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学生用)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9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练习等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等交际语言。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知识链接】一、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非亲属称谓)两大类型。
除此之外还有反映中国独特的人际态度的敬辞和谦辞。
(1)亲属称谓(2)社交称谓(详见课本91页)(3)敬语和谦语。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己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要点:“家大舍小令外人”)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常用谦辞“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烦。
“劳”(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拜”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叨”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奉”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
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进行情境交际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掌握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语境的选择、语气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探讨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一、语境的选择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不同的语境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首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应该使用正式的词语和措辞,以显得庄重和专业;而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词语,以增加亲切感。
其次,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语法结构。
语法结构是语言表达的框架,不同的语法结构可以传达不同的意义。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语法结构。
比如,在描述过程或者事件发展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时间状语从句或者递进关系的连词,以使表达更加连贯和流畅。
二、语气的运用语气是指语言表达中所包含的情感色彩,不同的语气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选择合适的语气。
首先,要注意使用礼貌的语气。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使用礼貌的语气,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比如,在提出请求或者询问时,我们可以使用委婉的措辞,以显得更加礼貌和尊重。
其次,要注意使用积极的语气。
积极的语气可以传递出我们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积极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魅力。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些特定的修辞技巧,以达到更加生动和形象的效果。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首先,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比喻和拟人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加形象和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一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感到自在和舒适。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与他人交流的兴趣,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2. 教学重点: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有效沟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交际用语。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一段生活中的对话片段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如问候、介绍、邀请、求助等。
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练习交际用语。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交际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练习,提高交际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观察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记录下自己觉得有趣的对话,下节课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的计划。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交际用语的准确性。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实践应用评价: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评估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交际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交际能力。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交际中的礼仪和技巧。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学习重点:1、了解说话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婉言”说话的场合、作用、方法。
主要内容:一、称谓语(1).亲属称谓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A。
“家大舍小令外人”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B。
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例如:年龄称谓趣谈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禁忌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一些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区分并运用称谓语中的谦称和敬称,探究中华民族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禁忌语,探究语言的发展变化,恰当运用语言。
教学方法:交流学习,梳理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梳理探究1、称谓语(谦称和敬称)(1)学生举出事例,教师补充说明,引导学生梳理谦称与敬称。
(2)寻找规律,总结便于记忆的方法。
(3)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
(4)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称谓语产生较多的原因。
2、禁忌语(1)学生自读语文教材《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中有关禁忌语的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生活中的禁忌语,教师补充说明。
(3)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开禁忌语。
(4)练习三、总结归纳1、方法小结:(1)称谓语:称谓有敬谦,一叫乐开怀。
(2)禁忌语:说话分轻重,好事连连看。
(3)委婉语:妙语巧逆转,觅得天地宽。
2、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勿践踏,违者罚款”等这些警示牌看了之后让人望而却步,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样硬邦邦的词语少了,草地上的标语换成了“小草含羞笑,请君勿打扰”,“芳草如茵,脚底留青”等,这样极具人性化的委婉语为小草赋予了更丰富的生命色彩,你还能想到哪些委婉的警示语呢?试举两例。
2、课下交流: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委婉含蓄地表情达意呢?一、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首先可以分为面称和背称。
面称就是称呼性称谓,背称就是指称性称谓,如亲属称谓的“爸爸、妈妈”是面称,“父亲、母亲”是背称。
有些称谓面称和背称同形,如“舅舅、老王”等。
称谓词从它们的交际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以下九个层次: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谦敬称谓、姓名称谓、亲昵称谓和戏谑称谓。
