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重点讲解及教材问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Li 7 Cl 35.5 K 39。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江西赣州十五县(市)十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C.餐饮用的王老吉凉茶D.消毒用的碘酒2.(2021辽宁协作校高一上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CO2、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B.苏打、小苏打都属于盐C.硝酸银、水银都属于化合物D.硫酸、醋酸都属于酸3.(2021江苏启东中学高一上月考)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B.活字印刷C.粮食酿醋D.火药使用4.(2021河南豫西名校高一上第一次联考)关于下列词句或谚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前半句话与胶体知识有关5.(2021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一上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B.摩尔是一个物理量C.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g(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D.一个CO2分子的质量约为44N A6.(2021安徽安庆高一上期中)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 )A.Cu、CuO、Cu(OH)2B.C、CO、H2CO3C.CaO、Ca(OH)2、CaCO3D.H2O2、H2、H2O7.(2021吉林长春高一上期末)下雪时,常用融雪剂清理路面。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单质金属:Na、Mg、Al非金属:S、O、N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纯CO、NO等净含氧酸:HNO3、H2SO4等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无机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物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3·H2O、Fe(OH)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盐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注: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乙醇(酒精)之类的就是有机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意义:物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可能逐一研究。
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则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3.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4)按混合物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1)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先选定一类物质,预测它可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后选出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探究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高中必修一课文习题答案
《高中必修一课文习题答案》
在高中必修一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课文和知识点。
而对于这些课
文习题,我们也需要认真对待,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下面就
让我们来看看高中必修一课文习题的答案吧。
1.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地重复和练习,这样才能取
得乐趣和成就。
2.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谁?
答案:金陵十二钗是指贾府和王府的十二位女子,她们各有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
3. 《鲁迅文集》中的《狂人日记》通过怎样的方式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答案:《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行为和内心的挣扎,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呼吁人们要有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4. 《朱自清散文选》中的《背影》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答案:《背影》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父亲送他上学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 《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先为国家和民族的忧患而忧虑,后为国家
和民族的幸福而欢乐。
通过对这些课文习题的答案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
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对待这些习题,取得更好的
成绩。
高中必修一化学专题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必修一化学专题一学问点提纲1、半径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
且正价与最低负价肯定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能依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依据化学式推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
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
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把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①把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把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把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化学查缺补漏技巧和方法第一,要看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里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考哪些核心学问,看看自己在哪一个学问块还有问题,重点去抓它。
