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陈爽
- 格式:docx
- 大小:27.72 KB
- 文档页数:2
新课标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随着新课标高考的变革,地理作为高中必修课程之一,备受考生关注。
地理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常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扰。
如何有效备考地理成为许多考生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新课标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
一、把握新课标考试内容新课标高考地理主要包括人地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球与地图、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首先要对新课标的考试内容有明确的把握,确保自己对每一个模块的知识点都了解透彻。
要能够掌握这些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系统学习课程知识在备考地理时,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可以通过参考教材、课外书籍、相关资料等途径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特别是要注重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要能够将散落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多维度理解地理知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比如将地理知识与历史、政治、经济等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交叉应用。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有利于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
四、强化实际动手能力地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包括地图阅读、地图制作、地理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等实际操作技能。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地图的认识和使用,提高自己的地图阅读和地图制作能力。
也要增加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通过多做习题、练习考真题等方式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五、灵活运用各种复习材料备考地理时,要善于利用各种复习材料,比如教材、习题集、模拟试题、历年真题、参考书等。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复习材料,灵活运用这些材料来强化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六、注重实战演练在备考地理时,注重实战演练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每周一测、每月一考等方式来检验和巩固自己的地理知识。
在实战演练中也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调整和弥补。
2024届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下二轮复习备考策略随着高考的临近,为了提高地理科目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对地理知识进行二次复习备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策略,帮助考生在二轮复习备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查漏补缺:在第一轮备考中,我们需要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掌握,但是难免会有遗漏和疏忽。
在第二轮备考中,我们需要重点查漏补缺,找出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复习。
可以通过参考教材、习题册、以及各类参考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
2.突破重点难点:城市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是地理科目的重点难点。
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需要进行重点理解和深入学习。
可以通过查阅各种专题资料,比如相关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了解最新的经济地理发展趋势和政策,加深对这些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多维度的综合能力:高考地理科目不仅仅考察记忆和理解能力,还会涉及到举证能力、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备考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多维度的综合能力。
可以通过辅助材料的阅读、历年高考真题的分析和解析、模拟考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解题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时空结合的整合能力:地理科目是一门以时空为特征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将时空结合进行整合。
可以通过整理时空历史沿革、构建时空关系图和时空对比等方式,增强对地理科目的整体把握能力。
5.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在备考中,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按照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设置合理的复习时间和进度。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分配时间,避免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此外,要注意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上学路上、睡前等时间段,通过背诵地理考点、阅读地理相关文章等方式进行强化复习。
6.做好复习总结:随着备考的进行,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复习总结。
可以通过整理知识框架,梳理并总结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和特点,以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形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研究作者:石文举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12期【内容摘要】新高考大纲提出了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
为响应新高考的改革号召,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对地理教学中侧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规定。
因此,高中地理的备考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
对新高考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地理备考策略。
本文通过解读地理核心素养概念,研究分析新时期对高考地理的新要求、近年来高考地理的变化及发展方向以及当前地理新高考备考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新高考备考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备考策略引言想要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训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加强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理解地理概念、描述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制定和运用有效的地理备考策略,实施有效的地理的教学方案,采取合理的地理教学措施方可以培育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地理核心素养概述新课改要求侧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将所学知识和所学技能综合运用起来去解决复杂难懂的问题,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学科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视野,并且能够运用实践经验去解决问题等转化形成的学科综合素质。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可以运用综合的思维去探索问题、具备清晰的区域认知能力和拥有良好的地理实践的能力四个方面。
其中的核心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类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与探究。
运用综合的思维去探索问题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要掌握的方法。
体现的是人们应全面地、完整地、有条理地理解地理事物、阐释地理现象。