每一类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它们在使用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说话者要根据彼此的关系、说话的场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选择一个恰当的称谓。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是指人们在交流、沟通及表达观点时使用的方式和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使用语言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无论是在工作场所、学校、社交场合还是家庭中,语言的运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首先,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中,正确、准确地使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如果使用不正确的词汇、语法错误或发音模糊,就会引发误解或造成交流障碍。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避免语言上的错误。
其次,语言运用中需要适应不同的语境和对话对象。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使用的语言风格和用词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正式的场合,人们通常会使用正式的语言,而在亲密的朋友之间,可以使用比较随意或口头的表达方式。
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交际中语言运用的方式,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避免因为语言上的偏见或歧视而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另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还需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要关注对方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来鼓励和支持对方。
比如,当对方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可以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和勇气。
而当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或观点时,我们应该尊重并倾听他们的声音,避免使用冲突性的言辞。
此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还需要注意非语言的因素。
在交流中,非语言的因素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的音调等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非语言因素占了人际交流的大部分比例,比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所以,在交际中,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与语言相辅相成,使我们的交流更加清晰和有效。
最后,为了提高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效的练习和培训。
通过参加口语训练班、朗读练习、语音纠正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发音和语调,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实践等多种途径,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称谓语。
2、了解禁忌语。
3、学会使用委婉语。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2、教学通过课内探索延伸至课外,积累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的一些知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课时: 1课时一、导入二、放映幻灯片:1、准确理解称谓语。
2、了解禁忌语。
3、学会使用委婉语。
三、通过三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一)、1、情境一:解释下面红颜色词语的意思,并理解下面这段对话。
(小明在青少年画展上获得一等奖,小明带他的父亲前去拜访他的老师。
见面后,小明向老师介绍他的父亲。
)小明:这是令尊。
老师:哦,原来是家父。
你好。
父亲:您好。
小明啊,还不快拜见老师。
小明:这次我在画展上获了奖,多亏家师教导有方。
父亲:令郎这次在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
老师:哪里,哪里,还是您家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啊。
2、提问并总结:家大:自己亲属中的长辈、年长的平辈。
如家父、家慈、家兄等。
舍小:亲属中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妹、舍侄等。
令外人: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堂、令嫒等。
3、总结“称谓语”概念:“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幻灯片放映)4、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二)、1、情境二:(小强和小明是同学,他们好久不见,约好一起吃饭。
小强先到某饭店点好了菜,正等小明来,等了一会儿小明来了。
)小强:小明,你来了啊,怎么这么慢啊。
来,开饭。
小明:哦,其实我来了,刚才去厕所了。
小强:最近干么去了,怎么不见人影?小明:去晋江的一个渔民家做客了。
他是我舅舅。
小强:都吃什么了,肯定都是海鲜吧?小明:没错。
其中有一道清蒸鱼,我最爱吃的。
吃完鱼的一面,我迫不及待地把鱼翻过来了。
没想到被我老爸骂了一顿。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你知道吗?小强:不清楚。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准确理解称谓语,探究其蕴含的文化心理。
2.点燃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了解谦辞和敬辞。
3.学会恰当运用称谓语,营造良好人际环境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得体的称谓语进行交际教学难点掌握常见谦辞敬辞教学方法:交流学习,梳理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
在一次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
“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
”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知县因为不了解语言常识闹了笑话,可见在交际中选择恰当得体的语言非常重要。
交际双方是融合还是神离在很的程度上取决于言语艺术。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学习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用语言交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在这里仅探究学习其中的称谓语。
二、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准确理解称谓语,探究其蕴含的文化心理。
2.点燃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了解谦辞和敬辞。
3.学会恰当运用称谓语,营造良好人际环境三、梳理探究1。
正确理解称谓语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2给下列谦辞和敬辞分类,你从中能否发现什么规律?①鄙人乃山东人也②请问您尊姓大名③欢迎您到寒舍来④借您宝地一用⑤臣实不才,又谁敢怨⑥仁兄高见⑦晚生这厢有礼了⑧荷蓧丈人总结: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尊人卑己的文化观念,谦和礼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
现代称谓语分为两大类: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四、称谓语的选择1、对象性别、身份、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价值观念等2、心理世界个性、情绪、愿望、意图等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因素3、场合、环境4、书面语与口语五、回归课本下面这些称谓语你理解吗?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练习等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等交际语言。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知识链接】一、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非亲属称谓)两大类型。
除此之外还有反映中国独特的人际态度的敬辞和谦辞。
(1)亲属称谓(2)社交称谓(详见课本91页)(3)敬语和谦语。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己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要点:“家大舍小令外人”)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根据上面的解说完成下表常用谦辞“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烦。
