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实验设计 离体肠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0
实验十三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实验目的1、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
2、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某些因素对它的影响。
3、加深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消化管、血管、子宫、输尿管、输卵管以及输精管等均由平滑肌组成。
哺乳动物消化管平滑肌与骨骼肌、心肌一样,具有肌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但消化道平滑肌又有其特点,即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富有伸展性,具有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等。
这些特点对维持消化管内一定压力、保持胃肠等一定的形态和位置,适合于消化管内容物的理化变化具有生理意义。
这些特点在整体内受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家兔小肠平滑肌上存在α、β、M受体。
其作用是:α、β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抑制而舒张;M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兴奋而收缩。
下面是各类药品对小肠受体的分别作用:1、乙酰胆碱(Ach):M受体激活剂,乙酰胆碱可兴奋M受体,使小肠收缩幅度增加,蠕动加强。
2、阿托品(Atro):M受体阻断药,为竞争性拮抗剂,单独用药对肠管无作用,可阻断M受体,对抗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使肠管收缩幅度降低。
3、肾上腺素(Ad):α、β受体激活剂,可激活α、β受体(主要是β2受体),α、β受体激动可产生与M受体激动相反的效应,表现为肠管舒张,小肠蠕动减弱。
4、氯化钡(Bacl2):Ba2+ 进入细胞与钙调蛋白结合,使平滑肌收缩。
Ba2+可使细胞膜发生去极化。
所以加入Bacl2肠管会发生强直性收缩,Bacl2并非作用于受体,所以阿托品不能对抗这一作用。
5、盐酸(HCl):加酸可使Ca2+ 内流减少,肌浆网Ca2+ 释放减少,从而Ca2+ 与肌钙蛋白结合减少,因此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都降低。
6、氢氧化钠(NaOH):加碱后[H+]降低,Ca2+ 内流增加,肌浆网Ca2+ 释放增多,从而Ca2+ 与肌钙蛋白结合增多,因此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都升高。
肠管平滑肌生理特性[目的和原理]目的:观察哺乳动物胃肠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学习哺乳动物离体器官实验的一种方法。
原理:哺乳动物的胃肠平滑肌有自动节律性,只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在充有氧气的营养液中,就能产生节律兴奋和收缩。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恒温平滑肌槽、氧气袋、培养皿、注射器、Pc-lab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肌肉张力换能器、针线、手术剪等。
[实验药品] 台氏液、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
[实验步骤](一)先装好一套恒温平滑肌槽,水温加热到28℃。
将其连接氧气袋,调节恒温平滑肌槽的给氧按钮,使气泡一个接一个地不断通至恒温平滑肌槽,通氧速度每分钟约30~40个气泡。
(二)用木棒击兔的头部,使其昏迷后,剖开腹腔,先在左上腹找到胃,然后找出幽门部及十二指肠,在近十二肠端取2~3 cm小肠一段。
在取出之前,先将与该段小肠相连的肠系膜血管结扎,再将拟取下的肠段的两端分别用线结扎,然后用剪刀自结扎内侧剪断。
立即放入盛有台氏液的培养皿中,用滴管冲出内容物,在小肠两端备线,其中一端结一线套,吊在标本气管的弯头处,将标本气管同小肠—起放入浴管中,小肠的另一端连线系于张力换能器上。
(三)记录装置的准备1、将张力换能器插头插入通道1中。
2、开机并启动Pc-lab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开始示波操作:点击通道1右侧控制参数区→张力。
(四)将已制备好的标本用丝线系于张力换能器的受力片上,调节换能器的水平位置,紧拉丝线,给标本以一定量的前负荷,可由基线上升高度得出。
(五)观察屏幕上记录的图形,待稳定后,点击“开始记录”开始实验。
[观察项目]1、记录肠段在28℃台氏液中的活动情况。
2、记录肠段由28℃~38℃之间的活动变化,每升高2℃,记录一段肠的活动情况。
3、滴加肾上腺素:待台氏液温度稳定于38℃后,抽取1:10000肾上腺素0.l ml,直接滴加于麦氏浴管中的台氏液中(切不要碰在管壁上),观察肠管活动变化。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哎呦,今天我们来聊聊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实验报告。
这个话题可是相当有趣呢!咱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离体小肠平滑肌吧。
离体小肠平滑肌,就是指在实验室里,把小肠从它的家(也就是人的体内)里取出来,放到一个特殊的培养基上,让它自由生长。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小肠平滑肌的生长、变化和功能啦!我们来看看离体小肠平滑肌是怎么生长的吧。
哎呀,这可是个挺神奇的过程哦!刚开始的时候,小肠平滑肌还很小很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地长大、变粗。
而且,你会发现,小肠平滑肌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红色慢慢变成绿色,最后变成黄色。
