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分类4
- 格式:ppt
- 大小:28.07 MB
- 文档页数:78
中国盆景的七大类别早在宋代我国就已形成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这两大类盆景类别。
随着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丰富,中国盆景的新类别也在逐步产生。
现在可分为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花草盆景、微型盆景、挂壁盆景、异型盆景七大类。
树木盆景第一类,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通过攀扎、修剪、整形等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旷野巨木或葱茂的森林景象者,统称为树木盆景。
由于树木盆景的材料常从山野旷地采掘而来,所以树木盆景习惯上又称为树桩盆景。
山水盆景第二类,山水盆景:以各种山石为主题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为范本,经过精选和切截、雕凿、拼接等技术加工,布置于浅口盆中,展现悬崖绝壁、险峰丘壑、翠峦碧涧等各种山水景象者,统称为山水盆景,又称山石盆景。
水旱盆景第三类,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为材料,通过加工、布局,采用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种景观盆景。
花草盆景第四类,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的修饰加工,适当配置山石和点缀配件,在盆中表现自然界优美的花草景色的,称为花草盆景。
微型盆景第五类,微型盆景:一般树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长不超过10厘米的这些盆景,称为微型盆景。
左下角的微型盆景挂壁盆景第六类,挂壁盆景:挂壁盆景是将一般盆景与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形式。
挂壁盆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山石为主体,称为山水挂壁盆景;另一类以花木为主体,称为花木挂壁盆景。
异型盆景第七类,异型盆景:异型盆景是指将植物种在特殊的器皿里,并作精心养护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种别有情趣的盆景。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其代表作品一、苏派盆景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富有艺术情趣。
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
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1、苏派树桩盆景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仰,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同时,它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代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扎为辅。
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
传统造型: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艺术特点: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觉,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代表人物:周瘦鹃、朱子安。
代表作品:周瘦鹃有“紫竹林”、“竹林七贤”、“枯木竹石”、“田家小景”、“孤山放鹤图”、“枫林雅集图”、“敬牧图”等作品。
朱子安有圆柏盆景《秦汉遗韵》,大坂松《云蒸霞蔚》、锦松《苍干嶙峋》、榆树《沐猴而冠》和《龙湫》等作品。
朱子安--《秦汉遗韵》朱子安—《云蒸霞蔚》2、苏派山水盆景常用石材: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艺术特点:苏派的山水盆景颇多古诗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中国八大盆景流派,你更喜欢哪个?中国桩景八大流派分别是苏、扬、川、岭、海、浙、徽、通,主要是根据造型因子划分的,其各派造型特点如下。
01苏派——清秀淡雅、古朴自然地区:苏州、无锡、常熟、常州技法:粗扎细剪造型形式:屏风式、顺风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重枝式、劈干式常用树种:榔榆、三角枫、梅花、石榴、黄杨、六月雪等。
苏派盆景有两大特点,一是古雅清秀,一是制作精细。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
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受。
苏派六台三托一顶式(传统)02扬派——层次分明、严谨壮观地区:扬州、泰州、技法:精扎细剪造型形式:采取“一寸三弯”法、提根式、疙瘩式、过桥式常用树种:松、柏、黄扬、六月雪、杜鹃、枸杞等。
