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咏柳
- 格式:pptx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14
小学二年级下册《咏柳》优秀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咏柳》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插图,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掌握7个字的音、形、义。
2、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3、结合插图,体会诗中的趣味,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中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识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代表希望的,你们喜欢春天吗?2、谁能背出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板书课题:《咏柳》齐读课题,师注意正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
2、师逐句领读古诗。
3、学生同桌之间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
1、读诗的题目,学习生字“咏柳”。
注意“柳”的笔顺。
2、同偏旁识字。
“绿”“绦”3、区别字识字。
(四)反复诵读,体味情感。
1、学生自己练习读古诗。
2、指导学生借助插图及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3、指名读古诗,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意思,读出古诗的韵味。
4、同桌互相评读。
5、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诵读。
6、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或指名读词语。
2、朗诵古诗。
二、仔细品味,指导朗读。
1、指名读。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朗读。
3、配乐朗读。
三、学习《咏柳》1、出示柳树的图片,仔细观察,说说它的样子。
2、找一找诗中对柳树整体形态描写的句子。
3、把第一句不理解的画下来。
4、讨论解决。
“丝”“绦”5、试着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体会这是一个比喻句。
6、诗中有一个问句把它画下来。
7、试着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想象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8、整体感知诗歌。
说一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9、配乐朗读诗歌,在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10、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为古诗配一幅画。
二年级下册古诗咏柳翻译与注释咏柳贺知章[ 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
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
俄迁秘书监。
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
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
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青绿色的玉。
这里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一,满,全。
古文中的数量词并不一定表示确切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很多的意思。
[4]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
这里比喻轻柔婀娜的柳条。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5]细叶:指柳枝上长出的新叶。
[6]裁:裁剪。
[7]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8]似:如同,好像。
译文:高高的柳树就像用碧玉装饰而成,万条低垂的柳枝犹如绿色的丝带。
不知道这细叶是由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歌咏了早春嫩柳的迷人风姿,赞颂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给人的总体印象。
柳树的形象美在于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里的“碧玉”既可指真实的玉,又暗含“碧玉小家女”(《碧玉歌》)中“碧玉”之意,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秀美的女子。
古典诗词常借用柳树的形象美来形容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肢,但此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将柳树化身为美人。
用“碧玉”来比柳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是年轻的印象,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碧玉”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同时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万条垂下绿丝绦”,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有了上句的铺垫,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
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
《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意境。
教法及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并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展开想象,开拓思维。
教学准备:微课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以优美的及生动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再问学生你能背出一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
再引出这首诗,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认读生字,反复朗读我首先请学生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然后我利用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咏、妆、绦”等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
二年级下1咏柳《二年级下 1 咏柳》春天来了,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古诗——《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柳树的美丽姿态。
诗的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把柳树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那翠绿的颜色就像用碧玉装扮而成。
一个“妆”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柳树精心打扮的样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想象一下,那高高的柳树,翠绿的枝条随风摇曳,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啊!“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更是把柳树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无数条柔软的柳枝从柳树上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
风一吹,那些柳枝轻轻摆动,仿佛在跳舞,又好像在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这里的“万条”,让我们感受到了柳树的繁茂,而“绿丝绦”则形象地写出了柳枝的柔软和细长。
“不知细叶谁裁出”,诗人发出了疑问,这些细细的叶子到底是谁裁剪出来的呢?这一句充满了好奇和惊喜,让我们也跟着诗人一起思考。
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出了答案,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一把灵巧的剪刀,剪出了这一片片嫩绿的叶子。
春风是多么神奇啊,它不仅吹绿了大地,还剪出了柳树那美丽的叶子。
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春天和柳树的知识。
老师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树是春天里最早发芽的树木之一。
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早早地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为春天增添了一抹绿色。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他们听了之后,都夸我学得好。
爸爸还带我到公园里去看柳树,让我亲身感受诗中的美景。
公园里的柳树真的和诗里写的一样美,我站在柳树下,看着那些垂下的柳枝,心里想着诗人真是太厉害了,能够用这么简单的语言写出这么美的景色。
我想,以后我看到柳树的时候,一定会想起这首《咏柳》。
它让我更加热爱春天,更加喜欢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而且,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也明白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