另外一个看点样题,就是题型示例。
其次,要看教材。
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各区县所用教材都是人教版,编写特别规范。
命题专家会在教材当中选取一些核心内容,甚至会将商量内容和试验内容放到高考题中。
第三,看经典题。
首先要训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尤其是找到精品题型进行训练。
怎么提高化学成果仔细听课这是最简洁快捷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为什么怎么说呢?由于化学不需要像物理数学那样花特别多的时间去做题和讨论,化学学问点特殊多、而且咋,化学可以〔课前预习〕,但课堂上的效率却是最高的,往往老师讲一遍就能记住70%80%,所以上课肯定要仔细听讲。
专题01 硫及其化合物(教材深度精讲)【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硫的化合价变化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实验现象中找证据进行推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与SO2有关的污染和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知识导图】【目标导航】硫元素的多种价态及各种价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内容丰富,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素材。
命题空间广阔,而且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高考中通过框图推断题、工业生产流程题、实验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考点:1、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以环保问题为载体考查SO2性质的试题应予以关注;2、H2SO4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因而要理解、掌握H2SO4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及其应用。
从命题形式来看,1、硫酸一般不单独命题,而在选择题的选项出现或穿插在主观题中。
2、环境污染和防护与工农业联系紧密,又以硫和氮的氧化物知识为背景,既可以构成选择题的选项,又可以构成主观题。
从分值来看,选择题4-8分,主观题8-10分。
【重难点精讲】一、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在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例存在; (2)化合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硫化物:硫铁矿FeS 2、黄铜矿CuFeS 2硫酸盐:芒硝Na 2SO 4·10H 2O 、石膏CaSO 4·2H 2O 、明矾KAl(SO 4)2·12H 2O 其它:蛋白质、化石燃料。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过氧化氢、氨水都是纯净物B.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C.磷酸钙属于正盐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过氧化氢都是纯净物,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B正确;磷酸钙是磷酸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得到的盐,属于正盐,C正确;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物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D正确。
2.物质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aCO3CaOC.NaCl NaNO3D.C CuO溶液与Ba(OH)2、Ca(OH)2等溶液反应可以一步生成NaOH;CaCO3 2CO3受热分解生成CaO;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NaNO3;C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CuO。
3.某同学要在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B.氧气C.二氧化碳D.氧化钙,应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但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
硫酸与铁、氢氧化钠均能反应,与碳不反应,A 错误;氧气与铁和碳均能反应,与NaOH溶液不反应,B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碳均能反应,与铁和稀盐酸均不反应,C正确;氧化钙与碳不反应,与稀盐酸反应,D错误。
4.下列物质可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去除水垢的是( )A.盐酸B.氢氧化钠C.醋酸D.氨水,盐酸为强酸、氢氧化钠为强碱、醋酸为弱酸、氨水为弱碱溶液,A正确。
5.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A.4个B.5个C.6个D.7个CuO+H2SO4,Fe+H2SO4,Ba(OH)2+H2SO4,Ba(OH)2+K2CO3,K2CO3+H2SO4,NaOH+H2SO4,C 正确。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 1 -1、物质的分类................................................................................................................ - 1 -2、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 6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 - 13 -1、物质的量 ................................................................................................................. - 13 -2、气体摩尔体积.......................................................................................................... - 18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 23 -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合格过关练]1.原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液态物质,加热原油使不同沸点的组分分别汽化,然后冷凝,就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知识架构第一讲集合★知识梳理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①两个集合的交集:= ;A B {}x x A x B ∈∈且②两个集合的并集: =;A B {}x x A x B ∈∈或③设全集是U,集合,则A U ⊆U C A ={}x x U x A ∈∉且{|B x x ={|B x x =★重、难点突破重点:集合元素的特征、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难点:正确把握集合元素的特征、进行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准确进行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概念的关键是把握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易被忽视,因此要对结果进行检验;2.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要注意元素的三个特性;(2)描述法要紧紧抓住代表元素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如、、等的差别,如果对集合中代表元素认识不清,将导致求解错误:{})(x f y x ={})(x f y y ={})(),(x f y y x =问题:已知集合( ) 221,1,9432x y x y M x N y ⎧⎫⎧⎫=+==+=⋂⎨⎬⎨⎬⎩⎭⎩⎭则M N= A. ;B.;C. ;D. Φ{})2,0(),0,3([]3,3-{}3,2[错解]误以为集合表示椭圆,集合表示直线,由于这直线过椭圆的两个顶点,于是错选B M 14922=+y x N 123=+y x [正解] C ; 显然,,故{}33≤≤-=x x M R N =]3,3[-=N M(3)Venn 图是直观展示集合的很好方法,在解决集合间元素的有关问题和集合的运算时常用Venn 图。
