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方法 第二章(第三节)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64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教案(总1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代码:授课对象:本科专业:材料物理授课总学时:64其中理论:64实验:16(单独开课)教材:左演声等.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材料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制图3-3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发射现象3-2电子“吸收”与光子吸收有何不同?3-3入射X射线比同样能量的入射电子在固体中穿入深度大得多,而俄歇电子与X光电子的逸出深度相当,这是为什么?3-8配合表面分析方法用离子溅射实行纵深剖析是确定样品表面层成分和化学状态的重要方法。
试分析纵深剖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补充习题1、简述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名称第四章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概述教学时数4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的用途。
2.了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色谱、质谱及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用途。
重点难点重点: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的用途。
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衍射分析方法概述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
第二节光谱分析方法概述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分子磷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等。
第三节电子能谱分析方法概述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
第四节电子显微分析方法概述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
第五节色谱、质谱及电化学分析方法概述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节河流2、活动认识我国河流和湖泊众多阅读课本,通过一系列数字感受到我国河流和湖泊众多。
让学生举例说明知道的河流和湖泊名称。
3、活动认识内流区和外流区阅读图,,完成p34活动1、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的概念。
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
4、活动沟通三大洋的水系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水系和流域面积的概念。
读图,完成p35活动。
找出注入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的主要河流。
讨论分析我国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的原因(地势西高东低)5、活动认识京杭大运河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是世界最大的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具有航运、灌溉、防洪等综合作用。
6、活动认识我国的湖泊读图、图、图,然后在图上找出以下湖泊的位置和省级行政区。
1、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咸水湖)2、我国的五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3、湖泊分布特点(西部青藏高原咸水湖;东部长江中下游淡水湖)课堂总结由学生来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展示本节课的内容要点目标检测1、下列河流中,注入印度洋的是()A.金沙江B.澜沧江C.怒江D.松花江2、我国汛期最长和流量最大的河流分别是()A.珠江、雅鲁藏布江B.长江、淮河C.珠江、长江D.黄河、长江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A.塔里木河B.红水河C.怒江D. 雅鲁藏布江4、我国最大的湖泊是()A.鄱阳湖B.洞庭湖C.青海湖D.洪泽湖5、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是流向国外的河流就是外流河B.我国外流河分为两大洋水系C.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D.怒江、雅鲁藏布江均流向国外,最后注入印度洋6、说出下图数字代表的河流名称。
第二课时1、情景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以及黄河的图片2、活动认识黄河的概括读图黄河流域图,完成课本活动源头长度流经省级行政区流经地形区注入海洋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5464千米青-甘-川-宁-内蒙古-陕-晋-豫-鲁(7省2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渤海3、活动认识黄河的分段读图,在图上找到河口、桃花峪源头—上游—河口—中游—桃花峪—入海口4、活动认识黄河上游特点读图找到黄河的主要水电站,最密集的一段位于哪里原因是什么(龙羊峡—青铜峡);(流经地形的阶梯分界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是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课。
本节分为三部分,一,众多的河湖,二,黄河的治理,三,长江的开发。
这里只说众多的河湖。
中国的河湖众多,大小不一,星罗棋布,遍布全国各地。
这此河湖不仅有灌溉,航运和旅游等价值,还提供了水,水能资源。
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习。
热爱我国美丽的山河。
【学情分析】一本节课主要面向初二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了初一一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黄河、长江开发的方向和治理措施。
【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万里行长江:读图说出长江源头、入海、所流经省区和地形区等基本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4.科学探开发:读图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
5. 综合做治理:知道长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6.探源母亲河: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了解黄河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7.感恩母亲河: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分析的基本原理(或称技术基础)是指测量信号与材料成分、结构等的特征关系。
?采用各种不同的测量信号(相应地具有与材料的不同特征关系)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分析方法。
1、X-射线衍射分析:物相成分、结晶度、晶粒度信息2、电子显微镜:材料微观形貌观察 3、热分析:分析材料随温度而发生的状态变化 4、振动光谱:分子基团、结构的判定5、X-射线光电子能谱:一种表面分析技术,表面元素分析6、色谱分析:分析混合物中所含成分的物理方法对连续X射线谱的解释:(1)根据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作加速运动时,电子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必然要产生一个电磁波,或至少一个电磁脉冲。
由于极大数量的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可能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将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射线谱。
(2)量子力学概念,当能量为eV的电子与靶的原子整体碰撞时,电子失去自己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每碰撞一次,产生一个能量为hν的光子,即“韧致辐射”。
大量的电子到达靶面的时间、条件均不同,而且还有多次碰撞,因而产生不同能量不同强度的光子序列,即形成连续谱。