咏柳古诗二年级下册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
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柳树以其独特的姿态和魅力,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
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咏柳》。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全诗以柳树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柳树的形态、神韵以及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开篇“碧玉妆成一树高”,以“碧玉”形容柳树的嫩绿新叶,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柳树的新装。
这里的“碧玉”不仅形容了叶子的颜色,还赋予了柳树一种高贵的气质。
接下来,“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用“绿丝绦”比喻柳树的枝条,形象地描绘了柳树枝条的柔软和垂坠感。
这样的比喻不仅富有想象力,还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更是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手法。
诗人通过设问“不知细叶谁裁出”,引发了读者的思考,随后又以“二月春风似剪刀”作答,既解答了问题,又进一步描绘了春风的柔和与细腻。
这样的写法既富有诗意,又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技艺。
整首诗以柳树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同时,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共鸣。
学习《咏柳》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诗的魅力,还让我们对柳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咏柳》是一首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古诗。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1古诗二首《咏柳》《二年级下 1 古诗二首〈咏柳〉》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美妙的古诗——《咏柳》。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韵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贺知章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柳树的美丽姿态。
诗的开头“碧玉妆成一树高”,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身着碧绿的衣裳。
这里把柳树比作碧玉,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颜色鲜嫩、翠绿,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妆成”一词更是赋予了柳树人的姿态,仿佛它是精心打扮过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着,“万条垂下绿丝绦”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枝条。
那千万条柔软的柳枝低垂下来,就像是绿色的丝绦一般。
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柳枝的数量之多,还展现了柳枝的柔软和细长。
想象一下,微风吹过,这些柳枝轻轻摆动,如同绿色的丝带在空中飘舞,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啊!“不知细叶谁裁出”这句诗则充满了疑问和好奇。
诗人在思考,这么纤细、精巧的叶子到底是谁裁剪出来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也跟着诗人一起去探寻答案。
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出了答案。
原来是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像一把灵巧的剪刀,剪出了这一片片美丽的柳叶。
这一比喻十分新奇,把春风比作剪刀,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量,还表现了春风的创造力和神奇之处。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但又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春天里柳树的样子,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
让他们亲自去看一看那碧绿的柳枝,摸一摸那柔软的叶子,感受春风的吹拂。
这样,他们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小朋友们尝试着模仿这首诗,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春天里其他的植物或者景色。
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学习这首诗。
小学二年级下册《咏柳》优秀教案精选教案主题:小学二年级下册《咏柳》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全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柳》。
2. 理解《咏柳》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柳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生字词,掌握“碧、玉、妆、垂、绿、丝、绦、知、细、叶、剪”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柳》,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咏柳》诗文打印稿3. 生字词卡片4. 画有柳树的图片或视频五、教学过程1. 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柳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柳树的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柳》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5. 背诵: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咏柳》,可以分句背诵,也可以整首背诵。
6.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讲解,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咏柳》诗文两遍。
2. 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并用这些生字词造句。
3. 画一幅柳树的画,并在旁边写上《咏柳》的诗句。
答案:1. 碧玉:绿色的玉石。
2. 妆:装饰,打扮。
3. 垂:垂直向下。
4. 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5. 裁:剪裁。
6. 春风:春天的风。
7. 剪刀:一种剪裁工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了《咏柳》这首诗歌,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对诗文内容有了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咏柳咏柳/ 柳枝词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鉴赏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咏柳》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春天来了》中的《咏柳》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诗歌背诵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2.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感受诗人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柳树发芽、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细节: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柳树,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细节: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调、情感朗读课文。
3.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引导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细节: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
4. 句子解析:分析诗句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细节:结合图片、动作表演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句的意境。
5.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细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 诗歌背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细节:采用分组、个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细节: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咏柳》2. 内容:课文生字词、重点句子、修辞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本课生字词造句。
(3)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柳树。
2. 答案:(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