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与架构
- 格式:doc
- 大小:56.71 KB
- 文档页数:5
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唐海滨2005年6月4日一、主导思想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必须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符合中国民主进步的进程,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国情。
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应以国家利益为第一位,民族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执政党的利益必须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前提。
今后国际社会是国家利益的较量,而意识形态的较量将退其次。
在同一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国家利益仍然是第一位的。
在今后,即使是同一意识形态,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之间的冲突仍然不可避免。
换句话说,虽然不是同一意识形态,只要在国家利益(可能是经济上的,政治上的,军事上的,也可能是地区性的或全球性的利益)上有共同利益就可合作。
中国共产党仍然是未来中国政治架构的核心。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性,它会不断改革其自身,使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客观形势,使其反对者难以替代它。
二、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政治架构的组成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及各级人大党通过其执政党地位推荐党的领导人和各级地方党委第一把手,经选举出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及人大主任,党通过人大党组控制其领导权。
行政机构:作为行政机构的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第一责任人视为政务官,经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推荐,由人大任命。
政府其他组成人员作为公务员(不管其是否中共党员)经过严格考试和岗位竞争逐步升职,其内阁成员和政府主要部门第一责任人由各级人大任命。
党、人大和政府的关系。
执政党不直接干预政府事务,而是通过人大监督政府。
政府干的不好,通过人大总辞职。
党的选举不与人大选举同步,为保持连续性人大选举只能改选2/3的代表。
全国政协及各级政协:把评估职能作为重要职能之一。
政协作为政治架构中的制衡机构,其重要功能是充分反映各参政党、各社会团体和各阶层人士的不同声音和看法以及中国共产党未在执政岗位上的骨干党员的意见,通过专门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对政府及两高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作出评估,为人大提供评估报告,供人大质询,从而加强人大的权威性,也减少来自社会各方面对执政党的威胁,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险降到最低。
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和区域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实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负责制,分别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构成应当与本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应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民族立法权、变通执行权、财政经济自主权、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组织公安部队全、少主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其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和区域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实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负责制,分别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构成应当与本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应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民族立法权、变通执行权、财政经济自主权、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组织公安部队全、少主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其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五章中国行政组织结构一、国务院的法律地位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它表现为:(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
(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
(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二、国务院的领导体制1、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在制度上经历了从合议制向总理负责制的转变历程。
1982年宪法第86条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其本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组成整个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和现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5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始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头3年,人大工作相当活跃,是建国之后人大工作第一个比较好的时期。
1957年至1966年,由于“左”的思想愈演愈烈,民主集中制遭受破坏,人大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的挫折与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了重大损害。
粉碎“四人帮”以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逐步恢复。
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治制化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度方面,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方面,已发挥出日益巨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具体制度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例如,1982年现行宪法公布实施至今;1987年制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1989年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92年双制定了人民代表法。
这些法律对于会议的举行,议案的提出和审议,人员的选举、罢免和辞职,询问和质询,发言和表决,人民代表的权利、义务及其在会议中和会议外的活动等,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从而使人民代表机关的运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发扬了民主,提高了功效。
高中关于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规则,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组织架构,政治管理体制和政治决策程序等。
在国家政治制度方面,我们主要学习了国家的三大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职能等内容。
1. 三大机关三大机关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其中,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负责行使立法权和决策权。
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国家的日常管理和行政事务。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则是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和公正司法。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基本形式,它是一种由人民代表直接选举或者间接选举产生国家机关和国家权力机构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国家的民主性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3. 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包括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政府职能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二、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联系和交往。
国际关系的学习内容包括国际政治体系、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1. 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
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形式,如以强权政治为核心的霸权体系、以国际法和国际组织为基础的多边体系等。
目前,国际社会内涵有国际组织、国家间的外交和外交政策、国际冲突和国际合作等。
2.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指由多个国家组成的、旨在解决国际问题、促进国际合作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组织。
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众多机构,它们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国际法国际法是规范国家行为的一种法律制度,它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方面。
国际公法是国际社会所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法、国际法院判例等。
中国现行组织架构一、中国政府组织架构1.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国家主席,负责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国务院:国务院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组织机构,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各部长组成。