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造型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多自幼苗培养。
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
扬派云片式03川派——虬曲多枝、雍容典雅地区:成都、重庆技法:精扎细剪造型形式:对拐、方拐、老妇梳头、滚龙抱柱常用树种:金弹子、六月雪、梅花、贴梗海棠、罗汉松、银杏、竹类等。
川派盆景又分川西、川东两个艺术风格。
川西以成都为中心,讲究写意,清雅秀丽,丰富多彩,也称川西派,又称成都盆景。
川东以重庆为中心,注重写实,浑厚自然,苍劲雅致,也称川东派,又称重庆盆景。
04岭南派——自然苍劲地区: 广东、广西,以广州为中心技法:蓄枝截干造型形式:大树型、自然型、高耸型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榔榆、雀梅、罗汉松等。
岭南盆景历史悠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创作手法独特,师法自然,突出枝干技巧,整形或构图布局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05海派——明快流畅,富有变化地区:上海,历史较短,是后起之秀。
技法:剪扎并施造型形式: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悬崖式、丛林式、附石式常用树种:五针松、罗汉松、银杏、榆树、枫树、雀梅、银杏、火棘、石榴、六月雪、南天竹等。
中国盆景的分类及各类的特点中国盆景分类的方法较多,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
盆景研究者一般根据取材和造型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以树木材料为主,称为树木盆景(或称树桩盆景)以山石材料为主,称为山水盆景 (或称山石盆景)。
水旱盆景它是介于树木盆景与出水盆景二者之间的另一类盆景形式,是以树木、山石、人物、水、土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及各式各样的树景。
自然界的景物,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水旱盆景的特点正是在于能再现这种完整的景观。
因此,自然气息较为浓厚。
如果再适当地安置一些人物,建筑等小配件,还可表现出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如清溪垂钓、柳塘放牧等等。
山石多采用硬质石料。
树木选用于矮叶小的树木,如五针松、真柏、短叶罗汉松、六月雪、榔榆、虎刺等。
水旱盆景在布局时,可以植物为主体,也可以山水为主景,但必须协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山水盆景以各种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造型,模仿真出真水的天然景色,装饰于咫尺盆申,展现悬崖绝壁,险蜂幽壑,翠峦碧涧等山水风光,犹如立体的山水画。
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乃,这种缩地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造型,是山石盆景的特色。
山水盆景有水盆式和旱盆式的区别,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贮水,表现出有山有水的景物,称为"水石盆景";由石置于浅日旱盆中,盆中盛土:"表现无水的天然山景,称为"旱石盆景"。
近年来,盆景艺术工作者吸取了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的某些长处,创作了一种可以挂放在墙上的盆景,称为挂壁式盆景。
这就是将盆钵平挂在墙壁上,里面镶嵌山石,并置土栽种各种耐阴植物。
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体材料,种盆造型取景者,统称为树木盆景。
过去习惯称为树桩盆景(简称"桩景")。
树木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在其生长过程中,随着树龄的增长,季节的更替,而产生不断的形态变化。
不同的树木种类,其取景的内容则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
中国五大盆景派系及其风格中国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
盆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人们誉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
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我国文明历史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是盆景艺术的创始国。
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
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形式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展现出园林之美。
东汉--隋朝时期,盆栽兴起,采用“掇山理木”的技术方法,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
唐宋时期,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
