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盆景系统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盆景的七大类别早在宋代我国就已形成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这两大类盆景类别。
随着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丰富,中国盆景的新类别也在逐步产生。
现在可分为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花草盆景、微型盆景、挂壁盆景、异型盆景七大类。
树木盆景第一类,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通过攀扎、修剪、整形等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旷野巨木或葱茂的森林景象者,统称为树木盆景。
由于树木盆景的材料常从山野旷地采掘而来,所以树木盆景习惯上又称为树桩盆景。
山水盆景第二类,山水盆景:以各种山石为主题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为范本,经过精选和切截、雕凿、拼接等技术加工,布置于浅口盆中,展现悬崖绝壁、险峰丘壑、翠峦碧涧等各种山水景象者,统称为山水盆景,又称山石盆景。
水旱盆景第三类,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为材料,通过加工、布局,采用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种景观盆景。
花草盆景第四类,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的修饰加工,适当配置山石和点缀配件,在盆中表现自然界优美的花草景色的,称为花草盆景。
微型盆景第五类,微型盆景:一般树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长不超过10厘米的这些盆景,称为微型盆景。
左下角的微型盆景挂壁盆景第六类,挂壁盆景:挂壁盆景是将一般盆景与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形式。
挂壁盆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山石为主体,称为山水挂壁盆景;另一类以花木为主体,称为花木挂壁盆景。
异型盆景第七类,异型盆景:异型盆景是指将植物种在特殊的器皿里,并作精心养护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种别有情趣的盆景。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其代表作品一、苏派盆景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富有艺术情趣。
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
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1、苏派树桩盆景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仰,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同时,它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代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扎为辅。
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
传统造型: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艺术特点: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觉,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代表人物:周瘦鹃、朱子安。
代表作品:周瘦鹃有“紫竹林”、“竹林七贤”、“枯木竹石”、“田家小景”、“孤山放鹤图”、“枫林雅集图”、“敬牧图”等作品。
朱子安有圆柏盆景《秦汉遗韵》,大坂松《云蒸霞蔚》、锦松《苍干嶙峋》、榆树《沐猴而冠》和《龙湫》等作品。
朱子安--《秦汉遗韵》朱子安—《云蒸霞蔚》2、苏派山水盆景常用石材: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艺术特点:苏派的山水盆景颇多古诗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中国八大盆景流派,你更喜欢哪个?中国桩景八大流派分别是苏、扬、川、岭、海、浙、徽、通,主要是根据造型因子划分的,其各派造型特点如下。