3.集合间的关系的几个重要结论(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φ(2)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3)子集、真子集都有传递性,即若,,则B A ⊆C B ⊆C A ⊆4.集合的运算性质(1)交集:①;②;③;④,⑤;A B B A =A A A = φφ= A A B A ⊆ B B A ⊆ B A A B A ⊆⇔=(2)并集:①;②;③;④,⑤;A B B A =A A A = A A =φ A B A ⊇ B B A ⊇ A B A B A ⊆⇔=(3)交、并、补集的关系①;φ=A C A U U A C A U =②;)()()(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考点一:集合的定义及其关系题型1: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例1](2008年江西理)定义集合运算:.设{}|,,A B z z xy x A y B *==∈∈{}{}1,2,0,2A B ==,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 B *A .0;B .2;C .3;D .6[解题思路]根据的定义,让在中逐一取值,让在中逐一取值,在值就是的元素A B *x A y B xy A B *[解析]:正确解答本题,必需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显然,根据题中定义的集合运算知=,故应选择D A B *A B *{}4,2,0【名师指引】这类将新定义的运算引入集合的问题因为背景公平,所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这时要充分理解所定义的运算即可,但要特别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题答案第一章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1. 客观事物的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规律性,而主观认识规律性是指人们认识客观规律性的规律。
客观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志的支配,而主观规律性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认识规律性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 物理学既是研究物质运动、形态和相互作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在空间和时间的基本形态,包括物质的基本状态和运动形态。
3. 信息略。
4. 市技术开发是指为了增强社会、企业、个人经济发展动力,以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为目标,通过协调企业、社会、政府关系,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源配置和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实现企业和社会经济成本最低限度、质量最高程度、需求最满足最快速度以及外部环境和士人短甚至社会预期最适合的方法手段和营运方式。
市场的开发事关保持和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角度,对于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5. 身材形成秘诀时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后天生长发育情况和环境因素。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 速度为正时,物体在作匀速直线运动或做摆动。
速度为零时,物体在做直线运动处于停止状态。
速度为负时,物体在做与正方向相反的直线运动。
2.两个物体作相反的直线运动,它们在由这两个物体构成的线上某一点经过此点的时间相同。
3.对称法有几个公式法是直接得出常见的立方方程Negative,学根本不知道方程是怎么..4.动能表现形式分别有两种,一种是动能与动能均为等大的两个物体检,另一种是它们走,它们用来检5.在这种情况下,根据cosW=tanU我们可以通过某种计算方式对角Z 和BZ满足6.“速度、距离”都是对空间维度上运动的物体进行量化表现的指标,物体运动总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速度与直线距离当然是三维空间中物体直线运动的基本,自然之所以要区分,是因为速度是一个能够量多个方向速度总和的物体整体运动速度,而距离则是仅表明方向的线性分布关于物体运动的变化。
专题1 集合中的含参问题-高一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训练含答案一、选择题 1.若集合,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2.已知集合{}0,5,10A =,集合{}22,1B a a =++,且{}5A B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a 的个数有 ( )A . 0个B . 1 个C . 2 个D . 3 个【答案】B【解析】{}22,1B a a =++,且{}5A B ⋂=,则有25a +=或215a +=. 32a =,或-2. 当3a =时, {}5,10B =,此时{}510A B ⋂=,,不满足题意; 当2a =时, {}54B =,,满足题意;当2a =-时, {}0,5B =,此时{}50A B ⋂=,,不满足题意, 所以满足条件的实数a 只有1个. 故选B . 3.已知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则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阴影部分)(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因为在第二象限,所以, 所以,故选C.4.已知m ,,集合,集合,若,则A . 1B . 2C . 4D . 8 【答案】A 【解析】5.已知集合A ={x |x 2-2x -3≤0},B ={x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 (-1,+∞)B . [-1,+∞)C . (3,+∞)D . [3,+∞)【答案】C【解析】[]13A =-,, (),B a =-∞;∵A B ⊆;∴3a >;∴a 的取值范围为3+∞(,),故选C . 点睛:研究一个集合,我们首先要看清楚它的研究对象,是实数还是点的坐标还是其它的一些元素,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第二步常常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我们首先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在解分式不等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母不能为零.