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3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阴性细菌,其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分布,常常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感染,尤其是对于危重病患者来说,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在临床上也备受关注,因为它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又具有易弥散性,所以对其的耐药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尿路、伤口和血液,而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其感染率更是较高。
据统计,约有10%至35%的重症监护病房内的病患受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鲍曼不动杆菌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接受长时间生命维持治疗的患者、有手术史的患者等人群更容易导致感染。
在临床分布上,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通过医源性途径传播,例如医护人员、病人的手接触传播、呼吸机连接管的交叉感染等。
在医疗卫生机构中,重点感染控制的工作也应重视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控制。
鲍曼不动杆菌因其广泛分布以及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而备受关注。
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其在临床上的治疗变得日益困难。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这类抗生素往往难以有效清除鲍曼不动杆菌,使感染难以控制。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效果也较差,其中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来说,这类抗生素的减敏现象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3. 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对于鲍曼不动杆菌也存在一定的耐药性,造成了在临床上的治疗困难。
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药物选择,尽可能采用联合用药或者选择对其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2009~2011年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情况及其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3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咽拭子、分泌物及尿液。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ICU)病房、呼吸内科和泌尿外科,其他病区有散在分布。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分布最多,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十分严重,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提示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和时间,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介入性操作的推广,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
鲍曼不动杆菌在非发酵菌中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位居第2位,在不动杆菌属中分离率最高[2-3]。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4]。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天然或获得性耐药,并出现多重耐药株,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研究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本组112例送检标本来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共培养出132株鲍曼不动杆菌。
标准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购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仪器与试剂血培养基由北京毕特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药敏培养基由武汉金宏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鉴定试剂为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ID32E鉴定试剂條,仪器为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ATB Ex-D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敏纸片来自杭州微生物制剂有限公司。
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与耐药性分析简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非常耐药的细菌,常在医疗机构中引起感染。
近年来,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变得越来越困难。
本文将介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和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选择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非常关键,以下是常用的抗菌药物选择。
碳青霉烯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其中,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也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肾脏损害和听力下降等,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链霉素类药物链霉素类药物如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等也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已经出现耐药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耐药性。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如甲氧苄啶、氨甲环酸等在过去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但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因为鲍曼不动杆菌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极高的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以下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非常高,主要原因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可以降解碳青霉烯类药物。
此外,碳青霉烯类药物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很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菌体表面有一种称为LPS(脂多糖)的物质,可以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形成保护。
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链霉素类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链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菌体表面有一种称为 EPS(外胞多糖)的物质,可以对链霉素类药物形成保护。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特别是在危重患者中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改善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其耐药性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临床样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和分析,了解其在不同人群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分析其对常规抗生素的抗性机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认识,促进临床医生对该细菌感染的警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减少其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1.3 研究意义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了解该菌株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情况,为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其耐药性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制定更科学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因感染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和医疗费用。
深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对于发展新型抗菌药物以及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对于促进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并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造成严重的感染。
根据临床病例和研究数据,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外科和呼吸科等医疗单位。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建议一、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常定植于人体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在医疗机构中是一种常见的细菌。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
1、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成因鲍曼不动杆菌常见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β-内酰胺酶(TEM、SHV、CTX等)和类OXA酶。
这些酶能够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抗生素失去药效。
②产生单倍体效应障碍物质(AmpC类酶),同时也有某些菌株在外加诱导剂(如氨苄青霉素)时产生此类酶,从而失去对该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③改变细胞壁的高分子化合物和药物外排泵P-gp等通过多个不同机制来降低药效,增加药物耐受性。
2、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全球流行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欧美国家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流行程度相对较低,但亚洲地区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
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一些医疗机构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报告频繁,耐药性比例很高。
据2012年中国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网发布的数据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已经相当严重,其中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广谱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
二、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建议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通过吸入、侵入性操作、导管和手术操作等途径感染人体。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生长繁殖,防止感染和传播,是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治疗感染的重要手段。
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建议如下:1、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和方法。
应该尽量采用短时疗程,特别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避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防止出现耐药菌株。
2、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组合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多,因此往往需要采取联合药物治疗,来增加药物的疗效和控制菌株的耐药性。
3、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
它可以导致各种严重的感染,比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而且,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就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土壤和水体中。
在医院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也是较为常见的细菌之一。
它常常存在于医院的各种设施和器械表面,比如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鲍曼不动杆菌还可以存在于医院的各种医疗废物中,包括污水、废弃药物、废弃器械等。
医院环境是鲍曼不动杆菌的一个重要的分布环境。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直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常面临抗生素治疗选择的困难。
以下将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包括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等。
导致其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失效。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为明显,包括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阿米卡星等。
导致耐药的机制主要是细菌对抗生素的靶点发生变化或者是细菌对抗生素的转运通道发生改变。
3.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4. 其他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抗生素,比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也有一定的耐药性。