01苏派——清秀淡雅、古朴自然地区:苏州、无锡、常熟、常州技法:粗扎细剪造型形式:屏风式、顺风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重枝式、劈干式常用树种:榔榆、三角枫、梅花、石榴、黄杨、六月雪等。
苏派盆景有两大特点,一是古雅清秀,一是制作精细。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
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受。
苏派六台三托一顶式(传统)02扬派——层次分明、严谨壮观地区:扬州、泰州、技法:精扎细剪造型形式:采取“一寸三弯”法、提根式、疙瘩式、过桥式常用树种:松、柏、黄扬、六月雪、杜鹃、枸杞等。
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造型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多自幼苗培养。
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
扬派云片式03川派——虬曲多枝、雍容典雅地区:成都、重庆技法:精扎细剪造型形式:对拐、方拐、老妇梳头、滚龙抱柱常用树种:金弹子、六月雪、梅花、贴梗海棠、罗汉松、银杏、竹类等。
川派盆景又分川西、川东两个艺术风格。
川西以成都为中心,讲究写意,清雅秀丽,丰富多彩,也称川西派,又称成都盆景。
川东以重庆为中心,注重写实,浑厚自然,苍劲雅致,也称川东派,又称重庆盆景。
04岭南派——自然苍劲地区: 广东、广西,以广州为中心技法:蓄枝截干造型形式:大树型、自然型、高耸型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榔榆、雀梅、罗汉松等。
岭南盆景历史悠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创作手法独特,师法自然,突出枝干技巧,整形或构图布局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05海派——明快流畅,富有变化地区:上海,历史较短,是后起之秀。
技法:剪扎并施造型形式: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悬崖式、丛林式、附石式常用树种:五针松、罗汉松、银杏、榆树、枫树、雀梅、银杏、火棘、石榴、六月雪、南天竹等。
盆景的分类中国盆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植物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盆景,称为树桩盆景;另一类是以山石或山石代用物为主要材料的盆景,称为山水盆景。
其他类:树桩盆景树桩盆景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通过蟠扎、修剪、整形等方法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钵中表现旷野巨木葱茂的大树景象,统称为树桩盆景。
中国树桩盆景造型,多式多样。
根据所用树木材料种类不同,可分为:松柏类、杂木类、花果类、稀有盆景植物类、藤蔓类。
根据树木的根、干、枝、冠、形、盆的大小高矮,又可分成五种规格:高度或冠幅超过150厘米为特大型、80~150厘米为大型/40~80厘米为中型、10~40厘米为小型、不足10厘米的为微型。
其中特大型、大型、中型以古老树桩为多,小型、微型一般都由幼苗培养,及老技扦插等方法获得。
树桩盆景的造型千变万化,各具异趣,有的树形挺拔雄伟,苍劲健茂;有的古朴自然,清幽淡雅;有的悬根露爪、枝干虬曲;有的枝叶扶疏,风韵潇洒;有的硕果累累,奇丽多彩。
虽姿态各异,神韵万千,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主要类型:自然类树桩盆景自然类树桩是根据大自然树木自然生长的千姿百态为蓝本,并结合了作者审美情思进行剪裁提炼而制作成型的盆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类型的盆景最适宜体现树桩盆景的诗情画意和造型技巧。
而岭南派树桩盆景的创作大都以自然类树桩盆景为主。
自然类树桩一般分为以下几种造型式样:直干式盆景桩头树干直立或基本直立,枝条分生横出,雄伟挺拔,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大有古木参天之势。
直干式树桩盆景可分为单干式、双干式和多干式等形式。
通常采用松、柏、罗汉松、榆、杉、五针松、金钱松,六月雪等树木来造型作景。
斜干式盆景树干向一侧倾斜,一般略带弯曲,枝条平展于盆外,整个造型显得险而稳固,生动传神,体现树势动、静变化平衡的统一艺术效果。
多用一株单栽,也有一、二株合栽。
大多数盆景树种都有适用于此种形式。
最常见的有罗汉松、刺柏、贴梗海棠、梅花、六月雪、银杏等。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精华版盆景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下面将介绍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展示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价值。
