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5
3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 1.能说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
2.能说出太阳的外部结构,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回顾】1、天体系统:总星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球的普通性:(1)八颗行星: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G______、H______类地行星:____________、巨行星:____________、远日行星:____________(2)运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1)外部条件:①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身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提供能量)(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________反应)(2)影响:①直接提供_________来源:直接提供_______资源、为生活、生产提供_______。
②_________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重点图:(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①扰动地球________,影响无线电________通信。
②扰乱地球________,产生“________”现象。
[课程目标]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一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对应学生用书p 111.天体(1)定义:宇宙间的星云、__恒星__、行星、__卫星__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类型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等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1)概念:万有引力和天体的__永恒运动__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组成总星系(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3)光年: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200亿光年。
对应学生用书p11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日——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2)(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②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具有生命的一个特殊的天体洋据俄塔社2018年4月17日消息: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科乌罗夫斯卡亚天文台的国际项目研究人员发现了一颗与木星性质类似的太阳系外行星。
并给它取名为KPS -1b。
该行星围绕着一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转,在质量和体积上都很接近木星。
据此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可能位于(C)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假如该行星上能存在液态水,最需要具备的条件可能是(A)A.该行星与恒星的距离相当B.质量和体积适中C.自转周期适中D.公转周期适中[解析] (1)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是一颗与木星性质类似的太阳系外行星,不属于太阳系,A、B错。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及圈层结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内容]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2.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运用资料,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两个方面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运用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
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
思维导图]
1.读下图,回顾并完成相关知识。
(1)主要天体: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3)结合上图,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结构。
总星系⎩⎪⎨⎪⎧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2.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相关知识。
(1)八颗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 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
拓展延伸 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一、选择题在距离地球约4.2光年的某恒星(比邻星)的宜居带内运行的一颗行星(比邻星b)可能拥有广阔的海洋,这增加了其支持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下表为地球与比邻星b相关信息比较表。
据此完成1~2题。
质量与中心恒星距离温度、光照空气、水公转周期中心恒星表面温度地球 1 1.5亿千米适宜可观365天6 000K左右比邻星b 1.3 700万千米适宜可观11.2天小于3 000K1.下列关于比邻星b支持生命存在条件的推测,最全面的是( )A.适当的质量,离中心恒星适中的距离B.适中的公转周期,中心恒星适当的表面温度C.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液态水D.适当的质量,适中的公转周期2.下列关于比邻星的描述,合理的是( )A.比邻星正在不断地进行核聚变反应B.比邻星的最主要成分是氦C.比邻星是一颗较大的行星D.比邻星的主体辐射波长比太阳短解析:第1题,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四个:一是安全的宇宙环境,二是行星表面适宜的温度,三是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四是液态水。
故选C。
第2题,稳定的恒星最主要的成分为氢,氢核聚变是恒星的主要能量来源,A正确、B错误;材料信息已经表明比邻星为恒星,C错误;物体的主体辐射波长与物体的温度呈负相关,由材料信息可知比邻星的表面温度比太阳的表面温度低,所以主体辐射波长应比太阳长,D错误。
答案:1.C 2.A(2021·济南高三模拟)内蒙古西部草原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家庭能源。
下图为内蒙古西部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图及当地某居民家庭能源利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家庭能源利用方式能源供应最紧张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在冬季当地太阳能热水器基本停用的原因有( )①白昼时间较短②热水需求少③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④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易冻裂⑤多暴风雪,晴天少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解析:第3题,内蒙古西部草原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冬季采暖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且冬季太阳能不足,其他季节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量之和都大于冬季,所以能源供应最紧张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
高考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专题分析题一、选择题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2000多年来时间最长、范围较大的日全食。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包含太阳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地月系D.太阳系解析:由天体系统的形成可知,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八大行星等天体绕其运转的天体系统。
故太阳系是包含太阳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答案:D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日食的是 ()解析:日食是地球进入月球的本影区形成的,故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
答案:A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回答3~4题。
3.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A.火星距日较远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4.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火星比地球距离太阳较远,所以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答案:3.A 4.D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A.恒星轨道B.彗星轨道C.行星轨道D.卫星轨道解析:太阳电池围绕地球运行,而地球属于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轨道是卫星轨道。
答案:D6.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 ()A.太阳风B.核能C.太阳能D.光能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电池利用的太阳光,其开发的能源类型是太阳能。
答案:C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7~8题。
7.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解析:太阳活动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或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小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选择题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
“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如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2】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
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A. 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B. 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C. 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D. 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答案】【1】B【2】D【解析】本题以“Trappist-1”恒星系统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恒星系统。
由材料中的“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可知“Trappist-1”类似于太阳能发光的一颗恒星,由此可知“Trappist-1”系统是类似于太阳系的一个恒星系统,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2】若“Trappist-1”质量与太阳相似,那么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而材料中提到“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可知宜居带和“Trappist-1”距离远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第2题由材料中的这句话“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可以推知本题的正确答案。
选择题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新人教版:第二章 行星地球素养导读体系构建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1)形成: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
(2)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特别提醒天体的判断①看是否独立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依附于其他天体的不属于天体);②看是否为具体物质形态(某种现象不属于天体)。
(3)太阳系①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A 、B 金星、C 、D 火星巨行星:E 、F 土星远日行星:G 、H②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影响(1)能量来源{直接提供 资源 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 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2)动力来源:是地球上的 、 和 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层,B层,C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为,其周期约为年,B层的为。
(3)主要影响①引起地球大气层扰动,影响。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冲进的高空大气,产生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等。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传播。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
3.地球的内部圈层(1)分界面C: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此面以下A和B 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地下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圈层易错易混错误观点:岩石圈就是地壳。
正确观点: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4.地球的外部圈层(1)A :由 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
(2)B: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不规则的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