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
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
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
《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流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流派,形成百花竞艳的大好局面。
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
一、岭南派盆景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
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
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创作题材,或师法自然,或取于画本,分别创作了秀茂雄奇大树型、扶疏挺拔高耸型、野趣横生天然型和矮干密叶叠翠型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树木盆景;又利用华南地区所产的天然观赏石材,依据“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画理,创作出再现岭南自然风貌为特色的山水盆景。
浅谈中国树木盆景流派分类由于各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的差异,树木盆景的发展也直接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些风格以鲜明的个性和地方特点,约定俗成地成为这—地方的审美标准,并不断丰富发展变化,成为大众所公认和接受的形式,最后促成这一地方流派的形成。
中国树木盆景主要有以下流派:1.扬派——以扬州为中心包括苏北一带的树木盆景。
它具有严整清秀、纤巧幽雅的艺术特点。
干枝采用“精扎细剪”技巧,运用国画“枝无寸直”的道理,使其干曲折有致,使其枝一寸三弯,宛如游龙,轻巧自若;基部却用“疙瘩式”提根龙盘,尤饶古趣;叶片平展如浮云,装饰艺术性与自然趣味浑然一体。
2.苏派——以苏州为中心,长江以南一带形成的树木盆景风格,具有形简意深、疏而不散的造型特点。
采用主干“粗扎”、枝杈“细剪”的技巧,师法自然,大多形成主千为“两弯半”和“三弯半”的“s”形造型,奔逸奇宕,势若蟠龙。
3.川派一以四川省命名,主要指长江上游一带(包括川西、川东等地区)的树木盆景流派,具有雍容典雅、虹曲多姿、“写意清秀,写实深厚”之特点。
多釆取剪扎技术,使枝干多角度多方向地弯曲来丰富悬根露爪而自富野趣。
4.岭南派——以广州为中心包括广东和广西地区的盆景艺术流派作品师法自然,常采用“蓄枝截干”技法,讲究“疏散密聚”的整体布局c即大枝疏散明朗,小枝密聚葱茏),形象洒脱自如,并运用“鸡爪”、“鹿角”形枝,使作品具有苍劲、古雅、飘逸、自然的艺术特点。
5.衡派——以安徽省命名,目前我们习惯的叫法是“徽派”,采用“粗扎粗剪”的技巧,形成古朴奇特、雄厚苍劲的风格。
6.通派——指江苏省南通地区(包括如皋—带>的树木盆景风格。
作品多采用“两弯半”的整体主干选型,使其见长于庄严雄伟、层次分明的格调。
7.海派——指上海一带的树木辞景造型风格。
作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运AS “粗扎细剪”的技法,因势利导,突出作品明快流畅、雄健精巧、刚柔相济、富于野趣的艺术情调.富有野趣大家喜欢哪一种风格呢?其实现在我们做盆景的已经对派系全区的不是特别要求了,根据树木的不同,我们做树的手法都是各不一样,有时候需要粗轧,有时候要细剪,有时候根据树木的具体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做法。
中国盆景类别
中国盆景类别丰富多样,其中一些主要的类别包括:
1. 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体,配以山石、花草等配件,展现自然风光。
其中,常见的树种有松、柏、榆、槐、银杏等。
2. 山水盆景:以山石为主体,配以树木、水草等配件,展现自然山水之美。
其中,太湖石、英德石、黄蜡石等都是常用的石材。
3. 水草盆景:以水草为主体,配以山石、鱼虫等配件,展现水生植物的优美形态。
其中,金鱼藻、水蕴草、狐尾藻等都是常用的水草品种。
4. 微型盆景:以小型植物为主体,配以小配件,制作而成的迷你型盆景。
这种盆景小巧玲珑,适合放在桌面、窗台等地方欣赏。
5. 挂壁盆景:将盆景挂在墙上或横梁上,使盆景在空间中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这种盆景常见于室内装饰和公共场所装饰。
6. 多肉植物盆景:以多肉植物为主体,配以陶土、玻璃罐等配件,制作而成的可爱盆景。
这种盆景适合放在室内、办公室等地方欣赏。
这些类别只是中国盆景的一部分,但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盆景,都需要精心制作和维护,才能展现出其最美的一面。
中国盆景到底有多少派?盆景主要可分为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三大类,所以在划分盆景的流派时也要分类划分。
三类当中,树木盆景的流派成型最为成熟,一般可分为扬派、苏派、岭南派、海派、徽派、川派、通派、浙派等八大流派,简称苏扬川岭海浙通徽。
虽然山石盆景具有一定的地方风格,但由于山石在地理上分布的地域性不明显,可大致分为秀丽精巧的南方山石盆景,雄伟浑朴的北方山石盆景。
树石盆景本身风格流派的形成尚不成熟,所以此处流派简介主要就树木盆景而言。
