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理教材的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29
2023高考地理新教材有什么新变化2023高考地理新教材有什么新变化(实用)地理新教材有哪些新变化内容变化1.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旧教材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新教材设置了2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择性必修模块。
新教材中,必修地理1的主题由自然地理基础改为地理科学常识,选择性必修3是新增加的主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据介绍,即使是沿用旧教材模块主题,也按地理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进行了重新构建。
2.新教材突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方便教学,降低了难度。
一些地理基本概念,通过既通俗又符合其基本内容的方式表述。
同时,新教材控制了活动题难度,减少“活动”设计的问题数。
3.新教材增加了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内容,如水循环情境设计,引用了我国古人对水循环思考的描述等。
同时还增加了反映我国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成就方面的内容。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特征,新教材选取了较多的、不同类型的图像,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阅读性。
如何应对地理新教材的变化1.老师在教学中积极结合教材中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导引促进学生与情境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素养。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对教材内容的知识逻辑线索的梳理,将知识逻辑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
此外,教师要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借助一些情境材料或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2.指导学生在学习地理新教材时,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并用所掌握的地理原理来解释日常现象。
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联系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图表和问题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地理原理与规律,注意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会对地理原理的迁移与运用,进行变式练习。
高中新教材改革方案高中新课程方案提出,学校应建立选课指导制度,提供课程说明和选课指南。
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门队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五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一连续的过程,其作用规律如下:3.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类型成因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固结成岩)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下,原来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片理构造大理岩(石灰岩)、板岩(页岩)、石英岩(砂岩)、片麻岩1.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2.三大类岩石中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必是沉积岩。
4.外动力作用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2.2 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之相对应的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变形变位,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称为地质构造,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2)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褶皱——褶皱山(1)褶皱:岩层因地壳运动,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发生弯曲,叫褶曲(山岭和谷地);如发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
(2)基本形态:背斜向斜产生原因原本水平的岩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特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岩层①~③由老到新)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地形上——“背斜成山”地形上——“向斜成谷”侵蚀后地貌(地形倒置)“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背斜、向斜判别背上拱,成山岭;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山谷。
地理新老教材对比
新旧地理教材的主要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内容选择:新教材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突显地理实践力。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在自然地理部分进行了一些补充和增加。
内容组织:新教材彰显学科逻辑,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发展。
例如,新教材通过"补充必要知识内容",“增加知识标题”,“融合相关知识”,"按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安排知识点的先后顺序"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教材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内容呈现:新教材的呈现形式多元化,趋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例如,新教材更加注重"图文结合",充分展示了"图文并重"的特点。
作业系统:新教材的"作业系统"的改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助于辅助教学。
人教高中地理2023新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运动与地图的制作2. 世界地理坐标与经纬度的测定3. 区位与版图的认识4. 地图与地图的投影方式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 基础的天文知识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 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地貌4.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第三单元:地球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与问题2.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3.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4. 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单元:地球的气候1.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2. 气候与生物3. 气候与人类活动4. 气候变化与应对第五单元:地球的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2.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3. 城市与城市化4.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第六单元: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保护1.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3. 环境问题与保护4.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第七单元:地球的区域1. 区域的地理概念与划分2. 世界主要区域3. 中国的区划与区域文化4. 区域发展与合作第八单元:国际交往与全球问题1. 国际交往的基础知识2. 中国与世界3. 世界发展与中国机遇4. 全球问题与应对第九单元:地理科学的方法与工具1. 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 地理调查与设计方法4. 地理科学发展与应用的前景以上是人教高中地理2023新教材的目录内容。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地球与地理领域的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篇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几十年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独树一帜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的教材体系结构。
新教材改为初二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丁卯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
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认识基本特征、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服务体系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分布区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
以《东亚》一章为例,新教材改变过去没有“概述”,分国地理平铺直叙、无法突出重点的缺点。
在内容安排上才增加了“概述”,以归纳共同性,突出亚洲区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其东西部差别,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改变了过去面面俱到阿库县的传统体系。
并且注重在相对性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传授联系,以利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最合适了东亚经济最更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
《概述》一节,自然地理另加人文地理。
《日本》一节人文地理为主,并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积极探索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面也作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重视。
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统计、资源和环境等重大弊端,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
以《巴西》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国土社会各界的热带国家——人口分布在东部内陆地区——壮阔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经济——新建设的首都巴西利亚。
这些简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巴西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引入给学生们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
通过学习这些新教材,我对地理的理解也得到了不断深化,并且产生了一些感悟。
首先,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过去,地理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强对地理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新教材强调跨学科的学习。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新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例如与历史、生物、经济等学科的交叉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并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提高综合学科素养。
