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74.05 KB
- 文档页数:6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啊,今天咱们要聊的,是那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离体小肠平滑肌。
你知道嘛,这玩意儿可不像咱们的手指尖那样灵活,它得在实验室里才能好好地展示自己的“本领”。
首先得说说这个小肠平滑肌的特性。
别看它平时不怎么显眼,其实它在咱们的身体里可是扮演着重要角色的。
它负责把食物碾磨成我们能吸收的小颗粒,这可是消化系统里的大功臣。
而且,它的收缩和舒张还得跟咱们的肠道蠕动节奏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确保食物顺畅地通过。
说到这个小肠平滑肌,咱们就得聊聊它的生理特性了。
它可不是那种随便就能控制的东西,它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比如说,你得给它足够的营养,让它保持活力;还得给它一个合适的环境,比如温度、湿度,还有酸碱度,这些都得恰到好处才行。
再来说说这个小肠平滑肌怎么工作的。
它其实是个很神奇的生物机器。
你看它收缩的时候,就像是个弹簧一样,一松一紧的,力量还挺大。
但你别以为它只是靠力气来工作哦,其实它还得靠一种叫做“电”的东西。
这种电,就是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流动,它能让肌肉细胞产生动力。
当然了,这个小肠平滑肌也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它也会犯点小错误。
比如说,如果营养太丰富了,它可能会“撑破肚皮”;或者要是环境变化得太剧烈,它也可能“罢工不干”。
这时候,咱们就得调整一下条件,让它重新振作起来。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做实验,不小心把小肠平滑肌弄坏了。
那会儿我真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后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它修好了。
虽然过程挺不容易的,但看到它重新跳动起来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个小肠平滑肌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可是咱们身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咱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健康地工作,为我们的身体服务。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拥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不妨也去实验室里亲自动手试试,说不定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秘密哦!。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哺乳动物离体器官灌流的实验方法。
2、观察小肠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3、观察并分析各种理化因素对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小肠平滑肌具有肌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同时,小肠平滑肌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如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
小肠平滑肌的活动受到神经、体液和自身内在因素的调节。
紧张性是指小肠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的收缩状态,这是小肠进行消化和吸收等生理功能的基础。
自动节律性则使小肠平滑肌能够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自发地产生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兴奋性表现为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其反应形式包括收缩和舒张。
收缩性是小肠平滑肌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食物在肠道内的移动。
各种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离子浓度、药物等,都可以通过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受体或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从而改变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家兔一只。
2、实验器材:恒温平滑肌槽、麦氏浴槽、张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氧气袋、注射器、手术器械(剪刀、镊子等)、丝线等。
3、实验药品:台氏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阿托品、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制备离体小肠平滑肌标本家兔禁食 24 小时,击晕后迅速剖开腹腔,取出一段小肠,置于盛有台氏液的培养皿中。
小心去除肠管表面的系膜和脂肪组织,用剪刀将肠管剪成 2-3cm 的小段。
选取一段肠管,两端用丝线结扎,一端固定于浴槽内的挂钩上,另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
2、连接实验装置将张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调整张力换能器的位置,使其保持适当的张力。
向浴槽内加入适量的台氏液,保持 38℃恒温,并持续通入氧气。
3、观察小肠平滑肌的正常生理特性开启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曲线,观察其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和收缩幅度。
