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布芬舒张血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_李昱
- 格式:pdf
- 大小:171.48 KB
- 文档页数:3
吲哚布芬在治疗血栓形成国内外临床试验综述国都医科大学隶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100029【点睛】本文就吲哚布芬片在预防动脉硬化惹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静脉血栓形成和间歇性跛行研究中的优势、特色进行综述。
【纲要】吲哚布芬片 (Indobufen Tablets )经过可逆性、选择性的克制血小板黏附、活化和齐集过程中多个促血栓形成成分的生成、数目和活性,达到迅速有效阻挡血栓形成的作用。
本文对照剖析 33 篇有关文件,对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综述。
【重点词】吲哚布芬;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血管栓塞;卒中;1、临床试验总结1.1 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急性毒性试验: LD50:380mg/kg(rat) 700—850mg/ke(mouse);长久毒性试验: 1m5g/kg·14mon (rat) 80mg/kg· 52wks(baboo);结果表示:吲哚布芬无致突变及生殖毒性,无溶血、过敏、肌肉及血管刺激作用 [1,2] 。
1.2 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1.2.1 药代动力学( PK)研究:吲哚布芬片口服汲取快, 2 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峰值小时,血浆蛋白联合率>99%,75%~80%药物以葡萄糖酸联合物 (glucuronide)形式随尿排泄,部分以原形排出;一次口服吲哚布芬片 200mg后 2 小时达最大克制作用, 12 小时后仍有明显克制作用( 90%),24 小时内恢复[3];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吲哚布芬的除去显然延伸,所以给药剂量应当减小[4]。
1.2.2 药效学( PD)研究总结吲哚布芬是一种旋光性复合物,此中S 对映体起主要的抗血小板齐集作用[5,6]。
消旋体和 S 对映体克制环氧化酶的能力没有显然差异。
可逆性克制血小板环氧化酶( COX),减少血小板强效激活剂血栓素 A2 生成,增添前列环素生成,克制血小板被活化[7];选择性克制二磷酸腺苷( ADP)、肾上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胶原和花生四烯酸引诱血小板齐集作用,克制血小板聚集;选择性降低血小板三磷酸腺苷、血清素、血小板因子3、血小板因子 4 和β-凝血球蛋白(β-TG)的水平,克制血小板黏附[8] ;克制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 b- Ⅲa[9]克制由多种门路所引诱的血小板齐集;有效改良红细胞变形能力[10];明显改良微循环指标(皮肤、静脉、小动脉血流)[11 、 12] 。
吲哚布芬(易抗凝)
【药理与适用症】: 吲哚布芬可抑制引起血小板激活的一些因子(如AD P、5-HT、血小板因子4、β―小板球蛋白等)的释放以及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而抗血小板聚集,但不影响PGI2的血浓度。
对血液凝固的各种参数无影响,但能中等度地延长出血时间,停药后即可恢复。
口服后吸收迅速,血浆浓度达峰时间2小时;t1/2为8小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
用于动脉硬化所致的缺血性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血酯代谢障碍等;也可用于体外循环手术时防止血栓形成。
【注意事项】: 偶有上腹不适、腹胀、胃肠道出血和鼻衄。
有时出现过敏反应(荨麻疹)。
禁用于有出血性疾病、妊娠及哺乳妇。
【用法与用量】: 每日剂量200―400mg,分2次口服或肌注或静注。
老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宜减半。
【包装】: 片剂:每片200mg。
注射液:每支200mg(2ml)。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第21卷 第5期213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吲哚布芬治疗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陈忠明,李小华(通信作者)(荆门市康复医院 康复医学科,湖北 荆门 448000)0 引言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在临床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中发病率高,大多无特殊临床表现,不易被发觉[1],可进展为小腿深静脉主干血栓,积极治疗可降低在行气压治疗、功率自行车、手法挤压等康复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2]的风险。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明确统一的抗凝溶栓指南。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荆门市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预行康复治疗合并有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药物吲哚布芬治疗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疗效,并与低分子肝素钙对比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重型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及其他长期卧床合并有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33例,所有患者经下肢静脉血管彩超证实[3]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方可纳入标准;其中男87例,女46例;年龄25~66岁,平均(40.42±2.31)岁;其中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重型颅脑损伤四肢瘫患者30例,脊髓损伤双下肢截瘫患者20例,骨科、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应激所致11例;恶性肿瘤患者9例,其余3例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不明确。
根据所有资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吲哚布芬治疗,67例)及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66例)。
研究组患者男39例,女28例,平均年龄(40.86±2.28)岁;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31例,平均年龄(40.35±2.34)岁。
经统计学软件验证验证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后发现,相较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符合本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标准,可以进行比较。
2010 年 10 月第 30 卷第 10 期Oct. 2010 V ol. 30 No. 10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12辛贝-吲哚布芬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张 栩,孙兆林*(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3)〔摘要〕目的 探讨辛贝-吲哚布芬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抗血小板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5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随机进行分组。
(1)治疗组20例:吲哚布芬,200 mg ,bid ,持续6周。
(2)对照组20例:晨盐酸噻氯匹定一片(250 mg ),晚空白片1片,持续6周。
(3)开放组15例:吲哚布芬,200 mg ,bid ,持续6个月。
治疗、对照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约42 d )各一次;开放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各一次,监测血小板凝聚及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指标。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以及开放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吲哚布芬组与盐酸噻氯匹定组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开放组治疗后出、凝血时间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数值在正常范围内。
