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西方民主自由的虚伪本质
- 格式:docx
- 大小:21.12 KB
- 文档页数:2
西式民主怎么了观后感心得体会西方民主对我们最大的借鉴价值在于,保障公民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对权力的制衡和避免滋生腐败。
中国正走在民主的道路上,离发达的民主制度显然道路还尚为遥远。
民主永远没有建成的一天,而只能在建设过程中去完善和补充。
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西式民主怎么了观后感心得体会为深入揭批西式民主“金钱政治”本质和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帮助人们进一步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1月17日下午3:00,达日县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财政局四楼会议室观看《西式民主怎么了》《西方新闻自由只是传说》警示片。
《西式民主怎么了》从“丑闻相伴”,“金钱政治”等方面对美国总统选举进行深入剖析,暴露出美国民主的虚伪性、欺骗性。
《西方新闻自由只是传说》借西方媒体涉华报道、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对所谓的“新闻自由”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反映出西方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及局限性。
通过观看警示片,全县干部进一步深化了思想认识,了解到西式民主存在的诸多弊端,认识到民主不能照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纷纷表示:我们要结合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认清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虚伪面目,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信心,树立共产党员的“四种意识”,使我们更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决心,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西式民主怎么了观后感心得体会读了《西式民主怎么了》我感触很深,这本书使得我对于西式民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中国是不能够照搬西式的民主制度的,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走中国自己的特色道路。
人间正道是沧桑——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渗透侵蚀辛湘理民主作为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但对于什么是民主、如何实现民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可谓多种多样。
在西方文化传统基础上产生的“宪政民主”制度已经实行了200多年,不可否认其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忽视它弊病丛生的内在缺陷。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其制度性困境越来越明显。
与之相反,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反复探索,形成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仅引领新中国70多年来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其鲜明的人民立场、强大的治理效能、广泛凝聚共识的优势不断得到彰显,生动印证了“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面对近年来不断鼓吹的西方“宪政民主”思潮,我们要从“中国式民主”日益展现出的独特优势和魅力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界限,自觉抵制西方“宪政民主”错误思潮的渗透侵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从民主本质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更真实、更广泛的显著优势。
民主是伴随着阶级产生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且会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提供真正完全的民主,而民主愈完全,它也就愈迅速地成为不需要的东西,愈迅速地自行消亡。
”作为阶级社会一种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任何民主都是由本国经济基础所决定,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从阶级立场看,西方“宪政民主”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以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为宗旨,为维护资本统治集团少数人利益的民主形式,而不是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人民民主。
从民主实现形式看,一人一票的普选制是西方“宪政民主”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看上去每个人好像都有平等的民主权利,但事实上它不过是以虚假的“全民”形式来掩盖维护资产阶级集团利益的本质,而更多的“普罗大众”则处于被政治操弄的边缘。
西方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发表于《平原大学》1987年第1期)严公宝有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没民主、自由,要求全盘西化,崇拜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民主如何好,甚至要搞三权鼎立那一套。
他们只讲西方民主好,就是不讲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区别。
对于这种思潮,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彻底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教育青年认清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分清大是大非,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民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问题首先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问题。
“民主”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是“德莫”和“克拉托斯”两个字组成,“德莫”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克拉托斯”是“权利”和“统治”的意思。
从希腊文的原意来看,“民主”是指“人民的权力”或“人民的统治”。
就其实质而言,“民主”总是和“权力”、“统治”紧密联系着的,它涉及到国家的阶级本质和政权的构成形式等方面。
民主首先是一个国体的问题,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问题。
这是因为,民主首先要表明是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是哪个阶级的民主,对哪个阶级实行专政等。
这一切都涉及到国家的阶级本质。
同时,民主又是一个政体问题,即政权的构成形式。
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
……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
同时,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1页)它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这个基础服务的。
民主有它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由于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阶级和阶级关系不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
列宁说:“从古代的民主萌芽时期起,在几千年过程中,民主的形式必然随着统治阶级的更换而更换。
从美国大选看美式民主的虚伪性【摘要】美国大选引发了对美式民主的思考,民主制度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选举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政治宣传的虚假性,以及利益集团对选举结果的影响,使得选举结果与民意脱节。
选民参与度的下降趋势更加凸显了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性。
这些问题不可忽视,需要引发我们反思并改进民主制度。
