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57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详解所著考过为11级环科期中考试考过(张福平教的)第一章:导论1、解释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现象等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涵义,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总之,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涵义。
2、地理信息的特点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3、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考过)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的信息空间系统。
4、地理信息系统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考过)系统硬件:(一)数据处理设备:a图形工作站b个人计算机c客户机/服务器系统(Client/Server ,简称C/S);(二)数据输入设备:a图形手扶跟踪数字化仪b大幅面图形扫描仪c数字测量设备;(三)数据输出设备:a绘图仪b计算机显示器系统软件:(一)GIS功能软件1.GIS功能软件的分类GIS 基础软件平台和GIS应用软件2.GIS基础软件平台功能①空间数据输入和编辑②空间数据管理③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④空间数据输出⑤图形用户界面⑥系统二次开发功能(二)基础支撑软件:主要包括系统库软件和数据库软件。
(三)操作系统软件5、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具体有哪些)(考过)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基本功能:数据的采集与编辑、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数据的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的制作与演示、二次开方和编程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地理空间的实体包括哪些?地理空间的实体包括点(point )、线(line )、面(polygon )、曲面(surface )、体(volume)等类型。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处理过程数据和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两个概念。
虽然它们经常在一起出现,但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数据和信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以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处理过程。
一、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指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处理的原始符号。
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音频等形式。
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记录、传输和存储。
它可以被看作是对现实世界的描述或者观察结果的呈现。
数据可以进一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用数字来表示,它包含有关数量、大小、长度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一个人的年龄、体重、身高等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而定性数据则用文字或符号来表示,它包含有关性质、状态、类别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一个人的性别、血型、学历等都可以用文字或符号来表示。
二、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信息可以为人们所理解和使用。
当数据被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后,就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发现问题、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等。
信息具有一定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具有意义。
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准确性是指信息应该是正确、可信的;完整性是指信息需要包含所有相关的内容;及时性是指信息需要在需要时及时提供;可靠性是指信息应该来自于可靠的来源。
三、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处理过程在计算机中,数据是通过二进制(0和1)来表示的。
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系统是因为它更容易在电子电路中实现,并且更容易保持数据的稳定和精确性。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形式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主要阶段。
首先,数据需要通过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摄像头等)被输入到计算机中。
接下来,计算机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加工、分析等操作。
最后,计算机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输出给用户。
信息与数据基本概念及数据表示信息与数据信息与数据的关系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表示单位:B、KB、MB、GB、TB表示方法:(编码:ASCII码、机内码、字形码等)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关于信息的定义众说纷纭。
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信息的不同定义。
例如,控制论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
而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数学家香农则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
一般认为,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信息是属性)2.数据的概念所谓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数据是符号)这里所说的符号,不仅指文字、字母、数字,还包括了图形、图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数据。
由于描述事物的属性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所以这些符号就是数据的形式。
同一个信息也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据表示,例如,同样是星期日,英文用"Sunday"表示。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在一般用语中,信息与数据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但是,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不等同的。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它可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决策,或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必须将要处理的有关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符号。
信息的符号化就是数据,所以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信息是具体的物理形式抽象出来的逻辑意义,而数振是信息的物理表示。
【经典习题】1.信息的符号化就是数据,所以数据是信息的__________。
2.信息能够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因素。
()A.正确B.错误3.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必须将要处理的信息转化为()A.字符B.数据C.文字D.数字4.信息和数据的关系是()A.信息记载了数据B.不同形式的数振表示的信息一定是不同的C.信息和数据的含义相同D.数据是信息的媒介【经典习题】1.信息的符号化就是数据,所以数据是信息的__________。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信息:信息是一种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
是人对客观事物属性以及运动状态的感知。
包括了知识和情报,是知识和情报的载体,信息经过提炼和加工可以成为知识。