解指数或对数不等式要注意底数对单调性的影响.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和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间有包含关系. 在求交集时注意区间端点的取舍,熟练画数轴来解交集、并集和补集的题目. 6.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7.已知集合A ={-1,0,a },B ={ x |0<x <1},若A ∩B ≠Ø,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 {1}B . (0,1)C . (1,+∞)D . (-∞,0)【答案】B 【解析】1,0,B B -∉∉ 若A B φ⋂≠ ,则a B ∈ ,则01a << ,选B .8.已知集合2{|280}P x x x =--≤, {|}Q x x a =≥, ()C P Q ⋃=R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 ()2,∞-+B . ()4,∞+C . (],2∞--D . (],4∞-【答案】C【解析】因为{|24}P x x =-≤≤, {|}Q x x a =≥,则{|24}C P x x x =-R 或,又因为()C P Q ⋃=R R ,所以2a ≤- 本题选择C 选项. 9.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要使,则,故选B.二、填空题 10.已知集合,.若,则实数__________.【答案】0 【解析】11.设全集 ,,,则的值为____________.【答案】2或8 【解析】 由题意,可知,依据补集可得, 则有,即,解得或,即实数的值为或.12.集合{}{}1,|A x x B x x a ==<,若R A C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 【答案】1a ≤【解析】∵集合{}{}1,|,{|},1R R A x x B x x a C B x x a A C B a ==<∴=⊆∴,,厔∴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a ≤ 13.已知,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答案】【解析】14.已知集合,且有4个子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解析】由题意得.所以.因为A∩B有4个子集,所以A∩B中有2个不同的元素,所以,所以,解得且.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三、解答题15.已知,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解析】①当时,即,有;②当,则,解得: ;综合①②,得的取值范围为.16.设全集,集合,集合,且,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析】17.已知集合{}121A x a x a =-<<+, {}01B x x =<< (1)若12a =,求A B ⋂; (2)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01x x <<;(2)12a ≤-或2a ≥. 【解析】试题分析:(1)把a 的值代入A 求出解集,找出A 与B 的交集,求出A 与B 补集的并集即可; (2)根据A 与B 的交集为空集,确定出a 的范围即可. 试题解析: (1)当12a ={}12,012A x x B x x ⎧⎫=-<<=<<⎨⎬⎩⎭,∴A B ⋂= {}12012x x x x ⎧⎫-<<⋂<<⎨⎬⎩⎭{}01x x =<<(2)因为A B ⋂=∅,当A =∅时,则121a a ->+,即2a <- 当A ≠∅时,则11a -≥或210a +≤,解得: 12a ≤-或2a ≥. 综上: 12a ≤-或2a ≥. 18.设全集为R ,,,(1)求及(2)若集合,,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解析】19.已知的定义域为集合A,集合B=(1)求集合A;(2)若A B,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解:(1)由已知得即∴(2)∵∴解得∴20.已知集合A={x|x<-3或x≥2},B={x|x≤a-3}.(1)当a=2时,求(∁R A)∩B;(2)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答案】(1){}|31x x -≤≤-;(2)0a <.21.已知集合{}2|2940 A x x x =-+>,集合{}2|2, R B y y x x x C A ==-+∈,集合{}|12 1 C x m x m =+<≤-.(1)求集合B ;(2)若A C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8,1-;(2)2m ≤或3m ≥.【解析】试题分析:(1)解出一元二次不等式得到集合A ,故而可求出R C A ,对一元二次函数通过配方法求出其在给定区间内的范围即可;(2)A C A ⋃=等价于C A ⊆,分为C =∅和C ≠∅两种情形,借助于数轴可得m 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22940x x -+> , 12x ∴<或4x >,∴()1,4,2A ⎛⎫=-∞⋃+∞ ⎪⎝⎭, 1,42R A ⎡⎤=⎢⎥⎣⎦ð. 于是, ()221211,,42y x x x x ⎡⎤=-+=--+∈⎢⎥⎣⎦,解得[]8,1y ∈-, []8,1B ∴=-. (2)∵A C A ⋃=,∴C A ⊆. 若C =∅,则211m m -≤+,即2m ≤, 若C ≠∅,则2{1212m m >-<或2{14m m >+≥,解得3m ≥,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m ≤或3m ≥.22.设集合()()222{|320},{|2150}A x x x B x x a x a =-+==+-+-=(1)若{}2A B ⋂=,求实数a 的值(2)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5,1a a =-=.综上所述: 5,1a a =-=23.已知集合A ={x |x <-2或3<x ≤4},B ={x |x 2-2x -15≤0}. (1) 求A ∩B ;(2) 若C ={x |x ≥a },且B ∩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A ∩B ={x |-3≤x <-2或3<x ≤4}.(2) a ≤-3.【解析】试题分析 :(1)对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我们常画数轴来解决.(2)由B ∩C =B 得B C ⊆,也可以画数轴解决.试题解析:(1) B ={x |-3≤x ≤5},A ∩B ={x |-3≤x <-2或3<x ≤4}. (2) ∵ B ∩C =B ,∴ B ⊆C ,∴ a ≤-3. 24. 已知集合.(1)若,求实数的值;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2).【解析】25.已知集合{}2|3 2 0A x R x x =∈-+=, {}|1 1 2B x Z x =∈-≤-≤, {}21,1,1C a a =++,其中a R ∈.(1)求A B ⋂, A B ⋃; (2)若A B A C ⋂=⋂,求C .【答案】(1) A ⋂ B ={1,2}, A ⋃ B ={0,1,2,3};(2) C ={0,1,2}.。