美国民主的虚伪性需要被认真对待,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完善,才能让民主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关键词】关键词:美国大选,美式民主,虚伪性,不公平竞争,政治宣传,利益集团,民意脱节,选民参与度,反思,改进民主制度1. 引言1.1 美国大选引发的思考美国大选是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政治事件之一,每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都会牵动全球的目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对美式民主的虚伪性产生了新的思考。
在这次选举中,一些情况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
选举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现象频频出现,一些政客通过操纵选举规则或利用权力资源来获取不正当竞选优势。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选举的公正性和民主性,让选民对整个政治体系产生怀疑。
政治宣传的虚假性也成为了美国大选的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候选人和政治团体通过夸大事实、散布谣言和歪曲对手的政策来影响选民的选择,从而扭曲了选举的本质。
利益集团对选举结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它们通过捐款和游说来左右政治决策,使选举结果更加偏离民意。
这些问题使得选举结果与民意产生脱节,让选民感到自己的声音无法被真正听取。
与此选民参与度的下降趋势也体现出美式民主面临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美式民主的虚伪性,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
我们应当反思并致力于改进民主制度,让民主不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真正体现人民意愿的政治制度。
1.2 民主制度的理想与现实民主制度的理想是一个充满公平、平等和自由的政治体系,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并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实现真正的民意统治。
理想中的民主制度应当是一个开放、透明和高效的机制,能够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实现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理性的看待西方“民主”的本质理性的看待西方“民主”的本质2013.11.19 15:20应当承认,西方国家在反封建斗争中形成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观念和制度形式,在历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后来在不断丰富完善中对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的新探索,对于世界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但是,把西方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当作人类的“普世价值”,说成全世界都应普遍追求和无条件接受的最高价值,是带有欺骗性的。
迄今为止,并没有出现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照抄照搬所谓“普世价值”获得成功的例子,相反,盲目引入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国家却不胜枚举。
一、应该提高以下几点认识一是要充分地认识到西方宪政民主具有虚伪性、欺骗性和局限性。
西方宪政民主本质上是资本的民主,服务于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保障的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其标榜的三权分立和议会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一种权力分配、交换和平衡机制;西方宪政民主搞多党制、两党制,党派之间明争暗斗、互相对峙、政府频繁更迭等问题日益突出;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二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
四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西方“普世价值”的伪善本质近年来,西方国家大力推行的“普世价值”在我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国内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虽然“普世价值”在我国已经遭遇了诸多抵制,但其仍未销声匿迹。
2017年,普世价值论通过乔装打扮,以更加隐蔽的方式继续存在。
第一,意识形态企图依然明显,越发暴露出“普世价值”的虚伪性。
“普世价值”包藏着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企图。
当前,“普世价值”已经由生活话语、学术话语逐步转变为政治话语。
“普世价值”的拥护者打着淡化意识形态的幌子,在意识形态领域动摇和颠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报刊影视、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以及扶持“西化精英”等手段,企图以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中国。
西方竭力推行的“普世价值”,实质上是双重标准掩盖下的霸权行径:一方面利用“普世价值”到处标榜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使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
第二,混淆概念本质,掩藏“普世价值”的迷惑性。
一是将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混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
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世界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以及治理赤字三大难题,人类急需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凝聚共识、寻找共同的价值遵从,这给“普世价值”从“全球伦理”角度包装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混淆。
当前,一些人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字面上的部分重合,宣称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西方的“普世价值”,企图以“普世价值”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种故意混淆概念、掩盖价值本质的做法是居心叵测的。
通过模糊判定标准来制造思想上的错乱认知,是“普世价值”因站不住脚而采取的迷惑手法。
第三,文化渗透,体现“普世价值”推行的隐蔽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在推行“普世价值”时也进行了战略手段的调整。
“普世价值”是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传播和推销文化霸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认清西方民主自由的虚伪本质
作者:冯颜利《光明日报》(2016年09月28日13版)
近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领域暴露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证明了其民主、自由、人权的虚伪本质。
英国《经济学人》2014年曾刊文称:即便在西方国家,民主制度下也常常出现政府债台高筑、政务处理效率低下、干涉他国内政等问题……随着民主国家暴露出越来越多自身的缺陷,民主在世界其他地区日渐式微,对民主抱有的疑虑重回人们的视野。
只要认真梳理美国和欧洲民主、自由、人权的现状,西方民主的虚伪性也就一目了然。
“内外交困”的美国表明西式民主的根子已腐烂
美国常常自我标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其民主模式也一直作为“普世价值”向全球推广。
但是,自2015年3月以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事件的曝光表明,美式民主已经成为世界的笑柄。
此前世界所诟病的只是民主与金钱的肮脏交易。
然而,民主党全国选举委员会仍然将希拉里作为英雄般的候选人,极力为她洗白。
这不难看出,美国所谓的民选政治不过是政治家绑架民意的手段。
如果说“邮件门”代表着美式民主顶层设计的虚伪,那么白人警察枪杀黑人之后免予起诉的事实则进一步彰显了美式民主的虚伪性。
尽管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但是在他的任期内,警察滥杀黑人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对美国社会造成了严重分裂。
《华盛顿邮报》根据统计数据推导出,现在美国一个手无寸铁的黑人在遭遇警察执法时,丧命的概率是处于同等情况下白人青年的7倍。
标榜“自由、民主、人权”的美式民主,连保护黑人的基本生存权都是有选择性的,何谈其他“人权”?
