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美苏冷战的开始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29
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富尔敦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技能:理解“冷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基本特征;理解冷战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冷战开始的诸多历史事件中提取关键要素形成“冷战”历史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史实归纳历史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冷战格局对于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阻碍,引导学生批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分析冷战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处理国际争端的理念与实践的进步与发展,认同人类文明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美苏冷战的背景和基本特征2、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什么叫冷战?(知识链接第35页)冷战(Cold War),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的大规模战争外的全面对抗。
冷战的起因是双方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其根源则在于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冷战时期曾发生多次国际政治危机和局部战争,但由于美苏避免正面交战而得以维持总体和平的两极格局。
1990年-1991年,德国统一、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和苏联解体宣告冷战格局的终结。
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一、杜鲁门主义问题: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两国实力与地位的变化。
A、二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材料:美国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2/3,外贸出口占资本主义世界1/3,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3/4,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B、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军事力量和国际影响大幅度提升。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4-2 冷战的开始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程标准:美苏的冷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柏林危机的概况;德国的分裂。
2、理解: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措施;柏林危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产物。
3、运用:通过“冷战”的讲述,使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分析国际关系问题,进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比较:美国对苏联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而苏联也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从事形成两大对立的北约与华约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一战前出现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的异同。
2、问题探究:通过对冷战的讲述,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从中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3、论从史出: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实质,从而认识到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与较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苏战时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对抗和争夺。
2、冷战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和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是在讲述第1课雅尔塔体系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进一步讲授美苏之间对峙的主要方式及其具体措施问题,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冷战政策及苏联相应的对抗。
此外,本课还就双方对峙的重点和前沿──欧洲的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所体现的激烈冷战的状况作为典型例证予以展现。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先在多媒体打出下面两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一: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高一历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德国的分裂【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早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所以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而不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2.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
”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D.中东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作者认为冷战并不是美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事件,言外之意是还有比冷战更光辉的事件,即是热战。
备选项中AB都是冷战的表现,所以排除AB两项,D项中东战争与冷战无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获取能力。
做好本题,关键抓住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美苏争霸的高潮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制约着全球化的进展。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影响4.(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
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冷战时期冷战(1947年——1991年12月)冷战(Cold War)一词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敌视和遏制政策,因此巴鲁克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
“冷战”与“铁幕”一词同时流行,表示美苏之间除了直接战争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处于对抗的状态。
【概要表纲】序幕: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此外,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
开始:杜鲁门主义(1947)结束:苏联解体(1991.12)两大阵营:军事集团: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为首华沙条约组织(华约1955)资本主义阵营:美国为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949)实质认识: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起了资本主义的恐慌冷战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与军备竞争与科技竞争【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冷战的大幕又从砖瓦废墟上缓缓拉开。
美国和苏联——这一对超级大国,从共同对抗纳粹的威胁中解除出来后,就再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相处。
希特勒刚一垮台,双方便展开全方位的竞赛,试图用它们的影响力控制整个世界。
与以往战争不同的是,双方都在他国挑起间接的战争对抗,而避免相互间的直接作战冲突。
没有一方希望挑动对方直接作战,因为这意味着全面核战争——人类毁灭的危险,双方在这一前提下形成了冷战的态势。
即便是冷战,美苏双方也积极寻找多种途径与对方展开竞争。
这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军备竞赛,双方囤集了足以让对方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
双方无时无刻不在策划实施着针对对方的间谍活动。
太空竞赛的唯一积极后果是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苏联人首次在太空航行,而美国人则抢得了登月的先机。
考点:美国冷战政策的信号、开始及表现1.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2.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3.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控制西欧。
军事上,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例题1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是()A.美苏“冷战”B.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南北战争D.欧盟的形成答案:A解析:“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都是美苏冷战的一些措施,答案A。
例题2为稳定资本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手段()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签订D.《友好互助条约签订》答案:C解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手段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约组织,答案C。
1.1946年,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丘吉尔)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他的演讲”标志着()A.“冷战”序幕的拉开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C.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D.美苏争霸的开始2. “冷战”(Cold War)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3.肯尼迪说:“通过援外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策略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4.把“冷战”推向高潮的标志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5.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的“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组织“北约”④成立“华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答案】A【解析】“(丘吉尔)的演讲”、“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号召同苏联战争”再结合选项,可知这里所说的“战争”是指冷战,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美苏冷战的信号,拉开了“冷战”序幕,答案A。
美苏俄关系发展历程苏美关系发展历程的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和美国对苏联政权的承认。
以下是关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1. 1917年俄国革命:俄国丧失了君主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这为后来的苏美关系埋下了种子。
2. 1922年苏联成立:苏联成立后,与外国建立了政治和经济关系。
然而,由于苏联坚持推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
3.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与美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战争结束后,两国关系短暂地因共同利益而改善。
4. 冷战的开始:二战结束后不久,美苏关系迅速恶化。
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差异逐渐加深,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5. 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和苏联站在对立的两个阵营,这进一步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6.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引发了与美国的危机。
最终,通过外交谈判,双方避免了一场全面战争,并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
7. 等核时代与削减核武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之间开始进行核裁军谈判。
这些谈判最终导致了签署《战略武器裁军条约》(SALT)和《中程导弹条约》(INF)等重要军事协议。
8. 冷战结束与苏联解体: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初解体,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但关系仍然复杂。
9. 新的合作与争议: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和紧张关系交替出现。
两国在反恐、核裁军、叙利亚和乌克兰等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同时也存在着战略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总的来说,美苏俄关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敌对到合作再到再次紧张的复杂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关系对全球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第17课:美苏“冷战”一、美苏“冷战”1、什么叫“冷战”: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最终目的:称霸世界3、原因: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实力,积极谋求全球称霸。
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称霸的实现4、重点地区:欧洲5、“冷战”的信号:铁幕演说6、“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政府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抵抗少数武装分子(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或外来压力(苏联)的征服企图。
7、表现:⑴政治: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①影响:标志着战后美苏“冷战”的开始,同时标志着美苏关系正式破裂。
⑵经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8年):①目的:A:直接目的:复兴欧洲经济 B:真实目的:稳定资本主义,控制欧洲,遏制苏联(它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②影响:它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⑶军事:“北约”成立:①时间:1949年②成员国:12个③总部:布鲁塞尔④性质:资本主义军事政治集团8、苏联采取的针锋相对的措施:华约:①时间:1955年②成员国:8个③总部:莫斯科④性质:社会主义军事政治集团9、“北约”“华约”成立的影响: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美苏争霸1、开始时间:20世纪50年代后期2、三个阶段:3、影响:美苏争霸长达30多年,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影响。
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是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