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1、背景: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恳,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组阁。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背景: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2、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专政措施:①专制独裁:解散国会、工会,制造"国会纵火案",控制思想,屠杀犹太人。
②扩军备战: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庞大军队,进军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背景: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2、扩张: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3、建立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进而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明族抗战开始。
四、法西斯的含义
代表垄断(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列的政权。
表现为德国的纳粹主义、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
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比较。
1、背景:德国、日本经济危机
导致政治危机,意大利是一战导致危机。
2、核心力量:德国、意大利是法西斯政党(分别为纳粹党和法西斯党),日本是军部。
3、建立过程:德国、意大利选建立政党,然后通过合法选举建立,日本先扩张增强军部力量,然后通过政变(二二六政变)上台。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的对外扩张
1.一战后,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党,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
2.1936年,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背景:经济危机打击德国,引发政治危机。
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对内反动措施:解散国会工会;打击德国共产党;焚烧书籍;迫害犹太人;
3.对外扩军备战: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义务兵役制;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凡尔赛体系开始崩溃瓦解)。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背景:日本觊觎中国已久;在经济危机中,日本经济遭受重创。
2.过程:
(1)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核心,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战开始,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华盛顿体系开始崩溃瓦解)
(2)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四、轴心国法西斯军事同盟集团形成(了解即可)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标志着三国法西斯军事同盟正式形成。
五、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对比
六、本课思维导图(注意英法纵容形成的绥靖政策)
七、历史事件联系图。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寻求自身发展,对外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西斯国家的建立、对外侵略扩张和二战的爆发三个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增强和平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形势有一定的认识。
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二战的爆发,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时期历史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建立过程,认识它们的侵略扩张行为,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建立过程,它们的侵略扩张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难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背景和动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自主学习,提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历史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和平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二战爆发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呈现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建立过程,它们的侵略扩张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