“劳”(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拜”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叨”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奉”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
如:特此奉达。
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
如:当另函奉复。
贵(如贵庚、贵恙、贵干、贵姓、贵国、贵校)大(如大作、大驾、大名)高(如高见、高论、高就)玉(如玉成、玉体)垂(如垂询、垂爱)雅(如雅正,雅意)辨一辨:请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敬辞或谦辞: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敬辞,称对方到来。
: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敬辞,称宾客来到。
: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请人改文章。
:(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敬辞和谦辞呢写下来和大家一起积累二、禁忌语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一)避讳情况1.中国古代的避讳:避皇帝讳,避父母讳等2.现代社会中的禁忌语(1)生理上的缺陷(2)生老病死及家庭不幸(3)职业的禁忌语:渔民忌“翻”,戏班忌“散”、“伞”(4)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短处,学业能力上的不足,种种不够体面的经历和现状,这些也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经。
(5)特定的风俗习惯回族人忌食猪肉,当然不喜欢人家说猪。
西方人一般不高兴别人打听自己的年龄、工资收入。
不少农村忌讳逢年过节时有人上门讨债,遇有喜庆怕人家说不吉利的话。
“死亡”称谓自古以来,人类对“死”总有太多的忌讳,因此,“死”这一词语也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①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②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③佛道徒之死:涅槃、圆寂、升天、坐化、羽化、仙游等。
④尊长之死:仙逝、长眠、长逝、西去、寿终等。
⑤一般人之死:亡故、过世、谢世、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⑥其他特定讳称:英雄之死称牺牲;烈士之死称就义;为国之死称捐躯;救人之死称献身;遇险之死称罹难;公务之死称殉职;罪犯之死称毙命;突然病死称暴亡;病榻之死称断气;师长之死称千古;他乡老死称客死;短命之死称夭亡。
(二)讲求避讳的具体方法1、改换说法,需找替代对跛子讲客气,要说“你腿不方便,请先走!”老张长得胖,这是生得“富态”,老李长得瘦,这是长得“精干”。
2、注意语言对象,以防产生反感化学老师买五斤肉被少了五两,很气愤, 于是前去理论:“师傅,或许你今天多喝了几杯乙醇,没认清秤杆吧!肉是氢、氧、碳三种元素的结合体,难道这肉里氢和氧结合得太多了照理说肉是脂肪,不是汽油煤油这些烃一类物质,怎么这么快就挥发了250克呢”语文老师帮忙说:“你是树上黄叶,我是冷峻秋风;你是脸上污点,我是明亮镜子。
神圣而庄严的道德法庭,不需要程式化、平庸化的证明,良心就是最公正最伟大的法官。
啊,顾客是上帝,顾客是……”结果:杀猪匠操起了刀……3、入境问俗,入乡随俗南京人结婚时忌讳人家送伞作礼物,“伞”和“散”是同音,太不吉利,送不得也说不得。
上海人看望病人忌带苹果,因为上海话“苹果”和“病故”一个念法。
4、注意语言环境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描述性语句用于书面语,在此要用口语)三、委婉语委婉语是在语境的制约和作用下、体现交际主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表达者不直说本意,而选用具有与直接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说法来替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课文示例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
”——《林黛玉进贾府》委婉语,应该怎么使用1、向别人发出请求时,可使用委婉语。
2、拒绝别人的时候,你可以用别的理由婉言推辞。
3、批评别人时要尽量用委婉语,缓和语气,以免对方产生抵触情绪。
4、有些事物或现象,人们不愿直说,必须使用委婉语。
5、公益广告类,这些广告通过委婉的语言表达给人一种和谐、友善、温馨的感觉。
【合作探究】1、阅读小故事,想一想,他们的结局为何不同一天, 一位穷朋友从乡下来到京城皇宫门前求见明太祖。
朱元璋非常高兴, 马上传他进殿。
谁知这位穷朋友见朱元璋昔日的容颜似乎没有多大变化, 便忘乎所以地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 您还记得我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 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
还没等煮熟, 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 撒了一地的豆子, 汤也都泼在泥地上。
你只顾满地抓豆子吃, 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 叶子梗在喉咙里,还是我出的主意, 叫你用青菜叶子吞下去, 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里去......”还没等说完, 朱元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 嫌这个孩提时的朋友太不顾体面, 於是大怒道:“推出去斩了! ”后来, 这件事让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 心想这个老兄也太莽撞了, 于是, 他心生一计, 信心十足地去见他小时候的朋友, 当今的皇帝。
这个穷朋友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
行过大礼, 这个人便说:“我皇万岁万万岁! 当年微臣随驾扫荡沪州府, 打破罐州城, 汤元帅在逃, 拿住了豆将军, 红孩儿挡关, 多亏了菜将军。
”朱元璋一听, 不禁大笑, 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是孩提时的朋友, 心中更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兴, 於是让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他们结局不同的原因是: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应当:2、李秀才为什么会挨打有个年过半百的财主老年得子,大摆宴席庆祝。
酒过三巡,小孩抓周,众宾朋上前道好。
张秀才说:“令郎定会大富大贵。
”财主大喜。
王秀才说:“令郎定会金榜题名。
”财主又喜。
李秀才见状,摇头晃脑的说:“令郎将来定会一命呜呼。
”满座愕然。
老财主大怒,令众家丁痛打李秀才。
李秀才挨打的原因是: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应当:3、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
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
“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
”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已,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
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知县的回答得体吗为什么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应当:4、从前有个秀才到集市上去买柴,他对挑柴的客气地说:“荷薪者过来。
”挑夫只听懂了“过来”二个字,就过去了。
秀才又问:“价钱几何”挑夫只听懂“价钱”二个字,就开了个价。
秀才于是讨价还价了:“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这回挑夫怎么也听不懂,于是挑起柴走了。
挑夫为什么听不懂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应当:5、下面是一个口语交际的情景,阅读后作答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
别人批评他:“不要挤,讲一点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是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我听后回答他“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我”的回答得体吗我是否应该用更委婉的语言由此可知,语言表达要得体还应当:【课堂练习】1、下例选项中,礼貌称谓正确的是()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时常告戒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词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词谦语。
(1)请求别人不要再送了,可以说“您不必相送”,也可以说“请您()()”。
(2)感谢别人的帮助,可以说“谢谢您帮了我的忙”,也可以说“谢谢您()()相助”。
(3)自己走上舞台表演,可以说“不好意思,让大家见笑”,也可以说“我只好()()了”。
(4)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您的()()”。
(5)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xx先生()()”。
(6)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您了”。
3、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阅览室里)图书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高考真题】1、(2012湖南卷)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