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翻译症
- 格式:ppt
- 大小:210.00 KB
- 文档页数:11
翻译难点经验分享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作为一名翻译者,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这些难点不仅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更需要我们有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翻译中常见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词义歧义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词义歧义是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在语境不明确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对于词义歧义,我们需要运用上下文和逻辑推理,合理地进行翻译。
例如,英文单词“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在翻译时就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判断。
又如英文中的形容词“fast”既可以表示“快速的”、“迅速的”,也可以表示“牢固的”、“紧凑的”,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句子结构及上下文来确定词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二、习惯用语和俚语在翻译世界各地的语言时,习惯用语和俚语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这些短语常常带有强烈的语言和地域特色,对于非母语的人来说,辨识和理解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根据语境翻译,同时也需要借助一些工具。
例如,英语中的“kick the bucket”就是一个俚语,意思是“过世”,但是直译会很别扭,因此在我们翻译时可以使用相应的汉语俚语来表达,如“挂了”。
对于习惯用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相应的标准短语来表达,同时注意标注原文中的词语。
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习惯用语和俚语,如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使用在线词典等。
三、语言风格差异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原文所表达的情感、语气和语言特点,去适当地调整和转化译文的语言风格,使其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例如,英文中的语言风格普遍比较直白,表达方式也比较简洁有力,而中文中的语言风格则更多地倾向于温和委婉,表达方式更注重语气和修辞。
因此,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结合不同的语言风格差异,适当地进行语言转换和修辞调整,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作者:李国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3期摘要:翻译症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从词语层面、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讨论了翻译症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翻译症语境树杈句波浪句汉语思维英语思维一、翻译症的定义翻译症(translationese, translation syndrome)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其定义为“formal fidelity, with resulting unfaithfulness to the content and the impact of the message (形式上忠实,而结果却是对原文内容和效果不忠实)”,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译文语言生硬牵强,行文不自然、不流畅,晦涩费解,佶屈聱牙,甚至不知所云,谓之英式汉语或中式英语。
其主要成因是不了解双语的词汇、句子结构、文化习俗、思维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照搬字典释义,把原文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机械地移植到译语中。
二、词翻译症的主要表现翻译症的各种表现可以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词语层面上的表现1.照搬字典词条释义(1)My idyll would have been perfect had it not been for a persistent bee that began buzzing around me. The bee was of the common variety that plagues picnickers.译文1:要是没有一只蜜蜂围着我不停地嗡嗡地飞,我的田园诗一定会一直都是完美无暇的。
这只蜜蜂是传染瘟疫给野餐者的普通种类。
译文2:要不是有个蜜蜂在我身边嗡嗡不停,我一定会非常安闲自在。
那是个常见的蜜蜂,喜欢骚扰野餐者。
“idyll”和“plague”字典释义分别为“田园诗”和“传染瘟疫”,在该语境中均需转义处理,才能确切地表达出原作的风格。
中英文翻译难点及解决方法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因此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语言差异已成为一项挑战。
而中英文翻译则是在这种语言差异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英文之间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上的差异,还涉及到文化、习惯、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
因此,本文将分析中英文翻译的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语言差异导致翻译困难中英文之间的语言差异是中英文翻译难点的最主要因素。
首先,语言的语法结构、基本词汇以及用词方式就存在巨大的不同。
其次,中英两种语言一些词汇上的差异也会导致翻译困难。
中英文翻译中的解决方法:1.深入理解目标语言和原始语言的语言差异。
语言是一种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法。
在中英文翻译中,语言的不同之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译者需要深入熟悉两种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语言运用方式。
一旦了解了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异,译者就能更好地处理与源语言的语言障碍。
2.通过专业翻译工具提高翻译质量。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具可以大大提高翻译的质量。
借助语法检查、拼写检查和同义词检查等工具,译者可以更好的处理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差异,从而提高翻译品质。
二.文化差异导致翻译难度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中英文翻译难点的重要因素。
文化渊源不同,习俗和惯例的差异,语言表述的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等因素都会导致文化差异。
中英文翻译中的解决方法:1.充分了解本国和目标国的文化。
因为译者需要将一种文化转译成另一种文化,所以译者必须深入了解本国和目标国的文化。
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即使是用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词语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
不了解文化,译者就难以准确的传达信息。
2.通过合理的解释方式缩小文化差异。
尽管文化差异难以避免,但译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解释方式来简化它们的影响,从而缩小文化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翻译一篇文化类的文章时,译者可以通过添加注释或其他方式来解释一些区域性的概念,以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翻译理论的习题及答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关于翻译理论的习题选择题1、直译保存了原作____,因而能达到与原文近似的效果。
