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7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和微机保护原理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它的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切除或隔离故障点,保护电力设备和人身安全。
而微机保护利用先进的微机技术,结合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实现电力系统的准确、灵敏和可靠的保护,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继电保护基础知识和微机保护原理。
一、继电保护基础知识1.继电保护原理继电保护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特征,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等进行监测和测量,从而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故障的位置和类型。
根据保护原理的不同,可以将继电保护分为差动保护、过流保护、间隙保护、距离保护等。
2.继电保护的类型继电保护按照保护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母线保护、馈线保护等。
不同的保护对象有着不同的保护特点和保护要求。
3.继电保护的组成继电保护由监测传感器、比较装置、判据装置和动作执行装置等组成。
监测传感器负责将电能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如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比较装置根据测量信号和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系统的状态;判据装置根据比较装置的输出结果,生成动作指令,控制动作执行装置对保护范围内的设备进行保护动作。
1.微机保护系统结构微机保护系统由数据采集模块、微机主控装置、数据处理模块、监测和操作界面等组成。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保护对象的电压、电流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微机主控装置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根据设定条件生成保护动作指令;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供故障记录和统计报表等。
2.微机保护的特点微机保护具有以下特点:(1)准确性高:微机保护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测量电力系统的各种参数,提高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速度快:微机保护系统的处理速度很快,可以在几十毫秒内完成对电力系统的故障判断和动作指令的生成。
(3)功能强大:微机保护具有丰富的功能,可以实现过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频率保护等多种保护方式。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1.数据采集:微机继电保护通过连接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对电力系统的电流和电压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入到微处理器中进行分析。
2.信号处理:微机继电保护通过模拟电路将采集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保证信号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将处理后的信号送入A/D转换器中进行数字化处理。
3.数字化处理:微机继电保护中的微处理器通过A/D转换器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数字处理和判断。
4.过电流保护:微机继电保护根据电流信号的大小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电流现象。
当电流超过设定的保护值时,微机继电保护会发出指令关闭相应的断路器,以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5.过压保护:微机继电保护通过分析电压信号的大小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压现象。
当电压超过设定的保护值时,微机继电保护会通过控制指令断开电力系统的电源,以避免设备损坏或火灾等安全隐患。
6.欠压保护:微机继电保护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欠压现象。
当电压低于设定的保护值时,微机继电保护会发出指令关闭相应的电力设备,以防止设备受损或引起电路故障。
7.过负荷保护:微机继电保护通过分析电流信号的大小和持续时间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负荷现象。
当电流超过设定的保护值并持续一定时间时,微机继电保护会发出指令关闭相应的设备,以防止设备受损或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8.故障记录:微机继电保护具有故障记录功能,可以记录系统出现的故障信息,如过流记录、过压记录、欠压记录等,以便维护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排查。
总之,微机继电保护利用微处理器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判断,通过对电流和电压信号的分析,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电流、过压、欠压、过负荷等异常情况,并通过发出控制指令来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同时,微机继电保护具有故障记录功能,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
第1章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原理1.2 比较式数据采集系统微机保护装置中的数据采集系统按模数转换器的类型分为:采用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的比较式数据采集系统, 采用V∕F变换器(VFC)实现数据转换的压频转换式数据采集系统。
本节将介绍比较式数据采集系统1.2.1 电压形成回路要求–继电保护所使用的电压、电流都是来自于电压互感器(100伏、线间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5安或1安,短路电流100安)–把100伏左右的电压变换为适合AD转换需要的正负2.5伏、正负5伏、正负10伏的电压;–把小于1安~100安的电流变换为适合AD转换需要的正负2.5伏、正负5伏、正负10伏的电压–隔离和屏蔽作用,以减小高压设备对微机保护装置的干扰。
为了保证电压或电流变换的准确性,通常在设计变换器时,应考虑满足以下原则:(1)电压变换器之间、电流变换器之间以及电压变换器与电流变换器之间的原副方相位移要一致。
(2)变换器的铁芯磁导率要选取适当,在整个工作范围内保持线性传变,输入小信号时不失真,输入大信号时不饱和。
(3)变换器本身的损耗要小,使变换器在传变过程中一次、二次侧电量的相角差尽可能的小。
在设计电流变换器应考虑以下几点:(1)优先保证在输出为最小工作电流时,对应A∕D变换的结果应具有足够的分辨能力;(2)保证在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条件下,电流变换器输出的电压不应使A∕D变换出现溢出,从而避免造成数字量紊乱;(3)适当选择电流变换器二次侧负载,使电流变换器在一次侧出现最大短路电流时不至于出现饱和现象。
1.无源低通滤波器在微机保护中常采用的一种二阶RC 滤波器如图1-3所示。
其传递函数为:iu ou RCCR图1-3 二阶RC 滤波器2)(311)()()(RCs RCs s U s U s H i o ++==图1-6 采样保持过程1.2.4 模拟量多路转换开关组成:包括选择接通路数的二进制译码电路和多路电子开关。
–二进制译码电路决定哪个电子开关接通——接入相应的待转换模拟量–多路电子开关起分断其它回路而仅仅接通待转换的哪一路模拟量作用常用的多路开关有8通道的AD7501、CD4501,16通道的AD7506等。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机继电保护由于其具有比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更显著的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新建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的牵引网馈线、牵引变压器、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均采用了微机保护装置。
本章讲述微机保护原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硬件结构、数据采集、数字滤波、特征量和保护动作判据的算法、软件流程、抗干扰措施及微机保护的发展趋势等的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机继电保护由于其具有比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更显著的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新建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的牵引网馈线、牵引变压器、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均采用了微机保护装置。
本章讲述微机保护原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硬件结构、数据采集、数字滤波、特征量和保护动作判据的算法、软件流程、抗干扰措施及微机保护的发展趋势等的内容。
4.1概述4.1.1计算机在继电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概况近几十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其应用已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使各行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电保护技术也不例外。
在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微机除了用作故障分析和保护动作性能分析外,20世纪60年代末期已经提出用计算机构成保护装置的倡议。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批功能足够强的微型计算机,价格也大幅度降低,因而无论在技术性上还是经济性上,已具备用一台微型计算机来完成对一个电气设备建立保护功能的条件,从此掀起了新一代的继电保护——微机保护的研究热潮。
我国在微机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进展速度却很快。
1984年上半年,由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第一套以6809(CPU)为基础的微机距离保护样机投入试运行。
1984年底在华中工学院召开了我国第一次计算机继电保护学术会议,这标志着我国计算机保护的开发开始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应用、推广与实践,现在微机保护产品已经成为新投入使用的继电保护设备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