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拆装结构图
- 格式:pdf
- 大小:679.71 KB
- 文档页数:3
冲压模具的结构分析与拆装实验拆装冲压模具,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目的是了解实际生产中各种冲压模具的结构、组成及模具各部分的作用,了解冲压模具凸、凹模的一般固定方式,并掌握正确拆装冲压模具的方法。
1.工具、量具及模具的准备1)单工序冲模、单工序拉深模和复合模若干套,每套模具最好配有相应的成形零件,以便对照零件分析模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拆装用具(锤子、铜棒、扳手及螺丝刀等)和量具(直尺、游标卡尺及塞尺等)2.拆装方法与步骤1)打开上、下模,仔细观察模具结构,测量有关调整件的相对位置(或作记号),并拟定拆装方案,方可进行拆装工作。
2)按所拟拆装方案拆卸模具。
注意某些组件是过盈配合,最好不要拆卸,如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上模座与模柄、模座与导柱、导套等。
3)对照实物画出模具装配图(草图),标出各零件的名称,如图3-25所示。
4)观察模具与成形零件,分析模具中各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要求和在模具中的作用,如表3-3所示。
5)画出所冲压的工件图,如图2-25中的“冲件简图”。
6)观察完毕将模具各零件擦拭干净、涂上机油,按正确装配顺序装配好。
7)检查装配正确与否后,在冲床上安装和调整冲模,并试冲出冲压件。
8)整理清点拆装用工具,打扫现场卫生。
3.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一副模具的装配草图和工作零件零件图;注明模具各主要零件的名称、所用材料、热处理要求和用途。
(2)模具结构分析l)分析工件图;2)分析模具的结构特点;3)说明模具的动作过程。
图3—25 冲孔模1—下模座 2—凹模 3—定位板 4—弹压卸料板 5—弹簧 6—上模座 7、18—固定板 8—垫板9、11、19—定位销钉 10—凸模 12—模柄 13、14、17—螺钉 15—导套 16—导柱表3-3 冲孔模中各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要求和作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拆装与测绘指导1、模具折装测绘的目的(一)帮助学生增加模具结构的感性知识。
(1)掌握模具零件的名称、结构、常用材料及一般热处理要求。
实验二、冲模的拆装实验一、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二、实验目的1、了解冲模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零件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冲模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装配过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冲压模六副;2、装拆工具:手锤、内六角板手、活动板手及螺丝刀等;3、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卷尺。
四、实验内容冲压工艺是通过冲压模具来实现的。
冲压模由上、下模组成,用压铁、螺栓等固定在压力机上的工作台面上的称为下模,一般固定在压力机的滑块上的称为上模,上模随着滑块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进行冲压工作。
板料冲压(stamping)是金属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板料施压,使之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
1、冲压模具的分类;(1)按工序性质分类,可分为冲裁模、拉深模、弯曲模和成形模等。
(2)按工序组合方式分类,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等。
2、冲压模结构:冲裁模总体结构的零部件可分为五个类型的零件:(1)工作零件:凹模、凸模、凸凹模等。
(2)定位零件:挡料销、始用挡料销、导正销;定位板、定位销;导料板、导料销;侧刃、侧刃挡块;承料板等。
(3)卸料与出件零件:卸料装置、推件装置、顶件装置等。
(4)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导板等。
(5)安装与固定零件:上下模座、模柄、凸凹模固定板、垫板、螺钉、销钉、斜锲块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模具拆装的一般规则在拆装模具时可一手将冲压模具的上模托住,另一手用木锤或铜棒轻轻地敲击冲压模具下模底板,从而使模具分开。
决不可用很大的力来锤击模具的其他工作面,或使模具左右摆动而对模具的牢固性及精度产生不良影响。
然后用小铜棒顶住销钉,用手锤将销钉卸除,再用内六角扳手卸下紧固螺钉和其他紧固零件。
在拆卸时要特别小心,决不可碰伤模具工作力的零件的表面。
拆卸下来的零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以防生锈或遗失。
在拆卸模具时,一般应遵照下列原则。
