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腹水症的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肉鸡腹水症的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8-0042-01肉鸡腹水症常发于30日龄左右的肉用仔鸡,其主要特征是发病鸡明显的腹水,右心房肥大扩张,肺部瘀血水肿和肝脏肿大呈蓝紫色,硬化。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不断报道有肉鸡腹水症的发生,肉鸡腹水症对养鸡业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加之引起该病的原因复杂,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流行情况该病多发生于30日龄前后的肉用仔鸡,病程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持续到出栏。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季节易多发。
发病率一般为5%~8%,死亡率较高。
2发病原因肉鸡腹水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饲养密度过大、鸡舍潮湿、通风不良,造成舍内空气中的氨气、灰尘和CO2的含量增高,氧气含量不足是产生腹水症的主要原因。
其机理为在缺氧的环境下,迫使右心房将更多的血液送到肺脏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右心房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造成静脉血回流障碍,致使内脏器官充血,压力增大,血浆渗出,因此产生大量腹水。
但是,对腹水症形成往往存有很多诱发因素,如肝周炎、脂肪肝、肝硬化、慢性肝炎等一系列肝脏病皆能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腹水;同时因霉菌毒素、饲料和饮水中钠含量过高、维生素E和硒缺乏、药物中毒等都可诱发腹水症。
3临床症状病鸡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杂乱无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腹部膨胀,腹腔充满液体,手触有波动感,呼吸困难,行走如企鹅,肉冠发绀,呈蓝紫色,大部分病鸡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粪。
4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
解决好防寒保暖和通风换气的矛盾,尤其在冬季要保持生长所需的温度。
同时尽最大努力搞好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无论什么季节都要及时清理粪便,保持鸡舍卫生,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还要合理防疫灭病,正确使用各种药物,禁止使用霉变饲料。
(2)早期适当限饲。
有资料表明自13日龄开始适当限饲,以控制肉鸡的生长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加强心肺功能,使肉鸡腹水症的发病率下降。
肉鸡腹水症的防治-鸡病防冶肉鸡腹水症是令国内外肉鸡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与减蛋综合症,痛风并列为肉鸡养殖业的三大新病,最常发生于生长期的肉仔鸡,尤其是某些较大型的肉鸡品系,多在3-5日龄发生,死亡高峰期见于3-4周龄,一般情况下公鸡比母鸡发病率高。
本病以冬季多发,死亡率也明显提高。
所以,防治腹水症是促进肉鸡养殖业的重要内容。
一、发病原因1.内因按研究资料报道,肉鸡是唯一发生自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生长期的幼龄肉鸡中,多数存在亚临床型肺心病。
其红细胞体积比蛋鸡的明显大,红细胞在肺毛细血管内流动不畅,直接影响肺部血液灌注,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其右心衰竭。
这可能是本病发生于肉鸡重要原因之一。
2.外因2.1环境与管理缺氧是发生腹水症又一重要原因。
一是在集约化鸡场中的通风不畅是造成其主要原因。
二是高密度饲养肉仔鸡过程中,室内空气中氨气,灰尘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有害成分的增加,不仅导致空气中含氧量减少,而且环境中的氨气粉尘刺激肺部造成功能障碍,也会引起循环失衡。
雏鸡在低温条件下,卵黄吸收障碍,形成异物,长时间的刺激机体,释放出毒素。
侵害肝脏,发生变性,致使大量水分从血管中渗出造成腹水。
实践证明,寒冷条件下使机体代谢率提高,畜氧量增加,心脏输出的血量代偿性增多,从而使鸡肺动脉高压。
此外,寒冷也使血液粘稠,血液通过肺血管时阻力增大。
流速变慢,促使肺动脉高压形成,腹腔水液代谢絮乱,发生腹水症。
在同等管理条件下,饲喂高能量或颗粒饲料的肉鸡,虽能生长速度快,但鸡群中腹水症病例明显增多。
从而说明,生长快,代谢旺,需氧量高造成机体缺氧,形成腹水症就多。