良好的地理实践的能力是在进行地理实验、模拟地理现象过程中形成的行动能力和素质,拥有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可以更加清晰明确地理解地理事物的概念,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探析新课改下地理高考备考策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地理高考备考策略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调整。
新的课改下,地理高考备考需要考生更系统、更全面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通过对新课改下地理高考备考策略的探析,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备考建议和指导。
一、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要求在新课改下,地理课程的内容和考试要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考生们首先需要了解新课改下地理高考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要求、考试形式的变化等。
只有了解清楚新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生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并且更加有效地提高备考效率。
二、理清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新课改下,地理学科知识的体系可能与以前有所不同,考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清地理学科知识的体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可以通过系统地复习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网络。
这样一来,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就能够更加理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更好地应对考试中出现的各种考题。
三、注重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下,地理高考的考察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相比以往的地理高考,新课改下的地理高考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考生们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生们可以通过多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实地调查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使自己更加了解地理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更加能够在考试中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四、多练习模拟题和历年真题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需要多进行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
通过多进行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考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形式和出题规律,更加熟悉考试流程和考试环境。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练习,考生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考试题型和难点,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五、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能力六、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复习计划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需要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制定复习计划。
通过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制定复习计划,考生们可以更加规范地安排自己的备考时间,更好地掌握备考节奏,更好地完成备考任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学业质量评价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学业质量评价设计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宽视野的重要角色。
而对高中地理学业质量的评价设计是保证学生真实水平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一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学业质量评价设计方案。
1.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知识、能力和态度三者的有机融合和内在统一。
在地理学科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方法和技能的运用以及地理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2. 设计地理学业质量评价内容2.1 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学业评价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计评价内容时,应覆盖高中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规律的应用等。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程度。
2.2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业评价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包括空间思维、系统思维和综合思维等。
评价内容可以设计一些较具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和创新等思维操作,以考察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3 地理方法和技能的运用地理方法和技能是地理学习中的实践操作和实际运用。
评价内容可以设置一些实地调查、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等任务,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地理方法和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可以是任务型题目,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完成一系列地理任务,旨在考察学生地理方法和技能的应用能力。
2.4 地理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地理学科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态度和价值观是地理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
评价内容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与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判断。
通过评价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看法,以考察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地理价值观的培养。
3. 评价方式和标准评价方式可以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近五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以全国卷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度剖析近五年来我国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聚焦于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这些素养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现。
通过对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出高考试题设计的趋势变化、考核重点以及对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要求。
文章首先将对近五年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提炼出各类试题所关联的地理核心素养要素,进而明确各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权重变化。
结合实例解析,展示如何通过试题解答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试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策略。
本文还将展望未来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以期更好地应对高考挑战,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近五年地理高考试题内容分析近年来,我国高考地理试题持续体现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度考察,尤其在近五年的全国卷中,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通过对2017年至2021年全国卷地理试题的系统梳理与分析,可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近五年来的高考试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应用性,不仅考核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还通过情境化题目设计,要求考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城市规划、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议题。