A内容 B思想 C风格 D手法2、死译只注意保存原文____,对原文使用的词语,句子结构,比喻以及其他修辞手法,尽量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
A 形式 B风格 C 意义 D 内容3、译文中若出现译语词不搭配的现象,就会产生_____。
A 翻译调 B翻译病 C 翻译症 D翻译腔4、克服翻译症的方法之一是弄清_____与内容的关系。
A 形式 B风格 C意义 D表面5、从实用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译文不但要保存原作的思想风格,而且必须符合译语习惯,即提高____。
A随意性 B传意性 C相似性 D可接受性6、有的动物可通过动作,如蜜蜂的舞蹈,来传递某种信息,这属于_____。
A自然信息 B动物信息 C 非语言信息 D语言信息7、交流思想通过语言进行,因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___A物质 B工具 C媒介 D手段8、有人认为翻译外国小说等文学作品。
三分靠____,七分靠____。
A外语,汉语 B汉语,外语 C外语,外语 D汉语,汉语9、翻译症的主要特征是____。
A文从句顺 B流畅易懂 C声情并茂 D文笔拙劣10、不可以的情况有___A没有对等词 B内容和形式必须兼顾的情况 C词外含义 D A,B and C1-5 DACAD 6-10 BCBAD简答题1、结合具体事例你谈谈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句话的理解。
形合指句子内部的链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意合指句子内部的链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
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链接词语或各种语言链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汉语重意合,句子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2、有人认为翻译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由归化逐步趋向与异化,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一直是翻译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
外语学习中的常见翻译困难与解决方法外语学习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能力之一,而翻译作为外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
本文将探讨外语学习中常见的翻译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词汇难题在进行外语翻译时,遇到词汇难题是常见的。
词汇的多义性、复杂的同义词、短语和习语等都可能导致翻译失误。
例如,中英文中“领导”一词的翻译就存在困难,既可以翻译成“leader”,也可以翻译成“boss”或者“head”。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提高词汇量和对词汇的理解。
二、语法结构问题语法结构在翻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这往往会导致翻译时的困扰。
例如,英文中的被动语态在中文中往往需要重新进行结构调整。
解决这一困难的方法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研究,掌握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三、文化差异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习惯用法,这就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中国文化中的“礼貌”和西方文化中的“尊重”在含义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解决文化差异的方法是通过学习目标语言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并在翻译时注意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出来。
四、表达风格问题外语翻译要求准确传达原始语言的意思,同时又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风格。
这种矛盾导致了翻译中的困难。
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是通过大量阅读目标语言的文学作品和专业文献,培养对目标语言的感觉和理解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
五、上下文理解问题上下文理解是外语翻译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常见的困扰。
上下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往往会影响到对某一句子的准确理解。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翻译时要仔细阅读原始文本的上下文,了解其中的信息背景,并结合语境进行翻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总结起来,外语学习中常见的翻译困难包括词汇难题、语法结构问题、文化差异、表达风格问题和上下文理解问题。
翻译应对措施引言翻译是一项困难且耗时的任务。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员往往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词汇难题、语法差异、文化差异等。
为了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翻译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翻译应对措施,帮助翻译员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词汇难题的应对措施在进行翻译时,翻译员经常会遇到一些具有特定领域专业术语的文本。
为了应对这种词汇难题,翻译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术语研究:在翻译前,翻译员可以花时间研究和了解行业术语,建立术语库以供参考。
这可以帮助翻译员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减少错误翻译的可能性。
2.使用在线资源:翻译员可以利用在线词典、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工具等资源,以便及时找到正确的术语翻译。
这些资源可以提供准确的翻译建议,帮助翻译员解决词汇难题。
3.与客户沟通: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词汇难题,翻译员可以主动与客户进行沟通,以确定正确的翻译意思。
客户通常具有更深入的行业知识,可以为翻译员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语法差异的应对措施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语法差异,这给翻译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语法差异,翻译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理解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翻译员应该对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这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避免语法错误。
2.进行比较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员可以进行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用法,翻译员可以找到最合适的翻译方式,以保持语法的准确性。
3.请教专家:如果遇到复杂的语法差异,翻译员可以向语言专家寻求帮助。
专家可以提供对特定语法问题的解释和指导,帮助翻译员克服语法难题。
文化差异的应对措施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翻译员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
以下是一些应对文化差异的措施:1.学习目标文化:翻译员应该花时间了解和学习目标文化的特点,包括价值观、习俗、信仰和社会规范等。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本中的文化细节。
2.使用本地化翻译:为了让翻译更符合目标文化的需求,翻译员可以使用本地化翻译的方法。
翻译中的常见翻译错误和解决方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翻译错误,比如语言糅杂、失传与转移等。