4、观察理化因素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向浴槽内滴加几滴肾上腺素,观察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变化。
1. 了解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基本生理特性。
2. 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3. 掌握离体小肠平滑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小肠平滑肌是一种非随意肌,其收缩活动受神经和体液调节。
离体小肠平滑肌实验可以模拟体内生理条件,研究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其调节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小肠组织、台氏液、生理盐水、HCl、NaOH、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阿托品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手术器械、培养皿、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家兔小肠组织置于培养皿中,用剪刀剪成1-2cm长的小段。
2. 将小肠组织置于37℃的台氏液中,用手术显微镜观察其收缩活动。
3.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Cl、NaOH、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阿托品等药物,观察其对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4. 记录各实验条件下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频率和张力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1. 离体小肠平滑肌在37℃的台氏液中呈现自发性收缩活动,收缩幅度、频率和张力均较小。
2. 加入HCl后,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增加,张力上升;加入NaOH后,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降低,张力下降。
3. 加入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增加,张力上升;加入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增加,张力上升。
4. 加入阿托品后,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反应消失。
1. 离体小肠平滑肌在37℃的台氏液中呈现自发性收缩活动,说明平滑肌具有一定的自律性。
2. HCl和NaOH对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与pH值调节有关。
HCl降低pH值,使平滑肌收缩活动增强;NaOH升高pH值,使平滑肌收缩活动减弱。
3. 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与神经递质调节有关。
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使平滑肌收缩活动增强;乙酰胆碱激活M受体,使平滑肌收缩活动增强。
4. 阿托品阻断乙酰胆碱与M受体的结合,使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反应消失。
七、结论1. 离体小肠平滑肌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其收缩活动受神经和体液调节。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开头,咱们先来聊聊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小肠平滑肌可是咱们消化系统的主力军,它们的功能直接影响咱们的消化和吸收。
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了解它们的生理特点。
首先,得提一下离体小肠的获取。
我们用的是新鲜的动物小肠,确保它的活性和实验效果。
切下来的小肠片在实验室里会用生理盐水维持,尽量模拟体内环境。
实验室里一片忙碌,科学家们小心翼翼地操作,每一步都透着专业和细致。
哎,这种细腻的感觉,真的让人感受到科研的魅力。
接下来,咱们看看平滑肌的基本特性。
平滑肌不同于横纹肌,前者的收缩是自发的,节奏感很强。
咱们用电刺激的方法,发现平滑肌在不同频率下的反应差异。
低频刺激时,收缩幅度不大,但频率一旦提高,肌肉的反应就像开了挂似的,收缩力强劲,节奏感也更明显。
看着那些肌肉的波动,简直让人目不转睛。
再聊聊药物对平滑肌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加入了不同的药物,比如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哇,效果差别真大。
肾上腺素的加入,平滑肌立马变得亢奋,收缩明显加剧;而乙酰胆碱则让肌肉放松,形成一种奇妙的对比。
此时此刻,科学真的像一门艺术,每一种药物都是画笔,描绘出不同的生理图景。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生理调节的讨论。
平滑肌的收缩受神经和内分泌的双重控制,复杂而精细。
比如,肠道内分泌的激素对肌肉的收缩节律有重要影响。
试想一下,当食物进入肠道,激素释放的那一瞬间,平滑肌如同乐队指挥下的乐器,瞬间合奏出消化的乐章。
这种协调真是太妙了。
别忘了,咱们还得关注平滑肌的疲劳特性。
在长时间的刺激下,平滑肌的收缩力会逐渐减弱,这种现象让人有点失望,却也体现出它们的生理适应性。
平滑肌可不是一味强壮,它们在疲劳后会慢慢恢复,这种韧性让人欣赏。
生命的力量,往往在于这份柔韧和耐性。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平滑肌的基本特性,还探讨了药物、神经和内分泌的影响。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观察一、实验目的: ①进一步熟悉BL-410/42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②学习离体肠肌的实验装置和使用方法;③观察并记录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以及酸碱对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二、实验对象:家兔离体小肠肠管。