1.山水盆景山水盆景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代表之一,主要以山、水、云、石等自然元素为主要构成要素。
这种盆景追求自然的美,注重造型、线条和空间的表现。
山水盆景强调“写意”,追求“以胸襟、目光、智慧包容四方,并以审美的态度塑造质朴而又精致的自然景观”。
2.叠山盆景叠山盆景,又称为重山盆景,是模仿真山景观的一种盆景艺术形式。
它通过选用特殊的石材、树木和植被,运用层层叠石法、造型法等技巧,构建出一个有层次感和虚实感的山体景观。
叠山盆景特点是造型灵活多变,以石头的堆叠为主要手法。
3.花鸟盆景花鸟盆景是将花草和小鸟放置在盆景中,以展现自然和谐的盆景艺术形式。
花鸟盆景注重色彩、花瓣纹理等自然元素的表现,并且通过鸟类的装饰元素来增加艺术感。
传统的花鸟盆景多采用细长型的花盆,使整体形式更加纤细和柔美。
4.佛教盆景佛教盆景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盆景艺术形式。
它通过选取有着佛教寓意的植物、石头和水景等来构建一个具有佛教氛围的盆景场景。
佛教盆景注重营造专注、寂静、悠远的环境,追求超脱尘世的情境。
5.宫殿盆景宫殿盆景是模拟仿真宫殿景观的一种盆景形式。
它以石头、树木、建筑等元素塑造出具有宫殿特色的景观,以宫殿的壮丽和华丽为主题。
宫殿盆景注重颜色和形状的对比,以及金碧辉煌的构建,展现了中国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体而言,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注重表现自然美与精神美的统一、每一种盆景流派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价值观。
这些盆景艺术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保留和传承。
中国五大盆景派系及其风格中国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
盆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人们誉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
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我国文明历史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是盆景艺术的创始国。
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
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形式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展现出园林之美。
东汉--隋朝时期,盆栽兴起,采用“掇山理木”的技术方法,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
唐宋时期,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
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
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
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
《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流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流派,形成百花竞艳的大好局面。
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
一、岭南派盆景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
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
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创作题材,或师法自然,或取于画本,分别创作了秀茂雄奇大树型、扶疏挺拔高耸型、野趣横生天然型和矮干密叶叠翠型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树木盆景;又利用华南地区所产的天然观赏石材,依据“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画理,创作出再现岭南自然风貌为特色的山水盆景。
中国盆景类别
中国盆景类别丰富多样,其中一些主要的类别包括:
1. 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体,配以山石、花草等配件,展现自然风光。