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 (O 〔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单元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争辩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生疏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生疏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生疏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争辩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把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依据化合价的变化推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生疏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争辩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同学从化学的角度去生疏物质世界的爱好,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争辩,他们发觉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争辩发觉,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像,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争辩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布各种药品的人。
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猛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争辩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合作探究】1.嫡长子与庶子有双重的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2.(1)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与他一同分封的可能还有其他受封者、王族、其他功臣等。
(2)王位应由其妻子生的儿子继承,家业主要留给他。
妾生的儿子也可以得到一部分家业。
【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5 BDBAA 6-10 DACDC(二)材料题11.(1)初步形成分封制度,对商特别是西周分封制的确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2)反映出:分封制、宗法制日益破坏和削弱。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实力的增长,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同时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的实力也日益增长,于是“礼崩乐坏”。
(三)问答题12.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课后延伸拓展】本题要求学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物;食具有筷子、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
第二层信息:饮食之礼起着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内环境的结构识别、跨膜分析及组织水肿原因一、内环境相关图解识别局部组织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技巧例1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①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等物质B.①②④在成分及含量上不完全相同C.若③中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 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
①(血浆)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但不含呼吸酶,A错误;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液)在成分及含量上不完全相同,①(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多,②(组织液)和④(淋巴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少,B正确;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③(细胞内液)中产生乳酸不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C错误;①②④组成内环境,内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
例2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用a、b、c表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甲、乙、丙细胞通过a、b、c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A解析c为组织液,没有血浆蛋白,A错误;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酸碱度与H2CO3、HCO-3等物质有关,C正确;a、b、c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二、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1.概念:在不同的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现象。
2.原因分析例3(2022·连云港高二期中)某人因急性肾小球肾炎而出现了全身水肿,同时伴有尿血、尿蛋白和少尿等症状,检查发现该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被确诊为肾炎性水肿。
专题一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一 知识结构图二.学法指导1.解答空间向量有关概念问题的关键点及注意点(1)关键点:紧紧抓住向量的两个要素,即大小和方向. (2)注意点:注意一些特殊向量的特性.①零向量不是没有方向,而是它的方向是任意的,且与任何向量都共线,这一点说明了共线向量不具备传递性.②单位向量方向虽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长度都是1.③两个向量模相等,不一定是相等向量;反之,若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不仅模相等,方向也相同.若两个向量模相等,方向相反,则它们为相反向量. 2.空间向量加法、减法运算的两个技巧(1)巧用相反向量: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是解决空间向量加法、减法的关键,灵活运用相反向量可使向量首尾相接.(2)巧用平移: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向量加、减法运算时,务必注意和向量、差向量的方向,必要时可采用空间向量的自由平移获得运算结果. 3.利用数乘运算进行向量表示的技巧(1)数形结合:利用数乘运算解题时,要结合具体图形,利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将目标向量转化为已知向量.(2)明确目标:在化简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巧妙运用中点性质. 4.证明空间三点共线的三种思路对于空间三点P ,A ,B 可通过证明下列结论来证明三点共线. (1)存在实数λ,使PA →=λPB →成立.(2)对空间任一点O ,有OP →=OA →+tAB →(t ∈R ). (3)对空间任一点O ,有OP →=xOA →+yOB →(x +y =1). 