治疗组,对照组及开放组治疗前后肾功,肝功及血,尿常规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吲哚布芬片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盐酸噻氯匹定片相当, 吲哚布芬片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安全性高。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疗法;吲哚布芬〔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0.10.005.012.03Effects of Xinbei-indobufen on antiplateletZHANG Xu, SUN Zhao-li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medical college,Qingdao 26600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Xinbei- indobufen on antiplatelet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ethods 55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40patients were randomly and double blind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indobufen 200mg,bid,n=20) and control group (ticlopidine 250mg,qd;placebo,qn, n=20).another group is open group(indobufen 200mg,bid,n=15).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for 6 weeks. Patients in open group were treated for 6 months. Platelet aggregation, bleeding time and clotting time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6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same blood index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6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telet aggregation, as compared before with after treatment in three groups(P <0.05);There were no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 in decreasing platelet aggregation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 >0.05).Drug related adverse effects were not found signi fi 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indobufen and ticlopidine treatment group. Blooding time and clotting time were signi fi cantly prolonged, as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with before in three groups(P <0,05). Renal function, hepatic function, blood and urine analysis were not found signi fi cantly different in three groups(P <0.05).Conclusion Indobufen may play a platelet aggregation reducing effect The effects on antiplatelet of indobufen were equal to ticlopidine. Indobufen related adverse effects were seldom and minor. Indobufen was safe in treating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Key words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Drug therapy;Indobufen〔收稿日期〕2010-07-26〔作者简介〕张 栩(1973.12-),女,山东淄博人,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吲哚布芬治疗心脑血管观察研究[训练] 吲哚布芬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Clinic Analysis of Treatment on th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ith Indobufen穆建敏朱晓临河南科技大学洛阳东方医院摘要:目的:观察吲哚布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入选39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6)和对照组(n=196),观察组给予吲哚布芬,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18个月的观察。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继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风险明显降低(P<0.05)。
两组间比较临床疗效相当(P>0.05),观察组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吲哚布芬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继发缺血事件的风险,疗效与阿司匹林相当,但有更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吲哚布芬,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安全性〔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Xinbei- indobufe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392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n=196) and control group (n=196).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givenanti-platelet indobufen ,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spirin for 18 month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risk of secondarycoronary heart disease,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erebralinfarction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P<0.05).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s were similar in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P>0.05). But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afe the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clinical efficacy were similar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between Xinbei- indobufen and aspirin, but the Xinbei- indobufen was more safe.Key words: Indobufen,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spirin,Safety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致残和死亡的重[1]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单剂量单剂量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吲哚布芬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吲哚布芬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吲哚布芬((K 3920)在人体内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率及药效学研究∗L. M. Fuccella 1、 G. Corvi 1、E. Moro 1、E. Pogliani 2、 V. Tamassia 1、 and G.Tosolini11卡洛-埃巴研究所,2米兰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意大利米兰摘要摘要:本研究中,6位健康志愿者接受了静脉注射或口服的100mg 单剂量血小板凝集抑制剂2-[p-(1-氧代-2-异吲哚啉基)-苯基]丁酸(吲哚布芬,K3920)。
其血浆和尿液中的药物浓度利用气液相色谱法测得。
并选取不同时间间隔利用比浊法测定其用药后胶原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反应的情况。
该药物在血浆中的半衰期是7-8小时,尿液中70%以上的药物在48小时内清除,包括吲哚布芬原药和与葡糖醛酸耦合的。
口服的两种不同剂型的片剂均可被完全吸收,但吸收速度有快慢之分。
静脉注射后1-4小时内血小板凝集抑制效应最强,8小时时降低。
与之相比,口服片剂的峰效应和峰持续时间类似,但药物发挥活性的时间明显延后,且与之相符的是口服片剂8小时后的血药浓度比静脉注射高。
以上数据提示吲哚布芬对血小板的效应是可逆的,并且血小板作为一个房室对其发生反应,缓慢地与血浆形成平衡。
