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工作环境清洁、消毒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864.00 KB
- 文档页数:1
办公室消毒记录表及制度
一、目的
为了确保办公室环境的卫生和员工的健康,制定办公室消毒记录表及制度,规范化办公室消毒工作。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办公室空间。
三、消毒记录表
1. 消毒日期:记录每次进行消毒的日期。
2. 消毒区域:明确标注被消毒区域的名称或编号。
3. 消毒方法:详细描述使用的消毒方法,如擦拭、喷洒或使用消毒剂等。
4. 消毒人员:填写进行消毒的人员姓名。
5. 备注:可填写特殊情况或备注信息。
四、消毒频率
办公室空间按照以下频率进行消毒:
1. 每日消毒:办公桌、办公椅、门把手、公共区域等经常接触的表面。
2. 每周消毒:地板、窗户、窗帘、窗台等大面积的区域。
3. 每月消毒:垃圾筒、空调出风口、电器设备等不经常接触但容易滋生细菌的区域。
五、消毒方法
1. 对于办公桌、办公椅、门把手等物品表面的消毒,可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或喷洒消毒剂后用清洁布擦拭。
2. 对于地板、窗户等大面积的区域,可使用消毒剂加水擦洗或者使用湿拖抹布进行擦拭。
3. 对于垃圾筒、空调出风口、电器设备等不经常接触但容易滋生细菌的区域,可使用喷洒消毒剂直接喷洒。
六、消毒人员
消毒工作由专门负责的清洁人员进行,确保消毒工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七、监督检查
1. 监督人员定期对办公室消毒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发现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以确保办公室消毒工作质量。
以上为办公室消毒记录表及制度的内容,大家应按照制度要求认真执行并记录消毒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办公环境。
检验科安全检查记录一、检查日期具体日期二、检查人员检查人员姓名三、检查项目及情况(一)生物安全1、个人防护设备检查了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是否正确佩戴了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发现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能严格遵守规定,但有个别人员在处理高风险样本时未及时更换手套。
防护用品的储备量充足,且均在有效期内。
2、样本处理与储存样本的采集、运输和储存过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样本容器无破损、泄漏现象。
对于高致病性样本,有专门的储存区域和标识,并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废弃样本的处理流程规范,定期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3、实验室清洁与消毒实验室台面、仪器设备表面清洁干净,无明显污渍和杂物。
消毒工作按时进行,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正确。
紫外线消毒灯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二)消防安全1、消防设施灭火器的配备数量足够,且均在有效期内。
压力指示正常,外观无损坏。
消火栓内的设备齐全,水带、水枪无缺失和损坏。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无阻,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正常工作。
2、电气安全实验室的电线、插座无老化、破损现象,未发现私拉乱接电线的情况。
仪器设备的接地良好,无漏电现象。
电器设备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
(三)化学品安全1、化学品储存各类化学品分类存放,标识清晰,无混放现象。
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存放在专门的储存柜中,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品储存柜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
2、化学品使用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品时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佩戴了必要的防护用品。
化学品的领用和使用记录完整,可追溯。
(四)仪器设备安全1、仪器设备运行状况对主要的检验仪器设备进行了检查,包括血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
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无故障报警。
定期进行了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维护记录齐全。
2、设备校准与验证关键仪器设备均按照规定进行了校准和验证,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
对于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
(五)人员培训与管理1、安全培训查看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记录,发现均已按时参加了生物安全、消防安全、化学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训。
检验科消毒规范
科室建立消毒登记簿,详细记录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人员签名。
工作人员操作前后采用皂液流动水洗手。
为传染病病人检验时,应带手套。
受致病菌污染的手,用消毒剂浸泡(0.2%过氧乙酸)3分钟后清洗。
室内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按㎡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照射时间大于30分钟。
污染区的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工作后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
污染的化验单送出前用紫外线把化验单两面照射3-5秒后送出。
玻璃器械使用后,在皂液中煮沸15-30分钟,再反复洗刷、沥干、烘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须高压灭菌后使用。
贵重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细胞计数器械、酶标检测仪等)有污染时,用2%戊二醛液擦拭。
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镊、钳、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液浸泡。
废弃标本(液体)用漂白粉(5g/100ml)搅匀后倒入厕所。
固形标本焚烧或加2倍漂白粉溶液搅匀后作用2-4小时,肝炎或结核病标本延长至6小时后倒入厕所。
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应焚烧,对可再次使用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分钟,再用消毒液浸泡。
废弃标本及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或箱存放,集中焚烧,每日处理一次。
疫情期间清洁杀菌记录表日期: [日期输入格式:年-月-日]
说明:
- 请在每个表格格子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 序号:填写序号以便于记录和追踪。
- 区域/物品:填写需要清洁杀菌的区域或物品的名称。
- 清洁杀菌操作:填写进行的清洁杀菌操作,如擦拭、喷洒等。
- 清洁剂/消毒液使用情况:填写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液的种类
和浓度等信息。
- 清洁剂/消毒液使用量:填写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液的使用量。
- 清洁人员:填写进行清洁杀菌操作的人员姓名。
- 备注:可填写其他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清洁杀菌操作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
- 清洁剂/消毒液使用应按照正确的配比和用量进行,避免浪费
和不必要的危险。
- 清洁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
套等。
- 清洁杀菌记录表需要定期更新和保存,便于后续查看和追溯。
以上是疫情期间清洁杀菌记录表的模板,按照上述格式进行填
写和记录,可帮助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和规范。
检验科消毒制度
一、空气消毒
抽血间与样本接收间每天工作结束后立即紫外线直接照射,照射时间>30min,每天一次。
注意事项如下: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
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不能使紫外线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3、紫外线强度每年检定一次。
4、每天记录紫外线消毒时间。
二、台面地面消毒
1、台面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后立即用当天配制的 2‰(1升水4片)消毒灵液擦拭工作
台,抹布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能混用,用后洗净晾干。
2、地面消毒:每天用2‰消毒灵液拖擦。
3、注意事项:如果有传染性的标本或污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污染物洒落于台面或
(和)地面,应立即用2‰(1升水4片)消毒灵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
污染物表面,保持30min—60min再擦去,抹布拖把用后浸于2‰消毒灵液内1小
时。
三、设备仪器消毒:
每天工作结束后立即用75%酒精擦拭仪器表面,污染物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四、手、压脉带消毒:
1、工作结束后立即洗手再用手消毒液消毒。
2、每一患者静脉采血结束后立即用手消液消毒。
3、使用后的压脉带必须用1.0‰(1升水2片)消毒灵液浸泡>30分钟.