其中,常见的树种有松、柏、榆、槐、银杏等。
2. 山水盆景:以山石为主体,配以树木、水草等配件,展现自然山水之美。
其中,太湖石、英德石、黄蜡石等都是常用的石材。
3. 水草盆景:以水草为主体,配以山石、鱼虫等配件,展现水生植物的优美形态。
其中,金鱼藻、水蕴草、狐尾藻等都是常用的水草品种。
4. 微型盆景:以小型植物为主体,配以小配件,制作而成的迷你型盆景。
这种盆景小巧玲珑,适合放在桌面、窗台等地方欣赏。
5. 挂壁盆景:将盆景挂在墙上或横梁上,使盆景在空间中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这种盆景常见于室内装饰和公共场所装饰。
6. 多肉植物盆景:以多肉植物为主体,配以陶土、玻璃罐等配件,制作而成的可爱盆景。
这种盆景适合放在室内、办公室等地方欣赏。
这些类别只是中国盆景的一部分,但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盆景,都需要精心制作和维护,才能展现出其最美的一面。
中国盆景八大派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
它蕴含文学和美学,并集植物栽培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及园林艺术和植物造型艺术于一体。
行内人常说的盆景八大派,你知道是哪八大派吗?岭南派苍劲自然流传地域:广州岭南派盆景有叁种别于其他流派的特点。
第一,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迹。
第二,着重景与盆的造型和选择,力求盆与景和谐协调。
第三,创作手法独特,师法自然,突出枝干技巧,整形或构图布局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浙派雄伟挺秀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浙江盆景艺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浙江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厚的传统基础。
浙江盆景以松、柏为主,尤其是五针松,继承宋、明以来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的写意传统,薄片结扎,层次分明。
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海派明快流畅流传地域:上海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
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物赋形。
苏派清秀古雅流传地域:苏州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
苏派盆景的第二个特点,是制作精细,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
扬派严整庄重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扬派的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
枝叶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叶叶俱平而仰,如同漂浮在蓝空中极薄的“云片”。
通派端庄雄伟流传地域:如皋、南通通派盆景以南通为中心,包括周围各县及如皋一带。
通派盆景以小叶罗汉松为代表树种,这也是一个特色。
此派曾被划为扬派盆景的东路“派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丰满,成型后的树木盆景要上下枝叶丰满,郁郁葱葱层次分明,顶呈“镘头顶”,片呈“鲫鱼背”,“两弯半”式盆景枝片尤其要丰满。
二是清幽,秀丽幽雅,僻静幽邃.意境深远。
盆景学派,包括苏派(北)及岭南(南)等学派
中国历史悠久,地理与气候环境变化多端,地域文化也各具异趣。
全国各地的盆景大师也在培埴艺术盆栽植物时把重点放在不同方面。
因此,不同派别的学说与技法也应运而生。
中国盆栽植物可分为六个主要学派,并归入南北两大派。
苏北派
苏北派最常用的树种是松柏科植物。
单靠蟠扎,或是蟠扎加上扎剪,就能修出树木的基本形状。
树叶通常修成一簇一簇的,这是苏北派树木的其中一个主要特征。
海派(上海)
海派树木枝子虬曲,向外伸展,并有一种既挺拔又高雅的素质。
采用「扎剪并施,刚柔相济」这种海派技巧的树木,超过140种。
扬派(扬州)
扬派盆景的特征是叶子层次分明,而这样修成的树通常大小相同或相若,横向伸展,传统称为「云片」。
苏派(苏州)
苏派树木主干外貌古劲,枝干弯曲,树木造型简洁,奇丽多姿,形态古雅。
川派(四川)
川派树木特点是树干弯曲,状若流水,向上虬曲而生。
树木蟠扎成多种不同的形状,看上去古意盎然,苍劲健茂,风骨高洁。
辽宁派
岭南派
岭南派通常选用叶子较宽的树种。
至于技巧方面,岭南派主要靠修剪的技巧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国南部的艺术家创造了「先摘后剪」的技巧。
