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的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301.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职建筑构造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建筑构造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2 教学内容建筑构造的定义与作用。
建筑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墙体、楼板、屋顶、门窗等。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安全、实用、经济、美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建筑构造案例。
第二章:建筑基础构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基础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
2.2 教学内容建筑基础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基础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
第三章:建筑墙体构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墙体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
3.2 教学内容建筑墙体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实体墙、空心墙、幕墙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墙体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
第四章:建筑楼板构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楼板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
4.2 教学内容建筑楼板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平面楼板、肋形楼板、无梁楼板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楼板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
第五章:建筑屋顶构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屋顶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形式。
建筑构造的读书笔记一、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到建筑的各个部分,从基础到屋顶,从墙体到门窗,每个部分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构造要求。
(一)建筑的组成部分。
1. 基础。
- 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基础的类型有很多,例如条形基础,适用于砖混结构的房屋,它沿着墙体方向连续设置;还有独立基础,常用于柱下,当柱子的荷载较大且地基条件较好时采用。
- 基础的埋深也有讲究,一般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地基土的性质、地下水位的高低等因素来确定。
如果埋深过浅,建筑物可能不稳定;埋深过大则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
2. 墙体。
- 墙体在建筑中起到承重、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按墙体在建筑中的位置可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而内墙主要是分隔室内空间。
- 墙体的材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砖、砌块、混凝土等。
砖砌墙体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自重大;混凝土墙体强度高,但保温性能相对较差。
在构造上,墙体还设有门窗洞口,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如设置过梁等构件。
3. 楼地层。
- 楼地层包括楼板层和地坪层。
楼板层是建筑物中分隔上下楼层的水平构件,它承受着家具、人员等活荷载以及楼板自重等恒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梁、柱等竖向承重构件。
楼板的类型有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等。
- 地坪层是建筑物底层与土壤相接的部分,它要满足耐磨、防潮等要求。
4. 楼梯。
- 楼梯是建筑物中联系上下楼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它由楼梯段、平台和栏杆扶手组成。
楼梯段是供人行走的部分,其坡度要合适,一般在20° - 45°之间。
平台起到缓冲和休息的作用,栏杆扶手则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5. 屋顶。
- 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结构和承重结构。
它要抵御风、雨、雪等自然因素的侵袭,同时还要承受自身重量和屋面活荷载。
屋顶的类型有平屋顶、坡屋顶等。
中职建筑构造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建筑构造基本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要素理解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1.2 教学内容:建筑构造的定义与作用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要素:基础、墙体、柱、梁、屋顶、地面、楼梯、门窗等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美观性等1.3 教学活动:引入建筑构造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1.4 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构造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建筑构造图第二章:建筑材料2.1 学习目标: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与性质掌握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与质量要求理解建筑材料对建筑构造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钢材、木材、水泥、混凝土、砖石、玻璃、塑料等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力学性质、热工性质、耐久性等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与质量要求:选购、储存、加工、施工等2.3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建筑材料市场,了解不同种类建筑材料的特点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讲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与质量要求,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2.4 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种类与性质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某个建筑项目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其影响第三章:建筑施工图识读3.1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基本内容与阅读方法了解建筑施工图的种类与作用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建筑施工图3.2 教学内容:建筑施工图的基本内容: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图等建筑施工图的种类:建筑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等建筑施工图的作用:指导施工、验收、维护等3.3 教学活动:讲解建筑施工图的基本内容与阅读方法展示不同种类的建筑施工图案例,让学生进行识读练习进行实际建筑施工图的识读训练,让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3.4 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施工图基本内容与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和分析某个建筑项目的施工图第四章: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4.