5.解决向量共面的策略(1)若已知点P 在平面ABC 内,则有AP →=xAB →+yAC →或OP →=xOA →+yOB →+zOC →x +y +z =1,然后利用指定向量表示出已知向量,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参数.(2)证明三个向量共面或四点共面,需利用共面向量定理,证明过程中要灵活进行向量的分解与合成,将其中一个向量用另外两个向量来表示. 6.在几何体中求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步骤(1)首先将各向量分解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组合形式.(2)利用向量的运算律将数量积展开,转化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数量积. (3)根据向量的方向,正确求出向量的夹角及向量的模. (4)代入公式a ·b =|a ||b |cos 〈a ,b 〉求解. 7.用向量法证明垂直关系的步骤(1)把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用已知向量表示所证向量;(3)结合数量积公式和运算律证明数量积为0; (4)将向量问题回归到几何问题. 8.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夹角问题的思路(1)求两个向量的夹角有两种方法:①结合图形,平移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夹角的定义来求,但要注意向量夹角的范围;②先求a ·b ,再利用公式cos 〈a ,b 〉=a ·b|a ||b |求出cos 〈a ,b 〉的值,最后确定〈a ,b 〉的值.(2)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步骤如下:①根据题设条件在所求的异面直线上取两个向量(即直线的方向向量); ②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转化为向量夹角问题; ③利用数量积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或角的大小;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锐角或直角,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时应将余弦值加上绝对值,从而求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 9.求两点间的距离或线段长的方法(1)将相应线段用向量表示,通过向量运算来求对应向量的模.(2)因为a ·a =|a |2,所以|a |=a ·a ,这是利用向量解决距离问题的基本公式.另外,该公式还可以推广为|a ±b |=a ±b2=a 2±2a ·b +b 2.(3)可用|a ·e |=|a ||cos θ|(e 为单位向量,θ为a ,e 的夹角)来求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所在直线上的投影.三.知识点贯通知识点1 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1.空间向量(1)定义:在空间,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 (2)长度或模:空间向量的大小. (3)表示方法:①几何表示法:空间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②字母表示法:用字母a ,b ,c ,…表示;若向量a 的起点是A ,终点是B ,也可记作:AB →,其模记为|a |或|AB →|. 2.几类常见的空间向量例题1.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 |=|b |,则a =b 或a =-b ;②若向量a 是向量b 的相反向量,则|a |=|b |; ③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C →=A 1C 1→; ④若空间向量m ,n ,p 满足m =n ,n =p ,则m =p .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②③④【解析】对于①,向量a 与b 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或相反,故①错;对于②,根据相反向量的定义知|a |=|b |,故②正确; 对于③,根据相等向量的定义知,AC →=A 1C 1→,故③正确; 对于④,根据相等向量的定义知正确. 知识点二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1)向量的加法、减法①定义:实数λ与空间向量a 的乘积λa 仍然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 当λ>0时,λa 与向量a 方向相同; 当λ<0时,λa 与向量a 方向相反;当λ=0时,λa =0;λa 的长度是a 的长度的|λ|倍. ②运算律a .结合律:λ(μa )=μ(λa )=(λμ)a .b .分配律:(λ+μ)a =λa +μa ,λ(a +b )=λa +λb .例题2: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Q 是CD 的中点,求下列各式中x ,y ,z 的值.【答案】①OQ →=PQ →+yPC →+zP A →; ②P A →=xPO →+yPQ →+PD →.【解析】①如图,∵OQ →=PQ →-PO →=PQ →-12(P A →+PC →)=PQ →-12PC →-12P A→,∴y =z =-12.②∵O 为AC 的中点,Q 为CD 的中点, ∴P A →+PC →=2PO →,PC →+PD →=2PQ →, ∴P A →=2PO →-PC →,PC →=2PQ →-PD →, ∴P A →=2PO →-2PQ →+PD →,∴x =2,y =-2. 知识点三 共线问题共线向量(1)定义:表示若干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2)方向向量:在直线l 上取非零向量a ,与向量a 平行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即对任意向量a ,都有0∥a .(3)共线向量定理: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λb .(4)如图,O 是直线l 上一点,在直线l 上取非零向量a ,则对于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由数乘向量定义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可知,存在实数λ,使得OP →=λa .例题3 .设e 1,e 2是空间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AB →=e 1+k e 2,BC →=5e 1+4e 2,DC →=-e 1-2e 2,且A ,B ,D 三点共线,实数k =________. 【答案】1【解析】AD →=AB →+BC →+CD →=(e 1+k e 2)+(5e 1+4e 2)+(e 1+2e 2)=7e 1+(k +6)e 2.设AD →=λAB →,则7e 1+(k +6)e 2=λ(e 1+k e 2),所以⎩⎪⎨⎪⎧λ=7λk =k +6,解得k =1.知识点四 向量共面问题共面向量(1)定义: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2)共面向量定理:若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 a +y b .(3)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ABC 内的充要条件: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 使AP →=xAB →+yAC →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 ,有OP →=OA →+xAB →+yAC →.例题4.