岭南派树木显示了在南部气候下树木形态粗犷而自然的特性。
论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中国盆景源远流长,流派众多,类型复杂,形式多样。
长期以来,中国盆景的分类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给中国盆景在科研、生产、评比、销售、教学、著述、学术交流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争论和麻烦,对中国盆景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在研究了中国盆景的各种分类方法、中国盆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并详细论述了“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
1.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的分类体系我国广大的盆景工作者,在长期的盆景生产实践中,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1)按盆景所用植物分类,把盆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这种分类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对盆景分类不全面、定名不准确。
如树石盆景无法归类;树桩盆景的提法既不科学也不准确,虽然以前盆景的制作大多从山野掘取奇古树桩,经过上盆培养、艺术加工而成,而现阶段,我们一方面主张在保持环境、保护资源的情况下,适量地有计划地到山野掘取树桩制作盆景,而更多的提倡在生产基地培育树木材料制作盆景,况且树桩就是树木植物,因此把树桩盆景改称为树木盆景更为准确合理;山水盆景中的“山水”泛指“风景”,树木也含其内,用辞过于笼统。
同时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反映盆景的造型布局技法特点、形式及规格大小。
(2)按盆景大小分类,根据盆景的体量大小把盆景分为:特大型(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掌上)盆景五种,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能反映盆景的大小,其缺点在于不能反映盆景的材料种类、造型布局技艺特点、结构形式,且在各类型的分类标准上又存在各种分岐。
(3)简单分级分类法,新中国解放初期的盆景只分桩景再分为若干式的一级分类法;20世纪70年代把盆景分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类下又分若干式的“类一式”或“型—式”的二级分类法,也都过于简单,不能反映盆景造型布局技艺特点及盆景体量大小,更不能反映现阶段造型布局技艺的新发展。
(4)彭春生教授的“系统分类法”,对中国盆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但是它的分类仍有缺陷,树石盆景分类过于简单,型和亚型的划分有些不妥等。
中国盆景到底有多少派?盆景主要可分为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三大类,所以在划分盆景的流派时也要分类划分。
三类当中,树木盆景的流派成型最为成熟,一般可分为扬派、苏派、岭南派、海派、徽派、川派、通派、浙派等八大流派,简称苏扬川岭海浙通徽。
虽然山石盆景具有一定的地方风格,但由于山石在地理上分布的地域性不明显,可大致分为秀丽精巧的南方山石盆景,雄伟浑朴的北方山石盆景。
树石盆景本身风格流派的形成尚不成熟,所以此处流派简介主要就树木盆景而言。
此外,还有某些小的流派存在,如中州派(以柽柳为主要材料)、鲁新派(以侧柏为主要材料,制作神枝舍利干)、闽派(以榕树为主要材料,制作榕根景观)、滇派(编织手法)等。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盆景流派的艺术风格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个人风格作为流派产生的活跃推动力,未来的盆景界相信会不断出现更多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
1扬派扬州盆景,简称扬派,以扬州为中心地,形成于泰州、泰兴、盐城一带。
代表人物有万觐棠、王寿山等。
扬派树木盆景传统使用的树种为松、柏、榔榆、黄杨四大类,此外还有银杏、梅、金雀、杜鹃、山茶、枸杞、凌霄、紫藤、腊梅等,多由人工繁育培养面成。
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其主干造型多为游龙式、悬崖式等,侧枝作适度弯曲,再把叶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叶叶俱平面仰,如同蓝天中的“云片”,创造应用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使不同部位寸长之枝能有三弯(简称“一寸三弯”或“寸枝三弯”),扬派盆景着意模仿自然界中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的形象,以气严整壮观、清秀古拙、层次分明为特色。
