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1--10)
- 格式:ppt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3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卑:低下(非天质之卑)备:详尽。
完备(前人之述备矣)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鄙: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毕:全部(群响毕绝)薄:迫近,接近(薄暮冥冥)策:马鞭(执策而临之)长:擅长(技长于官)称:称说,讲(称善者久之)诚:的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惩:苦于(惩山北之塞)驰:骑马飞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辞:推辞(辞胜而约)从:跟随(从流飘荡)达:实现(此达士也)当: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道:遵从,遵照(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领会,理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掉:落,掉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果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睹:看见(睹其色许多端)都:城市(不似豪人之室,而屋宇绝出沟上者也)非:不是(今非昔比)给:供应(旦暮食来而而即日又来而与卖者早暮来而而日日暮来而而月月来而而岁岁来而而)更:还(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苟:如果(苟富贵,无相忘)固:本来(人固有一死)顾:探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所以,因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购:买(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果:果真(果如鹤立云端)患:担忧,忧虑(不患寡而患不均)会:适逢,恰巧碰上(会天大雨)或: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即:靠近(即更刮目相待)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既……又……(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济:帮助,接济(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凝、琛等之慢。
琛等之慢,以济其事,此则吾无以谴之进贤才,退不肖,所以励将士。
)将:将要(公将战)节:节操,气节(予节甚次)间:间或,偶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见:知道(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安:安稳、安全。
何:为什么。
故:原来、旧。
置:安置、放置。
安闲:安逸、闲适。
安逸:舒适、安乐。
然后:这样以后、之后。
得:能够。
度:揣度、思量。
非:不是。
复:再、又。
负:背负、担负。
盖:大概。
故:所以、因此。
固:本来、原来。
顾:回头看、照顾。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xx•江苏高考)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②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③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④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⑤表示被动。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爱,ài动词①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④吝惜,舍不得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珍惜,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⑥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
下面是120 个文言实词和18 个文言虚词,供参考。
1120 常见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18 个文言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幺”、“哪里”;“为什幺”、“怎幺”②副词:“多幺”。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珍惜)4、古之遗爱也(恩惠)5、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薆”隐藏)6、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啬)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沛公安在?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9、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2、妆成每被秋娘妒(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着)5、一日昼寝帐中,被落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一倍,与原数相同)2、每逢佳节倍思亲(愈发,更加)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通“背”违背)4、倍屏而立(背向)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盍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5、本末倒置(树根,引申为主要的)6、抑本其成败之迹(追究、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3、鄙人(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4、左右欲兵之(用武器杀人)病1、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5、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加倍)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7、人至察则无徒(精明)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曾1、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竟然)3、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乘坐)2、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4、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5、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以乘韦先(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常见文言实词(120个)A(2个)爱爱(爱不释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去来兮辞》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怜惜、同情(爱民如子)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房宫赋》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苏武传》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爱日惜力)安安稳(安步当车)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全(安邦定国)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苏武转》安逸、安乐(国泰民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安心郊境之内,民不安业《魏书·司马朗传》安放、安置(安贫乐道)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转》“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B(6个)被被子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覆盖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霜雪《促织》蒙受、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项羽之死》介词,表被动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孔雀东南飞》通“披”,穿、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倍背向、背着右倍山陵《史记·淮阴侯列传》通“背”违背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一倍,加倍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狱中杂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本草木的根或茎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根源、来源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究其本源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乎《伶官传序》根本、基础的东西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狱中杂记》本来的、原来的变其本而加厉《文选序》本来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是无难,别具本章《狱中杂记》鄙边疆,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一)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爱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不得⑤通“薆”,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稳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披散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4)副词,更加,倍加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ǐ(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轻视,瞧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īng(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ìng(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á(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楚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āo名词,早晨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个接一个(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éng(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14.除,chú(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高考常考120个实词汇编1、爱·喜爱,宠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吝啬,吝惜。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通“(ài)”,隐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2、安·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全。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罗贯中《失街亭》)·安适,安逸。
