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PDCA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8.51 KB
- 文档页数:22
心内科患者跌倒PDCA案例2019年4月21日患者自行去厕所,因地面湿滑,光线暗,不慎摔倒。
原因分析(Plan)头脑风暴法2019年4月26日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分析.改进措施(Do)1、入院时进行风险评估,筛查高危患者,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或病人,让家属时刻陪伴,做好相关安全措施。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增强护士对高危患者的防范意识。
3、保持病房整洁,物品放于可取处,过道通畅。
4、责任护士对高危病人有警示标示并严格交接班,按时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人的动态变化,预见性的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5、卫生间悬挂“防跌倒”警示标示。
6、护士长检查督促保洁员工作,保持地面干燥整洁。
7、卫生间地面问题及时发现并联系相关人员处理。
8、及时更换照明设施,增加光亮度。
9、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人员职责。
10、对家属进行宣教。
11、科室悬挂防跌倒宣教流程图。
改进效果(Check)1、责任护士能够动态评估。
2、对高危患者能严格交接班,采取防跌倒有效措施。
3、健康教育宣教到位,患者及家属了解陪护的重要性。
4、增设安全标语,提高了住院环境的安全性。
5、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
6、各职能部门督导检查落实到位。
7、跌倒事件未再发生。
持续改进(Act)1、改进效果明显。
2、巩固有效成果。
3、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4、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
PDCA循环由于人人参与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强化了责任心,增强了安全意识,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使护理工作从简单地完成变成对患者全方位和全程的护理,确保了护理质量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中。
术前健康宣教pdca案例ppt案例背景:患者于2017年8月因外伤入院,住院期间持续发热3天入院治疗,病情危重,在我们科室得到了进一步的治疗;术前,患者病情加重,于2017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1周后死亡;根据患者家属陈述及病史排查,于2018年3月8日转入我院心内科进一步治疗。
患者入院后,护士首先为患者进行了术前健康宣教;手术前1周内进行了术前评估及风险评估。
一、手术原则心血管外科的手术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规范治疗。
心血管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药物滥用、肥胖、女性绝经后、妊娠期及更年期、外伤及手术创伤等。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发现有合并症时需及时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在术后一周内行心脏介入手术或其他手术治疗。
术前需正确了解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情况及应对措施。
术前应了解该手术的适应症,术前是否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应及时咨询医师及手术团队;麻醉医师应了解患者病情及麻醉情况、是否存在药物滥用及过敏反应相关情况等。
对合并严重合并症、药物滥用及过敏反应患者应选择内科治疗等措施;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和减轻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手术前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与手术相关的指导和建议来减少或消除患者术前及术中的焦虑及恐惧情绪及心理负担,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术前的健康宣教要贯穿整个术前工作流程,做到无缝衔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经济负担。
二、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相关的疾病知识、手术禁忌、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药物治疗等;在术前1周内进行了术前评估及风险评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健康宣教,重点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健康体检、预防接种、药物治疗、感染控制等。
1、术前1周内(24小时)严格按照诊疗常规进行体格检查。
2、术前3日内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凝检查等),并提供必要的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等。
应用PDCA循环缩短心内科平均住院日现状与原因:1. 平均住院天数的长短可以充分体现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
平均住院日是反应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单次住院的费用,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有限的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我科统计近三年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94±0.86)天、(9.47±1.49)天、(8.96±0.6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图2。
由此可见近三年我科患者平均住院日未见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决定开展降低本科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持续改进计划。
2.经过本科医护人员深入讨论分析延长平均住院日的常见因素,大致可分为:①.患方因素,患者入院时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合并症较多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慢性疾病患者及院前诊断不明的患者,入院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及诊断,往往延长住院时间;我科危重病人较多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治疗难度大,多数延迟出院;部分患者经济条件较好,其自认为医院相对安全,往往多数要求继续住院巩固治疗;部分患者期望痊愈后出院。
②.医院因素,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佳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院内感染影响预后;会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等直接影响患者的诊疗进程,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③.医务人员因素,诊疗规范落实不到位,治疗方式多样、不规范,诊疗方案不周全等直接影响诊疗进程;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④.辅助科室因素,部分检查项目往往需要预约甚至节假日不开展,检验报告不能按时收到,某些特殊检查时间长,如心脏B超提前一天甚至需要更长时间预约,床旁B超暂未开展等都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⑤.其他因素,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不积极,医疗资源不能及时共享,医疗争议,纠纷等导致出院时间延长。
一、Play—计划结合本科2012年—2014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本科开展“降低平均住院日”的质量持续改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