此外,还有某些小的流派存在,如中州派(以柽柳为主要材料)、鲁新派(以侧柏为主要材料,制作神枝舍利干)、闽派(以榕树为主要材料,制作榕根景观)、滇派(编织手法)等。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盆景流派的艺术风格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个人风格作为流派产生的活跃推动力,未来的盆景界相信会不断出现更多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
1扬派扬州盆景,简称扬派,以扬州为中心地,形成于泰州、泰兴、盐城一带。
代表人物有万觐棠、王寿山等。
扬派树木盆景传统使用的树种为松、柏、榔榆、黄杨四大类,此外还有银杏、梅、金雀、杜鹃、山茶、枸杞、凌霄、紫藤、腊梅等,多由人工繁育培养面成。
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其主干造型多为游龙式、悬崖式等,侧枝作适度弯曲,再把叶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叶叶俱平面仰,如同蓝天中的“云片”,创造应用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使不同部位寸长之枝能有三弯(简称“一寸三弯”或“寸枝三弯”),扬派盆景着意模仿自然界中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的形象,以气严整壮观、清秀古拙、层次分明为特色。
2苏州盆景苏州盆景,简称苏派,以苏州为中心,分布于常州、常熟、无锡等长江以南的地区。
代表人物有周瘦鹃、朱子安等。
苏派树木盆景传统使用的树种有雀梅、三角枫、榆、石榴等,多来自山采。
其传统造型多为规则式造型,要求一枝一片都要有一定格式,成型期长。
如六台三托一顶,以至于过于程式化、人工痕迹过重,形式显得有些呆板。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1.苏派:苏派盆景以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为主题,注重描绘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观。
苏派盆景常采用山水、林园、亭榭等元素,造型流畅、自然,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苏派盆景注重造型的灵动和色彩的鲜艳,常使用碧绿、红褐等颜色的苔藓和盆景作品中的石头,展现自然生命的繁华和气韵。
2.粤派:粤派盆景以岭南山水为主题,注重表现山水的壮丽和秀丽。
粤派盆景造型丰富多样,山石滴水成形,山花树木层层叠影,表现出山水之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粤派盆景常使用各种珍贵的花卉植物和精致的石头,使作品更加精美而独特。
3.津派:津派盆景以北方地区的山川、河流景观为主题,注重表现北方地域的粗犷、豪放之美。
津派盆景常采用原生的石头和山石、松树等素材,造型简练、洗练,形成一种朴实、坚韧的艺术特色。
津派盆景追求自然、质朴的美,寓意着北方地区的崇山峻岭及辽阔的大漠景观,给人以开阔豪放、雄伟壮丽之感。
4.川派:川派盆景以四川地区的山水景观为主题,注重表现川西高山峻岭和川东平原的自然景观。
川派盆景造型丰富多变,常使用奇石和花卉植物,表现出四川地区的山川壮丽和春夏花海的美景。
川派盆景注重表现奇山怪石的雄伟和宏伟,形成一种独特的雅致和深邃。
5.豫派:豫派盆景以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为主题,注重表现黄土高原的广袤和草原的开阔。
豫派盆景常使用黄土、砂石等素材,形象刻画了黄河流域的风貌和黄土地特有的质朴、朴实之美。
豫派盆景注重形态的线条感和造型的简介,给人以广阔、开放的感觉。
这些盆景艺术流派各有特色,但都注重自然的表现和艺术的协调。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材料的选择,展现了各地的地域特色和地理环境对盆景艺术的影响。
不同的流派体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域差异与文化气息,丰富了中国盆景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中国盆景植物艺术五大流派-盆景匠告诉你
在中国的盆景文化发展中,根据地域的不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流派。
基本上,有苏派、扬派、海派、川派、岭南派。
那么还有很多比如:徽派、通派、浙派、鲁派、中州派等等。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下五大流派。
扬派:其特点为以松、柏、榆、黄杨等为制作盆景的主要素材。
多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方法。
特点为:“桩必古老,已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
川派:盆景特点为多展示扎曲多姿、苍古雄奇。
造型中多以掉拐、对拐、方拐为主。
多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等。
海派:特点是不拘格律,讲究自然,整体流畅明快。
讲究:“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多采用金属丝缠绕树干和枝叶,进行造型。
常用的树种有黑松、五针松、真柏等;雀梅、三角枫、六月雪。
岭南派:特点是自然,突出枝干技巧,整体布局源于自然力求自然和人工的有机结合。
所用树种九里香、榕树、福建茶、山松等。
苏派:特点古雅苍劲,制作精细,讲究意境。
主要树种有观花观果的树种,还有观根观枝观叶为主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