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O 为平面ABC 外一点,若点M 满足OM →=13OA →+13OB →+13OC →.(1)判断MA →,MB →,MC →三个向量是否共面;(2)判断M 是否在平面ABC 内. 【解析】 (1)∵OA →+OB →+OC →=3OM →,∴OA →-OM →=(OM →-OB →)+(OM →-OC →), ∴MA →=BM →+CM →=-MB →-MC →, ∴向量MA →,MB →,MC →共面.(2)由(1)知向量MA →,MB →,MC →共面,而它们有共同的起点M ,且A ,B ,C 三点不共线,∴M ,A ,B ,C 共面,即M 在平面ABC 内. 知识点五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a ||b |cos 〈a ,b 〉叫做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2)常用结论(a ,b 为非零向量) ①a ⊥b ⇔a ·b =0.②a ·a =|a ||a |cos 〈a ,a 〉=|a |2. ③cos 〈a ,b 〉=a ·b|a ||b |.(3)数量积的运算律例题5.如图,三棱锥A BCD 中,AB =AC =AD =2,∠BAD =90°,∠BAC =60°,则AB ·CD 等于( )A .-2B .2C .-2 3D .23 【答案】A【解析】∵CD →=AD →-AC →,∴AB →·CD →=AB →·(AD →-AC →)=AB →·AD →-AB →·AC →=0-2×2×cos 60°=-2. 知识点六 利用数量积证明空间垂直关系 当a ⊥b 时,a ·b =0。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有哪些?诸侯国具有怎样的权力和义务?2、西周分封制的实施对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3、西周宗法制的概念。
4、西周宗法制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5、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列举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扩大帝国统一规模的几个重要史实。
2、秦始皇统一中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郡县制最早出现于何时?概述郡县制的主要内容。
4、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有怎样的区别?它的建立有何意义?5、“三公”分别掌握怎样的权力?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武帝设立的“中朝”主要由哪些人构成?2、唐代三省是如何进行决策的?3、唐代设立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目的有哪些?其确立有何意义?4、简述宋代的中央行政制度。
5、汉武帝设置的州主要职责是什么?它的设置有何意义?6、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分别适用于何时?有何特点?7、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分别有哪几级?8、元代的腹里和宣政院分别管辖哪些地区?宣政院还负责什么事务?9、元代行省长官的权力受到怎样的限制?10、行省制的设置有何意义?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哪位皇帝废除了丞相制度?为什么要废除?废除之后带来了怎样的弊端?2、哪位皇帝设立了内阁制?明朝的内阁具有怎样的特点?3、军机处设置于何时?其最初主要为处理什么问题?4、军机处的地位如何?具有怎样的特点?其设置有何作用?5、清朝设立密折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度的推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7、辩证地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什么?2、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分别发生在哪一年?3、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其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英国的要求?4、什么是领事裁判权?5、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哪一条款表现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6、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7、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抗英发生在哪一年?有何意义?2、列举两位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的英雄。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年
【专题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主体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文明发展史观”。
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先秦(起源奠基时期)、秦汉(形成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曲折发展时期)、隋唐(鼎盛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元(继续发展时期)、明清(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本专题主要线索:
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即由以宗族血缘为特征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过渡到以皇权为核
心的官僚体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线索:专制主义发展体现为皇权高度集中的趋势;中央集权发展
体现为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的趋势。
【考点精要】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是分配权力的制度。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
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形成
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是分配权力的原则。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
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2、思考:同为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说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角度:从两种制度的差异中找到原因。
(1)建立基础: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
(2)传承制度:分封制是诸侯王位世袭;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3)官吏权利:分封制诸侯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郡县制的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4)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立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5)官员职责范围:诸侯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郡县制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