另外,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地观察和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新教材
通过引入问题解决、项目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地理学科与环境紧密相关,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学习新教材,学生能够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引入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新的学习机会和体验。
通过学习新教材,我对地理的理解不断深化,并且意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我相信,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美丽而复杂的世界。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部分。
必修教材分为第一册、第二册共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共3册,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2019审核通过。
一般来讲,高二是学习地理必修一二的阶段,参加水平考试后就不用学了。
如果选地理方向,高三会继续学习选修一二三。
每个学校的教学计划不同,学习的顺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2022年开始,所有公立学校的新生都将使用新教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
中学地理教材全套目录最新
1. 第一章:自然地理
- 1.1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 1.2 大气层和天气现象
- 1.3 陆地和水体
2. 第二章:人文地理
- 2.1 人口与人口分布
- 2.2 农业与农业发展
- 2.3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3. 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
- 3.1 GIS的基本原理
- 3.2 GIS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 3.3 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第四章:地理研究方法
- 4.1 地理实地调查和实验
- 4.2 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
- 4.3 地理模拟和模型构建
5. 第五章:地理知识与技能
- 5.1 地理概念和基本知识
- 5.2 地图阅读和地图制作
- 5.3 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
6. 第六章:区域地理研究
- 6.1 中国地理研究
- 6.2 亚洲地理研究
- 6.3 全球地理研究
7. 第七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7.1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 7.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 7.3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以上是最新的中学地理教材全套目录,共包含七个章节,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知识
与技能、区域地理研究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教学建议作者:钟丹肖显杨来源:《地理教育》2024年第13期教材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与桥梁,是教师调动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构建的手段。
一本结构合理、体系完整的教材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
江西省作为第四批实施新高考省份,将于2024年试行“3+1+2”高考新模式。
为了加强与新高考的衔接,2018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1年秋季,江西省全面启用高中地理新教材。
江西省目前使用的地理新教材版本主要是人教版和中图版。
两个版本的新教材各有其特点,与旧教材相比也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
教师初次使用新教材时,会感到不适应,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处理教材、处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使用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广大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的困惑。
基于教师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笔者对人教版和中图版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教材整合使用的相关教学建议,力求使高中地理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新旧人教版对比分析1.框架结构的变化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为一个全新的模块,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1),本模块内容宽而浅。
原必修一的自然地理基础,安排在选择性必修一。
2.内容编排的变化相比旧教材,新教材增加了一整本全新内容的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人教版新教材的必修内容增加了地球的历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海水的性质、地貌的观察、植被和土壤、自然灾害、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服務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减少了地球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最新人教版(2023年)高中地理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1 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1.3 地球的形状和地理坐标1.4 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第二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1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和特点2.2 气候与气象2.3 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影响2.4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2.5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三单元:经济地理学与产业发展3.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3.2 农业与农村地理3.3 工业与城市地理3.4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第四单元:人口与城乡发展4.1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4.2 人口数量与人口分布的规律4.3 人口与城市化的关系4.4 农村人口的流动与农业发展4.5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发展第五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5.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5.2 区域差异与地区发展策略5.3 地方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5.4 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第六单元: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6.1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6.2 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6.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6.4 资源约束与可持续发展路径以上是最新人教版(2023年)高中地理教材的目录。
在这本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探讨经济地理学与产业发展,研究人口与城乡发展,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深入了解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 Ø人教版2024 七年级地理上册演讲:**时间:2024.09.01前 言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明确提到了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
熟悉2024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
目 录《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结构比对《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教学安排《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整体重要变化《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变化要点解读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2024年版教材与同学们谈地理——地理第一课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三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化校园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世界的地形第三节海陆的变迁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五章居民与文化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城镇与乡村第三节多样的文化第六章发展与合作【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删除的目录l世界的语言和宗教l人类的聚集地——聚落新增的目录●地球的宇宙环境●地图的选择和应用●世界的地形●城镇与乡村●多样的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化校园●【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第二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人类的太空探索) 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世界的地形(陆地地形 海底地形)第一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二节第三章第一节第六章新增的内容删除的内容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人口数量过多的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第三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三节第五章第二章第三节数字地图的应用2012年版教材章节章首页标题课文随图思考思与学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2024年版教材章节章首页标题课文随图思考阅读材料活动随着课标在对知识要求方面进行了调整,本着不改变整体框架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前提下,相应的教材内容也围绕着课标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调整,有继承也有创新。
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第一章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 地图的类型、制图方法和使用
- 气候与天气
- 气候要素和类型
-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 植被与土壤
- 中国的森林资源和保护
- 土壤的形成、类型和肥力
- 水资源