这是因为小肠平滑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会影响到培养基的颜色。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功能吧。
其实,小肠平滑肌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消化食物。
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会通过胃进入小肠,然后被小肠里的酶分解成营养成分。
而这些营养成分,就是靠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来推送到胃里的。
所以说,小肠平滑肌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呢!不过,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事实上,它还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小肠平滑肌的生长和功能的改变。
所以说,要想研究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实验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哦!好了,今天的实验报告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对离体小肠平滑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际上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等着我们去发现呢!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神奇的领域吧!。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了解一些药物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方法:1.准备材料:离体小肠标本、灌流系统、温度控制器、理化计量设备、药物溶液。
2.准备离体小肠标本:将小肠标本取出并迅速放入离体灌流系统,确保保持血液供应。
3.设置温度:将温度控制器设置为37℃,确保与体内相似的环境。
4.注入缓冲液:利用灌流系统,将预先准备好的缓冲液注入到小肠中,将小肠与体外隔离。
5.观察平滑肌收缩:记录小肠平滑肌的基础张力,观察平滑肌的自发收缩情况。
6.注入药物:将不同种类的药物(如乙酰胆碱、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拮抗剂等)注入到小肠中,观察其对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结果:1.平滑肌自发收缩: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离体小肠平滑肌表现出自发性节律收缩。
这种节律性收缩称为控制收缩,并对肠腔内物质的运动起到辅助作用。
2.乙酰胆碱的作用:注入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出现持续的收缩,强度较基础张力增加,肠蠕动加剧。
3.肾上腺素的作用:注入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发生松弛,张力减小,肠蠕动减弱。
4.乙酰胆碱拮抗剂的作用:注入乙酰胆碱拮抗剂后,乙酰胆碱对平滑肌的作用被阻断,小肠平滑肌恢复到基础张力水平。
实验讨论: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是自发性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自发性收缩是由离体小肠上皮细胞产生的电刺激引起的。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通过与肠道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促使平滑肌收缩。
而肾上腺素则是一种交感神经传递物质,能够与肠道上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松弛。
乙酰胆碱拮抗剂可以抑制乙酰胆碱与肠道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乙酰胆碱对平滑肌的作用。
通过这些实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药物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这对于研究消化道肌肉运动的机制以及寻找相关药物治疗消化道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结论:离体小肠平滑肌表现出自发性节律收缩特性。
乙酰胆碱能够促使平滑肌收缩,肾上腺素能够引起平滑肌松弛。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离体小肠平滑肌肌的生理特性实验结果:实验讨论:1、我们可以看到小肠从17℃转移到38℃的台氏液中,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基线上移和频率增加,产生上述的主要原因是:小肠肠管的台氏液温度以38℃~40℃为宜,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影响结果。
由于小肠管平滑肌对温度改变极为敏感,当温度降到30℃以下时,故代谢水平的降低,兴奋性减弱,可出现收缩曲线基线下移,频率变慢,收缩幅度变小。
2、在浴槽中加入乙酰胆碱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增强,幅度增加。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目前认为乙酰胆碱可与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得两类通道开放:一类为电位敏感性Ca2+专用通道,另一类为特异性受体活化Ca2+ 专用通道。
前一类通道对Ach敏感,小剂量Ach即引起开放;后一类通道对Ach 相对不敏感,只有大剂量Ach才会引起开放。
这两类通道开放都使得肌浆中Ca2+增高,进而激活肌纤蛋白—肌凝蛋白—ATP系统,使平滑肌收缩,肌张力增加。