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6)历史作用: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有利于中央
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即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3)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4)军事:征百越、击匈奴;筑长城
(5)交通:修驰道,直道,开人工渠道——灵渠。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
(积极作用)
(3)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秦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消极)
5、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
这既减少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宰相专权。
【易混辨析】
1、封邦建国不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柳宗元《封建论》中的“封建”就是指分封制。
2、嫡长子不一定就是长子。
“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的,嫡妻(正妻)所生为“嫡子”,其妾所生为“庶子”;“庶子”可能比“嫡子”年长。
诸“嫡子”中长子为“嫡长子”。
3、“专制制度”不等同于“君主专制”。
“专制制度”指的是一切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实行的都是专制制度;“君主专制”专指有君主称号的人(皇帝、国王等)的专制统治,我国古代的秦朝及以后的封建王朝的统治都属于“君主专制”统治。
4、元朝并不是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的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西藏由宣政院直辖;其它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5、明朝内阁制不是前代宰相制度的延续。
在明朝以前的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是“百官之首”十分稳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7:【自我测评】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亲亲”、“尊尊”之义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作为维持政治秩序、政治文化的核心特点。
P7:【材料阅读与思考】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采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要全面退回到西周。
不过,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P11:【自我测评】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②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P11:【材料阅读与思考】秦自商鞅以后,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
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并最终统一中国。
但秦法的极端残暴和酷烈,“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反而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
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
他们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完全抛弃了古代圣王重视礼乐教化的传统而专任刑罚。
因而往往将秦朝的短命与它所推行的诸如“挟书律”等暴政行为联系起来。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P12:【学习思考】皇帝专权的制度虽然是秦始皇所创立,而专制主义体制实际上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
商鞅变法使这种体制在秦国得以确立。
实际上在其他若干强国,也已经开始实行这一制度。
法家政治思想的原则之一,就是帝王的专权。
《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
”《韩非子》也主张“法”是君王集权的工具。
这些理论,都构成了君主专制政体的文化基础。
后来历朝制度,大体都是皇帝专制的制度。
皇权因各种原因不能专断,只是非常例的特殊情形。
帝制决定着这一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是与小农经济作为社会基础的事实相关的。
P15:【学习思考】科举制通过考试方式选拔政府行政官吏:从方式上看,追求公平、公正与客观;从选拔标准上看,择优录用。
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言论反映出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上升为统治集团的一员,最后达到掌握政权的目的。
P16:【自我测评】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决策权、司法权、立法权和军事权诸多权力于一身。
P16:【材料阅读与思考】这里所谓“分宰相之权”,实际上是专制时代帝王通常的政治行为。
皇帝一旦掌握最高权力,就往往牢牢地把握住最高决策权,即使对于总理国家政务的高级助手,也不愿意分权。
这符合法家“权势不可以借人” “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的政治理论原则的。
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P17:【学习思考】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消除丞相之权对皇权可能存在的威胁(或进一步加强皇权。
)
P19:【学习思考】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可国家的统一,但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严重扼杀了社会创造力,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P20:【自我测评】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清初雍正设立军机处,这些史实都表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
P20:【材料阅读与思考】皇帝通过军机处把原属内阁的那点有限的参预机密之权也给收回了,导致“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所以有“隐然执政之府”的说法。
但我们也应看到,军机处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所以说其“隐然执政之府”,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