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理科部).pdf
- 格式:pdf
- 大小:172.91 KB
- 文档页数:3
河北省正定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B .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C . 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 .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D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 .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宜宾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考语文名校模拟试题(66)河北正定中学第四次月考高考模拟2009-12-05 1622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考试语文试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巢穴(xuã)百福并臻(zhēn)韶光(sháo)不稂不莠(liáng)B.崔嵬(wãi)运筹帷幄(wù)秉承(bíng)草木菁菁(jīng)C.采邑(cài)独当一面(dāng)诤友(zhâng)流水浅浅(jiān)D.起讫(qì)嗟来之食(jiē)镌刻(juàn)泥古不化(nì)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憧憬”一词中的“憧”字读音为“chōng”,这连许多小学生都能读准的字却被一位所谓的专家读成“zhuàng”,真是不可理喻。
B.看着孩子拖着疲惫的身影走进考场,我心里既担心又紧张,可又怕别人看出来,只好默默无闻地站在学校门外等着。
C.孩子自小生活在农村,未出过远门儿,此次远离家乡去西安读书,多蒙王老师悉心照顾,作为孩子的父亲,我感同身受。
D.9月2日早上,校长在升旗仪式上公布了合唱队获得全市一等奖的消息,全校同学吹呼雀跃,一片哗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吉林省四平市副市长李鸥在人民网强国博客中撰文:要想化解买票难的问题,就要废除火车站对车票垄断的售票机制,废除车上补票收取手续费制度,实行凭身份证提前订票并一人一票。
B.未经《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允许,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高可罚款5000元,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将依法进行处罚。
C.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商务部研究认为,有必要加快家电下乡进程,以进一步发挥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效果。
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
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
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
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③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④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
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
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绝密★启用前语文班级姓名 .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
“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
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
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方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朋友说他要“带了他的家庭”来看你,指的是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在中国,这句话模糊得很,“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子侄等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近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对家庭这个概念这样不清不楚呢?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推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凡是拉得上亲成的,都包容得下。
可是势力一变就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就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交膳宿费的西方社会,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进入团体得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在他们不是人情冷暖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方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河北省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
曾子提倡“宏毅”。
《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
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
”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
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
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
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
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
”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
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
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河北正定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记载./千载.难逢差.错/差.可告慰舍.弃/退避三舍.艾.草/方兴未艾.B 笼.统/笼.络人心积累./罪恶累累..给.养/家给.人足当.作/首当.其冲C 童仆./风尘仆仆..躯壳./金蝉脱壳.露.骨/抛头露.面闭塞./敷衍塞.责D 嚼.舌/咬文嚼.字丈量./量.体裁衣横.财/飞来横.祸省.悟/不省.人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尽管央行规定,“对非自住房、非普通住房的贷款条件,金融机构适当予以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这项规定得到执行的可能性微不足道....。
B.作品开头充满阴暗和苦涩,在痉挛的、神经质般的弦乐声部流动的背景下,庸俗与崇高在战栗中不可思议地水乳交融....。
C.虽然苹果公司没有正式透露向大陆市场推出新3G版Iphone,但苹果公司对亚洲市场并没有忽视。
如果有合适的运营商合作,Iphone进入大陆倚马可待....。
D.开学伊始,教师应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俩表演的节目,总是想赚观众几把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B.由于三鹿奶粉属于低端品牌,食用者大多是农村婴幼儿,因此,国务院宣布对因服用三鹿牌奶粉而患结石病的患儿实行免费治疗。
C.日本财务大臣中川昭一说,美国尽管是这场全球金融“地震”的源头,但各国需共同努力,而不是寻找指责的对象。
