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9.50 KB
- 文档页数:5
XXXXXX公路项目第合同段()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编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 年月日目录一)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二)水泥剂量的确定三)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记录表四)土工击实试验记录表五)水泥性能试验报告六)砂石材料性能试验报告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概述XXXX西南部公路网的主干道,连接上瑞高速公路,被列为XX省“十五”期间公路建设重点工程。
按《路面变更设计》的要求路面结构底基层为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二)使用部位竹城公路Y段路面底基层,桩号:K0+000~K16+000三)材料来源及性能参数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水泥采用邵阳长城水泥厂宝庆牌P.C32.5级水泥。
碎石采于交通厅机关服务局竹市碎石场。
各材料性能参数见后附试验报告四)配合比参数的确定根据砂石材料筛分情况及混合料级配要求确定砂石材料配比。
筛分结果及混合料级配要求见下表,混合料参配比例为:1-3籽:5-10籽:石粉= 45 :20 :35五)、室内标准试验一、准备a 检查试验仪器设备齐全,并使之运转正常;b 备足碎石、石屑、水泥等材料;c 试验室工作人员:达勇、李理、吴春。
d 通过对混合料击实试验,并按最佳含水量计算干密度制备试件。
二、计算初步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设计要求推荐水泥用量为4%。
我试验室增加了3.5%水泥剂量及5.0%剂量做对比试验。
1、水泥剂量4.0%总量:m1=ραV(1+w)*96%=2.380*2651*(1+4.9%)*96%=6354(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54/(1+4.9%)=6057(g)水质量:m3=m1-m2=6354-6057=297(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57/(1+4.0%)=5824(g)水泥质量:m5=m2-m4=6057-5824=233(g)碎石1(1-3籽):m4*45%=5824*45%=2621(g) 碎石2(5-10籽):m4*20%=5824*20%=1165(g) 石屑3(0-5籽):m4*30%=5824*35%=2038(g)2、水泥剂量3. 5%总量:m1=ραV(1+w)*96%=2.374*2651*(1+4.7%)*96%=6326(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26/(1+4.7%)=6042(g)水质量:m3=m1-m2=6326-6069=284(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69/(1+4.0%)=5838(g)水泥质量:m5=m2-m4=6042-5838=204(g)碎石1(1-3籽):m4*45%=5838*45%=2627(g) 碎石2(5-10籽):m4*20%=5838*20%=1168(g) 石屑3(0-5籽):m4*35%=5838*35%=2043(g)3、水泥剂量5. 0%总量:m1=ραV(1+w)*96%=2.404*2651*(1+5.4%)*96%=6448(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448/(1+5.4%)=6118(g)水质量:m3=m1-m2=6448-6118=330(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118/(1+5.0%)=5827(g)水泥质量:m5=m2-m4=6118-5827=291(g)碎石1(1-3籽):m4*45%=5827*45%=2622(g)碎石2(5-10籽):m4*20%=5827*20%=1165(g)石屑3(0-5籽):m4*35%=5827*35%=2040(g)按照JTJ057 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六、试验室配比确定结果分析,3.5%水泥剂量混合料已能满足底基层强度2.0MPa设计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2015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3、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二、试配要求1、该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压实度不低于99%.2、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如下要求:三、原材料四、配合比设计说明1.根据各种规格碎石与石粉的筛分试验结果,确定其掺配比例,使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经筛分试验确定,各种碎石及石粉的掺配比例为:碎石(10-30 mm):碎石(10-20 mm):碎石(5-10 mm):石粉(0-5 mm)=28%:22%:18%:32%。
2、分别按下列五种水泥剂量,试验确定的各种集料掺配比例,不同的含水量,分别配制碎石混合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3.0%、3.5%、4.0%、4.5%、5.0%3、通过试验得出各种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4、设计底基层压实度为99%,则各种水泥剂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的原材料总质量M=ρd×99%×(1+w%)×V。
3.0%水泥稳定碎石:M=2.372×0.99×(1+4.2%)×2651=6487g3.5%水泥稳定碎石:M=2.378×0.99×(1+4.6%)×2651=6528g4.0%水泥稳定碎石:M=2.380×0.99×(1+4.7%)×2651=6540g4.5%水泥稳定碎石:M=2.383×0.99×(1+4.9%)×2651=6561g5.0%水泥稳定碎石:M=2.386×0.99×(1+5.1%)×2651=6581g5每种水泥剂量制备一组13个试件,试件进行标准养生,温度为20±2℃,湿度为≥95%,标准养生龄期为7d,最后一天浸水。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招标文件技术规定;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图纸设计要求;二、使用部位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路面工程WLM2合同段底基层、基层三、配合比设计要求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设计强度≥3.0Mpa,强度控制范围3.0~5.0 Mpa;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d无侧限抗压设计强度≥2.0Mpa,强度控制范围 2.0~4.0 Mpa。
