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微波天线SMC模压成型玻璃钢天线罩技术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31.83 KB
- 文档页数:6
微波设备安装工序及工艺要求北京地杰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微波设备安装工序及规范要点一、安装工序1 天馈线及室外单元1.1 天线安装位置注意铁塔抱杆或房顶独立抱杆的安装位置(在铁塔安装抱杠时,要充分考虑到微波通信的方位角,避免因抱杠安装位置不当,而造成天线的反射面被铁塔的塔身挡着;在楼顶的抱杠尽量装在女儿墙上,如果抱杠被安装在楼顶的中部,应尽量提供抱杠的高度,以避免因楼顶表面的反射造成设备的传输性能下降),在安装0.6米天线时,请注意在固定好防落架后,首先将整体天线组件上的水平微调螺杆装入防落架上的安装孔内。
天线极化方式应与设计要求一致。
1.2 安装防落架注意铁塔抱杆或房顶独立抱杆的安装位置,是否与天线对应方向和调整角度一致,可否将天线调整到所需角度。
➢ 0.3米天线防落架示意➢ 0.6米天线防落架示意1.3安装天线及支架组件将组装好的天线与支架组件安装在天线抱杆上,将天线方向粗调至设计方位。
天线支架与防落架的安装方向应保持与通信方位一致,并保证接触平稳。
① 天线及支架组件示意0.6米天线水平微调螺杆 天线防落架水平微调螺杆安装孔0.6米天线防落架 紧固螺栓螺母天线微调螺杆安装孔 天线抱杆 紧固天线安装件螺栓 0.3米天线防落架 天线抱杆 紧固螺栓螺母➢ 0.3米天线及支架组件示意➢0.6米天线及支架组件示意② 天线及支架组件的安装➢ 0.3米天线及支架组件安装示意天线支撑角板ODU 挂件固定螺栓及螺母 V 型压板V 型固定卡子 天线支撑板天线抛物面天线边罩天线防护罩天线安装方向天线支撑角板ODU 挂件固定螺栓及螺母V 型压板 ODU 固定卡子 天线支撑板天线抛物面天线防护边罩天线防护前盖天线安装方向 天线水平方位调节螺杆天线支撑板天线支撑角板➢ 0.6米天线及支架组件安装示意1.4天线馈源极化方式的调整(已组装好的小口径、高性能天线除外)首先确定设计要求的极化方式,并按此要求检查天线及支架组件中预装的极化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应将极化方式进行调整至所需方式。
0.修改记录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天线产品的型号命名和应用。
2. 目的规范公司天线产品的型号命名方法,并通过标准化管理,确保天线产品名称、型号规范化。
3. 定义天线产品的型号命名是指公司对天线的名称命名、型号命名规定。
4. 业务流程4.1 研究部在产品研制和技术部在对产品技术改进时须按此规范对产品进行名称、型号命名。
4.2 公司相关部门进行的该产品活动须按此名称、型号进行规范化管理。
5. 天线产品名称分类及定义5.1 八木天线八木天线是由一个有源对称阵子与若干无源对称阵子组成的天线阵,又称引向天线。
5.2 吸顶天线安装于室内天花板的一种小型天线,一般用于室内分布通信系统使用。
5.3 壁挂天线安装于室内(或户外)一种壁挂式天线。
5.4 背射天线将辐射单元置于圆柱状金属腔体内形成的一种天线形式。
5.5 角反射天线由两个平面金属板(或网格)形成一定的夹角以及一个位于平分面上的辐射元组成。
5.6 抛物面天线由置于金属抛物面焦点上的辐射单元和其抛物面构成。
5.7 对数周期天线是以多个相近但不同频率的有源对称阵子组成的天线阵。
5.8 鞭状天线鞭状天线是一种能略进行弯曲的杆状天线,其长度一般为1/4或1/2波长。
5.9 平板天线外观呈平板形状的一种天线,与壁挂天线的区别是它一般不用于壁挂安装。
5.10 杆状天线外观类似杆状形式的一种天线。
用于一些特定形式下的通信,全向基站天线不属于此类。
5.11 普通基站天线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电倾角不可调的基站天线。
含全向,定向等。
5.12 电调基站天线天线波束指向随时可调的基站天线。
分为内置电机遥控电调、外置电机遥控电调、手动控制电调天线等种类。
5.13 普通TD智能天线用于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的普通阵列天线,含全向和定向天线。
5.14 镂空TD智能天线为减少TD天线的风阻,在天线阵列间开透风孔的一种TD智能天线。
5.15 小型化TD智能天线一种比普通天线体积小的TD智能天线,它一般是通过采用特殊技术方法来实现。
广电招标文件SMC材料必须符合哪些国家检测标准--SMC通用技术
1 材质:玻璃纤维增强型不饱和聚酯树指(SMC)
2 额定电压:380/220V
3 用于单相、三相电能计量和照明的配电设备。
4 玻璃纤维增强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材质中玻璃纤维长度不小于25mm,玻纤含量不小于25%。
5 密度:1.75--1.95g/cm3。
6 吸水性:≤0.2%
7 模塑收缩率:在压制时的温度为150--160℃之间,固化时间3--6分钟,出模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其模塑收缩率应为≤0.15%。
8 耐高温性能:该柜体在高温125±2℃时,保存5个小时,其柜体不得有软化、变形及强度变化等现象。
9耐低温性能:该柜体在低温-60±2℃条件下,保存2个小时,外柜体不得有裂纹、破坏和变形及强度变化等现象。
10材料颜色要求:计算机灰
11材料性能及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1年定向双极化天线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1年7月目录一总则 (1)二技术投标书的内容、顺序及基本要求 (1)三采购清单 (3)四规范性引用文件 (4)五天线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5)5.1术语和定义 (5)5.2天线的性能要求 (7)5.2.1电性能要求 (7)5.2.2机械性能指标及环境条件要求 (10)5.2.2.1一般结构要求 (10)5.2.2.2天线面板要求 (10)5.2.2.3天线安装组件要求 (10)5.2.2.4天线防雷要求 (10)5.2.2.5天线支架调整范围 (10)5.2.2.6重量 (10)5.2.2.7风速要求 (10)5.2.2.8温度 (10)5.2.2.9摄冰 (10)5.2.2.10其他 (10)5.2.2.11接头型式 (10)5.3天线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 (11)5.3.1外罩 (11)5.3.2反射板 (11)5.3.3辐射单元 (11)5.3.3.1压铸振子 (11)5.3.3.2钣金冲压振子 (12)5.3.3.3贴片振子 (12)5.3.3.4PCB振子 (12)5.3.4馈电网络 (12)5.3.4.1同轴馈电网络 (12)5.3.4.2空气微带线和带状线馈电网络 (13)5.3.5同轴连接器 (13)5.3.5.1外观 (13)5.3.5.2尺寸 (13)5.3.5.3互换性 (13)5.3.5.4接触电阻 (13)5.3.5.5绝缘电阻 (13)5.3.5.6电压驻波比 (14)5.3.5.7三阶交调 (14)5.3.5.8耐压 (14)5.3.5.9拔出力 (15)5.3.5.10机械耐久性 (15)5.3.5.11加紧装置抗电缆拉伸的能力 (15)5.3.5.12外导体材料 (15)5.3.5.13内导体材料 (15)5.3.6安装件 (15)5.3.7焊接要求 (16)5.3.8塑料支撑件 (16)5.3.9外标签 (16)5.3.10设计要求 (16)5.4可靠性要求 (17)5.5天线的检验规则 (17)5.5.1型式检验 (17)5.5.2出厂检验 (18)5.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8)5.6.1标志 (18)5.6.1.1产品标志 (18)5.6.1.2外包装标志 (19)5.6.2包装 (19)5.6.3运输 (19)5.6.4贮存 (19)六供货及验收 (19)6.1供货能力 (19)6.2合同设备验收 (20)七售后服务 (20)7.1保修 (20)7.2技术服务 (20)八技术资料和技术培训 (20)8.1技术资料 (20)8.2技术培训 (21)九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21)一零附件一、测试方法 (21)10.1概述 (21)10.2增益测量 (21)10.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的测量 (23)10.4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24)10.5驻波比测量 (25)10.6隔离度测量 (25)10.7交调测量 (26)10.8功率容限测量 (27)10.9一般结构要求试验方法 (28)10.10环境试验方法 (28)一一附件二、产品检测判定标准 (30)11.1电气指标检测要求 (30)11.2环境试验及其他检测要求 (30)一总则本技术规范书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买方)对基站用定向双极化天线产品供应商(以下简称卖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作为卖方制定技术投标书的依据。
FRP的成形方法!(1)手糊成形法(HLU):是用人工所基体浸渍在增强材料上拉展重叠于模上,至所需厚度,在室温常压下使基体固化而成形。
(2)喷射成形法(SU可SPU):把粗纱一边连续不断的切断一边同基体一同喷在模具上,直堆积到所需的厚度把他压紧整形,在室温常压下成型。
(3)树脂传递成型法(TRM):在模内置入增强材料之后合模并夹紧,从规定的位置压入基体,并使其固化成型。
(4)冷压成形(CP):主要是把预成型的增强材料(叫做预型件:PF或PM)放置于阴模,然后把加入固化剂、填料。
着色剂等混合搅拌之后的基体树脂注入其内,用压机在阳模上以比较低的压力压制,在几呼接近室温的温度下使其固化成型。
(5)金属对模模塑法(MMD):用阴阳一对金属模具,加高压的同时加热,使其快速固化成型。
把采用预型件的方法叫做预成型法,把用片状成型材料(SMC)的方法叫做S MC法,把用块状成型材料(BMC)方法叫做BMC法。
(6)纤维缠绕成型(FW):用粗纱或长纤维,一边连续是含浸基体,一边缠在回转体状的模具上成型的方法。
(7)拉挤成型法(PULT):把含浸了基体的增强材料引入并通过已加热的一定断面的模具,使其快速化,连续地拉齐成型。