三、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运动的特性,其产生机理源于其肌肉细胞本身的自发缓慢放电并受中枢神经系统及体液因素的调节,所以可以取离体的小肠肠管并放置于人工创造的正常生理环境下,利用BL-410/42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和换能器系统分别研究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以及酸碱对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四、实验记录与分析㈠图(一)图(一)表示小肠由38度台氏液到室温下其平滑肌收缩曲线变化情况从图(一)可以看出小肠所处温度降到室温时明显减弱,因为平滑肌收缩需要酶催化,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下降时钠钾泵及离子通道的酶的催化活性也会降低,这就可以影响钠钾钙等离子的转运,继而影响去极化和复极化的速度,进而动作电位的产生速率和幅度就会下降,所以平滑肌的收缩程度会减弱。
㈡图(二)图(二)表示在38度台氏液加入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收缩曲线的变化情况由图(二)可知加入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收缩明显减弱,这是因为肾上腺素与小肠平滑肌肌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使膜超极化,从而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幅度增加,所以其动作电位的产生频率下降,所以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减弱。
㈢图(三)图(三)表示在正常38度台氏液里滴加乙酰胆碱的小肠平滑肌收缩曲线变化情况由图(三)可知在正常38度台氏液里滴加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收缩明显增强,这是应为乙酰胆碱与小肠平滑肌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后,可以在膜去极化未达到一定的电位时提前激活更多的慢钙通道,使大量的钙离子内流,进而使动作电位产生的频率增加,所以小肠的平滑肌收缩增强。
㈣图(四)图(四)表示在正常38度台氏液先滴加阿托品,三十秒后再加乙酰胆碱的小肠收缩变化情况由图(四)可知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无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阿托品作为平滑肌肌膜上M受体抗结剂与M受体结合了,在滴加阿托品三十秒后再滴加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不能与小肠平滑肌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就不能引起小肠平滑肌的兴奋性效应,所以其收缩没什么明显改变。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在这次实验中,我们聚焦于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探索这些神秘的肌肉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想象一下,小肠就像是一条细长的河流,而平滑肌就是河流两岸的力量,让水流动起来。
这种力量,默默无闻,却又至关重要。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准备实验开始前,我们得准备好一切。
离体小肠,哦,得先从新鲜的小鼠身上获取。
小心翼翼地,像处理珍贵宝物一样。
然后是生理盐水,温度得保持在37度,这样才能让小肠的环境保持舒适。
接着,使用剖刀和镊子,我们小心地剥离出小肠部分,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
整个过程紧张又刺激,真有点像在进行一场科学的冒险。
1.2 测量设备一切准备就绪,我们需要一台张力记录仪。
这玩意儿就像是个高科技的耳朵,能精准地捕捉平滑肌的收缩和放松。
把小肠固定在仪器上,调试好参数。
没错,我们要确保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能被记录下来。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实验过程与观察2.1 平滑肌的收缩开始实验后,往小肠里添加一些刺激剂,像是生理盐水中的电解质。
这时,你能看到小肠开始缓慢地收缩。
哇,真是令人惊叹!每一次收缩都是力量的展现。
心跳也跟着加速,感觉像是参与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出。
2.2 收缩规律我们记录下每次收缩的频率和幅度。
数据一出,果然不负众望!随着刺激剂浓度的增加,小肠的收缩幅度和频率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这就是反应强烈的生理特性,真是让人兴奋不已。
2.3 药物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尝试添加一些药物,像是阿托品和肾上腺素。
哇!阿托品就像个“灭火器”,一下子减缓了收缩。
肾上腺素则让小肠变得活跃,收缩得更频繁。
这种药物的影响,真是大相径庭,深刻揭示了小肠平滑肌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能力。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3.1 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我们坐下来整理数据。
每一条记录都像是小肠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我们用图表将数据一一呈现,清晰明了。
曲线的变化,简单直观,真是数据分析的乐趣所在。
3.2 平滑肌的生理特性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哎呦,今天我们来聊聊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实验报告。
这个话题可是相当有趣呢!咱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离体小肠平滑肌吧。