聚焦学科综合能力考查:试题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模块,并凸显了区域地理背景下的综合性分析能力。
例如,频繁出现涉及气候变迁、生态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迁移等方面的跨学科综合题型。
突出地理信息技术运用: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技术在试题中的融入愈发普遍,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现代地理工具解决地理实践问题。
探析新课改下地理高考备考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高考备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高考备考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析新课改下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下地理高考备考策略需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能力”与“素质”,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地理高考备考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备考策略要注重拓展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做案例分析题、图表分析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改下地理高考备考策略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地理高考备考策略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备考过程中,可以加大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的比重,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科研项目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地理高考备考策略需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以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综合能力、学科整合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下,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备考和迎接高考的挑战。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根据以上分析,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基于新高考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一、基于新高考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根据新高考改革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1. 强化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现象的解释、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地理问题的解决,通过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联系和推理,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2. 注重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在现代社会,地理信息技术已成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能力。
3. 加强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实际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4. 鼓励地理创新能力培养:地理学科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地理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科技竞赛、编写地理科普文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创新意识和能力。
5. 培养应用技术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可以通过跨学科合作项目、综合实验研究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发展。
6.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教师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潜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提高其地理学科能力和兴趣。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综合题设计和分析作者:陈西玫胡昕娟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3期[摘要]分析近五年全国高考课标卷可以发现,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考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考查的基本形式是基于现实的地理环境,分层次、推进式地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计;综合题[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91-02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在不断地调整,新课标的推进也在顺利地进行。
我们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会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对学生运用地理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级子目录有如下四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二级目录下再细分为更为详细的分支。
对近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考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考查的基本形式是基于现实的地理环境,分层次、推进式地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下面是笔者的一种尝试,笔者从考查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设计了一组试题。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建议年级:高三年级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基本因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对地形地势特征的判读、描述;农业的区位条件;用系统、全面、动态的思维,在空间区域里看待动态的地理问题。
西藏八宿县同尼村年平均气温10.4℃,平均最高气温17.6℃,平均最低气温4.5℃,年平均降水量约233mm。
八宿县为半农半牧县,主要农作物有苦荞、青梨、小麦、玉米、高粱等,主要饲养牦牛、马、羊等。
当地在长期耕种经验中形成了“田中田,埂中埂”的方法,雪融时会出现一幅精美的叠状“树叶图”。
图1、图2示意“树叶图”景观与八宿县同尼村周边地形。
近年来,一种名为“拉鲁卡”的指定用酒供不应求。
这是一种用苦荞酿造的酒,产地在昌都地区八宿县。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学科素养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优化地理学科备考能力的四大关键步骤●河北省衡水中学 周媛二、精准施力:摸清命题特点,培养关键能力(一)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命题特点由表1和表2可得出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的命题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围绕必备知识,注重考查的基础性全国卷试题情境的选择均围绕考生所必备的主干知识展开,既不偏离生活经验也不超出认知水平。
例如:全国甲卷1—3题考查了工业区位条件分析,4—6题考查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37题考查了沙尘暴与锋面天气;全国乙卷1—3题考查了大城市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4—6题考查了农业发展的创新形式,9—11题考查了风矢图和风的基本原理。
两套试卷有很多相似考点,说明不同试题其实只是换个视角看世界,换种思维想问题,换种方法说事理,说明地理试题变的是情境(外在的信息和问题),不变的是学理(内在的事理与道理)。