知识: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知识是信息和文献的内核,是信息中的精华部分。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认识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
人类不仅通过信息感知世界,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且要将所获得的部分信息升华为知识。
情报:知识必须经过传递才能成为情报,是传递者有特定效用的知识。
文献:文献不仅是情报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可提供信息、知识和情报。
同时,也是吸收利用情报的主要手段,是信息检索的对象。
文献是用相关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之间的关系:(1)转化关系:数据不会自动变成信息,信息不会自动变成知识,数据信息知识不会自动变成情报。
实现转化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人(组织、管理)。
(2)包含关系:信息存在于三个世界之中(主观世界,客观的物理世界,客观的概念世界),知识和情报存在于主观世界和客观的概念世界。
(3)层次关系:从数据提升到信息,主要是对数据之间建立相关性,使其有序化和结构化,从信息提升到知识,主要根据信息的相关性和有序性,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
从数据、信息、知识提升到情报,主要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活它们。
示例气温计上的温度显示“今天的最低气温是10℃”,“10℃”是数据;“**表达”**的却是信息,“水在0℃结冰”是知识;“今年冬天的平均气温非常低,将会造成燃料短缺”是情报。
总之,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情报是知识的一部分,文献是知识的一种载体。
知识是系统化,精炼化的信息;文献不仅是情报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还是吸收利用情报的主要手段。
文献是静态的(固态的),记录的知识;情报是动态的,传递的知识。
带你了解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大数据是比较火的一个热词,但说到什么是数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数字,如1,2,3等。
其实这是数据的狭义定义。
数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定义范围也越来越宽泛,比如在互联网时代文字,图片和视频都是数据,医院里面的医学影像图片也都是数据,甚至包括公司和工厂的设计图案、解决方案等等。
数据是一种客体存在,并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变化。
以前并不是数据的,但现在看来都已经变成了数据内的范畴,比如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文字并不被认为是数据,但是互联网出来以后,通过将文字进行电子化储存,因此成了可以计算的文本,这就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甚至包括我们聊天记录、网页内容、打电话记录、用户生存内容(UGC)、论坛评论,购物数据,社会关系,行程记录等等都是数据内容。
数据也经历了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的转变,而且非结构化数据中蕴含这更大的价值。
由于人们多数据的概念没有那么清晰,容易将数据、信息和知识这三个的理念弄混,特别是数据与信息,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虽然数据、信息、知识之间存在这联想,但还是很有必要将三者有个合理的认识,下面就来详细讲讲他们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信息是对世界人和事等描述,它比数据更加抽象。
信息是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需要人类的挖掘和探索才能够发现。
比如地球的面积和质量,物理学中的参数,圆周率等。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从数据到信息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以胡夫大金字塔为例,该金字塔的周长和高度的比值为大约6.29,金字塔的长为20埃及古尺长,宽为10埃及古尺长,但高度为11.18埃埃及古尺长。
为什么不是一个整数?通过考古专家的分析,这是为了保证对角线都是整数,分别是15和25。
通过对这些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得到在古埃及就懂得了勾股定理。
数据和信息处理以后就会得到知识。
而知识是数据和信息的更加高级和抽象的概念。
知识具有系统性、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数据、信息和知识这三者都是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一种基础性资源,都可以采用数宇、文宇、符号、图形、声音、影视等多媒体来表示。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1. 数据是知识的基础:数据是指事实上的信息,而知识则是由数据通过处理得出的抽象、概念、规律和理论等概念的集合。
也就是说,知识是由数据加工而来的。
2. 信息是由知识来构建的:知识是一种普遍性的量化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原因和逻辑,可以根据现有知识分析出一些未知信息,这是信息性知识的一种体现。
3. 知识是由信息组成的:信息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赋予信息历史价值的结果。
知识是汇集在信息之中的有序的,具有知识价值的陈述,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可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甚至能够给出解决方案。
数据和信息的关系数据和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据是指客观事物的实际存在,通过测量、统计等手段获取的原始记录,它只具有描述性质,不能直接为人们所理解。
而信息是通过处理和加工数据所得到的具有意义的结果,具有传递和影响作用。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信息是数据的加工和输出结果。
在信息时代,数据和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进行决策的重要工具。
数据和信息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是信息的基础数据是构成信息的基础,没有数据,就没有信息。
数据是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真实记录,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字等形式。
而信息则是通过处理和加工数据获得的,具备传递、影响和指导作用。
例如,人们需要通过收集和处理原始数据,才能获得有关商品价格、人口数量、经济指标等信息,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商业决策、政策制定等。
2.信息是数据的加工和输出结果信息是数据加工和输出的结果,是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和解读,使之变得更加有价值并适合人们使用。
信息可以是文字、图表、报告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
例如,在股票市场里,交易商需要通过收集各种市场数据,分析市场行情,从中得出买卖股票的决策,这就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工和输出得到的信息。
3.数据是信息的建设要素数据是信息的建设要素,它们在信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可以说,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没有数据就无法开展信息的处理。
例如,在医疗管理中,医生需要通过测量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等数据,来确定病情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这就是基于数据构建的医疗信息系统。
4.信息会反哺数据信息也会反哺数据,多次得到信息后我们会发现信息中有很多规律、特点等,这对我们再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例如,在分析交通事故时,人们可以获得过去几年某地区的交通事故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抽样调查,可以得出不同时间段、不同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原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等信息,从而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对数据与信息的理解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数据与信息呀。
你们想想,数据就像是一颗颗小珍珠,单独看可能不太起眼,但当它们串成一串,哇,那可就变成了美丽的项链啦!比如说,你每天去超市买东西花的那些钱,一个个数字不就是数据嘛,但把这些数据放到一起,就能看出你消费的习惯和偏好啦,这可不就是信息嘛!