离体小肠平滑肌,就是指在实验室里,把小肠从它的家(也就是人的体内)里取出来,放到一个特殊的培养基上,让它自由生长。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小肠平滑肌的生长、变化和功能啦!我们来看看离体小肠平滑肌是怎么生长的吧。
哎呀,这可是个挺神奇的过程哦!刚开始的时候,小肠平滑肌还很小很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地长大、变粗。
而且,你会发现,小肠平滑肌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红色慢慢变成绿色,最后变成黄色。
这是因为小肠平滑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会影响到培养基的颜色。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功能吧。
其实,小肠平滑肌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消化食物。
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会通过胃进入小肠,然后被小肠里的酶分解成营养成分。
而这些营养成分,就是靠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来推送到胃里的。
所以说,小肠平滑肌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呢!不过,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事实上,它还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小肠平滑肌的生长和功能的改变。
所以说,要想研究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实验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哦!好了,今天的实验报告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对离体小肠平滑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际上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等着我们去发现呢!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神奇的领域吧!。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了解一些药物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方法:1.准备材料:离体小肠标本、灌流系统、温度控制器、理化计量设备、药物溶液。
2.准备离体小肠标本:将小肠标本取出并迅速放入离体灌流系统,确保保持血液供应。
3.设置温度:将温度控制器设置为37℃,确保与体内相似的环境。
4.注入缓冲液:利用灌流系统,将预先准备好的缓冲液注入到小肠中,将小肠与体外隔离。
5.观察平滑肌收缩:记录小肠平滑肌的基础张力,观察平滑肌的自发收缩情况。
6.注入药物:将不同种类的药物(如乙酰胆碱、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拮抗剂等)注入到小肠中,观察其对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结果:1.平滑肌自发收缩: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离体小肠平滑肌表现出自发性节律收缩。
这种节律性收缩称为控制收缩,并对肠腔内物质的运动起到辅助作用。
2.乙酰胆碱的作用:注入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出现持续的收缩,强度较基础张力增加,肠蠕动加剧。
3.肾上腺素的作用:注入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发生松弛,张力减小,肠蠕动减弱。
4.乙酰胆碱拮抗剂的作用:注入乙酰胆碱拮抗剂后,乙酰胆碱对平滑肌的作用被阻断,小肠平滑肌恢复到基础张力水平。
实验讨论: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是自发性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自发性收缩是由离体小肠上皮细胞产生的电刺激引起的。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通过与肠道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促使平滑肌收缩。
而肾上腺素则是一种交感神经传递物质,能够与肠道上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松弛。
乙酰胆碱拮抗剂可以抑制乙酰胆碱与肠道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乙酰胆碱对平滑肌的作用。
通过这些实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药物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这对于研究消化道肌肉运动的机制以及寻找相关药物治疗消化道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结论:离体小肠平滑肌表现出自发性节律收缩特性。
乙酰胆碱能够促使平滑肌收缩,肾上腺素能够引起平滑肌松弛。
实验四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研究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
实验原理:平滑肌是人体内的一种无志向的肌肉,它的收缩缓慢而持久。
平滑肌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明显的横纹,受到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作用,能够主动收缩和被动舒张。
平滑肌收缩主要是通过肌浆动力蛋白和肌动蛋白的互相作用实现的。
平滑肌受到交感神经的刺激时会发生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过a受体使平滑肌收缩;受到副交感神经的刺激时会发生抑制,释放乙酰胆碱,通过m受体使平滑肌松弛。