2.2饲料与营养饲料中的钠盐过高,会使机体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渗透压显著加大。
体液调节机能减弱。
从而导致腹水症。
食物中的油脂含量过高(超过2%)可增加肉鸡腹水症。
因为3-4周龄内肉仔鸡能氧化所有食入脂肪,氧化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氧。
增加脂肪意味着增加氧的需要量。
饲料中蛋白含量高则鸡体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感度增高。
鸡腹水怎么治疗方法
鸡腹水是指鸡体内腹腔积聚大量液体,通常是由于内脏疾病或身体负担过重导致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确定病因:首先需要确定鸡腹水的病因,例如发病原因是感染、寄生虫、卵巢功能异常等,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2. 使用药物:根据具体病因,可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循兽药使用指导和兽医的建议。
3. 饮食调节:给鸡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并确保其充足饮水。
适当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以增强鸡的免疫力,并促进身体康复。
4. 改善环境:鸡舍的环境要保持干燥清洁,空气流通。
减少鸡的群养密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5. 预防措施:加强鸡的免疫力,定期做好疫苗接种,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定期检查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兽医建议和实际情况来定。
同时,及早发现鸡腹水病情并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禽病诊疗实战秘诀集锦
肉鸡腹水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症状:剖检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心脏衰竭,心包积液!腹部皮肤薄而发亮,触诊有波动感;病鸡常腹部着地,呈“企鹅状”肾肿大、郁血,有的有尿酸盐沉积,胸肌、腿肌有不同程度的郁血。
说明:主要是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有的呈胶冻样!这是主要病变!
发病原因:
1:环境因素在严寒的冬季,常为保温忽视通风,鸡舍内空气污浊,含氧量下降,积聚过量的NH3、H2S、CO2等有害气体,使鸡的肺脏造成损伤,影响肺部气体交换而缺氧。
另外,鸡舍内湿度大,鸡群密度不适宜等原因,也易引起腹水。
2:饲料的营养因素高能量高蛋白的颗粒饲料,甚至添加油脂,且不加限饲,使鸡耗氧增多而导致相对缺氧;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必须氨基酸缺乏,不能满足肉鸡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也易引起腹水。
3:其它原因鸡患有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白痢、曲霉菌病等;饲料霉变、食盐中毒、菜籽饼中毒、药物中毒等;这些可引起鸡心、肺、肝、肾的损伤,也常是腹水的诱因。
4:孵化因素孵化后期孵化箱内缺氧,引起鸡胚肺脏的病理性损伤而影响肺部气体交换。
肉仔鸡早期(3日龄)发生腹水症可能与此密切相关。
治疗:该病没有什么太好的治疗办法,但是一般采取如下办法!
1:加强通风!
2:添加利水的中药如五皮散等!还有可以给点亚硒酸钠-VE。
按正常量加!3:如发现早的话,可以用针头一点一点的把腹腔内的腹水放出来!切记一下子都放出来!做法:将针头插进腹腔内,用中指赌注针头的另一端,放一点,堵一下,之后再放!。
肉鸡腹水症防治肉鸡腹水症一般发生在20日龄-28日龄期间,发病3天-5天后开始零星残废死亡。
一、临床症状表现为病鸡发育迟缓,精神呆倦,羽毛蓬乱,食欲减退或废绝,拉黄绿色或灰白色稀便,腹部增大下垂,触摸有波动感,呼吸及行走困难,喜卧。
二、发病原因1.在寒冷季节,饲养密度大,舍内过于拥挤,通风不良,氧气不足时易发此病。
2。
肉用仔鸡,特别是那些生长速度快速的品系对此病敏感,由于其快速生长,代谢需氧量增大,造成供氧不足。
3。
喂颗粒饲料的肉鸡比用粉料的肉鸡发病率高,原因是前者生长速度快,需氧量大,相对供氧不足。
4。
任何原因引起的肺部病变都会出现呼吸障碍而导致缺氧。
5。
舍内温度过低,垫料湿润,空气不流通,致使氨气过浓而引起的呼吸道的炎症,有可以导致肺胞缺氧。
三、防治措施。
1.保持室温,消除可能损伤呼吸器的各种不利环境因素,注意舍内空气的流通,尤其在北方的寒冷季节或高密度饲养的肉用仔鸡,要加强通风换气,保证有足够的通风量,保持氧气充足。
2.要防止―氧化碳及氨气等有害气体在舍内过量蓄积,用煤炉供暖的鸡舍要保持鸡舍通风良好,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3.饲养密度大小要取决于鸡舍的通风状况,防止在有限的空间内因追求饲养密度而造成的供氧不足。
4.不要使用煤焦油类的消毒药喷洒鸡舍。
5.防止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的缺乏和饲料饮水中食盐过高。
