法加絮凝剂使固体杂质沉淀
明矾作用:
活性炭作用:
()法将液态和不溶于液态的细小颗粒分开
装置使用的仪器:
注意点:
一贴:
二低:
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
【思考】如果过滤后液态仍然浑浊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
()法将液体和可溶于该液态的固体分开
蒸发装置使用的仪器:
[思考] 加热到什么时候可以停止:
玻璃棒的作用:
()法将液体和液态分开
二,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
()→()→()→自来水
三,软水和硬水
软水和硬水的区别在于:
区别软水和硬水的步骤:
四,回顾与反思
1、芜湖市某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是:长江水(水源)→加聚合氯化铝(絮凝作用)反应沉淀池→过滤池→加二氧化氯或液氯(消毒)消毒吸附池→配水泵→用户。
用户使用的水是()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托盘天平
C.蒸发皿
D.漏斗
3、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下列有关玻璃棒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玻璃棒的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侧
B.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单层滤纸一侧
C.玻璃棒悬在滤纸上方
D.玻璃棒靠在滤纸的边缘
4、我们饮用的水是原水净化所得,自来水厂科学合理的净水过程是
A.原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消毒→净水
B.原水→加絮凝剂→消毒→过滤→沉淀→净水
C.原水→过滤→消毒→加絮凝剂→沉淀→净水
D.原水→消毒→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