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柳
- 格式:ppt
- 大小:235.00 KB
- 文档页数:19
贺知章《咏柳》全诗赏析
贺知章《咏柳》全诗赏析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韩偓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杨柳枝》【唐】白居易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1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1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1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1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1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19.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2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2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23.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2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2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2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太子洗马德仁之孙。
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原文及译文《咏柳》原文及译文《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柳》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原文及译文篇1《咏柳》原文:曾巩〔宋代〕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柳》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咏柳》赏析:《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
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咏柳》诗歌赏析《咏柳》诗歌赏析《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柳》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译文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1、咏:歌颂、赞美。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赏析/鉴赏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喻美人苗条的身段,阿娜1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咏柳古诗全解
李白《咏柳》
元日长安道,征人多如蚁。
柳垂平皋陌,车轮欲蹙蹊。
访紫微仙子,至今梦未破。
寒衣薄披缨,相见犹未迟。
车轮去暗满,柳垂夜长袖。
行人已可虑,但言更凄凄。
一路风雨同,重约是佳期。
诗歌蕴含的意思
《咏柳》是李白所写的一首充满伤感清雅之情的古诗。
诗中,作者以描写景物的方式借喻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情怀。
诗歌中,作者借着不太寒暄的“寒衣薄披缨,相见犹未迟”这样的一句诗,将他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抒发出来,表明自己期待着与梦中的仙子相见,但未能如愿。
接着,诗中把朋友们相约长安出发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将心中的孤寂溢于言表:“车轮去暗满,柳垂夜长袖,行人已可虑,但言更凄凄”,表达出他对跋涉征途中将会分离的思念之意。
最后,“一路风雨同,重约是佳期”又将整首诗承上启下,表达出作者对那曾经相约在长安之路上同行不见,这份谊情又有了新的思念想念,希望未来能相聚在一起,重修旧好。
整首诗在庄严的古体里,通过图象之间的相互衔接,呼应着作者的心之所向,表达出他跋涉征途中夹杂着淡淡的思念与无奈之意情。
咏柳的讲解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
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因此《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咏柳》诗句带拼⾳《咏柳》诗句带拼⾳ 导语:《咏柳》是盛唐作者贺知章写的⼀⾸七⾔绝句。
是⼀⾸咏物诗。
下⾯是⼩编整理的《咏柳》诗句带拼⾳,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咏柳》 贺知章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í shù gāo 碧⽟妆成⼀树⾼,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不知细叶谁裁出, e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春风似剪⼑。
译⽂ ⾼⾼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温暖的春风,它就像⼀把灵巧的剪⼑。
注释 碧⽟:碧绿⾊的⽟。
这⾥⽤以⽐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树:满树。
⼀: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与⽂章中,数量词在使⽤中并不⼀定表⽰确切的数量。
下⼀句的“万”,就是表⽰很多的意思。
绦(tāo):⽤丝编成的绳带。
