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软组织损伤合并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1.92 KB
- 文档页数:2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例观察与护理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常出现于跑步、走路、爬山等长时间运动的人群中。
此病症通常由于运动过度、鞋子不合适或不能很好地支撑足部、足部过度运动、身体部位剧烈运动等原因造成。
在处理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时,不仅需要进行监测和诊断,还需要一份全面的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临床观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可能包括小腿压痛或刺痛、肌肉僵硬感、痉挛、发热、肿胀、尤其是在运动时更为严重。
相关的疾病背后隐藏着许多可能的原因,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观察,以便识别出主要的症状和发病因素。
1. 观察病症是否有加重的趋势或者其他不适症状。
2. 关注病人是否出现危险信号,如剧烈疼痛、瘀斑或损伤箭头指向病情严重的属性。
3. 观察病人的活动情况,了解本次发作与运动过程之间的关系。
护理计划:一个完整的护理账户应该包括以下事项:缓解症状、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和识别可能的危险信号。
同时,对于每一个患者,护理计划应该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以确保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缓解症状:针对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进行措施,比如冰敷、按摩、休息等方法。
2. 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第一次发作的患者应该停止一切运动和活动,确保休息充足。
而患者再次开始运动需持续地,这时候需要注意逐步增加运动负荷、正确的姿势和鞋子的选择。
3. 识别危险信号:如果患者出现极度疼痛、运动损伤、肿胀等危险信号,需要及时就医,治疗紧急。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应该有多重措施: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对于轻度的病情,物理治疗可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包括使用冰敷、热敷、按摩、理疗、牵引等方法。
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虽然常见,但一旦获得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患者通常都可以快速恢复。
通过多方面措施,包括临床观察、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让患者尽快重返美好的运动生活。
6例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筋膜间隙综合征病人的皮肤观察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科1961-1986年收治重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6例,其中6例并发本症。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2例,女4例。
昏迷时间为12-106小时。
损伤部位均有局部受压,4例有局部受热。
伤及上臂4例,手及前臂各3例,前胸、大腿及小腿各2例,踝、膝、颊部各1例。
5例入院时即发现肢体肿胀,1例入院后12小时始呈肢体肿胀。
肢体一处肿胀者2例,两个肿胀者3例,多处肿胀者1例。
其中3例肢体高度肿胀伴有血运障碍。
2例呈肢体轻度瘫痪。
局部表现:患处局部红肿、发硬、皮温增高。
表皮散在大小不等的水疱,部分水疱可融合、破溃。
伤部疼痛、压痛,可伴有感觉运动障碍。
重症在伤后48小时内局部肿胀逐渐加剧,并可相继在其它部位出现新损害。
少数可继发感染。
典型病例患者,女,24岁。
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抽搐16小时入院。
昏迷106小时后清醒。
右上肢肘关节以上及手部伸侧散在红斑及4处水疱,基底部潮红,大者7×3cm2红斑。
其上有1×1cm2水疱。
入院后我们对水泡进行了处理。
先将创面外周皮肤用75%酒精消毒,再用0.10%新洁尔灭消毒创面,以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渗液。
对已破水疱以庆大霉素液湿敷,每日2-3次。
渗液较多创面可涂龙胆紫。
因小腿、前臂严重肿胀,表皮破溃感染,本例采用了拱形支架疗法。
经治疗护理2周肢体肿胀明显减轻,撤去支架,继续以庆大霉素溶液换药(8万单位/100ml),每天换药一次。
经上述处置45天痊愈出院。
护理措施一、入院时的皮肤观察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陷入深昏迷者较易发生皮质损害,应注意查看全身皮肤,尤其应注意受躯体挤压的部位,对骨骼突出部位及肌肉丰满的部位均应注意检查。
注意局部有无红肿水疱,或类似烫伤样皮肤改变。
二、皮肤护理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机理,主要系局部受压血运障碍,组织缺氧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概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外周神经病变,由于长时间受压,引起肌肉组织水肿、血流受阻等多种病理变化,导致外周神经压迫受损。
当骨折发生时,肌肉组织水肿、血流受阻等病理变化更加严重,易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
本文介绍了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发病原因小腿骨折和骨筋膜室综合征都是由于外伤引起的。
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破裂,包括骨干骨折、骨端骨折、骨撕裂、骨粉碎等。
而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长时间的压迫导致肌肉组织水肿、血流受阻、神经受损等病理变化而引起的。
当两者同时存在时,肌肉组织水肿、血流受阻更加严重,局部血管、神经受到压迫和损伤,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症状和表现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1.疼痛:患者局部有明显的疼痛,且疼痛难以缓解。
2.肿胀:因为肌肉组织水肿,患处明显肿胀。
3.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局部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
4.运动受限:由于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受损,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运动受限。
诊断方法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肿胀、感觉异常、运动受限等。
通常需要通过X线或CT等检查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范围。
同时,神经电生理检查也可帮助了解神经是否受损,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存在。
护理措施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重点是减轻疼痛、防止感染、促进愈合,以及避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1.微创手术:通过手术缓解骨筋膜室内压力,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
