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塔合一新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62.50 KB
- 文档页数:8
脱硫烟塔合一技术介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尝试利用冷却塔排放湿法脱硫后的烟气,目的是节省较大的烟气再热器的投资和提高烟气排放的扩散效果,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概已经有三十多台机组采用了这种技术。
烟气通过冷却塔排放,是将烟气用烟气管道送入塔内配水装置的上方集中排放。
这对冷却塔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烟气排入会使配水装置上方的气体流量增加,流速有所增加,带来额外的流动阻力,但冷却塔内烟气的流速很低,一般都在1.0m/s左右,即使流速增加30%,带来额外的流动阻力增加也非常有限,与冷却塔的其他阻力(人字柱、进风口、淋水装置、淋水、出口等阻力)相比,还是较小的。
考虑这部分额外的流动阻力增加和烟气管道带来的局部阻力,将冷却塔的总阻力系数增加3。
另一方面,烟气排入冷却塔与配水装置上方的湿空气发生混合换热现象,改变了塔内气体的密度。
锅炉在设计工况运行时,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范围为43-50℃(主要决定于吸收塔入口烟气温度),考虑到烟道长度和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温度降低,进入冷却塔的烟气温度为3 6-43℃。
以下是就烟塔合一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一、烟气能否从烟塔顺利排出烟气能否从烟塔顺利排出,根本是看烟塔内填料上方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否比环境空气的密度低。
这两个密度差越大,通风量越大,混合气体的热浮力越大,烟气从烟塔排放的扩散效果就越好。
在烟塔运行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烟塔内填料上方混合气体的密度都比环境空气的密度低,烟气都会顺利排放。
当夏季环境温度达到38℃,烟气温度只有为40℃时,烟气仍然可以通过烟塔顺利排出。
但我们必须保证在机组运行的任何情况下,烟塔都能顺利排烟,就必须考虑到烟塔运行的极端情况。
对烟塔来说,最极端恶劣的烟气排放工况就是:环境温度为极热(42℃),并且烟塔不通循环水。
这时如果使烟气顺利排放,烟气温度必须达到52.5℃以上。
环境温度为38℃,并且烟塔不进循环水时,使烟气顺利排放的最低烟气温度为48℃。
脱硫烟塔合一技术介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尝试利用冷却塔排放湿法脱硫后的烟气,目的是节省较大的烟气再热器的投资和提高烟气排放的扩散效果,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概已经有三十多台机组采用了这种技术。
烟气通过冷却塔排放,是将烟气用烟气管道送入塔内配水装置的上方集中排放。
这对冷却塔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烟气排入会使配水装置上方的气体流量增加,流速有所增加,带来额外的流动阻力,但冷却塔内烟气的流速很低,一般都在1.0m/s左右,即使流速增加30%,带来额外的流动阻力增加也非常有限,与冷却塔的其他阻力(人字柱、进风口、淋水装置、淋水、出口等阻力)相比,还是较小的。
考虑这部分额外的流动阻力增加和烟气管道带来的局部阻力,将冷却塔的总阻力系数增加3。
另一方面,烟气排入冷却塔与配水装置上方的湿空气发生混合换热现象,改变了塔内气体的密度。
锅炉在设计工况运行时,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范围为43-50℃(主要决定于吸收塔入口烟气温度),考虑到烟道长度和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温度降低,进入冷却塔的烟气温度为36-43℃。
以下是就烟塔合一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一、烟气能否从烟塔顺利排出烟气能否从烟塔顺利排出,根本是看烟塔内填料上方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否比环境空气的密度低。
这两个密度差越大,通风量越大,混合气体的热浮力越大,烟气从烟塔排放的扩散效果就越好。
在烟塔运行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烟塔内填料上方混合气体的密度都比环境空气的密度低,烟气都会顺利排放。
当夏季环境温度达到38℃,烟气温度只有为40℃时,烟气仍然可以通过烟塔顺利排出。
但我们必须保证在机组运行的任何情况下,烟塔都能顺利排烟,就必须考虑到烟塔运行的极端情况。
对烟塔来说,最极端恶劣的烟气排放工况就是:环境温度为极热(42℃),并且烟塔不通循环水。
这时如果使烟气顺利排放,烟气温度必须达到52.5℃以上。