那信息又是什么呢?它就像一部电影,由无数的数据片段组合而成。
咱比如说,你的朋友圈动态,每一条动态都是一个数据点,而所有这些动态连起来,不就构成了你在朋友圈展现的信息嘛。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在朋友圈晒他去各地旅游的照片,这一堆照片和文字组合起来,可不就是关于他旅行生活的丰富信息嘛!
就像盖房子,数据是砖头,信息就是用砖头建成的房子呀!你能直接住砖头堆里吗?不能嘛,但有了房子就不一样啦,那才是能让我们舒服待着的地方。
数据也是这样,只有它们经过整合、分析,变成了信息,才对我们真正有用呀!
咱再想想天气预报,那些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单独看没啥,可组合到一起变成天气预报的信息,那就重要啦!能让我们知道明天要不要带伞、穿厚衣服呢!
数据与信息,它们俩可是紧密相连啊,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数据,哪来的信息呢?但没有把数据转化成信息,那数据不就浪费了嘛。
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重视它们俩,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帮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不是吗?
我的观点就是:数据与信息就像一对好兄弟,相互协作,共同为我们创造价值。
只有正确认识和利用它们,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时代更好地生活呀!。
知识信息数据三者的演进关系是
数据、信息、知识这三者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代表着人们认知的转化过程。
其实后面还可以加上智慧。
数据指的是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表示的是客观的事物。
而我们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提取出信息,帮助我们决策。
用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的话说就是“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性的不确定性的东西”。
当人们有了大量的信息的时候,我们对信息再进行总结归纳,将其体系化,就形成了知识,写在了书本上。
所以,我们翻开课本是学知识的嘛。
而智慧呢,则是在我们有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加上我们的亲自实践,得出的人生经验或者对世界的看法,这就带有很多人的主观色彩了。
比如孔子、孟子这些先贤,我们一般不会称他们是有知识的人(当然他们肯定是有知识的),我们通常会称他们为有智慧的人,因为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带有他们强烈的主观色彩。
而像牛顿,我们一般评价他是有知识的人,因为他的物理学理论是一种客观的描述世界的方法。
大家都在说现在是所谓的“大数据时代”,其实就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搜集到大量的、多维度的数据,然后再用一些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的算法从中得到信息,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的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上述四个要素的转化过程。
高一信息技术新教材---数据和计算知识点整理数据与计算知识点一、数据与信息、知识的概念、特征和关系数据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图形和视频等信息。
数据有些是固定不变的,有些是不断变化的,有些是随机出现的。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抽象产物,是一类高级的抽象信息,具有普遍适应性。
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后的信息,包括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知识管理工具,能够帮助研究者结构化思考问题,直观展现思维脉络,使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更清晰有效。
学业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信号可以按取值特征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用传感器直接获得的信号一般为模拟信号,其值称为模拟数据。
模拟信号的值随时间连续变化,波形光滑。
数字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是非连续的。
数字信号可以由模拟信号转换得来,直接用计算机所能理解的二进制表示,以方便计算机进行处理。
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等步骤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
二进制与数字的转换采用除2取余法。
按r进制非负整数转换成10进制,采用的是按权展开求和法。
文本数据的编码,也称字符编码,其中ASCII和Unicode是最典型的两种编码。
学业要求】学生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
三、数据处理的过程分为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
数据收集的方法有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
直接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
间接数据一般都已经加工处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可以查阅文献资料、浏览权威网站和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地图版数据收集有传感器收集和网络获取数据两种。
地图版的数据整理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校验和标准化。
数据整理通过去重、补漏、删除重复的数据、补全缺失数据和校正错误的数据。
实时数据处理与信息科学的关系信息科学是一门研究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的学科。
而实时数据处理则是在信息科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专注于处理那些在产生后需要立即被处理的数据。
实时数据处理与信息科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共同构成了当代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首先,实时数据处理作为信息科学的一个应用领域,促进了信息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被实时处理,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即时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时数据处理应运而生。
通过实时数据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在数据产生的同时对其进行快速处理,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分析。
这种能力与需求的相互促进,推动了信息科学领域中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其次,信息科学为实时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