(1)模具的拆卸工作,应按照各模具的具体结构,预先考虑好拆装程序。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2、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3、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双分型面注射模1台;2.内六角扳手、卷尺、木锤等工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拆卸前准备仔细观察分析准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 开始拆卸掌握该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后,接下来开始拆卸模具3.模具外部清理与观察仔细清理模具外观的尘土及油渍,并仔细观察典型注射模外观。
记住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及其名称,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位)。
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特点。
4.典型注射模的拆卸工艺过程(图双分型面注射模)(1)首先从分型面B-B处把模具分为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
(2)定模部分拆卸顺序拆卸浇口套15→拆卸限位销钉3→定模座板14→导柱4→定距拉板1→弹簧2→中间板13(3)动模部分拆卸顺序拆下推件板5→拆卸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支承板7和模脚8三块板间的紧固螺钉→取下模脚8→拆卸推出机构(拆推板9上紧固螺钉→推板9→推杆11→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动模板6→凸模→导柱125.用煤油、柴油或汽油,将拆卸下来的零件上的油污,轻微的铁锈或附着的其它杂质擦拭干净,并按要求有序存放。
6.典型注射模的组成零件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成型零件、结构零件和导向零件,观察的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并记住名称。
(1)成型零件:凹模、凸模、型芯、螺纹型芯、螺纹型环等(2)结构零件:动模座板、垫块、推板、推扦固定板、动模板、定模板、定模座板、浇口套、推杆、复位杆(3)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小导柱、小导套7.典型注射模装配工艺过程(1)装配前,先检查各类零件是否清洁,有无划伤等,如有划伤或毛刺(特别是成型零件),应用油石油平整。
(2)动模部分装配:将凸模型芯、导柱12等装入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将支承板7与动模板6的基面对齐。
注射模具拆装实验指导书3.1 实验目的进一步学习掌握注射模的基本结构及分类,学习注射模具的装卸过程,了解注射模的运动过程。
3.2 实验仪器设备注射模具动态模型,固定在操作台上,为透明塑料制造,为一模两腔,包括:定模,动模和顶针拉杆,推板。
注射成品件为弧状平板,并在其上下方和侧向上有突起状。
此模型可以活动操作,模拟注塑模开合过程,学生通过仔细的观看这些过程,大致了解在一个完整的注塑过程中,注塑模各个部件的运动状况以及作用。
详细介绍示样模具各个部件的作用:定模,固定在注射机定模板上,定位,一般为凹模。
动模,移动部件。
导柱,导套(注意导套底在固定板上的排气孔)提供导向作用,确定动模板的运动方向。
顶针:顶出机构,将注塑好的制品顶出。
拉料顶针:将注塑好的制品从定模上拉下。
浇口:塑料流入型腔位置。
在此观察塑料模上设计了6个倾斜的导杆,固定在定模上,在动模上设计了与之对应的6个滑块,当动模合上时,滑块在导杆的带动下向内部滑动,压实,与模具结合在型腔上形成6个很小的突起状部分。
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学生通过手拉动模具外部完成模具的开模合模操作,如果要手动拨动模具内部结构时,不允许其他人员进行合模操作,以免手被夹伤。
小型注射模具,两副,全是金属模具,大的那副比较复杂,结构包括:定位圈,定模固定板,定模板,动模板,注口衬套,流道,模架,推板,顶针固定板,定模垫板,导柱导套,吊环。
小的那副比较简单,结构包括:定位圈,定模固定板,定模板,浇口,流道,模架,推板,退出固定板,定模垫板,导杆,顶针。
试验需要对两副模具都进行完全的拆装,记录下模具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大小,画出模具的机械装配图。
3.3实验方法和步骤1.首先手动操作透明的注射模具动态模型(有机玻璃、大尺寸、带导轨、复杂结构、典型性,为外协加工),清楚认识模具的主要结构及其装配关系、运动过程。
可以手动拨动模具各个部件,观察,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
2.手工完成实际注射模具(小型)的拆装过程。
压铸模具一.压铸模具在生产中的作用1.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它对生产能否顺利进行,铸件质量的优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与压铸生产工艺、生产操作存在着互相影响又互为制约的关系。