关键词关键词:吲哚布芬,血小板凝集,单剂量,生物利用率,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豚鼠在体和离体研究均显示,口服或静脉注射吲哚布芬(K 3920)或2-[p-(1-氧代-2-异吲哚啉基)-苯基]丁酸可抑制ADP 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1]。
吲哚布芬能抑制豚鼠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生物合成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14C-血清素的释放,但不能抑制14C-血清素的摄取[1]。
但是豚鼠口服吲哚布芬不能引起出血时间和主要凝血参数的明显改变[1]。
吲哚布芬可以防止鼠发生内毒素性休克,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和内毒素导致的致死率[2]。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有这四大优势提起来吲哚布芬,想必大家并不熟悉。
但提到它的同类药物阿司匹林,想必大家耳熟能详。
二者都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都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二级预防用药。
虽然两种药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相比于阿司匹林,吲哚布芬有这四大优势。
今天一文说清。
一、作用机制更广泛
阿司匹林只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进而产生抗血栓的作用,作用机制比较单一。
而吲哚布芬除了可逆性地抑制环氧合酶外,还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等。
作用途径更广泛。
二、抗凝效果更强
阿司匹林对环氧合酶没有选择性,可以同时作用于COX-1和COX-2,这也导致其对血栓素的生成抑制作用不强。
而吲哚布芬能够特异性作用于COX-2,对血栓素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效应是阿司匹林的5-10倍。
此外,吲哚布芬对多种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抗凝效果。
三、对胃肠道的损害更弱
由于阿司匹林对环氧合酶没有选择性,作用于COX-1后,明显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而前列腺素对胃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因此,阿司匹林服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胃肠道刺激,诱发胃肠道溃疡和出血。
而吲哚布芬由于其对环氧合酶的高度选择性,因此,相较于阿司匹林,吲哚布芬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更少,安全性更高。
四、血小板恢复更
众所周知,阿司匹林停止服用后,7天后血小板功能能够完全恢复。
而吲哚布芬停药后24小时,血小板即可完全恢复正常。
因此,相对而言,前者更适合于长期预防血栓的日常使用,而后者更适合于需要手术的短期抗血小板治疗。
吲哚布芬机理吲哚布芬(Indacaterol)是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它通过与β2受体结合,刺激肺部平滑肌松弛,扩张气道,从而改善气道通畅性,缓解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吲哚布芬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激活β2受体来发挥其药效。
β2受体是广泛分布于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的一种受体,其激活可以促使细胞内环腺苷酸酶(adenylate cyclase)的活性增加,进而导致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平的上升。
cAM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它可以激活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PKA),促进PKA的磷酸化活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细胞反应。
在气道平滑肌细胞中,cAMP的上升可以激活PKA,进而磷酸化多种靶蛋白,如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
MLCK的磷酸化活性下降,抑制了肌球蛋白的磷酸化,从而减少了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使得气道平滑肌松弛,气道扩张。
β2受体的激活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和过度黏液分泌。
吲哚布芬作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提供持续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吲哚布芬可显著改善COPD 患者的肺功能,增加最大呼气流量(maximal expiratory flow,MEF)和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减少呼吸困难和急性发作的次数。
吲哚布芬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吸入和口服两种。
吸入给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因为它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减少系统性副作用。
由于吲哚布芬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一般每天只需使用一次,方便患者的用药管理。
吲哚布芬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需要注意。
- 149 -①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重庆 405400②新余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西 新余 338000通信作者:李光灿吲哚布芬对行TKA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凝血机制的影响王兴兰① 傅方方② 李光灿①【摘要】 目的:探讨吲哚布芬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VTE)情况及凝血机制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行单侧TKA 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术后给予吲哚布芬口服,两组均持续用药4周。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TE 发生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VTE 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8.33%(P <0.05)。
治疗后,观察组PT、TT 均长于对照组,FIB、D-D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P <0.05)。
结论:吲哚布芬对行TKA 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有效降低术后VTE 的发生率,同时改善凝血机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关键词】 吲哚布芬 全膝关节置换术 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机制 Effect of Indobufen o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Coagulation Mechanism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KA/WANG Xinglan, FU Fangfang, LI Guangc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1): 149-1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dobufen o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and coagulation mechanism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Method: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nilateral TKA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in Chongqing Kai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spirin orally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obufen orally after operation. Both groups continued medication for 4 weeks. The postoperative VTE incidence, coagulation indicators [prothrombin time (PT), thrombin time (TT), fibrinogen (FIB), D-dimer (D-D), and platelet count (PLT)] and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incidence of V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67%, which was lower than 1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T