这⾥指像丝带⼀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赏析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年⼀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种迷⼈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拟美⼈苗条的⾝段,婀娜的腰⾝,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妆成⼀树⾼”,⼀开始,杨柳就化⾝为美⼈⽽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字,衬托出美⼈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与“腰⽀”字样,然⽽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的美⼈,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三十首咏柳诗翠色丝如缕,柳条摇曳舞。
风吹柳絮起,春至柳芽舒。
二、柳枝垂柳披绿袍,挥手拂春晓。
柳芽吐翠叶,柳絮飘飞了。
三、柳岸柳岸花桥水,春风吹又起。
柳絮飘满天,夏日绿荫里。
四、柳絮柳絮飘飘落,白色似雪花。
春风吹不尽,满地是青绿。
五、垂柳垂柳下高楼,碧空望九州。
清风吹柳影,十里不知愁。
六、柳枝素柳枝素绿嫩,春风吹不断。
垂柳披绿袍,夏日荫如盖。
七、柳叶柳叶如翠羽,春风吹不住。
垂柳欲成荫,夏日绿如锦。
八、柳园柳园绿如海,春风吹不歇。
柳芽吐翠叶,夏日满园翠。
九、柳枝垂柳枝垂绿叶,春风吹不绝。
垂柳欲成荫,夏日绿如血。
十、柳树柳树高低四五尺,垂下绿树如绿带。
春风吹动柳絮起,满地落花犹未夕。
十一、柳条柳条摇曳舞,春风似水流。
绿荫满庭院,夏日凉如秋。
十二、柳芽柳芽吐翠叶,春风吹不绝。
垂柳欲成荫,夏日满园绿。
十三、柳枝嫩柳枝嫩绿叶,春风吹不穿。
垂柳欲成荫,夏日枝叶繁。
十四、柳影柳影垂水面,春风舞清波。
青草绿如锦,夏日满园翠。
十五、柳绿柳绿如锦缎,春风吹不断。
垂柳欲成荫,夏日满园翠。
十六、柳花柳花飞舞处,春雨湿衣衫。
绿荫满庭院,夏日凉如山。
十七、柳枝翠柳枝翠翠绿,春风吹不歇。
垂柳欲成荫,夏日满园翠。
十八、柳条飘柳条飘不定,春风吹又飘。
绿荫满庭院,夏日凉如潮。
十九、柳叶垂柳叶垂如雨,春风吹不歇。
垂柳欲成荫,夏日满园翠。
二十、柳絮舞柳絮舞飞去,春风吹不穿。
绿荫满庭院,夏日满园翠。
二十一、柳芽繁柳芽繁叶茂,春风吹不掉。
垂柳欲成荫,夏日满园翠。
二十二、绿柳绿柳如云起,春风吹不住。
垂柳欲成荫,夏日满园翠。
二十三、柳枝柔柳枝柔绿叶,春风吹不散。
垂柳欲成荫,夏日满园翠。
二十四、柳絮满柳絮满天飞,春风吹不停。
绿荫满庭院,夏日凉如冰。
二十五、柳枝拂柳枝拂清波,春风吹不够。
垂柳欲成荫,夏日满园翠。
二十六、柳枝翩柳枝翩如舞,春风吹不歇。
垂柳欲成荫,夏日满园翠。
二十七、柳花烟柳花烟雨里,春风吹不去。
绿荫满庭院,夏日凉如雨。
二十八、柳芽新柳芽新绿叶,春风吹不断。
咏柳古诗介绍
1、《咏柳》古诗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第 1 页共1 页。
《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8篇)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
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赏析《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
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巩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吟咏的是早春杨柳,是一首诗味醇厚、回味隽永的咏柳杰作。
柳,是一种在我国从南到北普遍生长的乔木,无论是新疆的清代大将左宗棠大军种植的左公柳,还是西藏拉萨的相传是文成公主亲手栽培的文成公主柳;无论是将柳树作为市树的泉城济南的三面荷花一面柳,还是宋代大词人柳永笔下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杭州苏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无论是长江两岸大堤旁的滩涂,还是各地公园里湖泊、乡村池塘的水边;婀娜多姿的柳树的倩影,总是与我们朝夕相见。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首诗中,诗人像一个绘画大师,首先是勾勒出柳树碧玉妆成的总貌,其次是绘制摇曳多姿的柳枝,第三则渲染细小鲜嫩的柳叶,最后着力讴歌和煦的春风。
诗人用充满画意的诗笔,使多姿多彩的初春的柳树,呈现在人们眼前:婀娜的柳树像碧玉似的青翠欲滴,万千的枝条如丝带般飘拂低垂,每一片嫩叶都像经过精心裁剪,原来是二月的春风,使大地如此葱翠。
通过对初春柳树生动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由衷赞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篇,诗人就用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将新柳喻作碧玉。
仅从字面就显示出柳树的鲜嫩新绿,似晶莹的碧玉般绿光闪烁、葱翠欲滴。
而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更是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古乐府的《碧玉歌》、南朝梁元帝萧绎《采莲赋》诗句碧玉小家女的形象深入人心,至今对窈窕女郎仍流行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称谓,因此,碧玉即青春靓丽的美女。
关于咏柳的诗句有哪些三十首咏柳诗分别是?咏柳古诗十首古诗当中对景物的描写都非常的唯美有意境,而柳树就是古诗当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景物,它代表着诗人种种的感情,有对春的赞美的,也有对离别的不舍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来欣赏咏柳古诗十首吧。
1、《新柳》宋·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2、《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咏柳》唐·韩偓袅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4、《猫儿坠·咏柳》明·陈子龙奈成轻薄,又逐晓云回。
尽日空蒙吹絮未?一江摇曳化萍飞。
相疑尚是春深,暗惊秋意5、《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6、《春夜洛阳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题柳》唐·温庭筠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早没凯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8、《柳枝词》清·汪绎一种风流得自持,水村天与好腰支。
月残风晓无穷意,说与桃花总不察兆知。
9、《杨柳枝词》唐·白居易陆唤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10、《淡黄柳·咏柳》清·纳兰容若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