然后得一夕安寝。
(苏洵《六国论》)·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司马光《赤壁之战》)·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罗贯中《失街亭》)·疑问代词。
哪里,哪儿。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养。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3、被读音一bèi·受,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司马迁《屈原列传》)·覆盖。
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读音二p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司马迁《陈涉世家》) ·披散,散开。
被发行吟泽畔。
(司马迁《屈原列传》)4、倍·通“背”,背离。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司马迁《鸿门宴》)·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苏洵《六国论》)·越发,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草木的根。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盖亦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本来。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高二语文园地之四:每天抄写一个常见字义项]常见文言实词义项第一部分:(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倍:义项: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
5、本:义项: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桑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
⑦根据,掌握;⑧自己一边的,现今的;⑨底本,版本;○10本钱(后起意义);○11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12量词。
株,棵,丛,撮。
6、鄙: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7、兵:义项: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伤害人;③军事,战争;④军队;⑤兵士。
8、病:义项:①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9、察:义项: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考察;④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10、朝:义项:①音同“招”,早晨;②音同“招”,一日,一天;③朝见;④接受群臣的朝见;⑤朝廷;⑥拜见;⑦官府的大堂;⑧朝代;⑨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第二部分:(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11、曾义项: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
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④通“层”。
重叠。
12、乘义项:①驾车,驱马拉车;②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压服,欺压;⑥追逐;⑦计量,计算;⑧计算的一种方法,即算术中的乘法;⑨shèng(剩)。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10乘车驾四马,所以“乘”有时作为“四”的代称。
○11顶着,冒着。
13、诚义项: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爱护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假如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也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没有去刺杀。
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美丽的身影躲起来不见了,急得我抓耳挠腮,四顾彷徨。
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用羊代牛祭祀)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出于吝啬。
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见大王心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时常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王平在距离山有十里的地方扎营。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120个文言实词的义项、例句及释义1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3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表示连词的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2.不:表示否定。
例如:不去非要。
3.有:表示存在。
例如:爱而不得,虽富而无。
4.为:作为。
例如:人为万物。
5.以:用于表示手段、方式、目的。
例如:以人为鉴。
6.于:表示在。
例如:公然于众。
7.是:表示肯定。
例如:是岁暮之时。
8.也:表示肯定。
例如:义弘而不犹也。
9.以为:认为。
例如:以为无事。
10.之一:表明所提及的事物属于一些范围中的一个。
例如:人之一11.时:表示时间。
例如:花开时。
12.天:表示自然界。
例如:天寒地冻。
13.然:表示转折性的词语。
例如:明哲保身,必然酬对。
14.如:比喻,表示相似。
例如:饥者易怒如蜂。
15.自:表示从一些地方开始。
例如:自山中来。
16.不可:不能。
例如:事情不可违背。
17.不得:不能。
例如:不得而知。
18.必:表示肯定。
例如:必有灵谷。
19.当:表示应该。
例如:不当言。
20.非:表示不是。
例如:非汉不可。
21.无:没有。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22.人:表示人类的含义。
例如:人寿年丰。
23.之间:表示范围。
例如:天地之间。
24.自己:表示自身。
例如:以身作则。
25.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其言未然,然后。
</p>26.一种:表示一种类型或性质。
例如:此言一种者</p>2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或令人吃惊的情况。
</p>28.基本上:表示基础或根本。
</p>29.首先:表示首要。
</p>30.反而: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
</p>31.据说:表示根据传闻或他人说法。
</p>32.命中:表示预测或预计。
</p>33.涉及:表示涉及到一些范围或领域。
</p>34.决不:表示坚决拒绝或不允许。
</p>35.瞬间: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爱动词①亲爱,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②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①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安适,安逸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3.被读音一:bèi动词,覆盖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读音二:pī,同“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动词①同“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②加倍,在原数基础上增加相同的数量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实亦百倍。
(《六国论》)5.本(1)名词①草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②根本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2)动词,考察,探究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 6.鄙(1)名词,边邑越国以鄙(活用为动词)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2)形容词,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7.兵(1)名词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士兵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③军队秦发兵击之。
(《屈原列传》)④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
(《谋攻》)(2)动词,用兵器杀死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8.病(1)名词,重病,泛指疾病今病小愈,趋造于朝。