and T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FIB and D-D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PL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3%, which was lower than 1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Indobufen has a good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effect on patients undergoing TK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VTE, improve the coagulation mechanism, reduce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and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ntithrombotic drug. [Key words] Indobufe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oagulation mechanism First-author's address: Pharmacy Department, Chongqing Kai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 4054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1.033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等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的有效手段[1]。
吲哚布芬的功能主治1. 概述吲哚布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常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热和减轻炎症反应。
此药物具有广谱的功能主治,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详细介绍吲哚布芬的功能主治以及适应症。
2. 疼痛缓解•吲哚布芬能够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包括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组织受损的疼痛。
•吲哚布芬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来实现的。
前列腺素是产生疼痛的化学物质,吲哚布芬能够阻断其合成。
3. 退热作用•吲哚布芬可作为退热药使用,适用于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
它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调节体温,减轻发热症状。
•吲哚布芬通过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发热的产生。
它也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在下丘脑中的作用,从而调节体温。
4. 减轻炎症反应•吲哚布芬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不适和肿胀。
它能够抑制炎性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对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吲哚布芬可减轻关节疼痛、红肿和活动障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关节炎治疗•吲哚布芬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它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吲哚布芬还可以减轻晨僵、易疲劳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 预防心脏病•吲哚布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它可以降低血浆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一些研究表明,吲哚布芬还能减轻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7. 风湿病治疗•吲哚布芬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能够减轻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吲哚布芬还可以减轻风湿病患者的疲劳感和全身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
8. 注意事项•使用吲哚布芬前,需要详细了解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嘱咐,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对该药物过敏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吲哚布芬在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延俊;李如意;杜荣品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1(14)1
【摘要】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心、脑、外周血管等常见的一大类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快速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凝血机制的形成是治疗血栓性
疾病的首要任务。
其中吲哚布芬作为一种抗血小板及新型的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地
阻断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文章就吲哚布吩在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对
临床治疗提出更多参考。
【总页数】3页(P176-178)
【作者】刘延俊;李如意;杜荣品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吲哚布芬治疗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2.吲哚布芬在非瓣膜性房颤至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研究
3.吲哚布芬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研究
4.吲哚布
芬与拜阿司匹林在预防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分析5.吲哚布芬在阿司匹林不耐受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吲哚布芬对NA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李昱;张明升;武冬梅;任俊杰;张轩萍;梁月琴【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9)6【摘要】目的研究吲哚布芬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大鼠主动脉血管环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记录NE预收缩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吲哚布芬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不同工具药对吲哚布芬的影响.结果吲哚布芬(1×10-7 mol/L~3×10-5 mol/L)对NE引起的大鼠主动脉血管环的张力变化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在NE预收缩的血管环上,四乙胺(10-2 mol/L)、4-氨基吡啶(10-3 mol/L)和格列苯脲(10-5 mol/L)可抑制吲哚布芬的舒张血管作用.结论吲哚布芬对NA引起的血管收缩有浓度依赖行的舒张作用,吲哚布芬可能通过开放Kca通道、Kv通道和KATP通道参与了吲哚布芬的舒血管作用.【总页数】3页(P715-717)【作者】李昱;张明升;武冬梅;任俊杰;张轩萍;梁月琴【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030001;山西医科大学,030001;山西医科大学,030001;山西医科大学,030001;山西医科大学,030001;山西医科大学,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R256.2【相关文献】1.扣子兰醇提取物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的影响 [J], 汪道武;任先达2.血凝酶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作用的影响 [J], 胡钱国;王海华;张根葆;孔彦;包鹏举;王静;周萍萍;周华3.高盐饮食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J], 张玉青;金芃芃;郭益民;夏钦贵;龚永生4.毛茛总苷对去甲肾上腺素致大鼠离体去内皮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 [J], 赵晋;谭毓治5.粉防己碱和甲基莲心碱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 [J], 姚炜;朱铨英;苏定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