4、消毒液容器必须标明更换日期。
完整版)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制度为了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本单位制定了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如下:一、空气:1.开窗通风: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目的是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
2.紫外线消毒:各治疗操作及特殊科室需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照射时间每日1次,时间为1小时,有记录。
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
二、墙面与门窗:1.每月定期清水擦拭,保持XXX与清洁。
2.门把手每日清水擦拭。
3.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
三、地面:1.所有地面每天用清水擦拭1-2遍,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不同区域分开使用拖布,每次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洗净悬挂晾干。
3.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或诊室、走廊、厕所,最后是洗手间即污染区。
4.如地面被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拖把分色规定:清洁区(白色标记)值班室、办公室、治疗室半清洁区(蓝色标记)走廊诊室、检查室、换药室污染区病房(绿色标记)病房污染区洗手间(红色标记)处置室病人体液(黄色标记)四、医疗及生活用品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监护仪、心电图机、听诊器、血压计及电脑、电话等:1.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2.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电话按键、鼠标等,每周用75%酒精擦拭1遍。
3.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或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二)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1.每日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2次,上、下午各一次。
2.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或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三)病历夹、病历车:1.每周用清水擦拭1遍。
2.病历夹不应带入病房放在病床上。
四)体温表、测温仪:1.体温表:流动水清洗擦干;含氯消毒剂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冷开水冲净擦干后使用。
精品文档检验科消毒记录表20年月日台面、地面、废液、玻片、空气日台面、地面、废液、玻片、一签名期一次性物品、止血带、其他消毒时间及方式累积消毒时间期次性物品、止血带、其他消毒时间及方式累积消毒时间1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7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8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3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9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4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0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5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1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6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2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7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3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8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4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9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5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0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6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1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7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2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8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3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29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4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30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5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31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16 5%84 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60 分钟.。
检验科消毒规范
科室建立消毒登记簿,详细记录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人员签名。
工作人员操作前后采用皂液流动水洗手。
为传染病病人检验时,应带手套。
受致病菌污染的手,用消毒剂浸泡(0。
2%过氧乙酸)3分钟后清洗。
室内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按㎡空间紫外线灯瓦数≥1.5W,照射时间大于30分钟。
污染区的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工作后用0。
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
污染的化验单送出前用紫外线把化验单两面照射3-5秒后送出。
玻璃器械使用后,在皂液中煮沸15-30分钟,再反复洗刷、沥干、烘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须高压灭菌后使用。
贵重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细胞计数器械、酶标检测仪等)有污染时,用2%戊二醛液擦拭.
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镊、钳、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液浸泡.
废弃标本(液体)用漂白粉(5g/100ml)搅匀后倒入厕所。
固形标本焚烧或加2倍漂白粉溶液搅匀后作用2-4小时,肝炎或结核病标本延长至6小时后倒入厕所.
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应焚烧,对可再次使用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分钟,再用消毒液浸泡。
废弃标本及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或箱存放,集中焚烧,每日处理一次.。
台面
桌、椅、门
空气
台面
桌椅门
空气
紫外线、臭氧
紫外线、臭氧
1消毒□是□否17消毒□是□否2消毒□是□否18消毒□是□否3消毒□是□否19消毒□是□否4消毒□是□否20消毒□是□否5消毒□是□否21消毒□是□否6消毒□是□否22消毒□是□否7消毒□是□否23消毒□是□否8消毒□是□否24消毒□是□否9消毒□是□否25消毒□是□否10消毒□是□否26消毒□是□否11消毒□是□否27消毒□是□否12消毒□是□否28消毒□是□否13消毒□是□否29消毒□是□否14消毒□是□否30消毒□是□否15消毒□是□否31
消毒□是□否
16
消毒□是□否
填表说明:1、消毒用含氯为2000mg/l的次氯酸钠擦拭桌面 。
2、台面桌椅门消毒时间为每天检测工作完成后由保洁工人完成,值班人员签收。
***医院检验科工作环境清洁、消毒记录表
次氯酸钠(2000mg/l)日期备注
次氯酸钠(2000mg/l)日期备注
签名
签名
3、空气消毒由值班人员将医用空气消毒机移至各个试验小组区域进行消毒。
4、在□打√表面执行情况。
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
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
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消毒□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