3、在浴槽标本管中加入阿品托溶液,2分钟后再加入乙酰胆碱(Ach ),发现小肠管张力和收缩力没有明显的变化,原因是阿托品是乙酰胆碱阻断剂,使乙酰胆碱的作用消失。
故加入乙酰胆碱后没有作用。
所以两者都加入观察到曲线无明显变化。
4、在浴槽中加入肾上腺素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描记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慢,幅度减小以及基线下移。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目前认为与肠肌细胞膜上存在α和β两中受体,α受体又分为α抑制型受体和α兴奋型受体有关。
肾上腺素作用于α抑制型受体,引起肠肌膜上一种特异性受体活化,使K+外流增多,细胞膜发生超极化,肠肌兴奋性降低,肌张力下降。
同时,肾上腺素还作用于β受体,①它的激活引起肠肌细胞膜中的cAMP合成增多,cAMP 激活肠肌膜及肌浆网上Ca2+泵活动,使肌浆中Ca2+浓度降低,亦使肌张力降低;②β 受体激活后还促使K+及Ca2+外流增加,加速膜的超极化,促进了肠肌肌张力的减低。
实验十三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实验目的1、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
2、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某些因素对它的影响。
3、加深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消化管、血管、子宫、输尿管、输卵管以及输精管等均由平滑肌组成。
哺乳动物消化管平滑肌与骨骼肌、心肌一样,具有肌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但消化道平滑肌又有其特点,即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富有伸展性,具有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等。
这些特点对维持消化管内一定压力、保持胃肠等一定的形态和位置,适合于消化管内容物的理化变化具有生理意义。
这些特点在整体内受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家兔小肠平滑肌上存在α、β、M受体。
其作用是:α、β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抑制而舒张;M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兴奋而收缩。
下面是各类药品对小肠受体的分别作用:1、乙酰胆碱(Ach):M受体激活剂,乙酰胆碱可兴奋M受体,使小肠收缩幅度增加,蠕动加强。
2、阿托品(Atro):M受体阻断药,为竞争性拮抗剂,单独用药对肠管无作用,可阻断M受体,对抗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使肠管收缩幅度降低。
3、肾上腺素(Ad):α、β受体激活剂,可激活α、β受体(主要是β2受体),α、β受体激动可产生与M受体激动相反的效应,表现为肠管舒张,小肠蠕动减弱。
4、氯化钡(Bacl2):Ba2+ 进入细胞与钙调蛋白结合,使平滑肌收缩。
Ba2+可使细胞膜发生去极化。
所以加入Bacl2肠管会发生强直性收缩,Bacl2并非作用于受体,所以阿托品不能对抗这一作用。
5、盐酸(HCl):加酸可使Ca2+ 内流减少,肌浆网Ca2+ 释放减少,从而Ca2+ 与肌钙蛋白结合减少,因此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都降低。
6、氢氧化钠(NaOH):加碱后[H+]降低,Ca2+ 内流增加,肌浆网Ca2+ 释放增多,从而Ca2+ 与肌钙蛋白结合增多,因此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都升高。
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各种因素对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加深对平滑肌生理特性的了解。
2.学习动物离体组织器官灌流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消化管、血管、子宫、输尿管、输卵管等均由平滑肌组成。
平滑肌除具有肌肉的一般生理特性外,还具有自动节律性、较大的伸展性及对化学、温度和牵拉刺激敏感等生理特性。
在一定时间内,离体的小肠平滑肌在适宜的环境中仍可保持其生理功能。
本实验将小肠平滑肌置于模拟内环境中,观察当模拟内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变化。
该实验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可以证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而且还可用来测定微量化学物质或药物的生物学特性,被称为生物学检定法。
[器械与材料]兔(大白鼠或鸭)、恒温平滑肌浴槽、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注射器、纱布、棉线、丝线、万能支架、螺旋夹、双凹夹、温度计、细塑料管(或橡胶管)、长滴管。
缝针、培养皿、台氏液、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1∶100000)、0.5mg/ml 阿托品、0.01%磷酸组织胺、1mol/LNaOH、1mol/LHCI、1%BaCl2。
1%CaCl2、心得安、阿托品、自己准备可影响消化的药物。
[方法与步骤]1.恒温平滑肌槽的准备首先注水于水浴槽,浸漫度务必超过2支加热管。
然后在药液管及预液管加适量台氏液,二通开关是用于接通预液管和药液管之间的台氏液,使预液管预温的台氏液通向药液管。
恒温仪上的加温旋钮置于所需的温度约40℃(此温度是水浴槽中加热管旁的水温,与药液管内的温度相差2~3℃),为了药液管内的温度得到准确控制,须采用外加温度计调整。
最后打开供氧开关,即可产生空气气泡供氧,微调旋钮调节使气泡一个接一个不断涌出,不能过快以免液面振动而影响记录。
肌槽的右侧面有与预液管、药液管相通的出液管,用弹簧夹控制出液量。
2.水浴里的水恒温38℃,营养管内充满台氏液。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实验报告结果