(8)真空袋法(VB):把含浸基体的增强材料,叠置在模具上并用塑料薄膜将它密封,用真空把增强材料内部及周伟的空气和剩剩余的基体同时赶出并固化成型。
(9)热压法(AC)什么是挤拉玻璃钢!挤拉是一种生产玻璃钢线性型材的工艺,它所生产的高性能的空间时代的复合材料适合门窗制造业的使用。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以无捻粗纱和毡片形式通过一树脂浸渍站从而在玻璃纤维外面被覆上特殊配方的热固性树脂混合物。
被覆了树脂的玻璃纤维材料组合起来经过成形导向装置并通过模具被拉出来,在模具中受到压力和热的作用,树脂固化,从而得到一种高强度的型材,在离开挤拉机后这种型材可以立即被使用。
天线检验方法1、概述根据客户要求,对天线各指标做一个测试检验说明。
2、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1)工作频率:1.15~1.65GHz;能够覆盖(1)L5/E5a、(2)B2/E5b、(3)L2、(4)B1/L1/E1/G1等信号所在的频段。
2)极化方式:右旋圆极化;3)天线波束:方位0°~360°,仰角5°~90°不圆度:±1.5dB,仰角10°4)带外抑制:≥30dB(±100MHz)5)噪声系数:≤2.0dB6)轴比:≤3.0dB(仰角90°),≤6.0dB(仰角20°~90°);7)驻波:≤1.5:1 (50欧姆);8)低噪放增益:28±3dB9)相位中心误差:≤±5 mm (1σ)3、检验参数和方法1、工作频率1.1测试设备测试设备为:矢量网络分析仪。
1.2测试方法和步骤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a)按所需频段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b)按照图2连接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待测天线;c)测量并记录输入电压驻波比≤2.0的频率范围。
微波暗室矢量网络分析仪被测天线图1 天线工作频率、输入电压驻波比测量框图2、天线输出电压驻波比(VSWR)2.1、测试设备同1.1。
2.2测试方法和步骤测试方法和步骤如下:a)按所需频段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b)按照图2连接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待测天线;c)测量输入电压驻波比;驻波测试数据:L5 E5a B2 E5b L2 B1 L1 E1 G1 VSWR1VSWR2VSWR3VSWR4VSWR5VSWR6VSWR7VSWR8VSWR9VSWR10————VSWR3、极化特性和轴比3.1、测试设备测试设备包括:a)信号源;b)接收机;c)线极化发射天线;3.2、测试方法和步骤a) 待测天线瞄准发射天线后固定,按照图2所示,发射天线接信号源,待测天线接接收机;b) 将信号源和接收机频率分别设置为测试频点, L5/E5a/B2/E5b/L2/B1/L1/E1/G1c) 当发射天线轴线与接收天线轴线成75度时,发射天线绕接收天线轴线旋转360°,记录接收信号电平,其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差即为待测天线的15度轴比。
一体化天线技术规范书一、一体化天线概述为减少城市环境移动天线不断增多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在有需求的基站安装一体化天线,要求施工后的天线达到美观、隐蔽且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整体效果。
传统加罩美化天线是在普通天线外增加一层外罩的方式进行美化,相当于在天线阵子外包围了两层外罩;而一体化美化天线则采用一层外罩的方式,即天线自身外罩已经过美化,可减少两层外罩带来的电气损耗。
二、必须满足的技术标准/规范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文件中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文。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YD/T 1059-2004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技术条件》2.GB/T 9410-2008 《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3.YD/T 828.22-1996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中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第2部分:地面无线接力系统的测量第2节:天线》4.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5.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6.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7.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8.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9.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10.GB/T 2423.3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11.GB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12.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13.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14.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15.GB 15842-1995 《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16.Q/CT 2294-2010《中国电信CDMA无线网络配套设备总体技术规范-天线分册》17.2013 SX-080 《LTE(混合组网)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天线(试行)》18.YD/T 2010-2342《移动通信基站用一体化美化天线技术条件》1.1.1卖方提供的无线设备和系统应优先采用已有行业标准(中国电信的企业标准与中国行业标准不一致的地方,以中国电信的企业标准为准;本文件提出的具体技术要求高于上述文件和规范要求的,以本文件为准);无行业标准的,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如下:1.符合有关标准(如GB、ISO、ITU-T、3GPP2、ETSI等),卖方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
低频排气管型一体化美化天线
技
术
规
范
书
目录
一、产品指标 (1)
1.电气指标 (1)
2.机械性能指标 (2)
3.配件说明 (2)
二、产品图片 (3)
三、结构说明 (4)
四、安装说明 (5)
五、维护说明 (6)
六、产品包装 (7)
一、产品指标
1.电气指标
水平面方向图Horizontal pattern 垂直面方向图Vertical pattern
2.机械性能指标
3.配件说明
二、产品图片
三、结构说明
三、结构说明
增高架组件
(可选高度)
增高架组件高度(H)整天线高度(L)
增高架组件型号H40H60H90H140H190H210H240
400mm 600mm 900mm 1400mm1900mm 2100mm2400mm
2000mm2200mm2500mm3000mm3500mm3700mm4000mm
四、安装说明
五、维护说明
旋出活动管上的M5*15十字沉头自攻螺丝,将活动管提起, 用挡片托住活动管,用手动或电调驱动旋钮调整下倾角
六、产品包装
我公司完全按照运营商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本产品选用气泡膜保护天线表面无划痕,保丽龙垫块做缓冲,内外卡通箱之间增加护角加强卡通箱强度,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包装箱(盒)内包含有:天线(合适的数目)、产品合格证、产品技术规范书(含安装图及安装步骤,天线型号、频段、驻波、增益等)、装箱清单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资料。
美化天线
保丽龙垫块
卡通箱
打包带
外卡通箱。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数字无线直放站技术规范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2010年5月本技术规范书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就向其提供数字无线直放站的投标人提出的技术要求,作为投标人制定技术应答书的依据。
投标人提供的系统天线、馈线应满足中国移动天线、馈线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第一部分:总则1、总体要求1.1本规范书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以下简称“买方”)购买资本性优化项目所需设备的主要技术、业务功能和供货要求,供厂商(投标人,以下简称“卖方”)编写建议书和报价之用,卖方建议书的内容格式应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1.2 卖方应为从事无线通信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对GSM网络及GSM技术有深刻理解。
在数字无线直放站等的生产、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网络优化方面有良好的经验和充足的技术实力。
企业具有稳定的组织机构,良好的信誉,足够的经济实力,充足的技术队伍,长久的生命力和延续性。
卖方需向买方出示有效的企业资质证明(详见技术规范书第1.18点)。