2.创新关键能力考查,突出人才选拔关键能力是支撑考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能力,是培养核心价值、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全国卷能够多维度、多要素创设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坚持了对关键能力考查,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了对整合信息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深挖。
例如:全国甲卷7—8题,通过对某小尺度区域海岸线变迁图的分析,先推测海岸线变化最快的原因,再基于变化推断图中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
上下两问衔接紧密,既落脚于湖泊和海湾基本概念的对比,又在考查形式上有所创新,并表1 2022年地理高考全国卷甲卷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题型题号考查内容考查能力必备知识命题内涵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选择题(44分)1—3工业区位条件分析科学发展观√√√4—6区域农业发展差异和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的发展观,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发展√√√7—8湖泊和海湾的基本特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因素科学的思想方法锤炼√√√9—11水循环影响因素,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的发展观,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科学的思想方法锤炼√√√必考题(46分)36区域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区域特征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7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和合理防御科学的思想方法锤炼,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选考题(10分)43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因地制宜的发展观,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发展√√√√44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研究深植环境保护理念,钻研科学的实践探究方法√√√√表2 2022年地理高考全国卷乙卷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题型题号考查内容考查能力必备知识命题内涵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选择题(44分)1—3城市化背景下的人口迁移人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4—6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发展,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发展√√√√7—8某流域的洪水发展机制科学的思想方法锤炼√√√9—11不同高度的大气环流科学的思想方法锤炼√√√必考题(46分)36区位条件分析、区域水源淡化工程建设结合区域特征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7不同区域背景下海岸线位置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科学的思想方法锤炼√√√选考题(10分)43评价观景台的意义辩证看待问题√√√√44氮沉降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科学的思想方法锤炼,深植环境保护理念√√√√一、知己知彼:整理试卷内容,明确考查要求结合了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联系海岸线变化的底层逻辑,辅以图文信息合理设问。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研究作者:叶克鹏郭剑峰来源:《地理教育》2019年第01期编者按:教育部推行的“新高考”在部分省市经过多年的试验已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新模式,彻底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同时针对学生偏科的现象进行改革,取消了文理分科。
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化,2018年全国又有部分省市进入新高考序列。
为此,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在新高考模块中开设省区专栏,陆续刊载已进入新高考模式的省区在新形势下的备考复习、教学探索和经验,希望给后续进入高考新模式的各省区广大读者、作者提供更多信息,助推新高考模式的深入推行。
摘 ; ;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深入,浙江省地理高考选考的备考策略也随之需要调整,有效的地理选考备考策略离不开对新高考的研究。
文章在对一线高中教师和在校学生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考改革后地理选考备考策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对地理教育实践的指导进行探索,提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地理选考备考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学科核心素养;备考;策略一、了解现状知方向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同时,浙江省的新高考制度也在进一步推进。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着力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浙江高考综合改革的目标[1]。
根据《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新的高考制度实行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并拥有2次考试机会。
同时,考生可选择其中较为满意的成绩作为高考录取成绩。
高校则根据各专业学科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选考科目种类和数量,结合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由此,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机制,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研究摘要: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承载着对地球空间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的使命。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科目要求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有效备考策略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以确保学生在新高考体系下能够充分发挥潜力,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地理科目在新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1.新高考地理改革趋势地理知识的深化与拓展。
在过去,地理考试主要关注地理知识的基本掌握,而新高考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对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不仅要了解事实,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
传统的地理考试主要注重知识的量化评价,而新高考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地理知识,还需要培养地理思维、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高中地理学科素养分析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的知识包括了地球的物理特征、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现象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地理知识,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等特征,了解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地理知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如人口迁移、资源分布、城市化等。
掌握这些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现象和问题,加深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为地理学科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地理观点和态度。
地理学科强调全球视野和综合思维,要求学生从全局角度看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可以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关注地球问题和环境保护,提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
地理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三地理备考策略发布时间:2021-11-27T12:17:21.14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2月上作者:朱甜英[导读] 基于核心素养,在高三地理备考阶段,首先教师需要精准整合教材内容,精准把控高考重点,把握知识点的原理。