2)、基层水泥剂量不得大于5.0%;底基层水泥剂量不得大于4.0%。
3)、混合料级配应为骨架密实型,并符合设计图纸范围要求。
4)、基层粗集料压碎值不得大于28%,最大粒径宜用31.5mm控制;水泥各项物理指标符合P.F32.5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
四、原材料规格及产地1)、水泥:P.F32.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产地:重庆腾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2)、粗集料:碎石Ⅰ(20~30mm)碎石Ⅱ(10~20mm)碎石Ⅲ(3~10mm);产地:青木关碎石料场3)、细集料:石屑(0~3 mm);产地:青木关碎石料场4)、水:可饮用水5)、材料合成级配设计:碎石Ⅰ(20~30mm)、碎石Ⅱ(10~20mm)、碎石Ⅲ(3~10mm)、石屑(0~3 mm)分别进行筛分,借助计算机进行级配计算(见附表),得到各种材料的掺配比例:35:27:16:22,其合成级配符合设计级配要求。
五、室内试验1)、准备工作①检查试验仪器设备是否齐全,使之运转正常;②备足试验所需各种材料;③试验室工作人员:黄建胜、廖凯、伏立;2)、确定各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根据以往经验和设计要求,先选用3.2%、3.7%、4.2%三种水泥剂量进行击实试验,其结果如下:3)、计算初步配合比分别以上表各种不同剂量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计算每个无侧限试件重量(见下表),并以振动压实法制作,每种水泥剂量分别制作13个试件,每种料具体用量如下表:注:振动压实仪试模直径:152mm 高:150mm V=2722cm3基层、底基层按初步计算的比例如下:水泥剂量3.2% 最佳含水量:5.6% 最佳干密度:2.332g/cm3碎石Ⅰ:碎石Ⅱ:碎石Ⅲ:石屑=35:27:16:22。
xxxxxx路面xx标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安徽环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xxxxxx路面xx标工地试验室2020年xx月xx日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xxxxxx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xxxxxx路面施工指导意见》3.《xxxxxx路面xx标施工图纸》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E40—2007)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二、材料来源1、碎石:石灰岩规格:19~26.5mm、9.5~19mm、4.75~9.5mm厂家:xx矿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规格:2.36~4.75mm、0~2.36mm厂家:xxxx矿业有限公司2、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32.5厂家: xx制造有限公司3、水:生活用水三、设计过程1、依据招标文件、指导意见、图纸及规范的要求,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生产验证。
在水稳拌和站进行试拌之前对原材取样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见下表)。
粗集料1#(19-26.5mm)各项指标粗集料2#(9.5-19mm)各项指标粗集料3#(4.75-9.5mm)各项指标粗集料4#(2.36-4.75mm)各项指标细集料5#(0-2.36mm)各项指标P·F 32.5水泥原材料各项指标2、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档材料比例,分别取各个料仓材料进行筛分,结果见下表:依据筛分结果,通过计算机计算,确定各种材料比例,对底基层目标配合比的材料比例进行调整,确定各档材料比例为1#:2#:3#:4#:5#=16%:29%:26%:3%:26%。
3、绘制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剂量标准曲线图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E51—2009分别以 2.0%、3.0% 、4.0%、5.0%、6.0%的水泥剂量配料进行标准曲线试验。
桂武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华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书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桂武高速公路第8合同段工地试验室2011年5月12日一、设计说明为了统一我标段路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满足桂武高速公路的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路基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根据设计图纸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配制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是用于我标段路基底基层工程。
二、设计及试验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6.桂武高速公路设计文件。
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的水泥为华新P.O42.5级水泥,依据要求进行了水泥的指标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水泥试验结果表试验项目测试值技术要求比表面积(m2/kg)315≥300凝结时间(min)初凝257≥180终凝310≤600安定性合格必须合格水泥胶砂强度(MPa)3天抗折强度 4.5≥3.5 28天抗折强度7.0≥6.5 3天抗压强度23.7≥17 28天抗压强度44.1≥42.52、各种矿料筛分结果本次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磊鑫碎石,对取样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所用集料进行筛分,筛分结果见表2。