D.广州市政府即将出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管理相关指导性文件,确保廉租房政策惠及到低收入家庭,逐步扩大经济适用房的覆盖范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何给小说准确定位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对小说的创作与阅读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河北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30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对峙/有恃无恐机杼/毁家纾难当选/独当一面B.伉俪/引吭高歌炽热/独树一帜呕吐/吐故纳新C.儒雅/相濡以沫偌大/一诺千金暴露/泄露天机D.宵禁/不屑一顾教诲/风雨如晦横财/横行霸道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______,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
(2)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______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3)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________ 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
A.熏染筹办督促B.熏陶筹措督促C.熏陶筹办敦促D.熏染筹措敦促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天来奥巴马不断向中国发难,对北京方面的愤怒置若罔闻,就是为了要在国会中期选举临近的关头取悦选民、挽救不断下跌的民众支持率。
B.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人可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C.在商品房价格迅速攀高的情况下,大量违法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每一座大型城市的边缘,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社会治理的尴尬地带。
D.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
假如过早地退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加剧、资源能源耗竭等挑战,大力提升和培育低碳竞争力,能为企业和国家逆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不竭动力。
B.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考试语文试卷q第*二{教 育资J源E网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巢穴(xué)百福并臻(zhēn)韶光(sháo)不稂不莠(liáng)B.崔嵬(wéi)运筹帷幄(wù)秉承(bíng)草木菁菁(jīng)C.采邑(cài)独当一面(dāng)诤友(zhèng)流水浅浅(jiān)D.起讫(qì)嗟来之食(jiē)镌刻(juàn)泥古不化(nì)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憧憬”一词中的“憧”字读音为“chōng”,这连许多小学生都能读准的字却被一位所谓的专家读成“zhuàng”,真是不可理喻。
B.看着孩子拖着疲惫的身影走进考场,我心里既担心又紧张,可又怕别人看出来,只好默默无闻地站在学校门外等着。
C.孩子自小生活在农村,未出过远门儿,此次远离家乡去西安读书,多蒙王老师悉心照顾,作为孩子的父亲,我感同身受。
D.9月2日早上,校长在升旗仪式上公布了合唱队获得全市一等奖的消息,全校同学吹呼雀跃,一片哗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吉林省四平市副市长李鸥在人民网强国博客中撰文:要想化解买票难的问题,就要废除火车站对车票垄断的售票机制,废除车上补票收取手续费制度,实行凭身份证提前订票并一人一票。
B.未经《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允许,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高可罚款5000元,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将依法进行处罚。
C.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商务部研究认为,有必要加快家电下乡进程,以进一步发挥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效果。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 唐宋两代都进行了文学复古运动,但唐代的复古止限于文,宋代的复古兼及于诗;唐代的复古是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复古是复唐代之古。
无论唐代的复三代两汉之古或宋代的复唐代之古,在当时都是一面大的旗帜。
在这旗帜下进行的,不止是复古运动,更重要的还有革新运动:唐代的革新运动是在针对着魏晋以迄唐代的骈文,宋代的革新斗争是在针对着晚唐以迄宋初的时文。
他们一面复古,一面革新,再加上时代不同,表现的对象不同,所以结果是唐代的文章并不全同于三代两汉而完成了唐代独特的风格,宋代的诗文也不全同于唐代而完成了宋代独特的风格。
唐代的复古运动成于韩愈,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
则所复之古当然是三代两汉。
他反对骈文,倡作古文是人所共知的,但找不到反对律诗的言论;所作虽以“古诗”为多,但“律诗”也有八十首。
他推崇李杜,李主张复古,杜兼取古律。
和韩愈同时的元稹指出杜诗的特长是:“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少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正是就律诗而言。
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对于诗却称道沈期宋之问的:“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
”说是:“绿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
”这实质就是赞扬沈宋的完成律诗。
可见唐代的复古止是文的以古代骈,诗则并不一定以古代律,相反的还提倡律诗。
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
柳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意思是肩韩愈,绍柳宗元。
王禹赠朱严云:“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
”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云:“学者当至是而止尔。
”可见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
自然他们也进而复三代两汉之古,如柳肩愈的更名开,字孟涂,据他自己说,就是因为“既肩既绍”之文,又“大探六经之旨,已而有包括杨孟之心”,“意谓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为必开之为其涂矣”。
但复三代两汉之古既是在“既肩既绍”之后,知也是由唐代引导。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
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
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 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
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
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 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
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
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
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
7.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
(5分)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玉 案 曹 组 注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
(《》) (3) 。