- 世界水资源、用水和管理
- 中国的水资源、用水和保护
-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 生物圈的组成和结构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
第二章人文地理
-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
- 城市发展和规划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的概念和类型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 旅游与文化
- 旅游资源和类型
-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 全球化的特征和趋势
- 区域发展的对策和机遇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征
- 自然灾害的防治和减灾
该教材详细介绍了地理学知识点,旨在让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了解自然、人文地理,以增强地球环境和地球人文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生阅读此教材,他们将了解到自己所在的环境,学会保护和关爱它,保障人类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全)第一册: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理学的基础概念- 地理学的定义-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理经度和纬度2.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日- 地球的照射与季节变化-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3. 地理环境与生活-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册:中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理区划-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界- 中国的地理区划2. 中国的地貌与地质- 中国的地貌特征- 中国的地震与火山活动3. 中国的气候与人文-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区域分布- 中国的民族与宗教4. 中国的经济与交通- 中国的主要农作物与农业区- 中国的主要工业与工业区- 中国的交通运输与通讯第三册:世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1. 世界的自然环境- 世界的陆地和水域- 世界的自然区划2. 世界的人文环境- 世界的人口与城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世界的文化与旅游3. 世界的经济与贸易- 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与贸易区- 世界的交通与通讯第四册:地方地理与环境问题1.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与交通2. 中国的西部内陆地区- 中国的西部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与交通3. 中国的北方与南方地区- 中国的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北方地区的经济与交通- 中国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南方地区的经济与交通4.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保护- 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第五册:地球与人类1. 地球与全球问题- 地球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全球变暖与全球气候变化2.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规划3. 文化与发展- 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4. 各国间的合作与冲突- 国际组织与全球合作- 各国间的冲突与争端第六册:地理技能与实践1. 地图符号与图例- 地图符号的使用- 图例的阅读2. 制作地理统计图- 条形图与饼图- 折线图与散点图3. 地理实地调查与报告- 地理实地调查的方法与过程- 地理报告的写作与展示以上为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完整目录。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总目录本目录为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最新版总目录,涵盖了必修和选修各个模块的内容。
为了便于学生和教师查找和使用,我们对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编排。
必修部分必修1:地理科学基础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 地球的运动1.3 地图的编制2.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2.1 气候系统2.2 天气系统2.3 地形与地貌2.4 河流与湖泊3. 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3.1 人口与城市3.2 农业与工业3.3 交通与通信3.4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必修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第一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1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 地形与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3 水文与生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第二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2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第三章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 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差异3.2 区域发展与规划3.3 案例分析: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选修部分选修1: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1.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基础1.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应用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2.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应用2.1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2.2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2.3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选修2:旅游地理1. 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1.1 旅游活动的概念与特点1.2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评价1.3 旅游规划与管理2. 第二章旅游地理环境2.1 旅游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2 旅游地理环境的变化与保护2.3 旅游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城市地理1.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1.1 城市的概念与特点1.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1.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第二章城市地理环境2.1 城市地理环境的结构与功能2.2 城市地理环境的变化与规划2.3 城市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 第三章城市规划与管理3.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2 城市管理与服务3.3 案例分析:不同城市的规划与管理选修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第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1.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1.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 第二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2.1 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2.2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实践2.3 案例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上为最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总目录,希望对您的学习和使用有所帮助。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本节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地球所在的星系、银河系和宇宙中的位置关系。
同时,讲解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节介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对地球的热能、光能和其他辐射的影响,以及太阳风和磁场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本节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如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本节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等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特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本节介绍地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所引起的大气运动,如气压带和风带等。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本节进一步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本节介绍常见的天气系统,如气旋和锋面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本节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应对措施。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本节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和机制,以及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本节介绍海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如洋流和海洋环流等。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节介绍水资源的类型和分布,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等。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本节介绍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的力量,包括内部地质力量和外部气候力量等。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本节介绍山脉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山脉和山地地貌的特点。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介绍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河流和河谷地貌的特点。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节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包括地球系统、生态系统和人地系统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节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