6.鸡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大垫料易受潮,粪便在潮湿的垫料内发醇可产生大量氨气,湿度低粉尘大也同样会损害呼吸器,故鸡舍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采取降尘措施。
7做好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等预防接种和鸡毒霉形体感染的净化。
8.鸡群一旦发生此病,应尽快消除病因,使用利尿剂消除腹水,同时限制饮水,调整饲料的钠盐平衡。
9.将病原鸡隔离,对症治疗,病鸡每只口服双氢克尿噻6毫升,每日2次,在新有鸡的饲料中按每公斤饲料100毫克的量加入维生素C,连用3日。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肉鸡腹水综合症是肉鸡饲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下面将介绍肉鸡腹水综合症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病因:肉鸡腹水综合症通常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1. 肉鸡饲料问题:肉鸡腹水综合症与肉鸡饮食中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
饲料中含有过量的能量和蛋白质,肉鸡消化和代谢系统负荷过大,导致脂肪堆积和肝功能异常,引起腹水。
2. 水源污染:如果饮水设施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或者饮水源被污染,会导致肉鸡饮水中毒。
饮用污染的水会导致肉鸡出现腹水症状。
3. 环境问题: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也会影响肉鸡的健康状况。
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大,会导致肉鸡体温调节失常,进而引发腹水症状。
防治方法:针对肉鸡腹水综合症,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1. 合理饲喂:养殖户应根据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配置饲料成分。
避免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过高,以免给肉鸡的消化系统造成负荷。
注意饲料的卫生安全,避免因饲料带来的病菌的传播。
2. 水源管理:饮水设备应保持清洁,经常更换饮用水,避免水源污染。
养殖户可以向兽医咨询并使用适宜的饮水消毒剂,以确保饮水的卫生安全。
3. 调节环境:合理管理鸡舍温度和湿度,做好通风工作,确保肉鸡的饲养环境适宜。
在高温天气中,可以使用喷雾降温设备,保证肉鸡不过热。
4. 疫苗防控:定期对肉鸡进行常规免疫接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一些常见的肉鸡疾病的发生。
5. 规范日常管理:定期巡视鸡群的健康状况,注意观察肉鸡的饮食和运动情况。
及时处理肉鸡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病因与合理饲喂、水源管理、环境调节等相关。
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预防与控制,定期检查肉鸡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生。
健康养殖·诊疗2020.20 畜牧业环境77摘 要:肉鸡养殖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
为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肉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一旦发生腹水症等肉鸡疾病,将会直接影响养殖场正常经营,甚至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将对肉鸡腹水症的症状、病因、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预防、治疗腹水症,最大限度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治疗措施;预防措施;肉鸡腹水症;发病原因1 前言作为常见畜禽动物和日常食材,肉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我国肉鸡养殖规模也随之扩大。
肉鸡腹水症,又称心衰综合征、雏鸡水肿病、肉鸡腹水综合征,该病病因复杂,以腹腔积水为典型症状,病理变化涉及心、肝、肺等多个实质器官,发病与饲料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气温较低的春秋季节或寒冷的冬季。
经实践证实,肉鸡出现典型腹水症症状后,单一用药疗效并不理想,肉鸡死亡率较高,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和养殖场经济效益,肉鸡腹水症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2 流行病学1946年,肉鸡腹水症首次被报道,该病机体缺氧诱发的心肺功能异常与肉鸡腹水症发生密切相关,该病多发生于3~6周龄肉鸡,公鸡发病率明显高于母鸡,肉鸡腹水症不仅会使肉鸡屠宰品质大幅度下降,还会造成肉鸡死亡,与腿病、猝死症合称为严重危害肉鸡业的三大疾病。