实验材料:小白鼠,离体小肠,生理盐水,甲氧氯普胺,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
实验方法:将小白鼠处死,取出小肠,清洗干净,将小肠切成长度为2-3厘米的小块,放入含有生理盐水的生理盐水槽中,将生理盐水槽装入37℃水浴锅中,调节温度和pH值。
用一对显微钳夹住小肠两端,逐渐拉紧,使小肠上的脂肪和血管清除干净。
将小肠固定在育满实验的组织夹板上,将另一头固定在能够测量肌肉张力的压力传感器上。
将压力传感器和记录仪连接好,记录肠道平滑肌张力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添加甲氧氯普胺和异丙肾上腺素观察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添加硝酸甘油观察平滑肌的松弛。
实验结果:实验中观察到小肠平滑肌具有稳定的基底张力,加入甲氧氯普胺使肠道平滑肌产生强烈的收缩,表明肠道平滑肌受到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产生收缩;加入异丙肾上腺素使肠道平滑肌产生松弛,表明肠道平滑肌受到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产生松弛;加入硝酸甘油使肠道平滑肌产生松弛,表明硝酸甘油能够通过扩血管作用来产生松弛。
三种药物对肠道平滑肌的影响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离体小肠平滑肌具有稳定的基底张力,受到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产生收缩,受到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够产生松弛;硝酸甘油能够通过扩血管作用来产生松弛。
这些药物可作为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离体小肠平滑肌肌的生理特性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小肠从17 C转移到38C的台氏液中,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基线上移和频率增加,产生上述的主要原因是:小肠肠管的台氏液温度以38r ~40C为宜,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影响结果。
由于小肠管平滑肌对温度改变极为敏感,当温度降到30r以下时,故代谢水平的降低,兴奋性减弱,可出现收缩曲线基线下移,频率变慢,收缩幅度变小。
在浴槽中加入乙酰胆碱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增强,幅度增加。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目前认为乙酰胆碱可与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得两类通道开放:一类为电位敏感性Ca2+专用通道,另一类为特异性受体活化Ca2+专用通道。
前一类通道对Ach敏感,小剂量Ach即引起开放;后一类通道对Ach 相对不敏感,只有大剂量Ach才会引起开放。
这两类通道开放都使得肌浆中Ca2+增高,进而激活肌纤蛋白一肌凝蛋白一ATP系统,使平滑肌收缩,肌张力增加。
在浴槽标本管中加入阿品托溶液,2分钟后再加入乙酰胆碱(Ach ),发现5.4 3.6小肠管张力和收缩力没有明显;阿托品乙醛胆5^口Z5.0 75.0 125.3175.0 ZZ5.0的变化,原因是阿托品是乙酰胆碱阻断剂,使乙酰胆碱的作用消失。
故加入乙酰胆碱后没有作用。
所以两者都加入观察到曲线无明显变化。
4、在浴槽中加入肾上腺素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描记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慢,幅度减小以及基线下移。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 目前认为与肠肌细胞膜上存在 a 和P 两中受体,a 受体又分为a 抑制型受体和a 兴奋型受体有关。
肾上腺素作用于a 抑制型受体,引起肠肌膜上一种特异性受体活化,使K+外流增多,细胞膜发生超极化,肠肌兴奋性降低,肌张力下降。
同时,肾上腺素还作用于P 受体,①它的激活引起肠肌细胞膜中的 CAMP 合成增多,CAMP 激活肠肌膜及肌浆网上Ca2+泵活动,使肌浆中Ca2+浓度降低,亦使肌张力降低;②P 受体激活后还促使K+及Ca2+外流增加,加速膜的超极化,促进了肠肌肌张力的减低。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实验报告结果
对于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通常进行的实验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实验:
- 实验结果:离体小肠平滑肌在受到乙肝素及其他刺激物质(如乙酰胆碱或肾上腺素)时,会有明显的收缩反应。
收缩率与刺激物浓度、持续时间、组织状态等因素有关。
同时,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还可能受到荷尔蒙、神经节细胞或其他内源性物质的影响。
2. 离体小肠平滑肌松弛实验:
- 实验结果:通过应用松弛剂(如硝酸甘油)、麻醉剂或神经节阻滞剂,可以使离体小肠平滑肌松弛。
松弛的程度与药物浓度、时间、组织状态等因素有关。
离体小肠平滑肌松弛也可能受到神经节细胞或其他内源性物质的影响。
3. 离体小肠平滑肌电位实验:
- 实验结果:通过电极记录离体小肠平滑肌的膜电位变化,可以了解其兴奋与抑制机制。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膜电位变化受到多种离子通道的调控,其中包括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等。
4. 离体小肠平滑肌药理实验:
- 实验结果:通过应用药物,可以模拟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小肠平滑肌的反应。
例如,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其他肾上腺素类药物可增加小肠平滑肌的收缩率,而应用阿托品则可降低其收缩率。
总体上,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是复杂而多变的,需要通过多种实验手段来进行研究。