1.3对本规范书各条目的应答为“满足并优于”、“满足”和“不满足”,“部分满足”视为“不满足”,对于相关技术参数指标等内容,投标人应在性能要求表格中每一项指标下方的空格内做逐项应答,说明能否满足要求,并填写具体数值,要求以产品标称值应答,应答用蓝色粗体字。
此外要求提供相应软、硬件的详细技术资料和所运行环境的详细要求。
对本规范书各条目的应答不得使用“明白”、“理解”等词语。
卖方若对本规范书中的部分要求不能满足或者有不同于本规范书相关要求的其它建议,也应在建议书中详细说明。
1.4卖方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提供报价和详细的技术建议。
卖方提供的各项设备、软件产品和系统的功能、性能应完全符合买方指明的标准,并满足或高于买方的要求。
对于本文件未规定的有关系统性能,卖方应提出建议,并陈述其理由。
1.5卖方应该按照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在技术建议书中提供详细的总体方案、设备供货、安装调测、系统集成、实施计划、人员配备、验收测试、技术服务和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基站天线可靠性设计规范版本号:V1.0╳╳╳╳-╳╳-╳╳制定╳╳╳╳-╳╳-╳╳实施目录一、目的 (3)二、范围 (3)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4)四、材料和成形工艺要求 (4)4.1材料及成形工艺选择原则 (4)4.2材料选择参考 (5)4.3成形工艺选择参考 (8)4.4公司常用材料性能和用途说明 (10)4.5材料和成形工艺ROHS要求 (10)4.6材料表面处理原则 (13)五、可靠性设计要求 (13)5.1可靠性试验要求(总则)附件1 (13)5.2环境指标要求及适应性要求 (14)六、结构设计要求 (14)6.1与电气相关的结构设计原则 (14)6.2与电气无关的结构设计原则 (16)6.3共用性结构设计原则 (17)6.4可批量性及稳定性结构设计原则 (18)七、三阶交调要求 (18)7.1产生交调的原因分析 (18)7.2抑制交调信号的方法 (19)八、产品说明书编写规范 (19)8.1产品技术说明书附表1 (20)8.2产品安装说明书附表2 (20)8.3装箱清单附表3 (20)8.4产品合格证附表4 (20)九、检测、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20)9.1检验规则 (20)9.2标志 (21)9.3包装 (21)9.4运输 (22)9.5贮存 (22)十、图纸标准化 (22)10.1图框和公差附表5 (22)10.2尺寸标注 (22)10.3技术要求附表5 (24)十一、生产工艺要求 (24)11.1通用工艺 (24)1.1.1 手工焊锡工艺标准(附件2)1.1.2 高频焊锡工艺标准(附件3)1.1.3 射频插座制作和安装工艺标准(附件4) (28)1.1.4 标签工艺标准(附件5) (28)1.1.5 板状天线封胶工艺标准(附件6) (28)1.1.6 力矩工艺标准(附件7) (28)1.1.7 螺丝(钉)固化标准(附件8) (28)1.1.8 手工剥电缆工艺标准(附件9) (28)1.1.9 剥线机剥电缆工艺标准(附件10) (28)1.1.10 包装工艺标准(附件11) (28)1.1.11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附件12) (28)1.1.12 SOP*SIP标准化(包括来料、制程、包装、出货)附件13 (32)11.2组装工艺 (33)11.2.1 组装的基本要求11.2.2 组装的基本方法一、目的规范天线的工艺设计,满足天线可制造性设计的要求,缩短设计生产周期,为天线设计人员提供天线工艺设计的准则,为工艺人员审核天线的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的准则。
微波和SDH通信工程相关标准一、国家标准· 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方案· GB/T 13159-2008(1991)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GB/T 13503-1992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应使用GB/T13159-2008)· GB/T 2789-1981 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基本技术要求· GB/T 6361-1999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型谱系列· GB/T 7585-1987 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波道配置· GB/T 9050-1988 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8 GHz微波通信设备总技术条件· GB/T 9409-1988 长距离地面模拟微波接力系统彩色电视解调机 (一路电视一路伴音) 技术条件· GB/T 9404-1999 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GB/T 9408-1988 长距离地面模拟微波接力系统彩色电视调制机 (一路电视一路伴音) 技术条件· GB/T 12640-1990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设备测量方法· GB/T 13616-2009 数字微波接力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GB/T 13619-2009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干扰计算方法· GB/T 13620-2009 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和干扰计算方法· GB/T 14617.3-1993 陆地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传播特性第三部分: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传播特性· GB/T 14618-1993 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与空间无线电通信系统共用频率的技术要求· GB/T 15841-1995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2~8 GHz数字微波收发信机· GB/T 2789-1981 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基本技术要求· GB/T 3974-1983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 GB/T 17881-1999 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 GB-T 15837-1995 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GB/T 19263-2003 MPEG-2信号在SDH网络中的传输技术规范· GB/T 14731-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的比特率· GB/T 15941-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代替了老的标准)· GB/T 16712-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特性 (代替了老的标准)· GB/T 16814-2008 同步数字体系 (SDH) 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 (代替了老的标准)二、GY/T广播影视标准·GY 104-1991 广播电视微波电路维护管理规程·GYJ 28-198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标准·GYJ 29-198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勘察规范·GYJ 30-198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J 31-1985 广播电视微波站(台)工程设计规范·GYJ 32-198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GY 5077-2007 广播电视微波通信铁塔及桅杆质量验收规范·GY/T 4-1982 广播电视专用微波接力电路传输体制·GY 71-1989 微波、卫星传送广播节目通路运行技术指标等级·GY 72-1989 微波、卫星传送声音广播节目通路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GY 73-1989 微波收发信机运行技术指标(声音广播)·GY 5209-1995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GY/T 144-2000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规范·GY/T 145-2000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网元管理信息模型规范·GY/T 218-2006 SDH传输网网络管理接口规范--NMS-EMSQ3接口管理信息模型·GY/T 88/89-1985 电视节目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中距离、模拟微波系统)·GY/T 132-1998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GY/T 171/172/173-2001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接收天线、下变频器)三、YD/T通信行业·YD/T 5088-2005 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141-2005 