肉鸡发病后胸腔内出现大量体液,冬季肉鸡腹水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更高,病鸡死亡率约为10%~30%,病程一般7~14d,严重可在1~3d内死亡,肉鸡生长速度、耗氧量也会对该病的发生造成影响。
不同种类的家禽都可能出现腹水症,肉鸡腹水症发生率最高。
分析原因,可能是与肉鸡长势较快,体外供氧不足,耗氧大,易出现机体缺氧。
3 症状与发病原因3.1 症状腹部膨大、突出,腹部可抽出浑浊液体,用手触碰腹部感到有水样波动是肉鸡腹水症的典型症状,多表现为心包积液型腹水、肾型腹水、肝型腹水。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养鸡技术肉鸡腹水综合征又称雏鸡水肿病、肉鸡腹水症、心衰综合征和鸡高原海拔病,是以病鸡心、肝等实质器官发生病理变化、明显的腹腔积水、右心室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心肺功能衰竭、肝脏显著肿大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幼龄肉用仔鸡的一种常见病。
近几年来,肉鸡腹水综合症已成为肉鸡饲养业世界性的严重问题,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综合病因肉仔雏鸡自育雏开始至55~60日龄,出生体重达3.0~3.5千克,可谓生长速度较快,相应采食饮水多,新陈代谢旺盛,对氧气的需要量也相对较多。
如果因为环境因素导致空气含氧量不足,鸡的呼吸与心跳就加快,时间一长则肺部受损,心脏衰弱,在心房不能接收来自肝脏的静脉血,导致肝脏淤血,其血管内压力升高,血浆渗出,形成腹水,特征为长肚子,不长个。
肉鸡饲养中,构成环境乏氧引发本病的因素可具体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鸡舍通风不良,当地属于北纬46度的高寒地区,寒冷期较长,深秋及冬春季节,鸡舍保温与通风换气是对立的,一旦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受阻,新鲜空气进入减少,即将氧气供给不足。
二是超密度饲养,有的户(场)由单层塑料上平养改为双层上平养,还有的实行多层笼养肉鸡,使饲养密度超过正常密度25%或更高,致使鸡舍内氧气供给量明显不足。
三是鸡舍内粪便清除不及时,当肉仔雏鸡于15~20日龄以后,饮食量排粪尿都相对增多,宜每天清粪2次,而有的养殖户2~3天才清粪1次,导致粪便中残存的营养物在鸡舍的温度下容易发酵腐败,产生有害气体,增加鸡舍内空气的污浊度。
2、临诊症状病鸡出现于4~6周龄之后,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喜卧,驱赶时呈鸭行状。
其腹部大而下垂,羽毛稀疏,皮肤变薄,青紫发亮,触摸有波动感,多死于衰竭。
3、病理剖析病死鸡削瘦,腹部皮肤呈暗紫色,其腹腔内积留多量或略带黄褐色的清亮液体,有的内含纤维蛋白凝块。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肉鸡腹水综合症是肉鸡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部膨大、腹部腔内积水。
本文将从肉鸡腹水综合症的病因和防治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1. 病原体感染:腹水综合症的主要病原体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它们通过空气、饮水、食物等途径进入肉鸡体内并感染肠道、肠壁等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腹水积聚。
2. 饲养管理不当:肉鸡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养环境不洁净,饲料、饮水不合格,容易导致鸡只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进而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3. 饲料营养不良:饲料成分不均衡,缺乏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容易导致肉鸡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造成胃肠不适,引发腹水综合症。
4. 疫苗接种不足:肉鸡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疫苗接种不足或接种不当,容易导致它们免疫能力下降,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减弱,从而易感染腹水综合症。
二、防治措施1. 提升饲养环境:保持鸡舍清洁,及时清理粪便、饲料残渣等杂物;加强饲料、饮水的消毒处理,保证食物的卫生安全。
2. 合理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确保鸡只的饮水、饲料、温度等环境条件的适宜;定期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合理控制饲料的营养成分,保证饲料的全面均衡。