实验四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兔小肠平滑肌的收缩特性;2. 观察不同剂量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3. 观察肉桂胺和地奥心明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原理:1. 平滑肌收缩原理:平滑肌细胞中的钙离子可以进入肌浆高敏感度钙离子离子通道,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后可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MLCK会通过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使其与肌球蛋白重链结合,进而激活肌原纤维的收缩。
平滑肌的松弛则是通过激活肌球蛋白酶磷酸化酶(MLCP),使已经磷酸化的肌球蛋白轻链脱磷酸而实现的。
2. 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作用机制:乙酰胆碱是一种促进胆碱能神经传递的神经递质,通过激活M3胆碱能受体激活平滑肌细胞内的MLCK,激活肌原纤维收缩而引起平滑肌收缩。
而异丙肾上腺素则是一种肾上腺素类神经递质,在平滑肌细胞内通过激活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于肌浆高敏感度钙离子离子通道(L型钙通道),引起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激活MLCK,MLCK活化肌原纤维,导致平滑肌收缩。
3. 肉桂胺和地奥心明作用机制:肉桂胺是一种抑制钙离子离子通道开放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而阻止平滑肌收缩。
而地奥心明则是一种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促进L型钙通道开放,增加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进入,从而导致平滑肌收缩。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兔子解剖,取出小肠,并将其中的粘膜和黏膜去除,切成宽约0.5cm,长约 3-4cm 的小块,用泡沫贴片固定于组织浴盆内。
组织浴盆中加入平衡液,使小块与平衡液分离,并置于37℃水浴2至3小时。
2. 实验操作:将小肠平滑肌组织块连接至力记录器,穿孔测压管插入,测压管注射平衡液,保持压力稳定后进行实验记录。
a. 观察小肠平滑肌的基础收缩情况,记录其基础张力;b. 每隔2分钟注射一次乙酰胆碱,初步测定其作用剂量,以其作用达到峰值的最小剂量为标准剂量,记录其作用前和作用峰值的收缩程度,记录对应的张力值;c. 注射不同剂量异丙肾上腺素,观察其作用,记录其作用时的收缩程度和张力;d. 注射肉桂胺,观察其作用,记录其作用时的收缩程度和张力;e. 注射地奥心明,观察其作用,记录其作用时的收缩程度和张力。
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医学参照]实验目的:观察小肠平滑肌在不同药物影响下的生理特性,了解其收缩和舒张机制,并探究药物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实验原理:小肠平滑肌是人体内一种无意志控制的肌肉,其功能主要是参与消化道的食物推进、消化和吸收等过程。
在平滑肌中,胆碱能神经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是促进平滑肌收缩和放松的重要途径。
此外,一些药物也具有促进或抑制平滑肌收缩和放松的作用。
在实验中,将观察药物对小肠平滑肌收缩和放松的影响,以及胆碱能神经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在小肠平滑肌中的作用机制。
实验材料:1. 大鼠小肠组织。
2. 调节酸碱度的生理盐水。
3. 缩松平衡盐水(Tyrode's solution):含氯化钠 136mmol/L,氯化钾 5.4 mmol/L,氯化钙 2.5 mmol/L,碳酸氢钠 1.8 mmol/L,葡萄糖 5.5 mmol/L,pH 7.4。
4. 碘酸铊钾。
5. 醋酸乙酯。
6. 浓度为 10^-5mol/L 的去甲肾上腺素(NE)溶液。
实验步骤:1. 将大鼠小肠取出,清洗干净,切成长度约为 1 cm 的平行小肠肌条。
2. 小肠肌条放入含缩松平衡盐水的离体试验器中,温度恒定在37°C,通入有机气体 CO2(5%)和 O2(95%)。
3. 在实验开始前,浸泡小肠肌条 30 分钟,等至其达到生理状态。
4. 通过向离体试验器内加入谷氨酰胺对小肠肌条进行预缩,直至其收缩到一个稳定的基础值。
5. 通过加入 ACh 溶液,观察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情况。
记录收缩阳性曲线峰值和相对振幅(即峰值与基础值之比)。
8. 加入醋酸乙酯,以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再次加入 NE 溶液,观察小肠平滑肌的舒张情况。
记录舒张阳性曲线峰值和相对振幅。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观察到 ACh 能够引起小肠平滑肌的明显收缩,收缩阳性曲线峰值为0.85±0.02 g,相对振幅为 2.0±0.1。
生理学实验_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对内外环境的生理功能;2.学习小肠平滑肌的离体实验技术,并掌握离体实验的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规范;3.培养独立思考、科学实验的能力,掌握科学实验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实验材料:小鼠小肠、宁纳琼(Ninhydrin)、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将小鼠当场取出,立即切开腹腔,将未受创的完整小肠放入未含氧气的生理盐水中,迅速取出。
2.在石英玻璃板上,取一小节小肠,用多块膜用细线缝起来。
3.将细线缝合好的小肠放入一只小蒸发皿中,放在搅拌器上,加入足够的生理盐水,将搅拌器设定为恒速运转,所选的实验是50HZ 2毫安埃的刺激4.在离体小肠放置好的同时,制备一定浓度的离体剂。
5.离体剂使用方法:离体剂溶液一般采用水母状刺激法和离体小肠光滑肌双光电压方法观察离体小肠平滑肌对离体剂的反应。