环境温度为38℃,并且烟塔不进循环水时,使烟气顺利排放的最低烟气温度为48℃。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现状,阐述了“烟塔合一”的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重点进行了“烟塔合一”排烟方案与常规的烟囱排烟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对比分析,并针对燃煤电厂“烟塔合一”技术在环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1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098-031 引言“烟塔合一”技术是将火电厂烟囱和冷却塔合二为一,取消烟囱,利用冷却塔巨大热量和热空气量对脱硫后湿烟气进行抬升,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混合气体的抬升高度高于比冷却塔高几十米的烟囱,从而促进烟气内污染物的扩散。
“烟塔合一”技术起源于德国。
我国燃煤电厂自2005年开始引用“烟塔合一”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火力发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大大简化了火电厂的烟气系统,减少了设备投资并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2 “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现状2.1 国外应用现状德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烟塔合一”技术,于1982年建设第一座“烟塔合一”火电厂,即Volklingen电厂。
1985年完成一系列测评。
自此,“烟塔合一”技术在德国新建电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德国结合工程实际制订了“烟塔合一”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评价准则。
随着“烟塔合一”技术的逐步成熟,德国、波兰、土耳其、希腊等国家改建和新建了很多无烟囱电厂,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德国。
目前,德国采用“烟塔合一”技术且已运行的有20多座电厂,装机总容量超过12000MW,最大单机容量已达到1000MW[1],如德国的Neurath电厂,装设2×1100MW机组。
德国要求“烟塔合一”的塔入口SO2质量浓度为400mg/m3,NOx质量浓度为200mg/m3。
对一些燃烧褐煤且采用“烟塔合一”技术的电厂,则未要求其对排烟进行脱硝(比如黑泵电厂)处理。
其他国家投运的“烟塔合一”机组台数不多,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要求。
烟塔合一是一种减少烟气排放的技术,可以将烟囱和除尘器合并为一个设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能够节省建设成本。
以下是一个应用于电厂的烟塔合一案例:
某电厂原有4座锅炉,每座锅炉都配备了一个单独的烟囱和除尘器,安装了烟气脱硝设备。
考虑到烟囱和除尘器占地面积较大,同时维护和运行成本也较高,电厂决定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进行改造。
改造后,电厂将4座锅炉的烟囱和除尘器合并为一个烟塔,烟囱高度在60米左右,内部配备了除尘器和脱硝装置,并设置了灰渣收集系统。
在烟塔顶部安装了一个喷雾系统,能够减少烟气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
经过改造后,该电厂实现了烟塔合一,不仅减少了占地面积,而且降低了维护和运行成本。
在保证烟气排放达标的情况下,缩短烟气排放管道,减少了热量损失和能源消耗。
此外,由于烟塔高度增加,烟气的排放也更为稳定,有助于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之,对于电厂等工业设施,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可以减少烟囱和除尘器的占地面积,降低维护和运行成本,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解答湿冷、空冷、烟塔合一、三塔合一优缺点电厂汽轮机做功后的乏汽,需经汽轮机凝汽设备冷却为凝结水,凝结水泵将凝水送入回热系统,对水进行回热利用并循环加热。
按冷却方式,冷却系统可以分为湿式冷却系统(水冷系统)和干式冷却系统(空气冷却系统)两大类。
湿冷(水冷):湿式冷却系统即水冷系统,有开式冷却系统和闭式冷却系统两种。
湿式-开式冷却系统:以江、河、湖、海和水库的水作为冷却水的供水系统。
水资源充沛的地区多采用开式冷却系统。
河水经循环水泵抽入凝汽器中作为冷却水对汽轮机排汽进行凝结,冷却水吸收热量后直接排放入河水中。
缺点:夏季高温期,排水温度较高,对环境产生热污染,生态平衡易受到破坏。
湿式-闭式冷却系统:冷却水在凝汽器与冷却塔之间进行循环的冷却方式。
适用于:水资源不太充沛的地区,闭式冷却系统应用较多。
缺点:闭式冷却系统冷却水的表面蒸发和排污约占全厂耗水量的65%以上,耗水量大,易形成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争水的现象;过度的耗水,导致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甚至使生态环境遭到永久性破坏。