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理解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要求与限制4.2 教学内容: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力学原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分析需求、选择结构形式、计算内力、设计构件、验算安全等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要求与限制:国家规范、建筑功能、经济性等4.3 教学活动:讲解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讲解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要求与限制,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4.4 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练习第五章:建筑施工技术5.1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与技术了解建筑施工的流程与要求理解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5.2 教学内容: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与技术: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等建筑施工的流程与要求:施工准备、施工组织、施工方法、施工验收等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安全管理措施等5.3 教学活动:讲解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与技术展示建筑施工的流程与要求的案例第六章:建筑设备与设施6.1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设备与设施的种类与功能了解建筑设备与设施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理解建筑设备与设施在建筑构造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与设施的种类:给排水系统、供暖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电梯等建筑设备与设施的设计原则与要求: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建筑设备与设施在建筑构造中的作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提高建筑舒适性、保障建筑安全等6.3 教学活动:讲解建筑设备与设施的种类与功能分析建筑设备与设施的设计原则与要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设备与设施在建筑构造中的作用6.4 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设备与设施种类与功能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某个建筑项目中建筑设备与设施的设计与作用第七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7.1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方法与程序理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施工协调等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方法与程序: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计划的制定、施工协调的实施等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等7.3 教学活动:讲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方法与程序讲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7.4 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某个建筑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第八章:建筑节能与环保8.1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节能与环保的基本原理了解建筑节能与环保的设计要求与措施理解建筑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建筑节能与环保的基本原理:能源守恒原理、环境保护原理等建筑节能与环保的设计要求与措施:节能标准、环保要求、绿色建筑等建筑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性: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建筑品质等8.3 教学活动:讲解建筑节能与环保的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节能与环保的设计要求与措施讲解建筑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性,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8.4 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节能与环保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某个建筑项目的节能与环保设计与效果第九章:建筑安全与防护9.1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安全与防护的措施与方法理解建筑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建筑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等建筑安全与防护的措施与方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应急预案等建筑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建筑质量等9.3 教学活动:讲解建筑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安全与防护的措施与方法讲解建筑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9.4 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某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安全与防护措施与效果第十章:建筑设计与创新10.1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建筑创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创新的意义10.2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建筑设计的原则、设计流程、设计手法等建筑创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可持续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设计等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创新的意义:提升建筑的功能与美观、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期望、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等10.3 教学活动: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创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与组成要素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构造的定义与作用,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要素。