6.水母状刺激法操作步骤:(1)放置正常生理盐水表示基础张力;(2)加入试剂后立即记录光电压值(基础张力);(3)残香充斥的是剂还是缓冲液,去掉光电压值中缓冲液的光电压值;(4)一段时间后可记录光电压值(应变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1.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小肠平滑肌对离体剂的反应程度2.从实验数据中,观察平滑肌的应变情况和平滑肌应变和剂量的量性关系3.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离体实验结果反映了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对内外环境的生理功能小结:小肠平滑肌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它不仅可以完成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功能,还能对内外环境的生理变化做出反应,并起到调节作用。
本实验通过对小肠平滑肌的离体实验,成功观察到了平滑肌的应变情况和平滑肌应变和剂量的量性关系,进一步证实了离体实验对解析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对内外环境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本实验和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小肠平滑肌,在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实验目的一、学习离体小肠平滑肌灌流的实验方法;1 、证明小肠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和紧张性活动,观察若干刺激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2 实验原理二动物的胃肠道由平滑肌组成,胃肠道平滑肌除具有肌肉的共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运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收缩,缩性之外,尚有自己的特性,小肠还有分节运动及摆动。
胃还有明显的容受性舒张,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蠕动。
此外,动,、温度以及气体供应等pH如果将动物的小肠平滑肌离体,放置在各种化学成分、渗透压、并可以观察可保持离体小肠段长时间地存活下来,因子十分接近机体的内环境的溶液中时,温度刺激、化学刺激十分到小肠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紧张收缩性、伸展性和对机械牵拉、将小肠的一端通常用台式液做灌流液,敏感,而对电刺激和切割刺激不敏感等一系列特性。
固定,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即可通过一定的记录装置记录下小肠肌的收缩曲线。
使用仪器、材料三仪器:细线,注射器,恒温平滑肌槽,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万1、能支架,螺旋夹,双凹夹,温度计,橡胶管,制氧机等。
溶液,溶液,1mol/LHCl:10000乙酰胆碱,1êCl1:50002、材料:台氏液,肾上腺素,12 1mol/LNaOH溶液,阿托品等。
. 实验步骤四37摄氏度。
、开启恒温平滑肌槽电源,使其恒温工作点定在1 2-3cm长的十二指肠,用台氏液漂洗,置于低温台氏液中备用。
、猝死兔子,剪取2连接各种仪器,将小肠的两端分别与标本固定钩和张力换能器连接,让制氧机正常为台3、氏液供氧,进入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摄氏度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待中央标本槽内的台氏液37、先后观察、记录4待台氏液中恢复供氧,停氧1min ,记录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温度稳定在37摄氏度后,℃37记录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
再灌流分别换成22℃,45℃的台氏液,的小肠稳定后,溶溶液,1êCl溶液,台氏液待肠段活动恢复后,依次滴加1mol/LNaOH1mol/LHCl2乙酰胆碱,阿托品观察肠段收缩曲线的改变。
每次实验:100005000肾上腺素,1:液1 次。
37在观察到明显变化后,都应用预先准备好的℃台氏液冲洗3实验结果及分析五)缺氧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收缩张力最小值为/min,17次从图一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离体家兔肠段收缩频率为对浴槽内的离体小肠停氧的瞬间可以看到基线明显上移接着又下降回35g。
26.8g,最大值为34.6g,最大值为。
收缩张力最小值为原来状态,其节律为16次/min, 23.7g 张力:g图一缺氧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2.5s/Div)s单位:1 / 5.分析:在缺氧情况下,家兔离体肠段收缩频率和强度都略有下降,但在缺氧瞬间上移的基线是小肠对生理需要的适应,故收缩有所加强但时间很短。
从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说明,氧气也是影响小肠活动的因素,缺氧时对小肠收缩活动有抑制作用。
)低温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2最大张力次/min,小肠收缩张力最小为16g,离体小肠在适宜的温度下,其节律为17℃的台氏液后,可以看到基线先上移后下降,但下降后。
用25℃的台氏液代替37为35.4g最大为/min,小肠收缩张力最小为18g,的基线仍较原来基线水平高,此时其节律变为12次 37.3g。
g张力:图二低温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2.5s/Div)单位:s分析:换为25℃台氏液后,由于代谢水平的降低,兴奋性减弱,频率变慢,由17/min变为12/min,收缩幅度变小。
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明显受抑制,原因是小肠活动对温度变化刺激敏感,温度降低抑制小肠收缩活动。
(3)高温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如图三所示,离体肠段在适宜的温度37℃下,正常节律为16次/min,灌流45℃的台氏液后,小肠节律性收缩曲线基线先上移后下降回原水平,其节律增加为19次/min,幅度先增加再减小,后恢复到接近原来水平。
张力:g图三高温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2.5s/Div)单位:s分析:当台氏液温度为45℃时,肠段中酶活性提高,离子通道活性增强,使得基线上移,幅度增加。