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涵盖了信息的各个方面,包括信息的表示、传输、存储、处理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实时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
例如,信息论中的信道编码理论为实时数据处理中的数据传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数据库系统理论为实时数据处理中的数据存储和检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因此,信息科学与实时数据处理之间的理论联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彼此的发展。
另外,实时数据处理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也为信息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金融、电商、物流等领域。
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实时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信息科学领域中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验验证。
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息科学研究者们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整个信息科学领域的发展。
此外,信息科学与实时数据处理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它们共同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上。
随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数据的质量、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科学需要通过数据处理技术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时数据处理则需要依托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数据处理中的各种问题。
信息和数据的含义及其关系:信息:事物运动状态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数据:客观事物记录下来可鉴别的符号。
关系:信息采用数据表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可转换为信息。
共同点:数据和信息都直接反映客观事物。
区别:数据是放映信息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不能把任何情况下的数据等同于信息本身。
财务信息的含义及其生成的过程:财务信息:可以对财务活动规律进行直接描述,并可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传播和利用知识。
会计核算生成财务信息包括两个过程,既财务信息的日常加工过程——主要是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形成账簿记录;财务信息的再加工过程——主要是以账簿记录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类、汇总、浓缩或扩充,并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财务信息体系,达到对外发送的要求。
财务信息的日常加工再加工,是一个连续、循环,并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都是会计核算形成财务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
比较分析法的含义及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分析: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要注意的问题:指标内容范围和计算的方法要一致。
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要一致。
时间单位和长度要一致。
企业类型经营规模和财务规模目标要一致。
比率分析法的含义及作用:定义:利用财务比率,包括一个单独的比率或者一组比率,以表明某一方面的业绩、状况或能力的分析。
作用:由于比率是由密切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数字计算出来的,所以通过比率分析,往往可以利用一个或几个比率就可以独立地揭示和说明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或者说明一方面的能力。
因素分析法的含义及特征:定义:确定影响因素、测量影响程度、查明指标变动原因的分析方法。
特征:要按照影响因素同综合性经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影响因素。
计算过程假设性。
因素替代顺序性。
财务报表分析要注意的问题:要弥补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局限性。
使用比较分析法或比率分析法必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举例说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关系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信息科学中的基本概念。
数据是原始的、未经加工的事实或观测结果,信息是对数据的处理和解释,而知识是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用的经验和理解。
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彼此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
1. 数据:某个城市的人口数量信息:该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知识:人口规模大的城市通常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文化活动。
2. 数据:一辆汽车的速度信息:汽车的速度为100公里/小时知识:汽车以高速行驶时需要保持安全距离,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3. 数据:一个人的体重信息:该人的体重为70公斤知识:体重超标会增加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需要注意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
4. 数据:一本书的出版日期信息:该书出版于2005年知识:该书是在2005年之前的作品,可以通过阅读该书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潮。
5. 数据:一次购物的金额信息:购物金额为1000元知识:购物金额较大,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个人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规划。
6. 数据:一只股票的涨跌幅信息:该股票涨幅为10%知识:该股票的表现良好,可能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对象。
7. 数据:一张地图上的经纬度坐标信息:该坐标对应的地理位置是某个城市的市中心知识:该城市的市中心通常是商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是游客和居民常去的地方。