建筑构造知识点梳理一、知识概述《建筑构造》①基本定义:建筑构造呢,就是讲一个建筑物是怎么由各种部分组合起来的,像是房子的墙、梁、柱、楼板这些零件怎么搭一块儿,让房子稳稳当当,还能满足我们居住、办公或者干其他事的需求。
这就好比咱们搭积木,每个积木块有它的作用,得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造型,在建筑里这些积木块就是房子的各个部件,组合的规则就是建筑构造。
②重要程度:在建筑学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啊。
这是基础啊,如果构造没弄明白,盖的房子可能就摇摇欲坠,或者根本就不实用。
就像不懂汽车发动机和车架咋连接,那车肯定跑不起来一个道理。
建筑构造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还有适用性。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数学知识,像简单的几何计算,你得知道面积、体积咋算,不然墙的厚度、房间的大小计算就费劲。
还有物理的力学知识,知道力是咋回事,才能明白支座、柱子是怎么支撑上面重量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太多了。
建房子肯定要用啊,从咱们自己盖个小宅子,到建高楼大厦。
修商场、学校、医院都得依据建筑构造的知识。
比如说要开个商铺,那首先得考虑商铺的空间布局构造怎么样,顾客容易不容易进去,能不能合理摆放商品。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建筑构造在整个建筑学里就像人体的骨骼结构一样,是搭建整个建筑学科知识大厦的基本框架。
它是跟着建筑从奠基开始到最后落成的整个过程的骨骼性知识。
②关联知识:和建筑力学联系可紧密了。
建筑力学研究力在建筑里的传导、分布等,这和建筑构造里的柱子、梁等部件怎么安排有很大关系,毕竟这些部件要承受各种力嘛。
和建筑材料知识也分不开,不同材料的性能决定能在构造里怎么用,就说钢结构和木结构的构造方式肯定是有区别的。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知识点很细而且相互牵连。
比如说墙和屋顶的连接构造,那得考虑防水、保温好多方面。
一不小心就容易漏掉点东西。
关键点:准确理解每个部件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关键,就像一副拼图,每个小块要清楚它们该放在哪。
第一章 绪论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地选择并正确地决定建筑的构造方案和构配件组成以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处理等。
第一节 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修及附属部件组合构成。
承重结构可分为基础、承重墙体(在框架结构建筑中,承重墙体则由柱、梁代替)、楼板、屋面板等。
围护结构可分为外围护墙、内墙(在框架结构建筑中为框架填充墙和轻质隔墙)等。
饰面装修一般按其部位分为内外墙面、楼地面、屋面、顶棚等饰面装修。
附属部件一般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栏杆、隔断、花池、台阶、坡道、雨组成如图所示。
篷等。
建筑的构造和图建筑的物质实体按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为叙述的方便,又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基础 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
因此,基础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墙和柱 墙体作为承重构件,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基础。
在框架承重的建筑中,柱和梁形成框架承重结构系统,而墙仅是分隔空间的围护构件。
在墙承重的建筑中,墙体既可以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墙作为围护构件又分为外墙和内墙,其性能应满足使用和围护的要求。
)楼盖层和地坪层 楼盖层通常包括楼板、梁、设备管道、顶棚等。
楼板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分隔楼层空间的围护构件。
楼板支承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承重墙或梁、柱,楼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楼盖层的性能应满足使用和围护的要求。
当建筑底层未用楼板架空时,地坪层作为底层空间与地基之间的分隔构件。
它支承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
它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需均匀传力及防潮。
饰面装修 饰面装修是依附于内外墙、柱、顶棚、楼板、地坪等之上的面层装饰或附加表皮,其主要作用是美化建筑表面、保护结构构件、提高建筑物理性能等。
中职建筑构造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要素。
1.2 教学内容:建筑构造的定义与作用。
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要素:墙体、地面、楼板、屋顶、门窗等。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利用图片、案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构造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分析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讨论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墙体构造2.1 学习目标:掌握墙体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了解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及其特点。
2.2 教学内容:墙体的定义与功能。
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实体墙、空心墙、组合墙等。
墙体的施工工艺及要求。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墙体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利用图片、案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2.4 教学活动:分析墙体在建筑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及其特点。
讨论墙体的施工工艺及要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地面与楼板构造3.1 学习目标:掌握地面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了解不同类型的地面与楼板构造及其特点。
3.2 教学内容:地面的定义与功能。
不同类型的地面与楼板构造:木地板、瓷砖地面、水泥楼板等。
地面与楼板的施工工艺及要求。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地面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利用图片、案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3.4 教学活动:分析地面在建筑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地面与楼板构造及其特点。