2苏州盆景苏州盆景,简称苏派,以苏州为中心,分布于常州、常熟、无锡等长江以南的地区。
代表人物有周瘦鹃、朱子安等。
苏派树木盆景传统使用的树种有雀梅、三角枫、榆、石榴等,多来自山采。
其传统造型多为规则式造型,要求一枝一片都要有一定格式,成型期长。
如六台三托一顶,以至于过于程式化、人工痕迹过重,形式显得有些呆板。
浅谈中国树木盆景流派分类由于各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的差异,树木盆景的发展也直接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些风格以鲜明的个性和地方特点,约定俗成地成为这—地方的审美标准,并不断丰富发展变化,成为大众所公认和接受的形式,最后促成这一地方流派的形成。
中国树木盆景主要有以下流派:1.扬派——以扬州为中心包括苏北一带的树木盆景。
它具有严整清秀、纤巧幽雅的艺术特点。
干枝采用“精扎细剪”技巧,运用国画“枝无寸直”的道理,使其干曲折有致,使其枝一寸三弯,宛如游龙,轻巧自若;基部却用“疙瘩式”提根龙盘,尤饶古趣;叶片平展如浮云,装饰艺术性与自然趣味浑然一体。
2.苏派——以苏州为中心,长江以南一带形成的树木盆景风格,具有形简意深、疏而不散的造型特点。
采用主干“粗扎”、枝杈“细剪”的技巧,师法自然,大多形成主千为“两弯半”和“三弯半”的“s”形造型,奔逸奇宕,势若蟠龙。
3.川派一以四川省命名,主要指长江上游一带(包括川西、川东等地区)的树木盆景流派,具有雍容典雅、虹曲多姿、“写意清秀,写实深厚”之特点。
多釆取剪扎技术,使枝干多角度多方向地弯曲来丰富悬根露爪而自富野趣。
4.岭南派——以广州为中心包括广东和广西地区的盆景艺术流派作品师法自然,常采用“蓄枝截干”技法,讲究“疏散密聚”的整体布局c即大枝疏散明朗,小枝密聚葱茏),形象洒脱自如,并运用“鸡爪”、“鹿角”形枝,使作品具有苍劲、古雅、飘逸、自然的艺术特点。
5.衡派——以安徽省命名,目前我们习惯的叫法是“徽派”,采用“粗扎粗剪”的技巧,形成古朴奇特、雄厚苍劲的风格。
6.通派——指江苏省南通地区(包括如皋—带>的树木盆景风格。
作品多采用“两弯半”的整体主干选型,使其见长于庄严雄伟、层次分明的格调。
7.海派——指上海一带的树木辞景造型风格。
作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运AS “粗扎细剪”的技法,因势利导,突出作品明快流畅、雄健精巧、刚柔相济、富于野趣的艺术情调.富有野趣大家喜欢哪一种风格呢?其实现在我们做盆景的已经对派系全区的不是特别要求了,根据树木的不同,我们做树的手法都是各不一样,有时候需要粗轧,有时候要细剪,有时候根据树木的具体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做法。
论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中国盆景源远流长,流派众多,类型复杂,形式多样。
长期以来,中国盆景的分类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给中国盆景在科研、生产、评比、销售、教学、著述、学术交流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争论和麻烦,对中国盆景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在研究了中国盆景的各种分类方法、中国盆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并详细论述了“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
1.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的分类体系我国广大的盆景工作者,在长期的盆景生产实践中,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1)按盆景所用植物分类,把盆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这种分类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对盆景分类不全面、定名不准确。
如树石盆景无法归类;树桩盆景的提法既不科学也不准确,虽然以前盆景的制作大多从山野掘取奇古树桩,经过上盆培养、艺术加工而成,而现阶段,我们一方面主张在保持环境、保护资源的情况下,适量地有计划地到山野掘取树桩制作盆景,而更多的提倡在生产基地培育树木材料制作盆景,况且树桩就是树木植物,因此把树桩盆景改称为树木盆景更为准确合理;山水盆景中的“山水”泛指“风景”,树木也含其内,用辞过于笼统。
同时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反映盆景的造型布局技法特点、形式及规格大小。