干冷(空冷):干式冷却系统即空冷系统,分为直接空冷系统和间接空冷系统两种。
直接空冷系统:直接空冷系统是指汽轮机的排汽直接用空气来冷凝,空气与蒸汽间进行热交换。
所需冷却空气,通常由机械通风方式供应。
直接空冷所用的空冷凝汽器是由外表面镀锌的椭圆形钢管外套翅片的若干个管束组成的。
汽轮机排汽通过粗大的排汽管道送到室外的空冷凝汽器内,轴流冷却风机使空气流过散热器外表面,将排汽冷凝成水,凝结水再经泵送回汽轮机的回热系统。
大型机组的空冷凝汽器通常在紧靠汽机房A列柱外侧,与主厂房平行的纵向平台上布置若干单元组,其总长度与主厂房长度基本一致。
每个单元组由按一定比例的主凝器和分凝器组成“人”字形排列结构,并在其下部设置多台大直径轴流风机。
直接空冷系统的特点是设备少,系统简单,防冻性能好,占地少,通过对风机转速调节或投切风机可灵活调节空气量,基建投资相对较低。
“烟塔合一”技术浅述刘婷张文涛(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秦皇岛市066001)摘要“烟塔合一”是将烟囱放置于双曲线冷却塔内,通过冷却塔热空气抬升烟气的技术。
采用此技术具有降低烟气污 染物最大落地浓度、节省烟道系统投资、降低排烟温度提高能源效率等优点,但也存在其特有的技术限制。
在国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烟塔合一环境保护烟囱冷却塔中图分类号:TQ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987(2019)09-0053-04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Smoke Tower Integration"TechnologyLIU Ting,ZHANG Wentao(Qinhuangdao Glass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Qinhuangdao,066001) Abstract:"Smoke tower integration"is a technique in which a chimney is placed in a hyperbolic cooling tower to raise the flue gas through the cooling tower's hot air.The use of this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flue gas pollutants,saving the investment of the flue system, reducing the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and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however,there are also unique technical limitations.In the case of increasingly strict domestic air pollutant emission standards,the use of smoke tow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has certai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Key Words:smoke tower integr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himney,cooling tower0引言烟塔合一技术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在德国,80年代初在德国试验性建设并在随后几年获得成功,并逐渐推广至欧洲各国。
烟塔合一技术在湿法脱硫净烟气排放中的应用摘要:烟塔合一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排烟技术正在大力推广。
本文分析了烟塔合一技术在湿法脱硫净烟气排放中的应用,介绍了烟塔合一法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模式,总结了烟塔合一技术优势,分析了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对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烟气排放烟塔合一技术脱硫净气应用
煤燃烧过程会产生SO2等腐蚀性气体,对环境造成影响。
为控制SO2的排放,烟气脱硫技术在各电厂得到广泛应用。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在电厂烟气脱硫中的应用最多,不仅因为原料廉价、过程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95%以上)、系统运行可靠等优点,脱硫过程产生的副产品可回收利用也是该工艺的一大优势。
通常采用湿法进行脱硫后的净烟温度值为55~60℃,并且处于饱和状态,环境温度低时形成白烟。
净烟气直接经烟囱排放不能达到排放标准,需要将烟气进行再加热到80℃以上,以增加烟气的抬升高度、消除“烟羽”和降低烟气污染组分的地面浓度。
烟气的再加热过程要求火电厂必须加装烟气再热排放系统,不仅增加烟气排放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大了初始投资及相关的维护费用,过程的经济性优势被减弱。