对于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通常进行的实验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实验:
- 实验结果:离体小肠平滑肌在受到乙肝素及其他刺激物质(如乙酰胆碱或肾上腺素)时,会有明显的收缩反应。
收缩率与刺激物浓度、持续时间、组织状态等因素有关。
同时,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还可能受到荷尔蒙、神经节细胞或其他内源性物质的影响。
2. 离体小肠平滑肌松弛实验:
- 实验结果:通过应用松弛剂(如硝酸甘油)、麻醉剂或神经节阻滞剂,可以使离体小肠平滑肌松弛。
松弛的程度与药物浓度、时间、组织状态等因素有关。
离体小肠平滑肌松弛也可能受到神经节细胞或其他内源性物质的影响。
3. 离体小肠平滑肌电位实验:
- 实验结果:通过电极记录离体小肠平滑肌的膜电位变化,可以了解其兴奋与抑制机制。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膜电位变化受到多种离子通道的调控,其中包括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等。
4. 离体小肠平滑肌药理实验:
- 实验结果:通过应用药物,可以模拟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小肠平滑肌的反应。
例如,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其他肾上腺素类药物可增加小肠平滑肌的收缩率,而应用阿托品则可降低其收缩率。
总体上,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是复杂而多变的,需要通过多种实验手段来进行研究。
离体兔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实验实验时间:周五下午实验人:13335169 王晓雅13335155 唐浩能一、实验目的1.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
2.了解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实验原理(一)消化道的神经支配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调节较为复杂,它是通过自主神经和胃肠的内在神经两个系统相互协调统一而完成的。
胃肠的内在神经是由存在于食管至肛门的管壁内的两种神经丛组成的。
一种是位于胃肠壁粘膜下神经丛(Meissner神经丛);另一种是位于环行肌与纵行肌层之间的肌间神经丛(Auerbach神经丛)。
内在神经丛包含无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据估计,内在神经丛中约有108个神经元,包括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内在神经丛的神经纤维(包括进入消化管壁的交感和副交感纤维)则把胃肠壁的各种感受器及效应细胞与神经元互相连接,起着传递感觉信息、调节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和启动、维持或抑制效应系统的作用。
支配胃肠的自主神经被称为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从脊髓胸腰段侧角发出,经过腹腔神经节、肠系膜神经节或肠系膜下神经节,更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分布到胃肠各部分,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影响胃肠活动:①终止于内在神经元的肾上腺素能纤维;②分布于某些肌束的肾上腺素能纤维;③分布至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血管纤维。
由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至内在神经元表面的去甲肾上腺素,可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活动,从而抑制其向前传导的活动。
这样,由交感神经发放的冲动,可抑制通过内在神经丛或迷走神经传递的反射。
副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和盆神经支配胃肠。
到达胃肠的纤维都是节前纤维,它们终止于内在神经丛的神经元上。
内在神经丛的多数副交感纤维是兴奋性胆碱能纤维,少数是抑制性纤维;而在这些抑制性纤维中,多数既不是胆碱能,也不是肾上腺素能纤维,它们的末梢释放的递质可能是肽类物质,因而被称为肽能神经。
(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胃肠平滑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50~-60mV,其产生的机制主要是K +由膜内向膜外扩散和生电钠泵的活动。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离体小肠平滑肌肌的生理特性实验结果:实验讨论:1、我们可以看到小肠从17℃转移到38℃的台氏液中,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基线上移和频率增加,产生上述的主要原因是:小肠肠管的台氏液温度以38℃~40℃为宜,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影响结果。
由于小肠管平滑肌对温度改变极为敏感,当温度降到30℃以下时,故代谢水平的降低,兴奋性减弱,可出现收缩曲线基线下移,频率变慢,收缩幅度变小。
2、在浴槽中加入乙酰胆碱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增强,幅度增加。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目前认为乙酰胆碱可与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得两类通道开放:一类为电位敏感性Ca2+专用通道,另一类为特异性受体活化Ca2+ 专用通道。
前一类通道对Ach敏感,小剂量Ach即引起开放;后一类通道对Ach 相对不敏感,只有大剂量Ach才会引起开放。
这两类通道开放都使得肌浆中Ca2+增高,进而激活肌纤蛋白—肌凝蛋白—ATP系统,使平滑肌收缩,肌张力增加。