肠管平滑肌对温度改变极为敏感,也反映出酶对温度的敏感。
(4)NaOH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如图四所示,正常情况下,小肠平滑肌收缩的节律为16次/min,收缩张力最小为26.1g,最大为47.1g,滴加入1滴 1mol/mLNaOH后,可以明显的看到基线上移后恢复回原水平,其节律为16次/min,收缩张力最小为20g,最大为60g,其收缩强度增加,幅度增大。
张力:g2 / 5.s单位:)图四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 NaOH12.5s/Div后,滴后,可见小肠活动加强,幅度增加,基线上移。
加入NaOH分析:在加入NaOH溶液1比较适合酶的活性作用,有利于小肠各种酶发挥作用,使小肠活动加强。
如此时溶液的pH NaOH量过多,上述现象就不会出现,因为酶的活性受到破坏。
果所加入的HCl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5)小肠收缩张力最小为次/min, 正常情况下小肠平滑肌收缩节律为17如下图五所示,16后,基线略有下降,节律减少为44.5g。
在恒温浴槽中加入一滴1M HCl21.6g,最大为。
14.5g,最大为21.8g次/min,小肠的收缩幅度减小,小肠收缩最小张力为g张力:12.5s/Div)图五 HCl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s单位:滴后,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收缩幅度降低,频率变慢。
加入盐酸溶液1分析:加入1mol/L 内流减少。
浓度升高,跨膜电位改变,Ca2+离子通道活性受到抑制,使得Ca2+盐酸后,H+ 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6)CaCl(25.2g,次/min,小肠平滑肌收缩张力最小为正常情况下,如图六所示,小肠收缩节律为16,/min17后,基线没有明显变化,收缩频率为次Cacl35g, 最大为在恒温浴槽中加入2滴。
16.7,最大为30g其收缩张力最小为张力:gCaCl图六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2.5s/Div)s单位: Ca2+1%分析:加入氯化钙溶液2滴后,离体肠管活动节律增强,理论上,加入氯化钙后,3 / 5.对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和紧张都有促进作用。
但实验结果并非如此,原因浓度升高,而Ca2+ Ca2+浓度变化很微弱,得不到实验结果。
可能是加的Ca2+的量过少使 (7)肾上腺素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平滑肌收缩最小张力为次/min,从图七可看出,正常情况下,离体肠段收缩节律为16 肾上腺素后,基线明显下降,小肠节律性收缩曲线在1:500033.5g,最大张力为46.8g,加入 75s 后收缩曲线开始缓慢恢复到原水平。
12.5s后接近于一条水平线,在大约g张力:图七肾上腺素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2.5s/Div)单位:s分析:加入1:5000肾上腺素2滴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收缩频率变慢,幅度减小以及基线下移。
因为肾上腺素主要终止于壁内神经丛中的胆碱能神经元抑制其释放乙酰胆碱,引起消化道运动减弱,腺体分泌抑制和血流量减少(8)Ach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从图八可看出,离体肠段在适宜的温度37℃下,正常节律为17次/min,离体小肠收缩张力最小值为28g,最大值为32.8g。
加入2滴1:10000Ach后,基线上移,收缩的节律仍为17次/min维持不变,收缩张力最小值为40g,最大值为60g,其收缩幅度明显增大。
张力:g图八 Ach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2.5s/Div)单位:s分析:加入1:10000乙酰胆碱2滴(约0.2ml)后,离体肠管活动增强,曲线幅度增加。
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肠道内神经元副交感节后纤维主要乙酰胆碱能纤维,兴奋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能够增加消化道运动和腺体分泌,使平滑肌收缩,肌张力增加。
但实验数据显示加入乙酰胆碱后,其收缩频率没有改变,其原因可能与加入乙酰胆碱的量及浓度有关。
(9)阿托品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可从图九看出,在乙酰胆碱之后滴加入阿托品,离体肠段收缩曲线的基线明显下降,且收缩频率减小由17次/min变为16次/min,收缩强度明显减小,说明阿托品对离体小肠活动有抑制作用。
张力:g4 / 5.图九阿托品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2.5s/Div)单位:s分析:阿托品可阻断乙酰胆碱对消化器官的兴奋作用。
阿托品(Atro)是M受体阻断药,为竞争性拮抗剂,联合用药可阻断M受体,对抗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抑制小肠平滑肌运动,使肠管收缩幅度降低。
(10)实验数据汇总表项目节律变化振幅变化基线变化先上移后下降回原来停氧1min降低降低状态先上移后下降22℃台氏液明显降低略有升高先升高再降低明显升高45℃台氏液先上移后下降回原水平1M NaOH 无明显变化先上移后恢复回原水明显增大平1M HCl 略有下降略有下降降低1êCl 降低略有上升无明显变化明显降低1:5000 肾上腺素明显降低明显下降明显增大无明显变化1:10000明显上移乙酰胆碱明显降低Ach+ 降低明显下降阿托品六.实验讨论1.注意事项:1)每做一个离子或试剂对肠道的影响实验时,都要更换台氏液,并清洗干净保持肠道活性正常。
2)所加的试剂的量不要过大,防止肠道受到不可恢复的破坏。
3)做各种因数对肠道的影响时,都要做对照组。
2.为什么加入盐酸后一段时间后小肠的活动并没有明显变化呢?盐酸是由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小肠的分解的吸收,胰液、胆汁的分泌的作用人正常机体胃液中的盐酸排入小肠使十二指肠内酸度升高,可反射性抑制胃运动,但盐酸对小肠机械性活动的影响无定论。
盐酸对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的自发收缩活动有增强效应,而对回肠下段收缩活动有抑制效应。
小肠内酸性环境有助于上段小肠的运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