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可是训练—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3.85 KB
- 文档页数:7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课两练【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X k B 1 . c o m•(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新课标第一网•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⑵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⑷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⑵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⑶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解析】选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1)《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⑶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 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⑶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一【2 】.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三国时代蜀汉丞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逝世尔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二.翻译外子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乃至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正人的行动操守,从安静来进步自身的教养,以节省来造就本身的品格.不安静寡欲无法明白志向,不消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弘远目的.进修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进修.所以不进修就无法增加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进修有所成就.放肆懒惰就无法振奋精力,浮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格.年光光阴随时光而飞奔,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寥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当时痛恨又怎么来得及?三.文言常识:⑴诫:警告,劝人小心.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群情,无其实的意义.正人:品格崇高的人.指操守.品格.操行.⑶修身:小我的品格教养.⑷养德:造就品格.⑸淡泊:僻静而不妄想富贵荣华.心坎澹泊,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本身崇高的志向.⑹安静:这里指安静,分散精力,不疏散精力.⑺致远:实现弘远目的.⑺广才:增加才干.⑼成:达成,成就.⑽励精:振奋精力.⑾险躁:冒险浮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安静”相对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格.⑿与:追随.驰:疾行,这里是增加的意思.⒀日:时光.去:消失,逝去.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漂荡,形容人年光光阴逝去.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进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⒃穷庐:破房子.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四、基本练习训练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外子子之行()(2)俭以养德() (3)非安静无乃至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1)品格崇高的人(2)凭借.依附(3)实现弘远目的(4)懈怠.懒惰(5)陶冶性格(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1)进修必须收视反听,增加才干必须耐劳进修.(2)不尽力进修就不能增加才智,不明白志向就不能在进修上获得成就.(3)年光光阴跟着时光逝去,意志跟着岁月消磨.3.用/变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朗读节拍A.外子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A.夫/正人/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是,.(2)《诫子的句子是: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乃至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浏览.浏览全文,答复(1)~(3)题.(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①申饬②振奋,振作③消掉,逝去④立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力,温顺就不能陶冶性格.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进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愉快太息,又怎么来得及.(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在少年时代应当建立弘远的志向,奋发图强,避免老了懊悔.6、文学常识填空《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 时代有名的家. 家.我们还知道他的《》.诸葛亮集诸葛亮孔明三国政治军事出师表五、课外链接(一)一.浏览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皇帝,吾于世界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掉世界之士.吾闻,德行裕如,守之以恭者,荣;地盘宽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愚蠢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皇帝,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掉世界,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申饬儿子说:“去了今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帮助皇帝的重担,我在世界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一次洗澡,要三次停下来,握着本身已散的头发,招待来宾.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招待来宾,还唯恐(因怠慢)掉去人才.我据说,用恭顺的立场来保有宽以待人的操行,就会得到光荣;用节省来保有宽大的地盘,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卑微的官职,就是崇高;用戒备之心来保有生齿浩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成功;用愚蠢来保有愚蠢睿智,就是明智;用浅薄来保有广博,也是一种愚蠢.这六点都是谦逊谨严的美德.你贵为君王,之所以失去世界,是因为服从了这些品格.不谦逊谨严从而掉去世界,进而导致本身亡身,桀.纣就是如许的下场.(你)能不郑重吗?”1.写出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2)非学无以广才()(3)悲守穷庐()(4)又相皇帝()(5)吾于世界亦不轻矣()(6)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7)外子子之行()(8)险躁则不能治性()(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2)增加(3房子)(4)辅佐(5)在(6)因为(7)发语词,无实意(8就)2.这两篇短文都是申饬儿子的文章,但中间内容不同.个中(甲)文诸葛亮申饬儿子的中间内容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歧视人才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乃至远.译文: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译文:(1)不寻求名利,生涯简略朴实,才能显示出本身的志向;不寻求热烈,心情安静僻静,才能实现弘远目的.(2)这六点都是谦逊谨严的美德.(二)浏览下面的文字,答复4~7题.孙叔敖疾,将逝世,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逝世,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逝世,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掉.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jī):迷信鬼神和灾祥.孙叔敖病危,临逝世前,申饬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收.我逝世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必定不要接收肥饶的封地.楚国和越邦接壤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地盘肥沃(不好),并且地名十分阴险(不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光享有的,精确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逝世后,楚王果真拿肥饶的地盘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收,要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如今也没有掉掉落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愚蠢,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好处看作好处(不把一般人以为好的算作是好的).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本身所爱好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通俗人高超的地方.4.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孙叔敖疾()(2)王数封我矣()(1)生病(或生宿疾)(2)多次(或屡次)5.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译文:(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译文:(1)这个地方的地盘肥沃(不好),并且地名十分阴险(不好.不吉).(2)孙叔敖的愚蠢,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好处看作好处(不把一般人以为好的算作是好的).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掉”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核懂得文章内容的才能.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联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思虑作答.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念掠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7.“孙叔敖之知”表如今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核整体感知.归纳综合辞意的才能.从孙叔敖不接收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虑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如今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婪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器械才能长久保有等).。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致使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村夫之称,无清异之名。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室,思尔后动。