3、在浴槽标本管中加入阿品托溶液,2分钟后再加入乙酰胆碱(Ach ),发现小肠管张力和收缩力没有明显的变化,原因是阿托品是乙酰胆碱阻断剂,使乙酰胆碱的作用消失。
故加入乙酰胆碱后没有作用。
所以两者都加入观察到曲线无明显变化。
4、在浴槽中加入肾上腺素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描记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慢,幅度减小以及基线下移。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目前认为与肠肌细胞膜上存在α和β两中受体,α受体又分为α抑制型受体和α兴奋型受体有关。
肾上腺素作用于α抑制型受体,引起肠肌膜上一种特异性受体活化,使K+外流增多,细胞膜发生超极化,肠肌兴奋性降低,肌张力下降。
同时,肾上腺素还作用于β受体,①它的激活引起肠肌细胞膜中的cAMP合成增多,cAMP 激活肠肌膜及肌浆网上Ca2+泵活动,使肌浆中Ca2+浓度降低,亦使肌张力降低;②β 受体激活后还促使K+及Ca2+外流增加,加速膜的超极化,促进了肠肌肌张力的减低。
实验六离体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原理】哺乳动物消化管平滑肌具有肌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但是消化道平滑肌肉有其特点,即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富有伸展性,具有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等。
将离体组织器官至于模拟体内环境的溶液中,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功能。
本实验以台氏液作灌流液,在体外观察及记录家兔离体肠段的一般生理特性。
取离体兔肠段置于台氏液中,用计算机采集系统扫描其收缩曲线,假如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阿托品等不同的化学药物,观察他们对于离体肠段收缩的影响。
通过这种观察,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分析消化馆平滑肌组织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实验步骤与结果】1.如右图装好实验装置,麦氏浴槽外的水浴温度为37℃,浴槽内调温至37±0.5℃. 2.制备离体兔肠段用立掌(或木槌)猛击兔后头延髓部,致其昏迷后立即剖开腹腔,找到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
在十二指肠起始端扎一线,剪取十二指肠、空肠,放入冷台氏液内。
先用20m1注射器冲洗肠内容物,冲洗干净后剪成若干约1.5cm长的小肠段(每一实验小组一段)。
在其两端结扎,一端做一短线环固定在通气的L管下方或浴皿内,另一端扎线与张力传感器相连。
将肠段完全浸浴在调好温度的麦氏浴槽中,并调整好台氏液充气量(小气泡接连不断)。
游离及取出肠段时,动作要快,取兔肠及兔肠穿线时,尽可能不用金属及手指触及。
为保持离体肠段的活性,可先预冷充氧的营养液,游离肠段及穿线在预冷的营养液中进行。
实验中始终要通气。
3.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与张力传感器相连的通道。
固定L管并调节扎线与张力传感器,使肠段运动自如又能牵动传感器(注意:扎线不可贴壁或过紧过松)。
调节增益与扫描速度,使肠段的运动曲线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器上并记录肠段活动曲线。
4.实验观察(1)记录对照肠段运动曲线后,加入2滴肾上腺素(1:10 000),观察并记录曲线变化。
离体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报告题目离体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作者姓名景书婷班级学号0802班/*************指导教师支立峰完成时间2011年3月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5)2.1安装实验装置 (5)2.2标本制备 (6)2.3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 (6)2.4实验观察 (6)3 结果与分析 (7)3.1 38 ℃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7)3.2 25℃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7)3.3 45℃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8)3.4 38℃加肾上腺素后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8)3.5 38℃加乙酰胆碱后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9)3.6 38℃加阿脱品后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9)总结 (11)参考文献 (102)离体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景书婷(指导老师:支立峰)(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0802班湖北黄石435002)摘要:将离体组织器官置于模拟体内环境的溶液中,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功能。
用静脉注射空气法使兔子昏迷,打开胸腔,找到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在十二指肠起始端扎一线,剪取十二指肠、空肠,放入4℃左右的冷台氏液内。
剪取约2-3cm长的小肠段,用注射器冲洗肠。
在其两端结扎,将一端结扎线连于浴槽,另一端扎线与张力传感器相连。
将肠段完全浸浴在调好温度的麦氏浴槽中。
适当调节传感器的高度,使其与标本之间松紧度合适。
接通与张力传感器相连的通道。
调节增益与扫描速度,使肠段的运动曲线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器上并记录肠段活动曲线。