3. 疫苗接种: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和剂量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鸡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4. 抗生素治疗:在发病初期,可以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5. 中药治疗:可以选择一些中草药进行药物治疗,比如金银花、牛蒡子、羊蹄、黄芪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中药,有一定的效果。
6. 增强鸡只免疫力: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免疫增强剂或添加剂,如益生菌、抗应激剂等,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结论:针对肉鸡腹水综合症,从病因和防治两方面进行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腹水综合症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如何预防鸡腹水综合征什么是鸡腹水综合征鸡腹水综合征,也被称为腹水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主要发生在鸡群中。
这种疾病以腹水积聚和腹部膨胀为特征,严重影响鸡的健康和生产。
预防鸡腹水综合征是保障鸡群健康的重要措施。
预防鸡腹水综合征的方法预防鸡腹水综合征需要综合考虑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饲料营养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预防鸡腹水综合征的方法。
1. 合理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鸡腹水综合征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管理措施:•饲料的合理配制:饲料中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鸡的生长和发育需要。
同时,应避免过量的蛋白质和盐分摄入,因为过量的蛋白质和盐分会增加鸡腹水的风险。
•饮水管理:饮水应保持清洁,每日定时更换,并保持饮水器畅通。
饮水器应放置在离鸡窝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鸡食用鸡粪中的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合理的养殖密度:过密的饲养环境容易导致温度和湿度升高,增加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因此,应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品种来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
2. 环境的卫生保持鸡舍和周围环境的卫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环境卫生的注意事项:•鸡舍内部清洁:定期清理鸡舍,清除鸡粪和废料,保持干燥和通风。
鸡舍内的湿度要适中,避免过度潮湿。
•杀菌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降低鸡腹水综合征的风险。
•避免交叉感染:鸡腹水综合征常常通过细菌和寄生虫传播。
因此,要确保新进鸡只的健康状况,避免将患病鸡加入到健康鸡群中。
3. 饲料营养的平衡饲料营养的平衡是预防鸡腹水综合征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选择合适的饲料:应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包含平衡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同时,要遵循饲料的标准配方。
•饲喂规律:要按照科学的饲喂规律,定时定量喂养鸡群,并避免过度饲喂和饲料浪费。
•补充必要的添加剂:根据养殖条件和鸡的需求,可以适量添加饲料中的必要添加剂,如益生菌、酶制剂等,提高鸡的消化吸收能力。
结论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饲料营养的平衡,可以有效预防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肉鸡腹水症的防治
作者:杜朋亮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1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3-0032-02
肉鸡腹水症是一种以腹腔蓄积大量液体为特征的疾病,又称心衰综合征,或肉鸡腹水综合征,是肉鸡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快大型的肉鸡品种如艾维因肉鸡和爱拔益加肉鸡(简称AA肉鸡)多发,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