现今研究较多的“烟塔合一”技术,湿法脱硫后的净烟气不经烟囱排放,而是通过自然通风冷却塔排放到空气中。
该技术能够利用冷却塔的湿热空气包裹脱硫的净烟气,对净烟气起到抬升作用,同时对烟气。
热电厂烟塔合一排烟对住宅小区环境影响分析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许多热电厂建设在住宅小区附近,其运行会对住宅小区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合理评估热电厂烟塔合一排烟对住宅小区的影响,以影响为基础,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从而降低对住宅小区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热电厂烟塔合一排烟对住宅小区环境影响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热电厂;烟塔合一;住宅小区;环境影响在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可以发现,错综复杂的城市、近郊空间布局中,建筑体量逐渐增加,且高度大幅度提升,使得建筑密度提高,改变了原有大气污染物高稀释扩散空间,会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大气污染物在城市中的扩散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烟塔合一技术是将锅炉产生的烟气,通过自然通风冷却塔排放进入大气的技术,将电站锅炉产生的烟气,通过管道进入冷却塔中,在冷却塔淋水上方排出,最后实现烟气中污染物扩散的工程,所以需要明确对住宅小区的环境影响。
1热电厂烟塔合一技术分析热电厂是利用燃料(如煤炭、天然气等)进行热能转换,再利用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的设备,而烟塔则是作为热电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净化烟气。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热电厂烟塔合一技术应运而生,热电厂烟塔合一技术是将原本需要单独建造的烟囱和烟气净化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设备,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热电厂的建设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热电厂烟塔合一技术中,烟气经过锅炉后,进入烟塔净化器,烟气在净化器中被过滤和吸收,净化后的烟气在烟囱中排放出去,通过该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使排放的废气更加环保。
除此之外,热电厂烟塔合一技术还可以节约建设用地,由于合一后的烟塔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可以节约建设用地,对于土地资源匮乏的地区具有重要意义[1]。
2热电厂烟塔合一排烟对住宅小区环境影响烟塔合一技术可以使得烟气更好地被处理和净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烟塔合一新技术0 概述三河发电厂地处北京周边,电厂厂址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地处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侧,厂址西距通州区17km、北京市区37.5km,东距三河市17km。
电厂规划容量为1300MW~1400MW。
一期工程已安装2台35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1、#2机组分别于1999年12月、2000年4月投产。
二期工程将安装2台300MW供热机组,烟气采用脱硫、脱硝、“烟塔合一”技术,计划将于2007年10月、12月投产发电。
国华三河电厂扩建的二期工程为热电联产扩建工程,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并将一、二期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达到了整个电厂“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排污”的目的。
1“烟塔合一”技术的优点“烟塔合一”技术是针对电力企业研制的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环保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方面具有以下明显优势:一是充分利用冷却塔的巨大能量,对除尘、脱硫后的湿烟气进行有效抬升,促进净烟气中未脱除污染物的扩散,降低其落地浓度。
二是由于机组不必再建设烟囱及脱硫系统的烟气再加热装置。
这样不仅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建筑物限高等问题,并且可以显著改善城市周边电厂建设同城市整体规划的适应性和灵活度,有利于缩小热源、电源与负荷中心间的距离,提高电厂的经济性并有利于城市供热、供电的可靠性。
?此项技术在国外已成功实施近二十多年,技术已臻成熟。