(《孟子·公孙丑下》)(2)动词①生病,患病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析(一)1.【爱】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爱护,加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喜爱,爱好)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喜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喜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房宫赋》(爱护)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说赵太后》(怜爱)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吝啬)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通“薆”,隐蔽)2.【安】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安抚,抚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安享,安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安稳,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怎么)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哪里)3.【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遭受,被动)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指南录后序》(介词,表被动)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通“披”,穿)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覆盖)4.【倍】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倍)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背弃,背叛,违背)5.【本】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原来,本来)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梦溪笔谈》(量词,册)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本来的,原来的)6.【鄙】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平庸,卑微)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廉颇蔺相如列传》(谦词,粗野而地位底微)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边远的村邑)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陋,浅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地位低下)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以……为边境)7.【兵】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战争,军事)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兵器)勒兵,下令军中《信陵君窃符救赵》(军队)8.【病】君之病在肌肤《扁鹊见蔡桓公》(疾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扁鹊见蔡桓公》(担心,忧虑)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患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困苦不堪)9.【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细看,观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明察,了解)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观察)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原列传》(洁白的样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涉世家》(考察,举荐)10.【朝】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朝代)期年不听朝(朝政)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早晨)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朝见)11.【曾】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通“增”增加)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曾经)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竟然,简直)12.【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乘坐)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氓》(登上)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顺应,顺着)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帝感其诚《愚公移山》(真诚,诚实)诚如是,则霸业可成《鸿门宴》(假如,果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识记三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一)爱愛愛爱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夊”部,(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字义例释①恩惠例:古之遗爱.也。
(《左传》)②疼爱,爱护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④爱惜,珍惜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⑤同情,怜惜例:仁而爱.人。
(《高祖本纪》)⑥羡慕,欣赏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⑦爱戴例: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将军列传》)⑧吝啬,吝惜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识记方法“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同情)莫能助爱.(喜爱)屋及乌爱.(喜爱)不释手爱.(喜爱)毛反裘(二)安安安小篆隶书楷书“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字义例释①安稳,安定,稳固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活用)使……安定(安心)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②平安,安全例: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苏武传》)③养生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④习惯,满足例:安.于现状、随遇而安.⑤安放,安置例:安.营扎寨⑥安逸,安适例: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⑦怎么,哪里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识记方法“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安放”“养生”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安稳)思危安.(安生)身立命生于忧患,死于安.(安适)乐安.(安然,坦然)之若素安.(平安)然无恙安.(安居)土重迁安.(安适)居乐业(三)被被被小篆隶书楷书“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2011高考语文复习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例释1.爱①爱护例:宽厚而爱人②爱惜,吝惜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④爱慕,欣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爱”通“薆”,隐蔽,躲藏例: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安①安稳例:风雨不动安如山②安逸例:然后得一夕安寝③哪里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④使……安例:既来之,则安之3.倍①增加例:焉用亡郑以倍邻②通“背”,背叛,违背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越发、更加例:每逢佳节倍思亲4.被①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例:将军身被坚执锐②表示被动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通“披”,散开例:被发行吟泽畔④覆盖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5.本①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例:若止印三二本②本来,原来例:此之谓失其本心③根本,基础例:盍亦反其本矣④推究本源、考查例:抑本其成败之迹6.鄙①边境,边邑例: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②见识浅薄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自称的谦辞例:鄙人不慧④轻视例:孔子鄙其小器7.兵①兵器,军械例:收天下之兵②战士,军队例:得选兵八万人③战争,军事行动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④用兵器杀人例:左右欲兵之8.病①生病例:江浙之梅皆病②使……病例: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③担心,忧虑例: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④困苦不堪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9.曾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②曾经例: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通“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10.察①明察,了解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考虑例:向察众人之议③看清楚,仔细看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④审察例: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1.朝①朝廷例:动以朝廷为辞②朝拜,朝见例:相如每朝时③早晨例:朝服衣冠12.诚①真心真意例: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果真,如果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13.乘①坐,骑例:乘犊车,从吏卒②趁着,利用例: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③古代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例:超乘者三百乘④“四”的代称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⑤凭恃,依仗例:因利乘便⑥交错(出现) 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14.除①台阶例:登自东除②拜官,授予官职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消除,去掉例: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④修治、修整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15.辞①告辞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推辞例:于是辞相印不拜③言辞例: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④托辞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⑤命令例:今者奉辞伐罪⑥遣去例:使皇武子辞焉⑦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例:王粲长于辞赋16.从①跟从例:赵王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