(羊枯《诫子书》)13.用“ / ”给下边句子断句。
(共两处)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14.解说以下句了中加点的词。
①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______.②非再力所能致.也______③愿汝等言则忠信______.④闻人之过 ______.15.以下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是()A.大君子之行B.能言之年C.闻人之过...D.久之,目似暝,意暇甚.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语句。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甲乙两文从学习和做人双方面对儿女进行劝诚。
你从中获得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迪?【答案】13.无口许人以财 / 无传不经之谈 / 无听毁誉之语。
14.(1)轻浮(2)达到( 3)诚信( 4)听到15. D16.不学习就没法增加才华,不明确理想就没法成就学业。
(或使学业有成)17.①学习上,要明确理想,珍惜时间,勤苦努力。
②做人上,要诚信忠厚,不以谣传讹,不妄议别人。
《诫子书》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君子之行B.遂成/枯落C.非学/无以广才D.悲守/穷庐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诫.子书诫: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明:__________(3)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文中原句填空。
(2分)(1)文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一、(14分)1、(2分)B2、(4分)(1)告诫,劝勉(2)明确(3)增长(4)疾行,指迅速逝去3、(4分)(1)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4分)(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⑵俭以养德(■⑶非宁静无以致远(••⑷多不接世(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⑶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⑷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夫/君子/之行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O(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o二'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那么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⑵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7.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日:“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土。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16诫子书01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fú)(2)淫.慢(yín)(3)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岁月)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50字左右)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1)fú(2)yín(3)suì2.(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3)使广博,增长(4)放纵(5)疾行,指迅速逝去(6)岁月3.A(解析:夫/君子之行)4.(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诸葛亮集诸葛亮孔明政治家军事家孔明借东风、空城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7.(1)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2)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我深受教育,再也没做过不诚实的事。
8.(1)达到(2)修养(3)随同(4)于是9.(1)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0.D1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12.(1)吃(2)往往,总是(3)供应(4)说别人的坏话13.B1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③刻苦自励且心忧天下。
15.二岁而孤家贫无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16.揭示主题17.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读书,有时候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诫子书》练习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fú) (2)淫.慢( yín) (3)遂.成枯落( su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品行,德行) (2)俭以.养德(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 振奋 ) (5)年与.时驰.( 随着)(疾行,指迅速逝去) (6)遂.成枯落..(最终)( 凋零,衰败)(7)意.与日.去(意志)(岁月) (8)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9)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修养)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5.《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孔明借东风、空城计等。
该文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诫子书》《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A.诚子书 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 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2020年九年级课时练习题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
..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
(6)多不接世
..(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选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练能力】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1.写出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
(2)子无以.鲁国骄士( )
答案:(1)陶冶(2)因为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答案: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
答案:(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附(乙)【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我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
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
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你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你)能不慎重吗?”
二、(2013·包头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③。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别称。
③(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孙叔敖疾.( )
(2)王数.封我矣( )
答案:(1)生病(或生重病) (2)多次(或屡次)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思考作答。
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
(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
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
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附【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
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
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
不吉)。
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
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