8. 数据: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信息:比分是2比1知识:比分表明一支球队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可能是因为该队员实力较强或者发挥出色。
9. 数据: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信息:该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亿人民币知识:该电影在观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可能是一部受欢迎的电影。
10. 数据:一家公司的销售额信息: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20%知识:公司的销售业绩较好,可能是因为市场需求增加或者企业的营销策略有效。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数据是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和加工,而知识是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用的经验和理解。
简述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数据和信息是信息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数据是指未经过加工处理的原始材料,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的信息。
数据本身没有意义,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变成有用的信息。
而信息是指经过处理的有用数据,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为人们所利用。
信息的特点包括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可靠性等。
数据和信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行业、医疗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撑其发展。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 1 -。
第一章:数据与信息1、关于信息和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A、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B、数据是信息的载体C、信息是数据的内涵D、以上都不正确2、数据和信息的关系是?A、二者不可区分B、二者的可区分性不确定C、信息和数据不可分离又有一定区别D、任何数据均可表示信息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数据具有客观性,本身没有意义B、数据是信息的载体C、数据与信息是一个概念,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的描述D、数据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等形式4、以下关于数据和信息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从数据中提炼出来的B、123456是数据,当它被当作密码时,就是信息C、信息和数据就是一回事,不能被严格的区分D、同一数据可以表达不同信息,同一信息也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来表达5、以下关于数据和信息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数据就是信息,本来就是一回事B、love这个单词是数据,当你向女生表白的时候,它就项女生传达了信息C、202.108。
33。
60是由数字和点组成的数据,在网络中它指的是新浪的服务器D、同一数据可以表达不同信息,同一信息也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来表达数据库存储和管理1、在数据库系统中,负责监控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类职责的人员统称为( )?A、数据库管理员B、数据库设计员C、系统分析员D、应用程序员2、下面关于数据库的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淘宝网、京东商城页面上显示的商品的信息来自于数据库中的数据B、我们在淘宝上能看到我们的购买记录,是因为淘宝网用数据库记录了买家的每一笔交易记录C、去移动营业厅能够打印每一次通话记录的时长,呼入方和呼出方的电话号码,是因为中国移动的后天服务器记录了用户的每一次通话D、QQ上的聊天记录能够漫游,是因为聊天记录存放在腾讯的服务器上3、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A、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B、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C、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D、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4、以下关于数据库、数据库关系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A、数据库字面上的意思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把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存放在一起B、平常常说数据库,实际上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提供给用户操作数据的界面或对数据实施管理,那么,数据库加上对数据的管理,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C、严格意义上来说,SQLServer /Oracle是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D、从本质来看,SQLServer/Oracle是数据库5、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缩写是?A、DBAB、DBMSC、DBD、DBS7、下面哪一个场景没有用到数据库?A、教务系统中的选课信息B、新浪的微博能够记录你的动态和好友的动态C、银行中的交易交易记录D、日常生活中你与同学之间的谈话8、数据库存储的是?A、数据B、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C、数据模型D、信息9、以下哪个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A、数据库管理系统B、数据库系统C、数据库D、文件组织10、DB、DBMS和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DB包括DBMS和DBSB、DBS包括DB和DBMSC、DBMS包括DB和DBSD、不能相互包括2、多选题1、下面关于数据库的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天你上新浪看新闻,这些新闻显示在站点上,其背后有数据库的支持B、新浪的微博能够记录你的动态和好友的动态,这些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C、去银行能够打印你的交易记录,银行使用数据库来记录你的每一笔交易D、QQ上的聊天记录能够漫游,是因为聊天记录存放在腾讯的服务器上第二章:数据模型概述1、以下哪一个不是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A、数据B、数据结构C、数据操作D、完整性约束2、层次模型不能直接表示?A、1:1关系B、1:n关系C、m:n关系D、1:1和1:n关系3、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