而一些新型抗生素,比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拉唑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相对较低。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广泛,对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临床医学中,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工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需要加强对其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多重耐药性分析摘要:不动杆菌属是一类非发酵糖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近年来引起医院内感染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其中最常见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了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这种细菌具有极强的获取耐药基因的能力,已经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已经为人所熟知,但是其致病性和潜在的毒理性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该菌可引起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血行感染等各种感染,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
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的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耐药性1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类革兰阴性杆菌的非发酵菌,属于卡他莫拉菌属,最早发现于1911年,呈单个或成对排列,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多数菌株有荚膜,无芽孢、无鞭毛、动力阴性。
鲍曼不动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皮肤表面,在医院内患者的皮肤、结膜、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易定植。
体外存活的能力强,易造成克隆播散,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1]。
据国内研究,AB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 80% 以上[2]。
近几年的时间里,随着不同菌株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分离出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世界性的临床关注,更为严重的是这类病原菌在重症监护室经常引起暴发流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渐增高,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医生共同面对的重要难题。
2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2.1流行病学: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的水体和土壤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
该菌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上粘附。
此外,本菌还存在于健康人皮肤、咽部、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
感染源可以是病人自身(内源性感染),亦可以是不动杆菌感染者或带菌者,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尤其是对于患者的感染管理提出了挑战。
在临床上,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多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但在CF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多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其感染率相对较高。
据报道,CF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可高达3%~5%。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
在CF 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会导致病情加重,加快肺功能衰退,并增加治疗的复杂度。
在临床上要高度警惕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多样化,以及对抗生素的广泛耐药性,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常见的耐药性机制包括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和外膜蛋白通道蛋白(porin)缺陷等。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导致其感染难以控制,治疗效果差。
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问题亟待解决,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主要是通过多种机制来实现的。
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来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类酶(Metallo-β-lactamases),使得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高度的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外膜蛋白通道蛋白(porin)缺陷,使得抗生素难以进入细胞内部,从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鲍曼不动杆菌还可能通过上调多种外泌胞囊泡和多糖生物合成酶类基因来提高其耐药性。
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深入了解其耐药性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以便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抗生素药物。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本文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基本特征、临床分布、耐药性机制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探讨了该菌的耐药性防控策略。
研究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上分布广泛,耐药性机制复杂,存在多种抗药基因。
对于该菌的耐药性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总结与展望,本文还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更好地认识和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认识,拓展抗菌治疗的思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防控策略、基本特征、耐药性机制、研究成果、总结、展望、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不够可以自行添加一些观点和深度的分析。
的内容如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可以引起多种感染疾病。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在医院感染中占据重要位置,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是其引起感染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了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且这些耐药性菌株在不断演化中逐渐凸显强大的耐药性。
目前,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机制,本文将对其基本特征、临床分布情况、耐药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耐药性防控策略进行系统地探讨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1.2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旨在了解该菌株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机制以及耐药性相关研究成果,探讨耐药性防控策略。
具体目的包括:1. 描述鲍曼不动杆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2009—2014年某综合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析目的:分析2009-2014年中山大学附属惠州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演变。
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惠州医院2009-2014年临床分离的1746株鲍曼不动杆菌,用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AST GN16药敏板进行MIC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结合医院临床病案系统分析耐药性。
结果:自2011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ICU、儿科、神经外科及呼吸内科病房的呼吸道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其中ICU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逐年上升明显,2013-2014年,ICU病房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达到了75.0%和68.6%。
结论:2009-2014年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明显,ICU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全院平均水平,亚胺培南耐药问题严峻。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resis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d from Huizhou Centr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during 2009-2014.Method:1746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2009-2014.The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by VITEK2 compact system,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was determined by AST GN16 drug sensitive plate,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WHONET5.6 software.Result:Since 2011,the detection rat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creased year by year,which mainly were the respiratory specimen of patients in ICU,pediatrics,neurosurgery and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howed increasing drug-resistant to almost all of the antibiotics,the imipenem resistance had increased year by year,imipenem resistance of the ICU in 2013 and 2014 were 75.0% and 68.6%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isolates of our hospital showed high drug-resistant to all kinds of antibiotics during 2009-2014,especially those strains isolated from ICU.Imipenem resistance has become a severe problem.[Key word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Drug resistance;Antibiotic drug effects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是一个专性需氧的革兰阴性菌,带有多种耐药基因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的分析与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从重症监护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非重复性鲍曼不动杆菌菌株198株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标本来源,并通过耐药试验判断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痰液及咽拭子标本的构成比最高,占81.8%,显著高于其他标本的构成比。
除多粘菌素B之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9种临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达到90%以上。
结论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来源于痰液及咽拭子标本,且对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要做好重症监护室的清洁工作,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传播,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属于条件致病菌。
调查研究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在住院患者中的定植率高达75%。
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收治的是各种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免疫力大大降低,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的死亡率可达66.7%[1]。
掌握重症监护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对于感染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重症监护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98株非重复性鲍曼不动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从重症监护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98株非重复性鲍曼不动杆菌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同一患者的相同部位经多次分离得到的重复菌株。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杆菌(ATCC27853),均由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 2 方法采用我国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DL-96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其配套的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及药敏卡,对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