(2)按盆景大小分类,根据盆景的体量大小把盆景分为:特大型(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掌上)盆景五种,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能反映盆景的大小,其缺点在于不能反映盆景的材料种类、造型布局技艺特点、结构形式,且在各类型的分类标准上又存在各种分岐。
(3)简单分级分类法,新中国解放初期的盆景只分桩景再分为若干式的一级分类法;20世纪70年代把盆景分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类下又分若干式的“类一式”或“型—式”的二级分类法,也都过于简单,不能反映盆景造型布局技艺特点及盆景体量大小,更不能反映现阶段造型布局技艺的新发展。
(4)彭春生教授的“系统分类法”,对中国盆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但是它的分类仍有缺陷,树石盆景分类过于简单,型和亚型的划分有些不妥等。
为了克服以往这些盆景分类方法的缺陷,我们提出了“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的六级分类体系即“类——型——组——式——号——名”,它能系统的全面的反映盆景的材料种类、造型布局的重点、造型布局的技法特点、结构形式、体量大小及景名。
例如,著名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的盆景《八骏图》的系统分类是:树石类——水旱型——溪涧江河组——溪涧式——大号——八骏图。
2.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的分类方法2.1 六级分类体系的划分依据、标准和方法“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的六级分类体系“类——型——组——式——号——名”的划分依据、标准和方法分别论述如下。
2.1.1 类类是中国盆景系统分类的第一级,也是最重要的一级。
以往的各种盆景分类方法有许多不同的划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我们研究认为,盆景分类的类—级的科学合理的划分依据应为盆景所用的最主要材料,这种材料或体量大或数量多,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从长期以来的盆景生产实践可以看到,构成盆景的最主要材料有树木植物和山石二种。
对于草本植物在盆景中也有应用,但在盆景制作造型中,因“以小见大”之艺术要求,常以“草”为“树”来表现自然景象,因而应归于树木盆景,而要真正表现盆景中的“草”应以铺苔来表现。
另外,水是盆景的养护材料,不能划入构成盆景本体的材料范围。
在中国盆景中,有的由一种主要材料构成,或者是树木植物,或者是山石;有的由二种主要材料构成,即树木植物和山石。
因此,我们把中国盆景分成三大类。
(1)树木类,即树木盆景这类盆景数量最多、流行最广、历史久远,其主要构成材料为树木植物包括野外的树桩、生产培育的树木植物。
这种树木盆景的制作可以配以其它材料,如点石、摆件、苔藓,但这些材料在体量上小或数量上少,甚或是可有可无的,有时无它而不影响盆景的艺术美和意境美。
如岭南盆景一代宗师——孔泰初的《春复春》雀梅盆景,盆中只一株雀梅树桩,远看,根基稳重,气势雄浑刚劲,尽显古木雄风;近看,枝条蟠曲有力,枝梢嫩芽点点,仿佛告诉人们,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春天又降临人间。
(2)山石类,即山石盆景这类盆景数量较多,流行较广,历史久远,其主要构成材料为山石(或以朽木为石,或以陶土为石),亦可以配以其它材料,如水、土、沙、小草、小树、苔藓、摆件等,但这些材料在体量上小和数量上少,处于次要服从地位,甚或是可有可无的。
这类盆景以往称为山水盆景是不妥的,如前所述山水盆景中的“山水”泛指“风景”,所以称为山石盆景更为恰当。
(3)树石类,即树木山石组合盆景它是现在中国盆景发展和盆景艺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它能在盆内再现自然界树木、山石、水域、坡地、草丛等树石并茂的“完整”景观,其内容丰富多彩、意境深远,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
这类盆景的主要构成材料为树木植物和山石,两者或体量大或数量多,在盆景的结构上都应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舍去了一方,另一方不能成立或大为逊色。
如赵庆泉的《古木清池》盆景就是树石组合盆景的一个代表,该盆景获得1999年昆明世博会大奖,它由6株大小形态不一样的榔榆和多块龟纹石组成,经造型布局构成一幅“完整”的自然山水画,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
2.1.2 型型是系统分类的第二级。
在各类盆景中,其主要材料造型布局的重点和技法不一样,因此,我们依据盆景主要材料的造型布局的重点和技法不同,把各类盆景划分成若干型。
(1)树木类盆景分为三型,①枝干型,这种盆景的造型布局的重点在树干和枝叶,其树干和枝叶有多种造型形式,如直干式、风吹式盆景等。
②根型,这种盆景的造型布局的重点在根部,并有多种艺术造型形式,如连根式盆景等。