目前我国有许多电厂正在实施这种技术。
2“烟塔合一”技术在三河电厂的应用目前,河北三河电厂、天津国电津能公司和华能北京热电公司在新建机组均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进行除尘、脱硝和脱硫排放,三河电厂是第一个采用国产化的“烟塔合一”技术的机组。
国华三河电厂为满足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北京市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三河电厂二期工程(2×300MW机组)项目决定采用烟塔合一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由于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系统,脱硫系统排放烟气温度只有50℃左右,若采用烟囱排放须对其进行再加热,温度达到S02的露点温度(72℃)以上。
而采用冷却塔排烟则无此限制,还可节省GGH系统和烟囱初期投资及运行费用。
第二、由于该项目选址距北京顺义机场较近,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可有效避开对航空影响。
第三、脱硫系统所用的增压风机与锅炉所用的吸风机合而为一既节省了设备的初期投资,又为整个机组的经济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测算,通过120米高的冷却塔排烟,对地面造成的SO2和PM10、NOX年均落地浓度总体好于240米高烟囱排烟对地面造成的落地浓度。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排放SO2?2万多吨,烟尘100多吨,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2.1本工程技术特点本工程采用了烟塔合一的技术,取消了传统的烟囱,将经脱硫后的烟气通过穿过冷却塔筒壁的烟道送入塔中心,随塔内蒸发气体一同排放。
利用冷却塔排烟在国外已是先进成熟的技术,但在国内刚开始应用,本工程完全立足于自主开发设计和建造的工程尚无先例。
1、本工程排烟冷却塔技术取消了传统的高烟囱,将脱硫后的烟气通过烟道直接引入自然通风冷却水塔与水蒸气混合后,由冷却塔出口排入大气。
经环评分析,尽管传统烟囱一般比双曲线冷却塔要高,烟囱排放的烟气温度也比冷却塔排出混合气体的温度要高,但冷却塔排放烟气时其热抬升高度及扩散效果是相当的。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由于烟气通过冷却塔排放,烟气和冷却塔的热汽混合一起排放,具有巨大的热释放率。
对于一个大型电厂来说,汽轮机的排汽通过冷却水带走的热量按热效率分摊占全厂的50%左右,而通过锅炉尾部烟气带走的热量只占5%左右,差别非常之大。
这就是通过冷却塔排放烟气与通过高度较高的烟囱排放烟气的最终抬升高度与扩散效果相当的主要原因。
由于烟气与冷却塔中的水气混合后,大量的水气能将烟气分散、冲淡,这种大量的混合气流有着巨大的抬升力,能使其渗入到大气的逆温层中;另一方面,这种混合气流还具有一种惯性,在升空后依然能保持紧凑的流束,使其对风的敏感度比烟囱排出的烟气对风的敏感度要低,较不易被风吹散。
因此,在可比的条件下,利用冷却塔排放烟气比利用烟囱排放烟气的污染低。
由于冷却塔可以直接接受经湿法脱硫后温度较低(约为50℃—55℃)的烟气,这就省去了脱硫系统的烟气加热器(GGH),可以简化脱硫工艺系统和布置,取消旁路烟道,采用直通式,增压风机与引风机合二为一。
加之省去了传统高烟囱的建设,这些因素,既节约了设计占地,又减少了施工工程量和施工用地,有利于施工组织。
在考虑了冷却塔防腐、加固、烟道等引起的费用增加后,综合比较,采用排烟冷却塔仍然有利于节省工程投资并减少运营费用。
2.2 冷却塔施工的技术问题本工程采用排烟冷却塔,需要解决其中相应的技术及施工问题。
2.2.1冷却塔的开孔加固由于大口径(约内径5m左右)烟道的引入,需要在冷却塔筒壁上开孔,这就要求就其对冷却塔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计算和评价。
通过设计院与有关院校结合,采用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计算,对排烟冷却塔筒壁开孔及冷却塔结构稳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冷却塔上开洞对冷却塔的结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局部应力的改变却比较显著,因此有必要在开洞周围进行局部加固。
加固的方法是在孔洞的周围加肋,相当于对局部的塔体增加了一倍的厚度,这时候应力明显下降。
为防止冷空气进入塔内,烟道穿过壳体部分用柔性材料封堵。
本工程配合脱硫吸收塔后烟道的直接引入,避免玻璃钢烟道弯头的制作,减小烟道阻力,采用高位开孔方式,开孔中心标高约38m左右,在直径5m范围内要进行加固。
由于开孔及其加固使得冷却塔筒壁的施工方案与常规的冷却塔施工有不同之处,同时也会对施工进度带来不利因素,需针对性的制定特殊施工措施。
2.2.2 冷却塔的防腐烟气引入冷却塔,凝结的液滴回落水塔及水蒸汽在风筒壁凝结后,冷却塔的壳体、烟道支架、配水装置、淋水装置等会受到烟气污染物(烟尘、SO2、SO3、HCL、HF 等)的危害。
凝结的液滴含有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局部pH值可能达到1.0。