深圳宇冠专业第三方材料分析检测机构,电话:+86-755-23695858 深圳光明新区观光路3009号招商局光明科技园B4栋4B单元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第一章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概述(材料分析测试目的和物理角度论述基本粒子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第一节一般原理第二节衍射分析方法概述第三节电子显微分析方法概述第四节电子能谱分析方法概述第五节光谱分析方法慨述第六节色谱、质谱及电化学分析方法概述第七节其他分析方法概述第八节计算机在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应用概述第二章X射线衍射分析第一节X射线物理基础1 x射线的产生2 连续X射线谱3 特征X射线谱第二节X射线衍射衍射方向1、布拉格方程2、倒易点阵及衍射矢量方程3、厄瓦尔德图解第三节x射线衍射强度1、一个电子的散射强度2、原子散射强度3、晶胞衍射强度4、小晶体散射与衍射积分强度5、多晶体衍射积分强度6、影响衍射强度的其它因素(参考文献 )。
《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并能够分析其应用领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倡导绿色高分子材料。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和工艺。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图片和案例。
2. 准备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样品,如塑料、橡胶、纤维等。
3. 准备实验室器材,如高分子合成设备、显微镜等,用于实验演示和操作。
4. 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和性质,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过程,掌握聚合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通过讲解和展示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帮助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 典型高分子材料介绍:介绍几种常见的典型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以及它们的性能和应用。
4.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引导学生展望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高分子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高分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应用的认知。
(四)教学小结1. 回顾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总结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能以及典型应用。
材料分析方法
1. 目视观察法:通过裸眼观察材料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纹理等,以初步判断材料的性质。
2. 显微镜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特征,包括晶体结构、颗粒形貌等,以评估材料的晶化程度、颗粒尺寸等。
3. 热分析法:通过对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响应进行分析,包括热重分析(TGA)、差热分析(DSC)等,以确定材料的
热稳定性、相变温度等。
4. 光谱分析法:利用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性质对材料进行分析,常见的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用于分析材料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等。
5.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或透射
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进行观察,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微区成分分析。
6. X射线衍射方法:利用材料对入射X射线的衍射现象,分
析材料的晶体结构、结晶度等,常见的方法包括X射线粉末
衍射(XRD)和单晶X射线衍射(XRD)。
7. 磁学分析法:通过对材料的磁性进行测试与分析,包括磁滞回线测量、霍尔效应测量等,以判断材料的磁性、磁结构等。
8. 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测量材料在电化学条件下的电流、电压等性质,以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极活性等。
9. 分子模拟与计算方法: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材料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与计算,包括分子力场模拟、密度泛函理论等。
10. 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法:通过对X射线入射材料的能量散射进行分析,以确定材料的元素成分和含量,用于材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第二章杆件的内力分析要想对杆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的分析计算,首先必须知道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因此,本章主要对此作分析讨论。
首先引入了内力的基本概念和求内力的基本方法——截面法,然后讨论了各种变形情况下截面上的内力及求解和内力图的绘制,这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知识。
第一节内力与截面法杆件因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发生改变。
这种由于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杆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简称内力。
内力的大小随外力的改变而变化,它的大小及其在杆件内部的分布方式与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为了研究杆件在外力作用下任一截面m-m上的内力,可用一平面假想地把杆件分成两部分,如图2-1a。
取其中任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弃去另一部分。
由于杆件原来处于平衡状态,截开后各部分仍应保持平衡,弃去部分必然有力作用于研究对象的m-m截面上。
由连续性假设,在m-m截面上各处都有内力,所以内力实际上是分布于截面上的一个分布力系(图2-1b)。
把该分布内力系向截面上某一点简化后得到内力的主矢和主矩,以后就称之为该截面上的内力。
但在工程实际中更有意义的是主矢和主矩在确定的坐标方向上的分量,如图2-1c,这六个内力分量分别对应着四种基本变形形式,依其所对应的基本变形,把这六个内力分量分别称为轴力、剪力、扭矩和弯矩。
(1)轴力。
沿杆件轴线方向(x轴方向)的内力分量FN,它垂直于杆件的横截面,使杆件产生轴向变形(伸长或缩短)。
(2)剪力。
与截面相切(沿y轴和z轴方向)的内力分量FQy、FQz ,使杆件产生剪切变形。
(3)扭矩。
绕x轴的主矩分量Mx,它是一个力偶,使杆件产生绕轴线转动的扭转变形。
(4)弯矩。
绕y轴和z轴的主矩分量My、Mz,它们也是力偶,使杆件产生弯曲变形。
为了求出这些内力分量,只需对所研究部分列出平衡方程就可。
这种计算截面上内力的方法通常称为截面法。
其步骤可归纳为:(1) 沿需要计算内力的截面假想地把构件分成两部分,取其中的任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 弃去另一部分。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2、理解并掌握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3、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4、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知识集结知识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知识讲解1.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1)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2)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表达式: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 氧气(O2)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表达式: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3)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4)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⑧再停止加热(5)易错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