表2集料筛分试验结果矿料名称及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百分率(%)31.526.5199.5 4.75 2.360.60.07519-31.510078.516.20.00.00.00.00.29.5-19100.0100.098.6 1.30.60.00.00.04.75-9.5100.0100.0100.094.3 1.80.00.00.0石粉100.0100.0100.0100.098.273.233.27.0 3、级配设计根据筛分试验结果,按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级配设计,设计结果见表3。
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
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的设计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 水泥与集料的比例:水泥:集料=5:100,也就是水泥为集料质量的5%。
这里的集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
粗集料通常称为碎石,而细集料可以是石屑或砂子。
根据级配的不同,碎石与石屑(或砂子)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2. 请注意区分水泥含量:有时可能会提到6%的水泥含量,但这是指混合料的水泥含量还是集料的水泥含量。
如果是混合料的水泥含量,实际水泥含量可能并不是6%,而是6.38%。
根据规范,水泥稳定材料中的水泥剂量应为水泥:干集料的比例。
3. 配合比设计:在某些特定的工程中,如绥满高速公路绥芬河至牡丹江段工程,底基层采用5%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其配合比设计需要按照现行技术规范要求的方法进行。
4. 其他参数:为了确保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还需要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以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在设计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水泥与集料的比例、级配、水泥含量、特定工程的要求以及标准击实试验的结果。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其配合比为:水泥:集料=3.5:1002、设计强度要求:2.5MPa二、材料1、水泥:采用江西兰丰P.C32.5级水泥,经试验,该水泥各项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2、碎石:采用的是衡东县杨林碎石场碎石,经试验,该碎石各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3、水:饮用水。
三、击实试验及强度试验A、击实试验:集料5500g(其中9.5-31.5mm碎石2750g,4.75-9.5mm碎石1100g,0-4.75mm石屑1650g,水泥193g,预加含水量分别为3%,4%,5%,6%,7%B、得出结果:ρd max:2.29g/cm2,W0:5.4%四、试件制作与养生方法1、试件制作方法:①首先确定混合料的掺配比。
混合料的掺配比:碎石S9.5-31.5:S4.75-9.5:S0-4.75=50%:20%:30%②根据水泥:集料=3.5:100的比例进行击实得出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
③根据试筒体积计算各材料用量(包括水的用量),根据m=ρ×v,ρ湿=ρd×(1+W0),ρd=0.96×ρd max,根据规范底基层压实度为96%,拌和均匀后,装入试模压力机上静压成型后脱模。
2、养生方法:在恒温恒湿养护箱内养护6天,浸水养生1天。
试件成型及试验A、试筒体积2651cm3 ρd:0.96*2.29=2.198混合料质量g=ρ*v(1+w0)0.96=2.29*2651*1.054*0.96=6143g 干料质量g:6143/(1+Wo)=5828石料质量g:5828/(1+3.5%)=56319.5-31.5mm碎石:2816g4.75-9.5mm碎石:1126g0-4.75mm石屑:1689g水泥质量:197g水质量:315gB、静压成型,在压力机上静压至两端头压平整,持荷1min以上,脱模放标养室。
C、恒温恒湿养护箱内养护6天,浸水养生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级配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情况
2、《公路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二、材料说明
1、碎石压碎值%,针片状平均含量为%,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2、粗石粉液限%,塑性指数为,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三、设计步骤
1、确定各种集料在混合料中的比例,采用图解法,确定集料比例为10-
40mm碎石:5-10mm碎石:粗石粉=38:30:32,按此比例混合料经筛分后级配符合规范及要求。
2、确定最大干密度及含水量,根据以上确定的配合比将三种材料掺配,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为2.07g/cm3,最佳含水量为%。
四、根据上表结果及现场施工情况确定:
级配碎石配合比:
10-40mm碎石:5-10mm碎石:粗石粉
=38:30:32
级配碎石最大干密度:2.07g/cm3
级配碎石最佳含水量:%。
级配碎石底基层配合比报告试验单位:
日期: 2011年6月20日。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2015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3、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二、试配要求1、该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压实度不低于99%.2、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如下要求:三、原材料四、配合比设计说明1.根据各种规格碎石与石粉的筛分试验结果,确定其掺配比例,使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经筛分试验确定,各种碎石及石粉的掺配比例为:碎石(10-30 mm):碎石(10-20 mm):碎石(5-10 mm):石粉(0-5 mm)=28%:22%:18%:32%。
2、分别按下列五种水泥剂量,试验确定的各种集料掺配比例,不同的含水量,分别配制碎石混合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3、通过试验得出各种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4、设计底基层压实度为99%,则各种水泥剂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的原材料总质量M=ρd×99%×(1+w%)×V。
