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记忆感知的工业遗产空间重塑——以株洲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更新设计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4
252023.20 / The Renov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Old Buildings老旧建筑改造与更新
research of urban memory, the memory perception elements are reasonably used to achieve the conservation of urban history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urban context. Key words urban memory; industrial heritage; renewal and renovation; spatial reshaping; Zhuzhou Qingshuitang
1引言
工业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厂区
和各类工业遗存见证了城市发展的过程,是城市重要的
记忆载体,也是有形的历史资产。但随着现代经济的转
型发展,传统工业逐渐衰退,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得许多
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工业用地逐步被包裹在城市的中心
区,为了更好地契合城市功能的转换与升级,大量的城
市工业区面临拆迁与重建。
“脱胎换骨”式的拆建抹掉了城市曾经璀璨的工业
记忆,也让大量时代的印记无处可寻。如何让工业发展
的痕迹留存在现代城市的土地上,使城市成长的轨迹依
然书写在城市发展的脉络中,如何延续城市记忆,激发
工业遗产新的生机,使得工业旧区重新火起来,是城市
工业遗产片区更新改造的重要课题[1,2]。
2城市记忆感知
2.1城市记忆的概念浅析
城市和人一样,随着发展都会留有成长的痕迹,那
些痕迹可以是历史遗留的一棵树、一座房子、一条铁路,也可以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讲述的过去的某一段生活摘要 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是近年来城乡规划研究与实践的热点课题,文章基于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探究工业遗产中的人文要素。以对城市记忆的研究为出发点,从城市发展脉络和文化记忆延续的视角重新解读工业遗产的重要价值;参照城市记忆要素的分类方法,将工业遗产中所蕴含的城市记忆元素分为两类,分别提出各类记忆元素指导工业遗产片区更新的具体方法。文章以株洲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更新设计的实践为例,基于城市记忆的相关研究,合理利用记忆感知要素,实现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脉的保护更新目标。关键词 城市记忆;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空间重塑;株洲清水塘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j.cnki.csjz.2023.20.07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industrial heritage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umanistic elements in industrial heritage. Based on the study of urban memory, 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significant valu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cultural memory contin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urban memory elements, the urban memory elements contained in industrial heritage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how various memory elements guide the renewal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reas are proposed respectively. Zhuzhou Qingshuitang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town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represent the renewal design. Based on the
作者简介:邵冰(1989-),女,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更新、遗产保护。作者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城市记忆感知的工业遗产空间重塑
——以株洲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更新设计为例
The Spatial Remodeling of Industrial Heritage Based on Urban Memory Perception:
A Case of the Renewal Design of Zhuzhou Qingshuitang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Town
邵 冰Shao Bing
26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20
经历或者某一个故事。这就是一般而言的城市记忆,这
些记忆是城市的灵魂和内涵,它见证了这座城市和这里
的人们每一步的成长与变化。
对于城市记忆的概念,我国许多学者都有着不同的
定义与理解,但它们都具有本质的共同要点,那便是关
于时间、空间和人的认知。本文对既往研究的一些概念
与观点的表述进行整合,粗略认为,城市记忆是不同层
面的集体记忆复合形成的,具备城市记忆认知主体、认
知客体及时间空间属性,是由不同历史坐标点下的有形
物质环境和无形精神文化共同形成的,代表了城市生成、
演化和发展的痕迹。
2.2工业遗产中体现的城市记忆感知要素
2.2.1城市记忆感知的要素构成
城市记忆感知的主要要素可分为物质性要素和非物
质性要素[3]。其中非物质性要素包括了各类文化、民俗,
以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等不可视的信息元
素,而物质性要素主要为实体的、可视的各类城市元素。
对这种显性的物质性记忆感知要素进行分类,主要
包括如下几种:①自然环境要素,例如城市的自然生态
格局、地形地貌条件、植物景观资源等;②空间形态要素,
如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街巷肌理、交通框架等;③建
筑物类的要素,包括城市主要的建筑风格、城市风貌等
建构筑物的形象特征;④景观要素,涵盖了城市色彩、
开放空间类型、绿地景观广场等[3]。
在城市更新设计中,物质性的城市记忆感知要素往
往对于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2.2工业遗产中体现的记忆感知要素
工业遗产是人类技术进步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
其不仅记录了社会的变迁,更记载着工人的生产与生活
的过往,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作为城市发
展的缩影,工业遗产中全面体现了各类城市记忆感知
要素。
传统工厂的工作模式、生活方式、企业文化等一代
人生活中的记忆符号,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性记忆感知要
素,深深留存在工人的脑海中,影响着他们对于当今城
市的认同感。
工业生产模式下塑造的厂区规划肌理、空间结构特
征、建筑结构体量、外部环境特征等城市元素均具有独
特的产业风格和时代特色,反映了某一时间段内的城市
发展方向与时代审美特征。这些工业时代的实体遗存,
成为重要的物质性城市记忆感知要素,也是如今人们回
忆过往的重要可视性参照物。
工业遗产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见证,具有
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合理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可
以传承工业文脉,强化城市的地域特征与群体认同,激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3株洲清水塘工业遗产资源梳理
3.1株洲清水塘工业遗产的价值与现状
株洲是我国八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批
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清水塘工业区位于株洲市中
心城区的西北部,是国家“一五”计划、“二五”计划
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工业基地,承接了新中国工业发展
初期多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形成了以冶炼、化工、建材、
机械为主导的四大支柱工业,鼎盛时期年工业产值可过
百亿元,为株洲市乃至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作出了历
史性的贡献。
地处清水塘核心的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等大型
工业企业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工业
片区,工业遗存类型丰富,空间要素连贯,建筑规模震撼,
同时包含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运输线路、环境要素等
各类型工业遗存[4],多角度、全方位地见证了新中国工
业发展的时代进程。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和株洲深化“两型”改革实验的
推进,为从根本上改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
粗放发展模式,清水塘老工业区进行了整体关停搬迁。
2018年12月30日,株洲冶炼厂在清水塘地区的最后
一座运行中的冶炼炉熄火关停,成为清水塘老工业区退
出历史舞台的里程碑。
一方面,工厂搬迁后,遗留下来的大量工业建筑物、
构筑物、设施设备、生产线等工业遗存,阻碍了城市用
地再开发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诉求,面临着推倒重建等
毁灭性的威胁。另一方面,大量闲置的厂房、设备得不
到有效使用,长期空置加上自然环境的侵蚀,导致建筑
与设备设施残损、破败,加大了后续改造利用的难度。
因此,清水塘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再利用迫在眉睫。
3.2清水塘工业遗产的物质性城市记忆要素特征分析
3.2.1城市格局
作为以工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株洲的历次城
市规划都是以工业产能为核心进行空间布局的[5,6],这
使得现今的工业区处在紧靠市中心的位置,在城市格局
中的核心区位也反映了其在城市记忆延续的重要地位。
工业化初期,株洲城市的工业发展基本依靠铁路运
输,因此早期株洲的工业片区基本沿铁路线分布,清水
塘片区的工业厂区也符合这一城市格局特征。同时株洲
的工业厂区呈现产业主导分区的特征,清水塘片区主要
为冶炼、化工、建材等工业类型,作为具有统一产业功
能的完整片区划入城市总体格局中。
3.2.2空间肌理
一方面,铁路沿线主导厂区分布,对铁路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