冷却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介质冲刷,加之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如SO3、SO2以及氯离子、微生物的腐蚀作用和冻融循环,混凝土各部件如冷却塔风筒、支柱、淋水架构梁柱以及集水池等混凝土层会产生疏松、粉化、脱落,进而造成内部的钢筋裸露产生腐蚀。
钢筋的锈蚀产生体积膨胀,增大了混凝土结构的空隙,加剧了腐蚀程度,导致结构的损坏。
因此,排烟冷却塔塔体、塔芯结构特殊防腐设计和防腐材料选择是排烟冷却塔技术应用的核心部分,为此我们作为重点研究进行一系列的试验项目。
主要有:确定排烟冷却塔腐蚀的介质、腐蚀机理和冷却塔结构不同部位的防腐蚀设计要求;选择适应排烟冷却塔防腐要求的3~5组防腐涂料体系作为测试对象;确定防腐体系的基层、中间层和面层组合;进行各种腐蚀条件下的耐腐蚀性测试(pH=1、pH=2.5);进行防腐涂料的性能对比性测试和综合价格比较,最终确定合理的防腐技术方案。
经过试验分析,排烟冷却塔的防腐范围划分为四个区域:冷却塔风筒外壁、冷却塔风筒内壁喉部以上、冷却塔风筒内壁喉部以下、竖井及烟道支架和淋水架构部分等。
确定排烟冷却塔结构不同部位的进行不同的防腐蚀技术措施。
2.2.3进入冷却塔的烟道防腐排烟冷却塔内部的烟道材料要求很高,一方面,饱和水蒸气的烟气的温度在50℃左右,pH值最低可达1.0,且含有残余的SO2、HCL和NOX,对管道的内壁造成损害;另一方面,管道外部被冷却塔的饱和蒸气所包围。
本工程防腐烟道采用玻璃钢材料(FRP),玻璃钢材料具有防腐、重量轻的特点。
由于大直径的玻璃钢烟道运输困难,只能在施工现场缠绕制作。
本工程玻璃钢烟道的试验研究与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
本工程烟道采用内径5.2m,壁厚30mm玻璃钢,进行分段制作,烟道的安装由制作单位完成,施工单位配合安装工作。
2.2.4有关本工程研究试验电厂正在组织进行排烟冷却塔热力性能分析和计算;供热机组采用烟塔合一的运行特点、热负荷、循环水量的基本要求和大风气象条件下的烟气排放;排烟冷却塔效果考核和性能测试等相关内容。
以上这些研究试验课题将延续整个排烟冷却塔的设计、施工、试运和生产期,最终形成试验与应用报告,为此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使用提供经验。
3系统运行分析评估本工程二期按2×300MW机组100%烟气脱硫考虑,取消了增压风机与GGH,增压风机于引风机合二为一设计,烟风系统不设置烟气旁路烟道,不设烟囱,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这种设计就是把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与机组的安全运行同等的重要看待,但为防止在调试和运行时出现问题,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1)本工程烟气脱硫系统由于配合烟塔合一的应用,取消了旁路,不设GGH,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二为一,烟气系统呈贯通式,经脱硫吸收塔脱除SO2后直接进入烟塔排入大气,这就意味着脱硫系统出故障就必须停机,这在国内尚无运行实例。
这就要求整个脱硫装置的可靠性需要提高,即要求设计水平好、设备可靠性高,以及提高施工和调试的质量。
2)锅炉低负荷运行及启停炉进行煤、油混烧时,由于系统没有旁路,脱硫系统为保护吸收塔防腐材料必须投入循环泵系统降温,烟气是否对脱硫系统的浆液污染及冷却塔内部的污染应有考虑。
3)锅炉等离子点火产生未完全燃烧的飞灰时,由于系统没有旁路,对脱硫系统及冷却塔的污染及影响应有考虑。
4)在机组启动的初期,锅炉产生的烟气在冷却塔内提升的高度是否受到影响。
5)如何确定电除尘器若干电场出现故障造成出口粉尘浓度高需要停脱硫、停机。
6)锅炉出现故障时脱硫系统的如何快速反应,引风机如何进行调节来适应锅炉及脱硫运行工况。
7)由于脱硫系统没有GGH,如果吸收塔三台循环泵停一台,可能造成吸收塔内烟气温度高,是否停炉的判断分析,以及锅炉出现烟气温度高对吸收塔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主要目的是如果考虑出现以上情况如何判断及处理,防止造成某些设备损坏或不必要的停机。
因此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研究及分析,为以后机组在这种设计布置的情况下安全稳定运行打好基础。
亚洲首个烟塔合一工程大型玻璃钢烟道在北京华能热电厂吊装完成本报讯记者徐彦泓报道5月7日,亚洲首个烟塔合一工程大型玻璃钢(FRP)烟道在北京华能热电厂吊装完成。
这一工程的完成,将进一步降低该热电厂废气排放中硫化物的落地浓度,净化首都的环境。
烟塔合一大型玻璃钢烟道由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工程设计。
烟道分塔内和塔外两部分,最大直径达7米,最大跨度为40米。
玻璃钢烟道无支撑,塔外玻璃钢烟道共分4段,总长约180米,已经完成安装。
所谓“烟塔合一”,就是指电厂的废气排放不再通过烟囱向大气排放,而是通过烟道送到双曲线冷却塔,由塔内烟道将经过脱硫处理后的废气带到高空排放,烟道和冷却塔融为一体,构成废气的排放系统。
烟塔合一工程中烟道之所以选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作,是因为其耐腐蚀性和耐久性能非常好,使用寿命长、节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