SDH数字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 909-1997 4~11GHz STM-1 SDH 微波通信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953-1998 4~11GHz 2×STM-1SDH微波通信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010-1999 STM-0微波通信系统总技术要求·YD 5038-1997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2012-1994 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T 1153-2001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辐射图包络的技术要求·YD 343-1990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进网要求·YD/T 501-2000 微波无人值守电源技术要求·YD 5031-1997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YD/T 508.1-1997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技术条件·YD/T 638.10-1993 无线、微波及卫星通信设备型号命名方法·YD/T 646-1994 长距离地面模拟微波接力系统彩色电视调制机/解调机(一路电视、一路伴音)质量分等标准·YD/T 668-1994 8GHz数字微波收发信机质量分等标准(YD/T 664~667-1994分别为2,4,6,7G的标准)·YD/T 684-1994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面天线质量分等标准·YD/T 685-1994 彩色电视模拟地面微波接力系统四路伴音调制解调设备质量分等标准·YD/T 744-1995 34 Mbit/s中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T 746-1995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T 747-1995 经由三次群(34.368kbit/s)数字微波信道传送数字彩色电视图象和伴音信号的技术要求·YD/T 757-1995 微波铁塔技术条件·YD/T 792-1995 8Ghz小容量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YD/T 828.1X-1996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中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11-14,21-210,31-312共26个部分)·YD/T 830-1996 2×34Mbit/s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T 831-1996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椭园软波导技术条件·YD/T 843-1996 Ku波段中小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T 904-1997 SDH微波通信系统测量方法·YD/T 5024-2005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44-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80-2005 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95-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877-1996 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YD/T 1061-2003 同步数字体系(SDH)上传送IP的LAPS技术要求·YD 5051-97 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pdf·YD/T 1238-2002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 1768.1-2008 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YD/T 5149-2007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YD/T 1017-1999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YD/T 1022-1999 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要求·YD/T 1078-2000 SDH传输网技术要求——网络保护结构间的互通·YD/T 1100-2001 SDH上传送IP的LAPS测试规范·YD/T 1111.1/2-2001 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2.488320Gb/S光接收模块(.2第二部分)·YD/T 1199.1/2-2002 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SDH 10Gb/s光接收模块(.2第二部分)·YD/T 1179-2002 在同步数字体系(SDH)上传送以太网帧的技术规范·YD/T 1266-2003 SDH环网保护倒换测试方法·YD/T 1267-2003 基于SDH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要求·YD/T 1276-2003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YD/T 1289.X-2003 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YD/T 1299-2004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YD/T 1300-2004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误码·YD/T 1345(1346)-200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弹性分组环(RPR)功能部分·YD/T 1474-2006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功能部分·YD/T 1620.X(1-4)-2007 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YD/T 1631-2007 同步数字体系(SDH)虚级联及链路容量调整方案)技术要求·YD/T 5119-200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149-2007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YD/T 5150-2007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本地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YD/T 900-1997 SDH设备技术要求——时钟·YD/T 904-1997 SDH微波通信系统测量方法·YD/T 966-1998 SDH性能分析仪技术条件·YD/T 967-1998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和设备术语·YD/T 973-1998 SDH 155Mb/s和622Mb/s光发送模块和光接收模块技术条件·YD/T 974-1998 SDH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四、其他相关标准·DL/T5025-2005 电力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T545-1994(2005)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5062-1996(2005) 微波电路传输继电保护信息设计技术规定·SJ/T 10702-1996 数字微波接力线路测量方法·SJ/T 11118-1997 8GHz数字微波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 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YD 5079-200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50-2005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T 5017-2005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 944-2007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993-2006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YD-T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pdf·YD 5019-1996 SDH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TB 10060-1999 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 10220-2000 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GB 17502-1998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YD 5038-1997 