国务院负责国务院的行政工作,制定和实施国家的各项政策。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举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立法、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选举和罢免国家领导人等。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重大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的上诉审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长、副院长和若干名法官组成。
5.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国的最高检察机关,负责监督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依法对重大刑事犯罪案件进行检察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由检察长、副检察长和若干名检察官组成。
二、中国党政组织架构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由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组成。
中共中央负责制定和执行党的各项决策,统一领导全国各级党组织。
2.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是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机构,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委员组成。
中央政治局负责决策党的重大问题,并指导中央政府的工作。
3.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是中共中央的全体成员,由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组成。
中央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改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
4.省级党委:省级党委是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最高党组织,由书记、副书记、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
省级党委负责领导本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工作。
5.市级党委:市级党委是中国各地市的党组织,由书记、副书记、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
市级党委负责领导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党的建设工作。
6.县级党委:县级党委是中国各县、市辖区的党组织,由书记、副书记、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
举例讲解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建立的用来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组织架构、宪法法律、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等各种制度。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各有特点,例如国家元首、政府组织、选举制度、议会制度等。
下面我将以中国政治制度作为例子,来说明政治制度的组成和特点。
(一)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特点。
中国政治制度的最高原则是人民当家做主,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国家元首、国家机构、立法机构、政治协商机构、政党制度、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
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政治协商制度等。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二)美国政治制度美国政治制度是联邦共和制,具有权力分立和制衡的特点。
美国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总统制、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联邦体系等。
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三权分立、宪政民主、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这些特点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特色。
二、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体系。
政治理论主要包括国家观、权力观、制度观、政治参与观等。
下面我将以三种经典的政治理论为例,来说明政治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结合,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社会变革、无产阶级专政等。
这些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革命性和实践性。
(二)自由主义政治理论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主张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利保护,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和权力滥用。
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契约、自然权利、民主制度、市场经济等。
这些观点体现了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三)现实主义政治理论现实主义政治理论主张国家利益至上,重视国际关系中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利益。
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现国体和政体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架构和运行模式。
在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独特的组合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征。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
这一国体的确立,是基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
从历史上看,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境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从现实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工农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同时,我国还存在着一些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对他们实行专政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这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政治上,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
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例如,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决策。
在经济上,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了人民的经济权利和利益。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保了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掌控,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文化上,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
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与架构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政治局
书记处
中央委员会军事委员会
党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各部(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理论上越大的会权力越大,但政治实践中恰好相反,最小的委员会是重要的。
按照重要性由小而大排列:党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与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每五年召开一次。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党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会执行其决议。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概为三四天。
每一次主要讨论一个议题。
2、党的核心决策机关:总书记、政治局常委、政治局、书记处
按照《党章》总书记、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选举产生。
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是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1)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
如果委员都在北京,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一般一周举行一次。
(2)书记处:
第一,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所有会议的准备工作都有书记处来安排。
第二,书记处是连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桥梁机构。
第三,书记处本质上是中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二、党对人大、国务院的领导
政治局常委
政治局
全国人大书记处国务院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无论是最高权力机关人大还是最高政府机关都处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都必须向党负责。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务院既要对党负责,又要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既要向党负责,又要选民负责。
三、党对政府的领导
总理与副总理
国务院常务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
各委员会
各部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一)党管干部制度
上级党委
干部同级党委和政府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二)党对政府的归口管理
中共中央在建立分级管理干部的同时,作为配套措施,建立了对政府部门的归口管理。
上级党委
政府同级党委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三)、矩阵杂乱:条/块关系
四、军事系统
中国的军事系统与政府是平级的,不受政府领导,受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