1临床症状
肉鸡一般从10日龄开始发病,4周龄左右为高发期。
病鸡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饮水、采食减少,生长发育迟缓。
羽毛蓬乱,鸡冠和肉髯发绀或发白,有的皮肤发红,体温一般正常。
其典型特征是病鸡的腹围明显增大,腹部膨大、下垂,腹部皮肤发亮或发紫,行动迟缓,不愿运动,强行驱赶呈鸭步样或企鹅状行走,多数病鸡腹部着地。
该病发展较快,出现腹水后1周内死亡。
2剖检变化
典型病变是腹腔内有大量清亮、淡黄色、半透明的腹水,腹水中多混有纤维素样胶冻凝块。
心脏增大,心包壁增厚,心包液增多;肺气囊混浊,肺瘀血、水肿;肝脏变化不定,有的肿大质硬,表面常有一层灰白色纤维素膜,有的萎缩或表面有结节;脾呈暗红色、肿大;肾肿大、瘀血;肠壁增厚,肠黏膜常有大量瘀血;皮下水肿,胸肌有瘀血;盲肠、扁桃体出血。
3发病原因
3.1遗传因素
长期以来,肉鸡的选育往往只注重快速生长性能方面的选育,而忽略其心肺功能的提高,以致其在快速生长过程中无法满足自身代谢的需求。
特别是大量肌肉的生成,对氧气的需求量剧增,需求量达到其心肺功能供氧量的极限,发生心肺衰竭,全身血液回流受阻而瘀积于外周血管内,血管中的液体随着血压的升高从血管中渗出并积存于腹腔,形成腹水。
3.2环境因素
肉鸡饲养多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肉鸡饲养采用简易塑料棚,每户一般只有1~3个饲养棚,每棚饲养5000~8000只肉鸡。
寒冷季节在塑料棚上面加盖草苫子,肉鸡在地面散养,粪便常在一个饲养周期结束后才处理。
在寒冷季节,一方面鸡的新陈代谢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缺氧,心脏负担加重,循环系统发生障碍,最终诱发腹水症;另一方面,通常为了保持鸡舍的温度,鸡舍通风换气不及时,导致鸡舍内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升高,而氧浓度下降,造成一种缺氧的环境,加上鸡舍内的粪便处理不及时,极容易引发疾病并损伤肺脏,加剧机体的缺氧,诱发腹水症。
3.3饲料与营养因素
为保证肉鸡的快速生长,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较高,同时颗粒饲料的使用提高了肉鸡的采食量,造成其机体的消化负担加重,代谢加快,增加了机体对氧气的需求,由此更易引发腹水症。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如维生素E、矿物质铜、锌、锰、硒等的缺乏也易引起腹水症。
另外,药物中毒、饲料霉变以及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等疾病因素均可使肉鸡腹水症发生率增高。
4防制措施
腹水症的病状一旦表现出来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多以死亡告终。
因此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4.1改善饲养环境
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物。
寒冷季节在确保舍内温度和适宜饲养密度的同时还要加强通风换气。
可以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采用日光灯照明取暖,尽量为鸡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2选购优质鸡苗
选购鸡苗要选择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饲养场,确保鸡苗的质量。
另外,建议通过科学手段,选育出既有理想的生长速度,又对腹水症有较强抗性的肉鸡品种。
4.3做好免疫工作
根据本场近几年的疫病发生情况,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用质量可靠的疫苗,饮水免疫时要加疫苗保护剂,如在饮水中添加3%的脱脂奶粉等,确保每只鸡都能饮到足够量的疫苗,以增强鸡体抵抗力。
4.3适当控制生长速度
仔鸡早期生长速度快,腹水症发病率高,采用早期限饲措施防制腹水症效果明显。
一般在肉鸡生长到15日龄时开始限饲,或采用粉料饲喂,持续15d左右以后恢复正常饲喂。
合理的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能有效的减小腹水症的发病率。
在鸡3~4周龄前可适当降低日粮的能量水平,在早期饲料中减少油脂添加量,4周龄后可改用高能日粮;为了克服高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应适当降低饲料中的食盐含量。
4.4预防性用药
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脲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对于肉鸡腹水症的治疗,常采用中药“五皮饮”,辅以市售的防治肉鸡腹水症的药物,如肾肿解毒药、利尿剂、大黄苏打等。
治疗时要科学用药,不要盲目加大药物的用量,防止药物中毒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而导致腹水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