点对多点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121-2005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T 5150-2007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本地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GY 5073-2005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 5077-2007 广播电视微波通信铁塔及桅杆质量验收规范·GB 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ITU-T G.821(1996)PDH数字通道的差错参数和指标·ITU-T G.826(1996)基群和基群以上速率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差错参数和指标·ITU-T G.827(1996)基群和基群以上速率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可用性性能参数和指标·ITU-R F.750(1997)——基于SDH网的无线中继系统的体系和功能概述·ITU-R F.751(1997)——用于SDH网的无线中继系统的传输特性和性能指标·ITU-R F.1092-1(1997)——可能形成27500Km假设参考通道的国内部分或全部通道的数字无线中继系统基群和基群以上速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ITU-R建议F.1189(1997)——可能形成27500Km假设参考通道的国际部分或全部通道的数字无线中继系统基群和基群以上速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
技术规范书-室外定向双频单极化大张角射灯天线室外定向双频单极化大张角射灯天线(880,960MHz/1710,2700MHz 11dBi/13 dBi)产品采购技术规范书1目录1 总则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具体场景描述............................................3 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3 5天线电气性能要求 ........................................ 3 6天线机械性能指标要求 .................................... 5 7天线安装组件要求 ........................................ 5 8环境指标要求及适应性要求 ................................. 6 8.1工作环境条件 ..................................................................... .................................................................6 8.2 环境适应性要求...................................................................... ...........................................................7 8.3 防雷要求 ..................................................................... ........................................................................ .7 9 可靠性要求 ............................................. 7 10检测、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8 10.1检验规则...................................................................... .. (8)10.2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 11 供货及验收 ............................................ 9 11.1 供货能力 ..................................................................... .. (9)11.2合同设备验收 ..................................................................... .............................................................10 12 售后服务 ..............................................10 12.1 保修 ..................................................................... ........................................................................ ......10 12.2 技术服务 ..................................................................... (10)13技术资料和技术培训 .....................................11 13.1 技术资料 ..................................................................... (11)13.2 技术培训 ..................................................................... (11)214 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11 15供货记录 ..............................................11 16投标方须提供相关文件 (11)31 总则本技术规范书是***(以下简称招标方)对室外定向双频单极化大张角射灯天线(880,960MHz/1710,2700MHz 11dBi/13 dBi),,设备产品供应商(以下简称投标方)提交的技术要求,作为投标方制定技术投标书的依据。
微波设备安装技术规范书(逐点应答)2005年01月目次一.编制依据 (1)二.适用范围 (1)三.工程施工组织要求 (1)四.工程施工流程 (2)五.微波设备安装工艺要求 (2)1.天线的安装 (2)1.1. .................................................................................. 微波天线及座架的搬运2 1.2. .............................................................................................. 微波天线的安装21.3. .............................................................................................. 天线馈源的安装32.室外单元的安装 (3)3.中频电缆的安装 (3)4.室内单元的安装 (4)4.1. ...................................................................................................... 机架的安装44.2. .............................................................................................. 室内单元的安装45.设备的拆除、搬迁、换装 (5)5.1. ...................................................................................................... 拆除旧设备55.2. .......................................................................................... 设备的搬迁、换装56.防雷接地要求 (5)6.1. ...................................................................................... 防雷接地的一般要求56.2. ............................................................. 两种不同系统的防雷接地具体要求6六.设备调测要求 (9)1.微波天线、馈线系统的调测 (9)1.1. ......................................................................... 天、馈线系统调测前的检查91.2. .................................................................................. 天、馈线系统指标调测92.数字微波设备及数字段指标测试 (10)2.1. .................................................................................................. 单机复测项目102.2. .................................................................................. 数字微波通道指标调测11七.设备验收要求 (12)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5004-94 《数字微波(PDH部分)接力通信工程设计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2011-93 《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2012-94 《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4)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标准,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5059-98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6)北京地杰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智能天线第1部份:天线1范围本部份规定了TD-SCDMA系统智能天线天线部份的术语概念、分类、电性能、机械特性、环境条件、测量方式、查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份适用于工作频段为l 880-1 920MHz、2 010-2 025MHz、2 300-2 400MHz的TD-SCDMA系统智能天线。