不包括?A、完整性约束B、数据结构C、数据操作D、恢复4、下面关于数据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逻辑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B、概念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C、逻辑模型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D、数据模型应满足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三方面要求5、以下不属于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的是?A、数据结构B、数据类型C、数据操作D、数据约束6、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是?A、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规范化理论B、关系数据结构、关系规范化理论和关系的完整性约束C、关系规范化理论、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的完整性约束D、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的完整性约束7、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西文、中文和兼容B、层次、网状和关系C、大型、中型和小型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8、以下哪一个不是数据模型?A、概念模型B、逻辑模型C、架构模型D、物理模型2、多选题1、关于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数据结构是指:与数据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对象;B、微博系统中用户变更自己的电话号码的属于数据操作C、微博系统中用户的性别在男女之间选择属于数据的完整性约束D、微博系统的年龄是数据结构2、下面哪些模型可以归属到逻辑模型?A、E—R图模型B、层次模型C、网状模型D、关系模型3、下面关于数据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B、对概念模型的基本要求: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C、逻辑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关于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B、数据操作的类型包括检索和更新C、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和引用完整性D、微博系统的年龄是数据结构概念模型1、有一名为“列车运营”实体,含有:车次、日期、实际发车时间、实际抵达时间、情况摘要等属性,该实体主码是?A、车次B、日期C、车次+日期D、以上都不正确2、在E—R图中,联系使用______图形描述?A、矩形框B、椭圆形C、菱形D、直线3、在下面列出的数据库模型中,哪一个是概念数据模型?A、关系模型B、层次模型C、网状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4、在“学生选课系统”的概念模式设计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实体可以使用姓名作为码B、学生实体必须包括年龄、性别等属性C、全体学生组成了一个学生实体集D、用学生实体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作学生实体集2、多选题1、下面的关于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域、联系等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如学生张三、工人李四、计算机系B、属性的取值范围叫做域,性别的域为{男,女},月份的域为{1,2,3, (12)C、多个实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如学生与老师间的授课关系,学生与学生间有班长关系D、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实体的属性2、下面的关于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域、联系等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A、12306站点购票,身份证号码能唯一的确定一个人,所以在购票的时候,一个人同一个时刻不能购买去二个不同地方的车票,那么身份证号码是码B、实体的联系分成:实体之间的联系和实体内部的联系2种C、对于淘宝站点而言,用户的所有的交易记录构成了实体集D、人的年龄属于实体型逻辑模型1、单选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类型的值的集合,称为域,教师集合可以表示为(T)= {t1,t2},学生的集合可以表示为:(S)= {s1,s2 ,s3}B、一个关系的多个候选码中选定一个作为主码,比如:部门编号,唯一的确定一个部门C、关系的描述称作关系模式D、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年级)描述的是一个关系2、假设有以下关系模式:班级(班级编号,班级名称) 学生(学生编号,身份证号,学生姓名,入学时间,班级编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编号和身份证号属性可以作为学生关系的候选码B、班级编号是班级关系在学生关系中的外码C、学生编号可以作为学生关系的主码D、学生姓名可以作为学生关系的主码3、以下关于关系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关系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B、在关系模型中,我们通常说关系,其本质是对应一张表C、表中的列,通常称为属性,表中的行,通常称为元祖D、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年级)描述的是一个关系4、如果将一个关系看着是一张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B、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C、表中的某行所有列的值的集合即为域D、表中的某行特定某列的值即为分量5、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A、宿舍编号B、学号C、宿舍地址,姓名D、宿舍编号,学号6、如果表中的一个字段不是本表的主键,而是另一个表的主键,这个字段称为( )?A、元组B、属性C、关键字D、外键7、关于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关系中的每个属性是不可分解的B、在关系中元组的顺序无关紧要C、任意的一个二维表都是一个关系D、在关系中属性的顺序是无关紧要的8、关于关系和关系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关系实际上就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B、关系模式是静态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变化的C、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它是型,而关系是值D、关系是一张二维表,关系模式就是二维表中的数据2、多选题1、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关系其实相当于一个二维表B、关系中的列称为属性C、关系中的行称为元组D、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二维表的名就是关系的名B、关系中的列称为属性,属性的个数称为关系的元或度C、关系中的行称为元组,