其次教师需要精准定教,优化教学设计,将备课内容有层次、多角度地教给学生,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尤其注重形成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实践力。
最后教师需要合理地反馈与评价,师生双方实时反思,提升教学效果。
浙江省嵊州中学朱甜英摘要:基于核心素养,在高三地理备考阶段,首先教师需要精准整合教材内容,精准把控高考重点,把握知识点的原理。
其次教师需要精准定教,优化教学设计,将备课内容有层次、多角度地教给学生,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尤其注重形成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实践力。
最后教师需要合理地反馈与评价,师生双方实时反思,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地理;备考策略;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得到了一定的更新,这使得高中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目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在地理学习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
在进行地理备考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终身发展,才能在提升备考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的复习效率,为学生顺利参加高考做好一定的铺垫。
一、精准了解教材内容鉴于教材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总结当前课本,而且可能要总结其他版本的课本,对课本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析,将教学重点找出来,立项列纲。
有条理、有层次、多角度的整理会让教学更标准化和清晰化,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备考,让学生的思维清晰化。
深入了解了教材内容,确定了备考内容之后,如何有效地教授给学生也是一个难题,也属于备课的内容。
地理教师可以求助于网络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海量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兼具趣味化、简洁化的特点。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陈爽
摘要:随着新生考试改革的进展和地理学科核心识字概念的不断深化,四川省
地理学科考试的准备战略也需要调整。
根据对一线高等学校师生的调查和采访,
分析了高考改革后地理选拔的准备战略问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育实践
指导。
关键词:新高考;学科核心素养;备考;策略
1了解现状知方向
在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中,四川省新的高考制度也在跟进。
继教育规律和人才
培养之后,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个别发展为改革焦点,推进高质量教育,
是浙江高考全面改革的目标。
根据《四川省深化高考报名系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新高考系统将实施候选人确定自己选择的对象。
在高中生考试的7个科目中,加上化学、生物学、技术(包括一般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提问,作为大学入
学考试的对象,独立选择3个科目,有2个检查机会。
满族家庭考上大学的成绩
也是可以选择的。
大学和大学将根据专家分类的开发需求,对所选考试对象的应
对类型和数量进行安排,与其他选择条件、综合评价、高质量入场选择相结合。
结果学生们进行了独立的选择,加重了分散测试的负担。
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西生试验宣布破产。
大学入学考试改革深化后,不仅集中调查内容和评价方法,
还集中讨论和教育方法。
传统的考试准备战略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日臻完善。
纪
律以新的地理战略为基础,通过高考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综合性,更好
地发展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知识、物理和精神。
大学入学考试的地理研究通
过论文泄露。
这篇论文的一个特点是候选人在地理上集中。
本高中以几个普通高
中为对象,选择了无作为。
第一排老师通过调查和面试为学生们准备了地理考试
和考试,现在对一般的方法和考试准备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
高考地理教育的现
状与课题。
2解读变化明趋势
2.1 选考试题变化概况
在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后,四川省地理考试包括:一些学术考试问题的困难相对
较低;最大的变化是对新大学试题的难易度,具有基本的地理品质功能,对方法、
基本的地理、地理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呈现出试题的地理优势。
为了强调脊
椎的重要性,我选择了基础知识和改革,浙江大学入学地理考试论文,学生能力
测评与教学能力日立,以及有才的期中考试。
…靠近地理知识和地理思考的标准
答案对这道试题的影响,即所谓的答案反映了人类与地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重点是新入学考试学院的地理问题是个人关系、尊重自然概念、生活和谐和建立
学生指南的主要方面,它将与候选人的实际和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并将研究和讨
论一般的理想主义。
2.2 选考考试标准解读
考试指示显示,除了知识评价要求外,还有对受试者能力和品质的评价要求。
地理学提案主要以候选人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问素养为目的。
在实现这些内容点
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感情态度和价值”的结尾。
同时,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地区开发等课题,积累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
地
球和地球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珍惜地球,处理好环境。
这些都强调了
地理学核心识字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生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开发: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
3方法研究
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施必须与地理课程相结合,并且地理课程的目标必须依赖于地理核心读写理论的指导。
因此,基于地理学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以下关于地理选择的策略。
3.1增强理解素养内涵的学习
在学校层面上,为鼓励教师积极研究核心素养,尤其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教师层面上,要认识到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地理教育和学生选择的重要性,完全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暗示,并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实现概念指导、政策指导、资源整合和监管的全面覆盖。
3.2考试方向研究
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浙江选择考试地理考点的方法、难度、难度都有了多多少少的变化。
考试准备战略的正确公式化,需要对所选择的试题的特性的彻底理解作为目标。
在教育中,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要结合学科条件,把握考试准备的方向和困难,避免过度的轻蔑带来的惊讶。
3.3情境创建
在审查准备阶段,建立人类和谐是教育地理和基本特征的基本要求,教师目前需要采用综合方法和战略,本文件指出,课堂教师的教育空间有限,利用创造状况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和谐。
4结论
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师具有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战略,要进入入学考试学院的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材料只是学校数据的一部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龙明洲, 陈捷. 凸显思维立意命题思路导向价值观与核心素养培养——广西高考语文学科2019年试题分析及2020年备考建议[J]. 广西教育, 2019(40).
[2]庞桂香. 培养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2019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Ⅱ第25题评析[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9(15).
[3]陈鲁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说文本阅读命题新格局及应对策略——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28).
[4]李梅. 培育素养从容备考——高考视野下政治复习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9, 000(0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