同类型其他频段、规格的天线也可参照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部份的引用而成为本部份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份。
但是,鼓励按照本部份达到协议的各方,研究是不是可利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份。
GB/T 19l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规程实验A:低温实验方式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规程实验B:高温实验方式GB/T 电工电子产品大体环境实验规程实验Ca:恒定湿热实验方式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第2部份:实验方式实验Ea和导则:冲击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第2部份:实验方式实验Eb和导则:碰撞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实验第2部份:实验方式实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 电工电子产品大体环境实验规程实验R:水实验方式GB/T 计数抽样查验程序第1部份: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查验抽样计划GB/T 2829 周期查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进程稳定性的查验)GB/T 387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9410 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YD/T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中所用设备的测量方式第2部份:地面无线接力系统的测量第2节:天线YD/T 1059-2004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技术条件3概念GB/T 9410确立的和下列概念适用于本部份。
智能天线阵Smart Antenna ArrayN个取向相同的天线依照必然方式排列和鼓励,利用波的干与原理可以产生强方向图,能形成预定波束的多单元组成的阵列结构天线。
())*年第.期/.$$$$$$$$$$$$$$$$$$$$$$$$$$$$$$$$$$$$$$$$$$$$$$$$玻璃钢!复合材料大尺寸高性能雷达天线罩的研制舒卫国!杨’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尺寸高性能雷达天线罩选用的材料体系(成型工艺和制造技术"研制的天线罩较好地通过了力学(电学性能测试和无损检测"关键词!雷达天线罩#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测试_.’’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B)CCC$())*.B))/.B)3中图分类号!R,2()]2%).’前’言雷达天线罩是集电气性能(结构强度(刚度(气动外形和特殊功能要求于一体的功能结构件$其主要作用是改善飞行器的气动外形(保护天线系统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延长整个系统的各部分寿命(保.*%雷达天线罩是提高护天线表面和位置的精度)艺方案和制造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制了满足要求的复合材料天线罩%(’天线罩材料体系和制造工艺合适的天线罩材料体系为天线罩的研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而合理的制造工艺使这种可能成如为现实%该天线罩的罩体剖面为蜂窝夹层结构$图.所示%综合火控系统作战能力的重要部件%所与提高雷达的性能相比$提高雷达天线罩性能能取得事半功倍(*%本文为某大型高精度雷达天线系统研的效果)大长径比制配套的天线罩%此天线罩具有大尺寸(和高性能的特点$对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要求高$有耐环境要求$气动外形有严格要求$这对天线罩的制造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如在大尺寸的前提下保证平高精度尺寸要求和合理的制造工艺等%本文面度$对该天线罩所用的材料体系(模具设计(成型工图.’天线罩罩体结构"9I+.#:M-=5N76WL7W65#]"’材料体系及工艺要求所选用的材料体系如表.所示%表.’天线罩的材料体系R:K].&:7569:FNON75=-P:;75;;:6:M-=5材’料高强玻璃布!中温改性环氧胶膜&中温改性环氧!纱网’,?&^j蜂窝夹芯&,4#系列’[5kF:6纤维表面涂层用’途蒙皮及实心边条材料蒙皮和蜂窝芯的胶接罩体夹层材料,?&^j蜂窝芯的连接天线罩内外表面的保护电性能G@]3)’7IG)]).@+*G3])1’7IG)])((+*G.].)’7IG)]))3+*00’’天线罩要求平面度高(内外蒙皮表面光滑(厚度,?&^j蜂窝与内外蒙皮胶接无脱粘$并通过均匀(超声无损检测%#]#’成型工艺流程天线罩常用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烘箱成型严格的和热压罐成型%为了满足天线罩的高精度(外形尺寸和力学性能的要求$选用热压罐成型工艺$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图(’成型工艺流程"9I]($6-L5NNPF-<LQ:67收稿日期!())/0)/0)1作者简介!舒卫国&.C*@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树脂基复合材料功能结构件研究%"#$!%&’())*+,-+.大尺寸高性能雷达天线罩的研制/(())*年.月$$$$$$$$$$$$$$$$$$$$$$$$$$$$$$$$$$$$$$$$$$$$$$$$#]!’模’具复合材料成型模具主要有凹模和凸模$而具体选用何种形式$主要取决于制品的结构(外形(尺寸公差及表面质量要求等%由于本天线罩纬向尺寸很小$而且外表面要求光滑$如果选用凹模成型$玻璃因为纬向尺寸小’$表面质布的铺叠操作很难进行&表面质量量难以保证%内蒙皮选用金属凸模成型$可得到保证$而且容易铺叠操作%由于内蒙皮采用了凸模成型$而天线罩要求外表面光滑(尺寸精确$所以在内蒙皮模具的基础上制造了外蒙皮复合材料出现贫胶$形成分层$不能保证其厚度+加流失过多$压过晚$树脂已进入凝胶玻璃态$使气体无法排出$孔隙多$结构疏松$力学性能低%加压时机取决于树脂基体的类型与铺层厚度$因此要根据改性环氧树脂的特性和蒙皮的厚度$确定加压时机和大小%3’结果与讨论对所成型的天线罩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主要包括基本力学性能(罩体平面度(整体天线罩的无损检测(防护层电阻(表面质量和电性能测试等%基本力学性能见表(% 模具$其厚度为天线罩的厚度%由于外蒙皮模具是复合材料模具$不仅保证了外蒙皮的尺寸和精度$而且降低了模具制造的成本%#]$’蜂窝夹芯与蒙皮的胶接工艺,?&^j蜂窝夹芯与蒙皮的胶接$常采用二次成型和三次成型%二次成型是先将外蒙皮&或内蒙皮’在模具上裱糊成型后进行第一次固化$然后与蜂窝芯胶接$并在蜂窝芯子上裱糊内蒙皮&或外蒙皮’$再进行第二次固化%三次成型是将外蒙皮在模具上裱糊后固化$ 然后将蜂窝芯子胶接在外蒙皮上进行第二次固化$最后在蜂窝芯子上裱糊内蒙皮$并进行第三次固化%实践证明$三次成型的质量优于二次成型的$但生产周期长$成本高)3*%无论是二次成型还是三次成型都不能同时保证内外蒙皮表面都光滑%本文采用两个模具$内外蒙皮可以分别铺叠固化$有效地保证了其表面质量和厚度$而且不增加制造成本%在内蒙皮上铺放胶膜和,?&^j蜂窝进行预粘$再铺放胶膜$装配外蒙皮$最终固化%采用这样的胶接工艺$有利于固化时低分子挥发份的排除$夹层内的成型质量也容易检查$缺陷可及时排除$保证了内外蒙皮和蜂窝的胶接质量%#]*’固化工艺对复合材料固化工艺而言$温度(时间和压力是3个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因素$而温度场的控制最为重要%由于本天线罩具有大尺寸(高性能的特点$只有严格的控制好温度场$才能保证热压罐成型过程中天线罩受热均匀$进而保证其力学性能(气动外形和平面度等%固化中充分考虑迎风和避风的情况$采用多根热电偶控制温度场$合理布置热电偶的位置$保证高低温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加压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制件的成型质量%加压过早使树脂"#$!%&’())*+,-+.表(’蜂窝夹层结构和层压板力学性能R:K](’&5LQ:;9L:Fa56P-6=:;L5-PQ-;5OL-=KN:;M<9LQN76WL7W65测试项目性能值蜂窝夹层结构平拉强度!&$:32))hC)h层压板弯曲强度!&$:12)13.)hC)h层压板’弯曲模量!J$:(/]3(@]@)hC)h层压板’层剪强度!&$:1@]*13])层压板’拉伸强度!&$:/.)’’’’拉伸模量!J$:(3].’’