2.其重要作用是:(1).决定着铸件形状和尺寸公差级;(2).浇注系统决定了熔融金属的填充状况;(3).控制和调节压铸过程热平衡;(4).模具的强度限制了压射比压的最大限度;浇口套、定模抽芯机构等部分组成。
定模动模2.动模(通常又叫后模):见上图。
动模是压铸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动模是和定模形成压铸模成型部分的另一个整体,它一般固定在压铸机中板上,随中板作并合运动,与定模部分分开合拢。
一般抽芯机构和顶出机构大多在这个部分。
3.抽芯机构(通常又叫行位):作用: 抽动与开模方向运动不一致成型零件的活动型芯机构。
抽芯机构主要包括:斜导柱、侧面型芯、滑块、导滑槽、限位块、螺杆、弹簧、螺母、螺钉等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
4.斜销(通常又叫斜导柱):见下图。
作用: 在开模过程中,强制滑块运动,抽出芯型。
有内抽芯和外抽芯两种,其断面形状多采用扁圆形,防止抽芯时拉伤滑块。
主要参数: 斜角α的大小和抽芯力大小、抽芯行程长短、承受弯曲度力大小有关。
斜角α的数值一般取:10°、15°、18°、20°、25°。
斜销直径取决型芯包紧力的大小,斜销长度 = 固定部分 + 工作段尺寸 + (5~10) cm5.作用:6.作用:和导滑槽配合适当,其抽拔距离不能超过导滑槽长度的2/3,合模时滑块应受一定的预紧力,防止金属液窜入导滑槽,致使滑块卡死。
参数: 滑块的高度B ,宽度C按型芯尺寸决定,滑块的长度A与B、C有关,为使滑块工作时稳定要求 A≥0.7C A≥B。
13.定模座板(通常又叫A板):见上图。
作用:一端面紧固在压铸机头板上,使模具压紧定位,另一端面和模体结合承受机器压力,二个端面要求有足够受压面积,压铸机射咀和压室安装孔要求配和精确。
冲压模具结构与拆装实验指导书山东交通学院二〇〇九年六月冲压模具结构与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和意义模具拆装是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模具结构的重要过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真实的冲压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教学环节。
为巩固所学习的模具结构设计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通过冲压模拆装实验,进一步了解典型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组成模具的零件及其作用,零部件相互之间的装配关系,熟悉模具的装配顺序和各装配工具的使用。
通过这一实践环节,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冲压模具设计工作和处理现场问题奠定实践基础。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准备⑴、拆装模具的类型:冲孔模、落料模、弯曲模、复合模。
⑵、拆装工具: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⑶、小组人员分工:同组人员对拆卸、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
⑷、工具准备:领用并清点拆卸和测量所用的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将工具摆放整齐。
实验结束时,按清单清点工具,交指导老师验收。
⑸、熟悉实验要求:要求复习有关理论知识,详细阅读本指导书,对实验报告所要求的内容在实训过程中作详细的记录。
拆装实训时带齐绘图仪器和纸张。
2 、观察分析接到具体要拆装的模具后,需对下述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作好记录:(1)、模具类型分析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与确定。
(2)、加工零件分析根据模具分析确定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
(3)、模具的工作原理(4)、模具的零部件模具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相互配合关系。
(5)、确定拆装顺序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件,制定拆卸方案,提请指导老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①打开上、下模,仔细观察模具结构,测量有关调整件的相对位置(或作记号),并拟定拆装方案,方可进行拆装工作。
②按所拟拆装方案拆卸模具。
图样质量30出勤情况20综合评分100成绩注:得分90分以上者成绩为“优”;得分80-89分者成绩为“良”;得分70-79分者成绩为“中”;得分60-69分者成绩为“及格”;得分60分以下者成绩为“不及格”。
附件1:绘制模具装配图示范有了模具结构典型组合图,就可以着手绘制模具装配图。
我们一般应根据模具结构典型组合图绘制模具结构草图,这样无论在布置图面、还是考虑结构细节等问题上都将带来许多便利之处。
一、图面布置规范为了绘制一张美观、正确的模具装配图,必须掌握模具装配图面的布置规范。
图1所示是模具装配图的图面布置示意图,可参考使用。
图纸的左上角1处是档案编号。