这种翻译错误会对交流造成影响,甚至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本文将会讨论翻译中的常见翻译错误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帮助翻译者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一、语言糅杂由于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语法等规则的相同性,人们经常会将其他语言中的单词或短语与目标语言中的单词或短语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语言糅杂的问题。
例如,法语中的“la mode”,翻译为汉语应该是“时尚”,但是有些人会翻译成“时髦”的意思,这就是明显的语言糅杂。
解决方法:1. 深入学习目标语言语法和词汇,了解其独特的语言规则和用法;2. 在进行翻译之前,对原文进行全文阅读,确保全面理解原文。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是把每个单词的意思翻译过去,而应该理解它们在上下文中的含义;3. 学会利用语境进行翻译,避免简单将原文词汇进行转换。
二、失传与转移失传与转移是翻译中常见的问题。
比如,源语言是英语的一篇文章,其中出现了一些缩写词,而目标语言文化与源语言文化不同,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缩写词的具体含义,因此,翻译时就可能出现失传和转移问题。
解决方法:1. 翻译人员可以使用参考资料或网络资源,查询缩写词的具体含义;2. 对于翻译中出现的缩写词或未知词汇,可以进行逐一翻译,并在文中标注注解,给读者更多的信息;3. 在进行翻译之前,需要对原文进行仔细分析,对一些特定的缩写词或专业术语提前进行研究,避免出现翻译漏洞。
三、文化误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些词语的含义是不同的。
处理这些文化误解时需要注意,因为误解会导致交流的失败或错误的理解。
解决方法:1.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源语言的文化背景,相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都有一定了解。
2. 翻译人员需要向双方用户解释文化差异,并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
Chapter 3 翻译的过程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
在理解的时候,译者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挑选表达手段;在表达的时候,又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在处理句子、段落或文章时,译者往往要从英语到汉语,从汉语到英语,反复推敲,仔细研究。
1 理解阶段——基础和关键理解(comprehension)可分为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
广义理解指对原文作者的个人、原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内容以及原文读者对该作品的反映。
狭义的理解仅指对原作文本的理解。
对原文透彻的理解是确切翻译的第一步,也是翻译全过程最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理解有助于正确的表达,而正确的理解取决于译者能否对原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语法分析grammatical analysis、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is、语体分析stylistic analysis和语篇分析text analysis。
1.1语法分析——从语法的角度去剖析原文里句子的语法结构,弄清句子所传递的意义。
1.She recalled faintly an ecstasy of pain, the heavy odor of chloroform, a stupor which had deadened sensation, and an awakening to find a little new life to which she had given being, added to the great unnumbered multitude of souls that come and go.(重复译法)她模糊地回想起当时极度的痛苦,想起了浓烈的三氯甲烷麻醉剂的气味;她记得自己失去了知觉,昏了过去,而醒来时发现自己又为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增添了一条小小的新生命。
要想有效地避免翻译腔,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首先必须清楚地理解“翻译腔”的定义。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首次将“翻译腔”命名为“translationese”。
他称“‘翻译腔’是一种形式上的忠实,结果导致不忠实于原文信息的内容和效果”。
《翻译学辞典》中“翻译腔”的定义是:“A general pejorative term used to refer to TL usage which because of its obvious reliance on features of SL is perceived as unnatural,impenetrable or even comica1. ”式上逐词逐句地紧扣原文,忽略译语语言结构的特点和习惯表达方式,式的约束,忽视了译语语言结构的特点和受众的文化思维习惯所造成④这类译文生硬、牵强,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二、“翻译腔”的表现结合“翻译腔”的定义,笔者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总结出“翻译腔”问题的91在一些词汇的翻译上,高校外宣工作者采取了不合理的策略,进而导致了“翻译腔”的出现。
例1.You can see the modern style buildings, laboratories and the grand gymnasium decorate the beautiful park-like setting. (湖北工业大学)解析:modern是“现代化”的意思,本已包含了style想要传递的“类型”、“风格”之意,在modern后面加上style例2.Focused on undergraduates education, trying to develop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constantly deepe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exerting itself to foster applicative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s and practical capabilities.解析:在汉语里,经常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等语义重复的表述出现。
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翻译症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从词语层面、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讨论了翻译症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标签:翻译症语境树杈句波浪句汉语思维英语思维一、翻译症的定义翻译症(translationese,translation syndrome)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其定义为“formal fidelity,with resulting unfaithfulness to the content and the impact of the message (形式上忠实,而结果却是对原文内容和效果不忠实)”,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译文语言生硬牵强,行文不自然、不流畅,晦涩费解,佶屈聱牙,甚至不知所云,谓之英式汉语或中式英语。
其主要成因是不了解双语的词汇、句子结构、文化习俗、思维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照搬字典释义,把原文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机械地移植到译语中。
二、词翻译症的主要表现翻译症的各种表现可以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词语层面上的表现1.照搬字典词条释义(1)My idyll would have been perfect had it not been for a persistent bee that began buzzing around me. The bee was of the common variety that plagues picnickers.译文1:要是没有一只蜜蜂围着我不停地嗡嗡地飞,我的田园诗一定会一直都是完美无暇的。
这只蜜蜂是传染瘟疫给野餐者的普通种类。
译文2:要不是有个蜜蜂在我身边嗡嗡不停,我一定会非常安闲自在。
那是个常见的蜜蜂,喜欢骚扰野餐者。
“idyll”和“plague”字典释义分别为“田园诗”和“传染瘟疫”,在该语境中均需转义处理,才能确切地表达出原作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