天线罩外形与检测平台贴合良好$罩体无变形$轻压状态下贴合面间隙小于(==$符合要求%内外表面光滑平整(美观%罩体经超声无损检测$实心边条区无分层$罩体蜂窝区无脱粘情况%防护层的表面电阻值和电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结’语本文选用高强玻璃布!中温改性环氧(胶膜(,?&^j蜂窝夹芯和表面涂层体系$采用凸模在热压罐中固化成型和合理的胶接及固化工艺$研制出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的大尺寸(高性能的雷达天线罩%’参考文献).*轩立新$李勇$高树理+机载雷达罩技术发展展望)A*+第十三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赵渠森+先进复合材料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3*伍必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成型工艺)p*+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零四教研室+&下转第@@页’新型玻璃钢锚杆成型工艺研究@@())*年.月$$$$$$$$$$$$$$$$$$$$$$$$$$$$$$$$$$$$$$$$$$$$$$$$管锚尾玻璃钢锚杆的特殊结构决定的%这一结构是依靠间歇式拉挤锚尾后固化成型工艺实现的%在金属套管锚尾与玻璃钢杆体未发生相对滑动之前$锚直至达到峰杆的抗拉拔力可以一直保持上升状态$值抗拉拔力%一旦外部载荷超过该峰值$金属套管锚尾与玻璃钢杆体之间就会发生相对滑动$同时使它们之间的固结强度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但由于金属套管锚尾与玻璃钢杆体之间的连接较好$锚杆的抗拉拔力下降后还可使其强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玻璃钢锚杆的%锚杆的抗拉试验结果表明$$$最小拉力仍能达到*2])>,破断拉力达试件脱离’$$到332]2(&$:达到杆体直径.*==破断力达到@)D*)>,的要求%表.锚杆拉伸实验数据结果编号.(3@直径!==横截面积!==.*.*.*.*().])*().])*().])*().])*破断力!>,1/])C3]/2(]/*2])破断应力!&$:313])(@*(]/@@.)]3(332]2()>,并有一定的延伸量$完全可满抗拉强度大于2$足煤帮锚杆的要求&煤帮锚杆抗拉强度一般要求为)(*’大于/)>,@’结’语间歇式拉挤锚尾后固化成型工艺很好地满足了玻璃钢结构及性能要求$与其它成型工艺相比还具有工艺简单$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成型工艺生产的玻璃钢锚杆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参考文献).*&A,9:;E95+RQ5;5<N76WL7W65-PP9K65IF:NN659;P-6L5MaF:N79LNK-F7)m*&1’++m-W6;:F-P%-:FXL95;L5u^;I9;5569;I%Q9;:’$())3$&)(*杨振茂$m*+马念杰等+玻璃钢锚杆试验研究)煤炭科学技术$(’+())($&!]#’锚杆拉伸实验研究衡量锚杆力学性能好坏最重要指标是锚杆的抗拉伸能力%实验试件为本工艺制成的圆截面直杆$长度为3))==其中两端各.))==为夹具所夹持$$%试验在中间.))==为工作区$试件直径为.*==所得数据如表.所示%万能试验机上进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杆体直径为.*==即使是在试验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内锥套和$B)-.,!"’&$0/").)’4)**+31).&2!&/"$2%&+-0&-+$$l$m&A,9:;0E95ib9;I0=9;Ii^A908Q5;Q9;:S;9k56N97O-P&9;9;I:;MR5LQ;-F-IO59E9;I.)))23Q9;:&%$\$%’(56789:7Q5:W7Q-6aW7NP-6<:6M7Q5=-WFM9;I75LQ;-F-IO-P"#$K-F7<97Q:;5<N76WL7W65L:FF5MK:7LQaWF0!R76WN9-;:;Ma-N7LW65a6-L5NN-P97N5;MK:N5M-;7Q5:;:FON9N-PLQ:6:L7569N79LN:;M=-WFM9;I75LQ;-F-IO-P"#$K-F7+RQ55da569=5;79NM-;5-;7Q5K-F7KO7Q5=-WFM9;I75LQ;-F-IO+i77W6;N-W7:FF>9;MN-Pa56P-6=:;L565:LQ-6$7Q5=-WM9;I75LQ;-F-IO9N<-67Qa-aWF:6989;I:;M:aaFO9;I+NW6a:NN7Q5;:79-;:FN7:;M:6MN+i;:<-6M!"+K+=+K;<=>?8@6#$-F7-WFM9;I75LQ;-F-IO-F75;Ma-N7LW65&上接第/(页’+$%$(+0/)*.(+’$%!D$(",/!’/3$+*)+B("0$("&$""(+(,)B$X4ST590IW-A,J\-$b\59E9;IA56-;:W79L:F&:;WP:L7W69;IR5LQ;-F-IO#5N5:6LQi;N797W7559E9;I.)))(@Q9;:&$\$L’(56789:7Q5N5F5L79-;-P=:7569:FNON75=:;M=:;WP:L7W6575LQ;9‘W5-PF:6I5N985:;MQ9IQa56P-6=:;L5:;0!R75;;:6:M-=5:659;76-MWL5M9;7Q9N:679LF5+RQ56:M-=5=:M5-P7Q5N5F5L75M=:7569:FNON75=NWLL5NNPWFFOa:NN5M7Q5=5LQ:;9L:F:;M5F 5L769L:F75N7N+!6+L+Q+=;<=>?8@6:M-=5-=a-N975N-;5OL-=KN:;M<9LQN76WL7W655LQ:;9L:F75N7"#$!%&’())*+,-+.大尺寸高性能雷达天线罩的研制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舒卫国,杨博, SHU Weig-uo, YANG Bo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24玻璃钢/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PLASTICS/COMPOSITES2006,""(1)4次1.轩立新.李勇.高树理机载雷达罩技术发展展望[会议论文] 20042.赵渠森先进复合材料手册 20033.伍必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成型工艺1.期刊论文周祝林.钟天麟复合材料雷达天线罩的最优化设计 -纤维复合材料2004,21(4)从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电性能出发,提出复合材料雷达天线罩的最优设计.本文是蜂窝夹层结构的雷达罩最优设计基础,今后还要介绍泡沫塑料夹层结构等,要不断完善复合材料雷达天线罩最优设计,以使我国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我们的产品也将进入国际市场.2.会议论文白树城.嵇培军.温磊.张华.姜健数字化技术在大型雷达天线罩生产中的应用 2007针对大型雷达天线罩的设计要求,在研制生产中应用了数字化技术,说明了数字化技术对研制生产这类大型复合材料构件重要意义.3.期刊论文赵培聪.李瑞杰.李亨昭.孙红卫.秦德辉.Zhao Peicong.Li Ruijie.Li Hengzhao.Sun Hongwei.QinDehui 雷达天线罩应急修补技术 -宇航材料工艺2009,39(6)以战时雷达天线罩的快速抢修为背景,利用研制的室温快速固化胶黏剂J-232、补片材料对雷达天线罩可能出现的战时损伤进行了模拟修补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修补材料及补片胶接修补技术完全满足某型号雷达天线罩应急修补技术要求,并能延长雷达天线罩的使用寿命.4.会议论文鞠金山.陈学军.施陆益.佟文清雷达天线罩制造工艺技术初探 2000该文对天线罩制造工艺从选材到成型整个过程作一论述,结合具体产品试制,探讨有关制造工艺技术问题。
数字微波天线SMC模压成型玻璃钢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数字微波天线用SMC模压成型玻璃钢制品及喷涂制品的原材料要求、加工工艺要求及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产品用以玻璃纤维制品为增强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材的SMC模压成型玻璃钢制品(以下简称制品)注:如果某产品对SMC模压成型玻璃钢有特殊要求时,应在相关的技术文件中提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T 1446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 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448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 1449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257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老化性能试验方法GB/T 257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 3961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GB/T 6739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 7193 不饱和聚脂树脂试验方法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14522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GB/T 17470 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JC/T 170 无碱玻璃纤维布3 术语和定义3.1 天线罩指数字微波天线中用于对天线主体的封装保护为目的,减缓温度、湿度、盐雾、雨淋、摄冰、大风、等各种因素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及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透波性能、抗老化性能等。