③花果型,这种盆景的造型布局的重点在花和果,要求花多、果多、色艳、构图美,且为其观赏重点,如杜鹃花盆景、四季桔盆景、石榴盆景等。
(2)山石类盆景分为二型,①旱型盆景,其造型布局的重点和技法是山石在旱盆或旱盆的土(沙)中的造型和布局,以表现平川上的山岭景色,或茫茫旱漠中的孤石秃峰,或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
②水旱型盆景,其造型布局的重点和技法是山石在盆内水域中的造型和布局通过石与水域多样艺术的变化、组合和造型以表现大自然山水之美,如福州杨春明的山石盆景《直薄云天》,以海浮石制作而成,湖中白帆点点、山腰楼宇若隐若现,尽显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直薄云天之景象。
(3)树石类盆景分为二型,①旱型盆景,其造型布局的重点和技法是树木和山石在旱盆或旱盆的土(沙)中的造型和布局通过树木和山石及土(沙)的变化、组合和造型以表现陆地山峰和树木的自然美及艺术美。
②水旱型盆景,又称为水陆型盆景,其造型布局的重点和技法是树木和山石在盆内水域中的造型和布局,这种盆景的造型布局方式有如下一些,以石筑岸,水陆两分;岸上植树,临水清逸,富于天趣;树下布石,增添山岗韵味;水中点石为渚,远处置石为山,全面展现自然景观。
2.1.3 组组是系统分类的第三级。
在各种盆景类型中因为造型布局的技法特点有多种,盆景表现形式明显不同,因此依据盆景造型布局的技法特点把各种类型盆景分为若干组。
(1)树木类——枝干型盆景分为三个组,①干形组,即主要对盆景树干本身形态的造型,如斜干式树木盆景等;②干数组,即主要对盆景树干数目多少的造型布局,如双干式盆景等;③枝形组,即主要对盆景枝叶形态的造型布局,如风吹式盆景等。
(2)树木类——根型盆景分为二个组,①根形组,即主要对树木盆景根本身形态的造型布局,如提根式盆景;②根干组,即主要对树木盆景的气生根或本身根造成干的技法,如榕树的根干式盆景。
(3)树木类——花果型盆景分为二组,①观花组,即主要对盆景的花及干枝叶的造型布局,由于共生在枝叶上,因此花的造型布局离不开干枝叶的造型布局,同时要求花多、色艳、造形美,且花为观赏重点,如悬崖式花枝盆景;②观果组,即主要对盆景的果及干枝叶的造型布局,由于果着生在枝叶上,因此果的造型布局离不开干枝叶的造型布局,同时要求果多、色艳、造形美,且果实为观赏重点,如丛林果枝式盆景。
(4)山石类——早型盆景分为二组,①盆形组,即以旱盆为依托对山石的造型布局,如沙漠式盆景;②异形组,即不以旱盆为主要依托而以挂屏等为依托对山石的造型布局,如挂屏式盆景等。
(5)山石类——水旱型盆景分为二组,①峰形组,即山石在盆内水域中有多种形态的造型布局,如斜山式盆景;②峰数组,即山石在盆内水域中造型布局的数目不一样,如群峰式盆景等。
(6)树石类——旱型盆景分为三个组,①树配石组,即树与石在旱盆中的配置及造型布局关系,而不是树在石上、石洞中的布局关系,如配石式盆景;②树附石组,即树在旱盆中的石上、石洞中的造型布局关系,如石上式盆景;③石盆组,即以石为盆植树法,强化树石结合,相映互补,神韵天成。
(7)树石类——水旱型盆景分为二个组,①溪涧江河组,即造型布局技法是以石筑岸,水陆两分,岸上植树,成为溪、涧、江、河及两岸风光之景观。
如《八骏图》溪涧式盆景;②湖海岛屿组,即造型布局技法是以石围湖、成海,置石为岛、成屿,并在岛上、湖边植树,如岛屿式盆景。
2.1.4 式式为系统分类的第四级。
式是盆景的具体结构表现形式,在长期的盆景生产实践中,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盆景表现形式,利用大自然山水、植物的自然美,创造了多种盆景形式美。
我们依据长期以来人们创造、公认的并广泛流行的盆景的具体结构形式,并根据其造型布局技法特点,把各个类——型——组的盆景划分成若干式。
(1)树木类——枝干型——干形组盆景主要依据盆景树干本身的造型形态分为十七式,即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曲干式、悬崖式、临水式、枯干式、劈干式、象形式、伪装式、一弯半、二弯半、疙瘩式、方拐式、掉拐式、对拐式、三弯九倒拐式。
(2)树木类——枝干型——干数组盆景主要依据盆景造型时树干数目的多少分为四式,即单干式,双干式,三干式,丛林式。
(3)树木类——枝干型——枝形组盆景主要依据盆景枝叶造型布局的形态分为十五式,即垂枝式、枯梢式、风吹式、俯枝式、屏风式、平枝式、云片式、圆片式、六台三托一顶、游龙式、扭旋式、大弯垂枝式、滚龙抱柱式、直身加冕式、老妇梳妆式。
(4)树木类——根型——根形组盆景主要依据盆景根本身的造型形态分为四式,即提根式、连根式、提篮式、过桥式。
(5)树木类——根型——根干组盆景主要依据以根代干的造型技法分为二式,即根干式、气根丛林式。
(6)树木类——花果型——观花组盆景主要依据花及于枝叶的造型布局形式分为十式,即直干花枝式、斜干花枝式、卧干花枝式、曲干花枝式、悬崖花枝式、枯干花枝式、劈干花枝式、双干花枝式、三干花枝式、丛林花枝式。
(7)树木类——花果型——观果组盆景主要依据果及干枝叶的造型布局形式分为十式,即直干果枝式、斜干果枝式、卧干果枝式、曲干果枝式、悬崖果枝式、枯干果枝式、劈干果枝式、双干果枝式、三干果枝式、丛林果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