如果这份图纸将来要归档,就在该处编上档案号(且档案号是倒写的),以便存档。
不能随意在此处填写其它内容。
图1 图面布置示意图1-档案编号处 2-布置主视图 3-布置俯视图 4-布置产品图 5-布置排样图6-技术要求说明处 7-明细表 8—标题栏2处通常布置模具结构主视图。
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
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50~60mm的空白,不要画得“顶天立地”,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这就需要选择一合适的比例。
推荐尽量采用1:1的比例,如不合适,再考虑选用其它《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上推荐的比例。
3处布置模具结构俯视图。
应画拿走上模部分后的结构形状,其重点是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装的工作零件的情况。
俯视图与边框、主视图、标题栏或明细表之间也应保持约50~60mm的空白。
4处布置冲压产品图。
并在冲压产品图的右方或下方标注冲压件的名称、材料及料厚等参数。
对于不能在一道工序内完成的产品,装配图上应将该道工序图画出,并且还要标注本道工序有关的尺寸。
5处布置排样图。
排样图上的送料方向与模具结构图上的送料方向必须一致,以使其他读图人员一目了然。
6处主要技术要求。
如模具的闭合高度、标准模架及代号及装配要求和所用的冲压设备型号等。
模具拆装典型结构
一、单工序冲裁模(导柱式冲孔模)
图 1 是导柱式冲孔模。
冲件上的所有孔一次全部冲出,是多凸模的单工序冲裁模。
由于 工序件是经过拉深的空心件,而且孔边与侧壁距离较近,因此采用工序件口部朝上,用定位 圈 5 实行外形定位,以保证凹模有足够强度。
但增加了凸模长度,设计时必须注意凸模的强 度和稳定性问题。
如果孔边与侧壁距离大,则可采用工序件口部朝下,利用凹模实行内形定 位。
该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除卸料作用外,该装置还可保证冲孔零件的平整,提高零件 的质量。
1—落帽 2—导料螺钉 3—挡料销 4—弹簧 5—凸模固定板 6—销钉 7—模柄 8—垫板9—止动销 10—卸 料螺钉 11—上模座 12—凸模 13—导套 14—导柱 15—卸料板16—凹模 17—内六角螺钉 18—下模座
图1 导柱式单工序落料模
二、倒装式复合模
图 2 是倒装式复合模。
1.工作过程
1)将条料沿导料销送进,并由活动挡料销定位;
2)滑块带动上模部分下压进行冲裁,凸凹模外形和凹模进行落料,同时冲孔凸模与凸 凹模内孔进行冲孔;
3)滑块带动上模部分回程(上行),完成下面三部分的工作:
①冲裁下来的废料卡在凸凹模的内孔中,由后续冲裁时冲孔凸模推出;
②落料件则由推件装置推出,推件装置由打杆、推板、推杆和推件块组成。
当上模回程 至上止点时,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打料横杆通过推件装置把落料件推出;
③紧箍在凸凹模上的条料则由弹性卸料装置(卸料板、弹簧、卸料螺钉组成)顶出。
2.特点
①凸凹模内有积存废料,胀力较大,当凸凹模壁厚较小时,可能导致凸凹模破裂。
②由于采用弹簧弹顶挡料销装置,所以在凹模上不必钻相应的让位孔。
但这种挡料装置 的工作可靠性较差。
③采用刚性推件的倒装式复合模, 条料不是处在被压紧的状态下冲裁, 因而平直度不高。
这种结构适用于冲裁较硬的或厚度大于0.3mm的条料。
如果在上模内设置弹性元件, 即采用 弹性推件装置, 这就可以用于冲裁材质较软的或条料小于 0.3mm, 且平直度要求较高的冲裁 件。
1—下模座 2—导柱 3、20—弹簧 4—卸料板 5—活动挡料销 6—推件块 7—导套 8—垫板 凸模固定板 9—连接推杆 10—上模座 11—打杆 12—模柄 13—推板 14-垫板 15、 16—冲孔凸模 17—落料凹模 18—
凸凹模 19—固定板 21—卸料螺钉 22—导料销
图 2 倒装式复合模
三、具有自动挡料的级进模
为了便于操作,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可采用自动挡料定位或自动送料装置加定位零件定
位。
图 3 是一种具有自动挡料的级进模。
1.工作过程
①沿导料板将条料送进,并由第一个始用档料销定位;
②滑块带动上模部分下行,对条料实施冲孔( 50 f mm)
③滑块带动上模回程,导板将紧箍在凸模上的条料刮下;卡在凹模洞口中的废料则在后 续冲裁中由凸模依次推落;
④沿导料板将条料继续送进,并由第二个始用档料销进行粗定位;
⑤滑块带动上模部分下行,导正销进行精定位并落料( 62 f mm);同时在冲孔的工位上 又冲孔( 50 f mm);
⑥上模回程并卸料;
⑦沿导料板将条料继续送进,并由档料杆 3 进行粗定位;
⑧上模下行,实施落料( 62 f mm)和冲孔( 50 f mm);且凸模 1与凹模 2 配合将条料的 搭边冲出一个缺口,为后续送料提供通道;
⑨上模回程并卸料。
2.特点
①该模具具有导柱式连续模的特点。
②自动挡料装置由挡料杆、冲搭边的凸模和凹模组成。
在工作过程中,挡料杆始终不离 开凹模的上平面,所以送料时,挡料杆挡住搭边,在冲孔、落料的同时,凸模和凹模把搭边 冲出一个缺口,使条料可以继续送进一个步距,从而起到自动挡料的作用。
③该模具设有侧压装置,通过侧压簧片和侧压板的作用,把条料压向对边,避免了条料 在导料板中偏摆,使最小搭边得到保证。
图 3 具有自动挡料装置的级进模
1-凸模 2-凹模 3-挡料杆 4-侧压板 5-侧压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