美式民主在其国内尚且如此,在国外的表现更是惨不忍睹。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以反恐为名,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强行发动战争,又打着民主的旗号鼓动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鼓动阿拉伯地区国家发动“阿拉伯之春”运动,这些国家或是被美国用武力强行推广美式民主,或受其蛊惑从内部“学习”美式民主,但结果如何呢?阿富汗刚刚结束内战,政权勉强维持,民不聊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严峻的“伊斯兰问题”造成了更大的恐怖威胁;利比亚和乌克兰陷入无休止的内战,国家分崩离析,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点是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恐怖组织势力有增无减。
生存权都成为奢望,民主和自由岂不是空话。
“分崩离析”的欧洲不断彰显西式民主的虚伪
欧洲难民问题由来已久,美国伙同其盟国非法打击伊拉克造成中东局势动荡后,该问题更为严重。
近年中东地区局势恶化,使涌入欧洲的难民成倍增加,欧盟各国不堪重负。
2015年9月2日,年仅3岁的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在偷渡途中溺亡,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上的照片顷刻间传遍世界,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强烈反应和同情。
一时间,“救救难民”成了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问题”。
然而事实如何呢?迫于压力,欧盟各国虽然先后出台了接纳难民的政策,但是大量难民涌入之后,带来的就业压力、社会福利竞争、文化差异、社会矛盾等问题,又间接让人们对生活现状不满,让欧洲政治家们陷入了两难的困局。
如果欧美真正想要解决难民问题,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其实是如何让难民流出国和平稳定发展,而这与他们背后的大军火商的利益不相符。
为了在选举中得到军火商的支持,同时也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欧美政客们不得不在世界各国挑起争端,制造并加重难民问题。
一方面欧洲各国对难民问题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又打着“民主”和“自由”的旗号制造难民问题,其“人权”的虚伪性可见一斑。
英国“脱欧”更使欧洲问题进一步恶化。
其实英国“脱欧”问题并不复杂,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从未在英国消亡。
1999年欧盟推行欧元,英国保持了英镑的独立,不参与欧盟的申根协定。
2014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又高调宣称,2014年起英国将不再执行欧盟的共同司法、警务和刑侦政策,即部分退出欧盟。
正因为这种不参与、不合作,将本国利益置于欧盟之上的态度,使得此前英国在欧盟的发言权一直不大,欧盟主事的德法两国对英国也一直心存不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盟经济大受打击,难民问题、安全问题更是让其不堪重负,英国想摆脱欧盟也是由来已久。
英国人觉得在欧洲的“民主”框架之下,英国付出的远比得到的要多,而英国通过“公投”这种方式脱离欧洲也是对欧洲民主最大的讽刺。
从欧美的上述问题可以看出,西方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自由民主,这些宣传只是政治家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能够上台执政而营造的虚假价值理念。
美国在其国内,对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民众尚且不能一视同仁,它又怎能真正关心其他国家人民的自由、民主、人权?它在全世界大肆强推的“新干涉主义”与美式民主,给亚非拉美国家和东欧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
欧洲各国特别是北约成员国为虎作伥协助美国在世界各地制造纷争,制造难民问题,最终殃及自身。
而面对不断涌入欧洲的难民时,他们反过来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解决难民问题,演了一出“贼喊捉贼”的大戏。
总之,认清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虚伪面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信心。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表明,中国道路的成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国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