2.床位休息:在护理期间,要保证患者床位休息,避免受力和活动。
3.冷敷或热敷: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使用冷敷或热敷,缓解局部肿胀和疼痛。
4.疼痛控制:在使用镇痛药时,要注意剂量和频次,避免药物过量。
5.饮食调理:患者需要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摄入,促进骨折的愈合。
6.感染预防:严格控制患处的清洁,避免感染发生。
结论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小腿骨折并发筋膜间区综合征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小腿骨折并发筋膜区间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
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小腿骨折并发筋膜间区综合征的患者56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与护理经验。
结果:56例患者中,经治疗与护理,54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坏死截肢,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为96.43%。
结论:对小腿骨折并发筋膜间区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保证患者良好的痊愈率,促进患者患肢恢复。
关键词:小腿骨折;筋膜间区综合征;治疗与护理筋膜间区综合征也叫做骨筋膜室综合症,是在包括了深筋膜、肌间隔、骨间膜、骨的骨筋膜室中,神经、肌肉等由于某些因素发生缺氧和缺血,进而引发相关体征及症状。
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麻痹、无脉、苍白、疼痛等症状,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筋膜间区综合征通常并不单独发生,主要在四肢受到损伤后容易发生,如果肢体发生严重挤压伤,则发生筋膜间区综合征的几率相对较高。
根据相关报道,在小腿骨折患者中,并发筋膜间区综合征的几率约在2%-3%左右。
对于此类疾病,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以确保患者良好的恢复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小腿骨折并发筋膜间区综合征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为(37.5±3.7)岁。
所选患者中,包括单纯腓骨骨折5例,单纯胫骨骨折9例,胫腓骨种下段双折28例,胫腓骨上段粉碎性骨折14例。
筋膜间区综合征的发生时间在伤后7h-8d,平均时间为(1.2±0.4)d。
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小腿骨折并发筋膜间区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且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相关原发性疾病的患者,合并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
1.2方法1.2.1治疗33例患者采取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不对胫骨平台骨折处理。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32例观察与护理小腿严重损伤或发生血管病变后,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肢体骨筋膜室内压力急剧增高,局部水肿,压迫室内通过的血管、神经,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水肿恶性循环,造成肢体血管、神经功能丧失,甚至坏死。
通过对病因、临床表现、骨筋膜室压的观察,能够尽早发现,及时有效处理,使肢体功能完全恢复。
标签: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护理我科收治的双下肢骨折病人有32例发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
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8岁,石膏固定1例,余为外伤所致。
其中车祸20例,挤压伤8例,重物砸伤4例,合并胫腓骨双骨折24例,合并神经、血管损伤6例。
全部病例经确诊后,行筋膜切开减压术30例,非手术治疗2例。
其中皮肤行初期缝合18例,延期植皮缝合12例。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28例,功能部分丧失2例。
1.2 临床症状对双下肢骨折及双下肢无骨折而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病人,要密切观察患侧肢体。
因肢体组织缺血和受压而剧烈疼痛;局部肿胀,严重压痛;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
被动牵拉时疼痛加剧,因动脉供血障碍静脉回流受阻[1]。
表面皮肤颜色苍白或潮红、发绀;远端动脉搏动可正常,但严重时减弱或消失。
2 护理2.1 术前护理由于病人患肢疼痛剧烈,可能有血管、神经的永久性损伤,肢体部分功能不能完全恢复,甚至肢体坏死、截肢,留下残疾。
故多数病人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烦躁、焦虑、悲观、恐惧。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给予同情,经常与其交流,耐心细致地听取病人的申诉,掌握病人心理,与病人沟通,语言亲切、和蔼,随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法、预后,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绝望感。
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做到态度和蔼、动作敏捷、准确、娴熟,努力使病人满意。
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切忌按摩、热敷及患处加压包扎。
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摘要】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30例小腿骨折病人进行动态监测,进行一系列护理措施。
认为早期对患肢进行观察和护理,加强术后护理是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提高治愈率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骨折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观察与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创伤患者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1]。
骨筋膜室综合征为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 常因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2],如不及时正确处理, 轻则引发肌肉血性挛缩, 导致功能障碍, 重则引起肢体坏死, 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 危及生命。
因此, 早观察、早诊断、早处理以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 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小腿骨折患者30例,其中有4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共3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其中4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在入院1小时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另外3例在入院24-48小时后发生。