3.2 通用片状模塑料(SMC)一种以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短切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为主要原料,加入填料、助剂等材料组成,上下两面覆盖承载薄膜的片状复合物。
3.3 模压成型模压成型是先将粉状,粒状或纤维状的塑料放入成型温度下的模具型腔中,然后闭模加压而使其成型并固化的作业。
3.4 针孔、气泡由于胶液中气泡含量多,树脂胶液粘度太大,模压制品未压紧密,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制品表面和中间出现的针孔、气泡现象。
3.5 分层SMC制品的层间分离现象。
3.6 裂纹由于模具结构不合理、脱模力不均匀、固化速度过快等的原因,出现的裂纹、龟裂现象。
3.7 毛边在制品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3.8 变形、翘曲制造中内应力差异等原因引起的制品变形。
3.9 硬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制品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3.10 细碎划伤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3.11 碰伤制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3.12 缺料、疏松、麻点由于模具的损坏/设计缺陷、材料量不足﹐造成制品特征不全(麻点、缺料)或特征多余(凹凸不平)的情形。
3.13 褶皱由于铺叠不当、压力不均、模具缺陷等原因产生的制品表面褶皱。
3.14 色差指实际制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3.15 色斑颜料分布不均匀、模具表面不干净等引起的颜色不均匀现象。
3.16相对介电常数定义描述3.17谐振频率定义表述3.18反射系数定义描述4 原材料4.1 原料选材要求4.1.1 不饱和树脂4.1.1.1 酸值酸值(mgKoH/g)范围:14-22,推荐:19.5 左右。
4.1.1.2 粘度23℃粘度(pa.s)范围:1.28-2.29,推荐:1.3 左右。
4.1.1.3 固体含量固体含量(%)范围:64-70;推荐:68 左右。
4.1.1.4 不饱和树脂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或检测证书。
4.1.2 短切玻璃纤维4.1.2.1 Tex值Tex值的范围:2280-2520;推荐:2410 左右。
4.1.2.2 含水率含水率(%)≤0.15;推荐:0.07 左右。
4.1.2.3 灼烧失量灼烧失量(%)的范围:1.0-1.4;推荐:1.3 左右。
4.1.3 助剂4.1.3.1 丙烯酸酯(ACR)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玻璃钢制品的韧性及抗冲击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4.1.3.2 紫外线吸收剂(UV)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弱阳光及紫外光对树脂的光降解破坏作用.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4.1.3.3 其它固化剂(引发剂)、促进剂、稀释剂、表面处理剂、低收缩添加剂、脱模剂、着色剂(颜料)、改善加工性能助剂、柔质化助剂、在玻璃钢制品中的添加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
4.1.3.4 因各供应商材料、设备、工艺的不同,对以上个别的填料和助剂的添加量不作硬性规定和要求。
但必须满足天线罩的技术要求指标。
4.2 SMC要求4.2.1 外观质量外观应平整、颜色均匀、纤维浸渍良好、无杂质、覆盖薄膜无破损。
4.2.2 玻璃纤维含量允许偏差SMC玻璃纤维含量允许±3%。
4.2.3 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SMC的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为±7%。
4.2.4 力学性能待SMC模塑试样完全固化,放置48h后进行测试。
其力学性能应满足表1要求。
SMC模塑试样,其收缩性能应符合:<0.15。
测试标准参照GB/T 15568-2008。
5 技术要求5.1外观要求5.1.1 推荐目测外观评定方法:40W 日光灯距待测面0.8 米,观察者眼睛与待测面距400mm,视线与待测面约成450 角。
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照度>2000lx),可将产品置于非阳光直接照射的室外环境,但应注意无彩色物体的反射光。
5.1.2 外观表面分类——天线罩外表面(正面)——天线罩内表面5.1.3 色斑不允许存在影响天线外表面的色斑。
5.1.4 天线罩表面质量要求1)颜色要求:a) 出厂时,制品外观面颜色应符合标准色板或样品,允许色差值ΔE≤3。
b) 产品自生产之日起2 年内无明显变色,与标准色板或样品对比,允许色差值ΔE≤6。
2) 天线罩外表面不允许出现:针孔、气泡、分层、裂纹、毛边、变形、翘曲、硬划伤、细碎划伤、碰伤、缺料、疏松、麻点、褶皱。
内表面外观缺陷判定按表2 执行。
3)同时出现不同的次要缺陷,且各缺陷单独均符合要求时,各缺陷的个数之和≤5 个/dm2。
表2 天线罩内表面外观表面质量要求5.2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5.2.1 尺寸偏差外形尺寸偏差和内口尺寸偏差应符合图纸设计及技术要求5.2.2 平面度天线罩表面平面度在1m²范围内,平面度≤2mm。
5.2.3 直线度天线罩各边的直线度在2000mm 长度上不大于1mm。
5.2.4 垂直度天线罩端口截面垂直度不大于0.5mm;角度公差±0.5°。
5.3 天线罩性能要求5.3.1 相对介电常数描述说明5.3.2 谐振频率描述说明5.3.3 反射系数描述说明5.3.4 力学性能要求天线罩的力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要求。
5.3.5 表面硬度按照GB/T 6739,在750g•f 负荷下,用HB 中华铅笔与制品表面呈45°角刮拭,要求没有刮痕。
5.3.6 抗划伤性以小指甲划5 次不得有超过1 次有划伤。
5.3.7 耐温性能置于在温度(70±2)℃,湿度(93±3)%的环境下24h,不得有影响外观、装配和性能的变形及其他缺陷,并仍符合本规范的所有要求。
5.3.8 耐冷热冲击性能放于试验箱中,在(1.5~2.5)h 内由室温均匀升高到湿度(93±3)%温度(70±2)℃下,保持12h、(从循环开始算起);在(2~3)h 内,温度均匀降至(-45±2)℃,保持21h(从循环开始算起);在(1.5~2.5)h 内温度均匀升高到湿度(93±3)%温度(25±2)℃;以上流程作为一个循环,共进行 6 次循环,完成后取出于室温条件下检测,不得有影响外观、装配和性能的变形及其他缺陷,并仍符合本规范的所有要求。
5.3.9 耐水性能按GB/T 2573 中4.4 条款下的耐水性加速测试中的规定,将制品置于(80±2)℃水中,完全浸泡24h,取出置于室温条件下检测,仍符合本规范的所有要求,同时,样品试验前后质量差绝对值与试验前质量之比≤10%。
5.3.10耐盐雾性试验方法按GB/T 2423.17之规定,通过1000小时中性盐雾试验,外观表面无明显变化,试验前后样品色差值ΔE≤3,其他性能仍符合本规范的所有要求5.3.11耐腐蚀性试验方法按GB/T 3857-2005之规定,试样暴露在规定的化学物质下不能出现裂缝、剥落、掉皮、纹路或变色;试样完全浸泡在规定的化学溶液中1min然后放置在3点夹具中。
样品放置24小时,然后观测是否有上述缺陷,至少选取3个样品进行化学测试暴露。
若无法获得测试棒,可对最终成型的产品进行测试。
每个成型产品的3个样品在1分钟浸泡后,暴露30天,观测是否有上述缺陷。
试验前后样品色差值ΔE≤3。
5.3.12耐候性能试验方法按GB/T 14522,试验条件选用附录C 中表C.1 列出的暴露周期类型6,实验共进行360个周期,结束后置于室温条件下检测,试验前后样品色差值ΔE≤3,其他性能仍符合本规范的所有要求。
5.3.13 实际使用要求产品使用1 年内,力学性能的下限值不低于表3 中的90%。
产品使用5 年后,力学性能的下限值不低于表3 中的80%。
5.4 其他要求5.4.1 按GB/T 2577 测试,树脂重量含量45%~55%。
5.4.2 厚度制品厚度应该符合图纸要求,厚度下公差为-5%×t,t 为制品厚度。
5.4.3 后续机械加工a)钻孔:孔轴心与表面垂直度、孔尺寸及位置尺寸需符合图纸要求。
b)打磨、抛光:打磨、抛光后不得产生影响制品外观、性能等不符合本规范的缺陷。
5.4.4 预埋件要求a)预埋件材质、规格、位置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b)预埋螺母的轴心与玻璃钢通孔的轴心要保证同轴,以不影响正常装配为准。
c)必须保证预埋螺母的粘接强度,以1.5 倍的正常紧固力矩施加在螺母上,螺母不得出现松动、脱落等不良现象。
d)预埋件必须预先做防腐处理,在没有明确要求时,预埋铁质金属件必须做热浸镀锌处理,且符合相关热浸镀锌要求。
5.4.5频段标识、日期章天线罩的内表面应当标明频段标识和日期章6 检验规则制品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6.1 型式检验6.1.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型式检验:1)对新供应商制品质量的鉴定。
2)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化而可能影响制品性能时。
3)正常生产时,原则上每一年检测一次。
4)出厂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5)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其他我司认为有必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