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D、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称为分量3、下面关于关系表和关系模式说法的正确的是?A、关系表是个二维结构,由行和列组成B、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C、关系实际上就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D、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第三章:关系数据库结构及形式化定义1、单选题1、要从学生关系中查询学生的姓名和性别,需要进行的关系运算是什么?A、选择B、投影C、联接D、求交2、设关系R和S的元组个数分别为100和300,关系T是R与S的笛卡尔积,则T的元组个数为?A、400B、10000C、30000D、900002、多选题1、关系模型与其他数据模型相比有哪些突出的优点?A、关系模型对各种用户提供统一的单一的数据结构形式,即关系(二维表)B、数据库的操作都可归结为关系的运算,而关系是建立在集合代数基础上的C、具有高度的数据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完全不必关心物理存储细节D、数据库管理人员的工作得到了简化,易于对数据库重组和控制数据完整性1、单选题1、参照完整性是指在基本表中满足什么条件?A、主属性不能取空值B、外码可以是空值或者另一个关系主码的有效值C、用户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D、以上都不正确2、关于完整性约束的描述,错误的是?A、关系中的外码的取值只能是参照关系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B、关系中的外码取值可以是空值C、关系中的主码取值不能为空值D、关系中的主码取值是唯一的3、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除了必须满足实体的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还需要满足什么??A、结构完整性B、数据完整性C、参照完整性D、动态完整性4、以下关于关系完整性约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学生信息表中,有个字段年龄,必须是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20,这是为了保证实体的完整性约束B、关系表中,主键所在列的值可以为空C、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参照完整性,从表中的外键在主表中必须存在D、员工管理系统的中的表的设计,字段性别的值只能从男、女中选择是为了保证实体完整性5、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A、实体完整性约束B、参照完整性约束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D、关键字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1、单选题1、己知关系R和S,R∩S等价于?A、(R—S)-SB、S-(S-R)C、(S—R)-RD、S—(R—S)第四章:数据定义1、使用SQL语句create table students(sid int primary key ,sname varchar(15)not null),当执行完成后,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PRIMARY KEY 是主键约束,表明学号不能重复B、sname列中指定了非空约束,所以学生的姓名不能为空,也不能把null插入到表中去C、使用drop table students能够把整个表结构连同表中的数据全部删除D、使用delete table students 能够把整个表结构连同表中的数据全部删除2、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语句INSERT、DELETE、UPDATE实现哪类功能?A、数据查询B、数据操纵C、数据定义D、数据控制3、在SQL语句中,用于删除数据库的命令是哪一个?A、DROP DATABASEB、DELETE DATABASEC、DROP DBD、ERASE DATABASE4、在SQL语句中,用于删除数据表的命令是哪一个?A、DROP TABLEB、DELETE TABLEC、DROP DBFD、ERASE TABLE5、下列SQL Server语句中出现语法错误的是A、declare @myvar int;B、select *from [T]C、create database [DB]D、delete *from [T]6、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A、deleteB、dropC、clearD、remove2、多选题1、以下SQL命令正确的是?A、insert database [DB]B、drop database [DB]C、delete database [DB]D、create database [DB]2、关于SQL语句TeacherNo int not null unique,描述正确的是?A、TeacherNO是主码B、TeacherNO不能为空C、TeacherNO的值可以是“王大力”D、每一个TeacherNO必须是唯一的数据操纵1、删除表中的数据的SQL命令是以下哪一个?A、DROPB、ERASEC、CANCELD、DELETE2、现有一个学生关系模式如下:Student(Sno,Sname) 以下SQL命令错误的是?A、truncat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001”B、insert into [Student]values("001",”Adam");C、update [Student] set [Sname]="Wesley”D、delete from [Student]where [Sno] =”001”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insert 语句来向数据库表中插入数据,后面可以不跟列名,但是要保证插入的数据列数和类型要和表结构中的列数和类型完全一致B、insert 语句后面的into 语句不可以省略C、update students set age =20 ,这个语句执行完成后,数据库表students 中所有记录的年龄都变成了20D、delete from students 语句执行完成后,数据库表students表中的数据都被删除4、用下面的SQL语句建立一个基本表: 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4)primary key,Sname char(8) not null,Sex char(2), Age int )可以插入到表中的元组是()?A、’5021’,'刘祥',男,21B、5021',’刘祥',NULL,NULLC、5021’,NULL,男,21D、NULL,'刘祥’,NULL,212、多选题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insert into 表名(列名1,列名2,列名3)values (值1,值2,值3),上面的语句是插入语句的正确写法,值的类型和列的类型对应,不然会报错B、insert语句执行成功后,返回数据库影响的行数C、update students set age =20,成功执行后,students表中所有的记录的年龄都变成了20D、delete from students 语句执行完成后,数据库表students表中的数据都被删除第五章: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1、单选题1、关系规范化中的插入操作异常是指?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2、设计性能较优的关系模式称为规范化,规范化主要的理论依据是?A、关系规范化理论B、关系运算理论C、关系代数理论D、数理逻辑2、多选题1、假设仓库管理关系表为StorehouseManage(仓库ID, 存储物品ID,管理员ID, 数量),且有一个管理员只在一个仓库工作;一个仓库可以存储多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