(《·蒹葭》)? (4)同舍生皆被绮绣,。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要求选角度立意,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8.后四句通过人家、竹篱、酒旗等意象,描绘了秋季烟村一幅宁静安详的图景。
(3 分)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眼前如画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安详、宁静的图景。
(2 分)9.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2分),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分)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 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2 分)。
11.(1)A、C(A项中作者无不满之意,也并未认定这些年轻人一味追求时髦、崇洋媚外。
C项中作者并未描写青龙偃月刀。
)(5分) (2)答:①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着。
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煽油和染发,“师父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
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
“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
③喜爱古典文化。
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④为人重情重义。
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 (3)答:①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和表现他剃头技艺的精湛,表达了对何爹的敬重之情。
(2分)②“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现在也离他而去了,表达了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
(2分)③将情节推向高潮的同时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
(2分) (4)答:①应该辩证地看待何爹的坚持。
何爹传承传统的剃头技艺,不愿趋时随变,不肯敷衍应付,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有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2分)但是他墨守成规,不能将传统技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导致生意一天天冷清,生计都难以维持,面临衰落也是历史的必然,仍然不知变通则是不可取的。
(2分)②要热爱传统文化,必须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以使其中的优秀元素得以传承。
(2分)要耍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使之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
(2分)(言之成理即可。
) 四、(1)BE(E 3分B2分D1分。
D项“盖棺定论”表述绝对化;A项李鸿章早年并未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去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也不是朝廷的委派;C项甲午之战以后,李鸿章没有坚决抵制列强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 (2)其贡献具体表现在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具体而有实效的作为。
(2分)见解: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实业;保护大清国国家主权;打开国门开展双边贸易等。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作为:①平定战乱,使国家恢复安定。
②亲自独立创办军工、运输、通信等实业。
③支持并参与洋务派创办铁路及各种工厂、学校。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 (3)①朝野不知外事及国力之详情却极力主战,李鸿章不得已应战导致战败。
②奉清廷之令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③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疆土被分割,在慈禧的授意与逼迫下,李鸿章做了替罪羊。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 (4)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①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实效。
(2分)故“敬李鸿章之才”。
②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2分)故“惜李鸿章之识”。
③大清国每当存亡危急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良苦用心(2分)故“悲李鸿章之遇” 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①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2分)13.A(毫发不爽:形容细微之处都不会出差错。
B.倾巢而出:出动全部兵力。
多含贬义。
C.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D.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4.D (A.语序不当,将”实施启动”改为“启动实施”;B. 缺少宾语中心语 ,“缓解……的状况”;C.缺少主语,去掉“使”。
) 15、A(3分。
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③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②应接在③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 16.歌德是位一生爱自然、爱真理的漂泊者。
他靠着自学和个人奋斗而成为一代思想巨子。
他是一个传奇式人物。
在他遗留下的一部分手稿中,人们发现了这本记载着那些“充满于每日孤独散步中迷人的沉思默想”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这本集子并不十分厚。
17.【答题示例】勤奋是甘霖,助你浇出丰收的硕果;勤奋是阶梯,助你步人生智慧的殿堂;勤奋是基石,助你垒就成功的大厦。
18.(60分)按照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卷。
从乌鸦的角度立意:要信任朋友。
从猫的角度立意:珍视友情;帮助朋友;善于借助外物;要运用智慧来处理问题。
(请同学们结合译文认真整理重要词语) 【参考译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考中元符三年进士。
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
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
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
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
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
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
”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
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
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
那发号施令。
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 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
陈禾拉住皇上的农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
”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