%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487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28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40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61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81g5每种水泥剂量制备一组13个试件,试件进行标准养生,温度为20±2℃,湿度为≥95%,标准养生龄期为7d,最后一天浸水。
6、按水泥剂量为%、%、%、%、%,相同的集料掺配比例,工地最佳含水量配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灰剂量试验,绘制出标准灰剂量曲线。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配合比报告一、引言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是道路工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基础结构层,它通过添加适量的水泥来提高砂砾底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报告旨在探讨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以确保基层在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工程质量。
二、基床材料分析1. 砂砾: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我们选取了规格为5-20mm的中等粗砂砾作为基层材料。
这种砂砾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稳定性。
2.水泥:水泥是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关键材料,它能与砂砾粒子结合成坚固的基层。
根据工程需求,我们选择常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三、试验方法与结果为了确定最佳的水泥掺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包括压实度试验和抗剪强度试验。
1.压实度试验:首先,我们制备了不同水泥掺量(比例为0%、2%、4%、6%和8%)的试验样本,通过静压设备进行压实度试验。
结果显示,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基层的压实度也逐渐提高。
然而,在水泥掺量达到6%时,基层的压实度已经达到了最优水平,进一步增加水泥掺量对基层的压实度影响不大。
2.抗剪强度试验:在确定了最佳水泥掺量后,我们进行了抗剪强度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在最佳水泥掺量下,基层的抗剪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能够承受道路交通负荷的作用。
四、配合比设计根据试验结果,我们确定了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最佳配合比如下:1. 砂砾:以规格为5-20mm的中等粗砂砾为主要材料,占总质量的90%。
2.水泥: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关键掺料,掺量为总质量的6%。
3.水:适量的水用于水泥的搅拌和反应,保持适当的水泥浆稠度。
四、结论通过试验和配合比设计,我们得出了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最佳配合比。
这种配合比能够提供良好的基层压实度和抗剪强度,使得基层能够满足道路工程的使用要求。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仅仅是一种参考,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因此,在实施基层施工前,需要进行试验验证和调整,以确保基层的性能和质量。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
设计报告
施工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佛山市三水区金本至白坭III期公路工程路面施工合同段
混合料名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使用部位:沥青路面底基层
报告日期:2010年1月2日
报告总页数(含此页):共16页
中山市逸华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区
金本至白坭Ⅲ期公路工程路面施工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日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一级公路;
2.设计强度:2.5Mpa;
3.设计水泥剂量:4%;压实度按97%控制;
4.使用部位:沥青路面底基层;
二、设计依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5.《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7.设计文件
三、原材料
1.水泥
①产地及规格:桂平水泥有限公司P.C32.5水泥;
2.粗集料
①产地:四会白云前石场
③压碎值:22.6%
3.细集料
①石屑产地:四会白云前石场
③液塑限:液限22.2%,塑性指数3.2 4.水:生活饮用水。
五、击实试验
按3%、4%、5%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求取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
六、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按不同水泥剂量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制件,采用外掺法,同时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的质量增加0.8%,试件经过
七、结论
1.根据上述结果,确定最佳水泥剂量为4%,配合比例水泥:集料=4%:100%,最大干密度为2.307g/cm3,最佳含水量6.0%,施工时压实度按97%控制。
2.施工时集料合成级配曲线应尽可能接近设计配合比的合成级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