经过及时手术切开减压和全身积极治疗,全部治愈出院。
2 临床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出现典型所谓“5P”症状即苍白、感觉异常、无脉、瘫痪以及拉伸筋膜时产生疼痛。
当肌肉广泛坏死时, 可引起全身反应,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 患者可发生休克、肾功能衰竭, 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 早期发现, 及时处理, 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
3 术前观察与护理3.1疼痛: 创伤后肢体持续烧灼样剧烈疼痛, 并传向远端, 疼痛呈进行性加剧。
若出现被动牵伸指、趾时引起剧烈疼痛, 为肌肉缺血的早期临床表现。
当晚期缺血严重, 神经功能丧失后则感觉消失、无疼痛感, 提示病情加重,应严密监护,及时处理。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及经验总结
吕卉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压力增高所致。
当骨筋膜室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使其中的血管关闭,神经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小腿55 mm Hg(1 mm Hg=0.133 k Pa),前臂65mmHg]。
【总页数】2页(P1009-1010)
【作者】吕卉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 271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非典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漏诊1例 [J], 余涌杰;胡胜平;石仕元;费骏;赖震
2.封闭负压引流术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 [J], 农林;陈志生
3.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创面及后遗症的序贯治疗 [J], 胡骁骅;李忠僖;沈余明;杜伟力;滕星
4.48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分析 [J], 陈玉琛
5.神经电生理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预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J], 陈思聪;吴锋锋;范星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小腿筋膜间隙(室)综合征小腿作为人体远端肢体,是一个特别容易受伤的部位。
日常被床角,桌角,台阶碰伤小腿的意外,屡见不鲜!!大多数这种外伤我们很容易忽视,很少有人重视小腿外伤后的青紫和肿胀。
我在临床中碰到了不少因为小腿碰伤后导致的筋膜间隙(室)综合征的患者。
部分患者还导致了严重的并发症,也有因此导致死亡的病例。
下面我就小腿外伤后导致的筋膜间隙(室)综合征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个同学的岳父,锻炼时被锻炼器械碰伤了小腿前外侧,皮肤出现擦伤和水疱,同学看了觉得问题不大,就送到换药中心进行换药。
换药过程中发现患者皮肤有水疱,患侧足部被动活动时小腿疼痛的症状,同学找我看看。
我过去一看老人创面皮肤已经发黑,周边有水疱。
活动其足部时,小腿疼痛明显。
我判断患者不是单纯的皮肤问题,其皮下或者肌肉组织一定有问题。
建议手术探查。
两天后,术中探查发现小腿的前间室肿胀,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部分坏死,为其做了间室开放和坏死肌肉清除后,患者痊愈出院,没有任何后遗症。
和同学开玩笑说,继续耽误下去就要出现大问题了。
为什么简单的一个碰伤导致如此严重的问题?这就要介绍一下小腿的简单解剖。
小腿一共有11条肌肉(10条主要的肌肉),分为3个群:前群;外侧群;后群。
其中后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每个群被小腿的筋膜限制在一个间室内。
这样就形成了4个间室:分别是前间室,外侧间室,后浅间室,后深间室。
间室分布如下图:图一:小腿的四个肌肉间室(前间室;外侧间室;后浅间室;后深间室)由于后小腿筋膜比较致密,间室的空间相对有限,一旦外伤导致其内的组织过度肿胀,就会导致间室压力骤增,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静水压(30mmHg)后,就会导致肌肉缺血坏死溶解,继而发生严重的肌红蛋白入血,肌红蛋白分子量比较大,会堵塞肾小管,进而导致肾衰,患者很快出现无尿,离子紊乱。
严重的可以很快导致死亡。
小腿发生碰撞,外伤后一旦被动牵拉足部出现严重的疼痛(比较早出现的症状),或者出现受伤远端5P征(麻木,无脉,苍白,疼痛,感觉异常),很可能就是发生了筋膜间隙(室)综合征。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105206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护理体会刘丽丽(敦化市中医院骨伤科,吉林 敦化)摘要: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严重创伤,原因致肢体骨筋膜室压力增高致循环障碍,而激发肌肉神经等,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种后果严重的损伤。
而本病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肢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而早期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及时合理处理。
关键词:骨筋膜;早期诊断;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5.165Early Nursing Experience of Leg Compartment SyndromeLiu Li-li(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Dunhua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unhua,Jilin,China) ABSTRACT: Compartment syndrome is a severe trauma,Circulatory disturbance due to increased pressure in the compartment of the body,Stimulate the muscles and nerves,A serious consequence of ischemic necrosis. A serious consequence of ischemic necrosis. Early treatment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Limb ischemia and other complications,The early rigorous observation and care is to ensure timely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KEY WORDS: Fascia; Early diagnosis; Complication0 引言我科在2013-2016年间,收治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24例,在其早期阶段临床护理方面作了总结,提出了3项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8例,女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