观察、记录38 ℃、25℃、45℃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再加入1:10 000肾上腺素1~2滴于麦氏浴漕中,观察肠段收缩曲线的改变。
同法加入1—2滴乙酰胆碱(1:10000),观察并记录曲线变化。
然后加入3滴阿脱品后立即加入与同样剂量的乙酰胆碱,记录并观察曲线变化。
最后分析离体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XXX 2011年4月15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别XXX 姓名XXX 学号XXX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组别第四组成绩实验项目名称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学习离体小肠平滑肌灌流的实验方法;2、证明小肠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和紧张性活动,观察若干刺激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动物的胃肠道由平滑肌组成,胃肠道平滑肌除具有肌肉的共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之外,尚有自己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收缩,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蠕动。
此外,胃还有明显的容受性舒张,小肠还有分节运动及摆动。
如果将动物的小肠平滑肌离体,放置在各种化学成分、渗透压、pH、温度以及气体供应等因子十分接近机体的内环境的溶液中时,可保持离体小肠段长时间地存活下来,并可以观察到小肠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紧张收缩性、伸展性和对机械牵拉、温度刺激、化学刺激十分敏感,而对电刺激和切割刺激不敏感等一系列特性。
通常用台式液做灌流液,将小肠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即可通过一定的记录装置记录下小肠肌的收缩曲线。
三、使用仪器、材料1、仪器:细线,注射器,恒温平滑肌槽,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万能支架,螺旋夹,双凹夹,温度计,橡胶管,制氧机等。
2、材料:台式液,10-4肾上腺素,10-4乙酰胆碱,1%CaCl2溶液,1mol/LHCl溶液,1mol/LNaOH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开启恒温平滑肌槽电源,使其恒温工作点定在38摄氏度。
2、猝死兔子,剪取2-3cm长的十二指肠,用台式液漂洗,置于低温台式液中备用。
3、连接各种仪器,将小肠的两端分别与标本固定钩和张力换能器连接,让制氧机正常为台式液供氧,进入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4、先后观察、记录38摄氏度和25摄氏度台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待中央标本槽内的台式液温度稳定在38摄氏度后,依次滴加10-4肾上腺素,10-4乙酰胆碱,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1%CaCl2溶液观察肠段收缩曲线的改变。
生理学实验_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对内外环境的生理功能;2.学习小肠平滑肌的离体实验技术,并掌握离体实验的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规范;3.培养独立思考、科学实验的能力,掌握科学实验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实验材料:小鼠小肠、宁纳琼(Ninhydrin)、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将小鼠当场取出,立即切开腹腔,将未受创的完整小肠放入未含氧气的生理盐水中,迅速取出。
2.在石英玻璃板上,取一小节小肠,用多块膜用细线缝起来。
3.将细线缝合好的小肠放入一只小蒸发皿中,放在搅拌器上,加入足够的生理盐水,将搅拌器设定为恒速运转,所选的实验是50HZ 2毫安埃的刺激4.在离体小肠放置好的同时,制备一定浓度的离体剂。
5.离体剂使用方法:离体剂溶液一般采用水母状刺激法和离体小肠光滑肌双光电压方法观察离体小肠平滑肌对离体剂的反应。
6.水母状刺激法操作步骤:(1)放置正常生理盐水表示基础张力;(2)加入试剂后立即记录光电压值(基础张力);(3)残香充斥的是剂还是缓冲液,去掉光电压值中缓冲液的光电压值;(4)一段时间后可记录光电压值(应变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1.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小肠平滑肌对离体剂的反应程度2.从实验数据中,观察平滑肌的应变情况和平滑肌应变和剂量的量性关系3.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离体实验结果反映了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对内外环境的生理功能小结:小肠平滑肌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它不仅可以完成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功能,还能对内外环境的生理变化做出反应,并起到调节作用。
本实验通过对小肠平滑肌的离体实验,成功观察到了平滑肌的应变情况和平滑肌应变和剂量的量性关系,进一步证实了离体实验对解析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对内外环境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本实验和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小肠平滑肌,在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社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