讨论地面与楼板的施工工艺及要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四章:屋顶构造4.1 学习目标:掌握屋顶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了解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及其特点。
4.2 教学内容:屋顶的定义与功能。
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平屋顶、坡屋顶、曲面屋顶等。
屋顶的施工工艺及要求。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建筑构造》重点概念解析构造组成1.基础基础与地基直接接触,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它下面的土层地基。
因此, 基础必须坚固稳定、安全可靠,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2.墙或柱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墙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和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基础。
当以柱代墙起承重作用时,柱间的填充墙只起围护作用。
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分隔房间和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为此,要求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隔热保温、隔声、防水及防潮、防火、耐久等性能。
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
和承重墙一样承受着屋顶和楼板层及吊车传来的荷载,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楼板层楼板层是建筑水平方向的承重和分隔构件,它承受着家具、设备和人体荷载及本身的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
同时,楼板层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并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楼板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隔声、防水、防潮、防火等能力。
地坪层是底层房间与土壤层相接触的部分,它承受着底层房问内部的荷载。
地坪层应具有坚固、耐磨、防潮、防水和保温等性能。
4.楼梯楼梯是建筑的垂直交通构件,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楼梯应有足够的通行能力以及防水、防滑的功能。
5.屋顶屋顶是建筑物最上部的外围护构件和承重构件。
作为外围护构件,屋顶抵御着各种自然因素(风、雨、雪霜、冰雹、太阳辐射热、低温)对顶层房间的侵袭;作为承重构件,屋顶又承受风雪荷载及施工、检修等屋顶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和柱。
因此,屋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隔热、防水、保温等性能。
此外,屋顶对建筑立面造型有重要的作用。
6,门窗门与窗均属非承重构件,门的主要作用是交通,同时还兼有采光、通风及分隔房间的作用;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在立面造型中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建筑构造的概念: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
一、填空题第1章绪论3、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三大类。
6、耐火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主要构件的( 燃烧性能、)和它的( 耐火极限)来确定。
第2章墙体1、砖墙的组砌原则是:(墙面美观、施工方便、内外皮搭接、上下皮错缝)、避免通缝,保证砌体强度和整体性。
5、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其中从基础底面到屋顶全部断开的是( 沉降缝)。
第3章楼地层2、地面的垫层分(刚性垫层、)和(柔性垫层)两种。
9、地面的基本构造层为(基层、垫层、面层)。
第4章饰面装修1、饰面装修是对建筑物(墙体楼地面顶棚)三个主要部分进行的加工处理。
第5章楼梯1、楼梯踏步尺寸的经验公式(g+2r=600~620mm )。
2、双股人流通过楼梯时,设计宽度为(1100~1200mm)。
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有(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4、楼梯平台部位净高应不小于(2000mm 、),顶层楼梯平台的水平栏杆高度不小于(1000mm)。
5、楼梯中间平台宽度是指(墙面)至转角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6、楼梯是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设施,一般由(楼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扶手)等部分组成。
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结构形式有(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
8、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宽度。
9、板式楼梯传力路线:荷载→(踏步板)→(平台梁)→(墙体)→(基础)10、台阶由(平台、)(踏步)组成。
11、电梯由(井道、轿厢、机房、平衡重)组成。
12、常用的垂直交通设施有(楼梯、台阶、坡道、扶梯、电梯)。
13、单股人流通行时梯段宽度(不小于850、)mm14、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不小于(900)mm,顶层楼梯平台水平栏杆高度不小于(1000)mm。
15、踏步前缘应设置(防滑条),距墙面或栏杆留不小于(120 )mm,便于清扫。
16、楼梯间有通行式和(非通行式)两种形式。
第6章屋盖6、屋顶由(屋面,保温(隔热)层、承重结构、顶棚)四部分组成。
7、屋顶主要有(平屋顶、坡屋顶、曲面屋顶)三种形式。
第8章基础3、按所用材料基础的受力特点分为( 刚性基础、)和( 扩展基础)。
二、判断题第1章绪论2、建筑物的二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第2章墙体1、提高砌墙砖的强度等级是提高砖墙砌体的强度的主要途径。
(√)4、伸缩缝和沉降缝即成可以不必断开。
(×)6、构造柱属于承重构件,同时对建筑物起到抗震加固作用。
(×)第3章楼地层1、单梁式楼板就是板搁置在梁上,梁搁置在墙或柱的构造形式。
(√)2、单向板单方向布置钢筋。
(×)第4章饰面装修1、饰面装修主要有保护和美观两种作用。
(×)2、实木架空木地板属于骨架基层。
(√)3、墙面抹灰的底灰又称为刮糙。
(√)4、火烧板属于天然石材。
(×)5、环氧树脂自流平是塑料地面的一种。
(×)第5章楼梯1、梁板式楼梯的踏步板受力钢筋应沿楼梯段的长度方向配置。
( ×)2、自动扶梯的坡度一般在30º左右。
( √)3、踏步面防滑条的两端距墙面或栏杆应留出不小于120mm的空隙。
( √)4、室外台阶由平台和踏步组成。
( √)5、单股人流通行时楼梯宽度应不小于1100mm。
(×)6、在上楼时,为了防止行人滑到宜在踏步前缘设置凸缘踏步。
(×)7、楼梯各层平面图都是以该层楼面以上1m~1.2m处,水平剖面向下剖视的投影图。
(√)8、小型装配式楼梯有墙承式和悬挑式两种。
(√)第6章屋盖1、无组织排水就是不考虑排水问题(×)4、泛水的高度是自屋面保护层算起高度不小于25mm。
(×)第8章基础4、混凝土基础为柔性基础,可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三、选择题第1章绪论1、建筑物最下面的部分是( C )A首层地面B首层墙或柱C基础D地基2、符合模数数列规定的尺寸为( B )A构造尺寸B标志尺寸C实际尺寸D允许偏差值3、按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二级建筑物为(25年)A25~50年B40~80年C50~100年D100年以上第2章墙体2、钢筋混凝土圈梁断面高度不宜小于(A )A 180mmB 120mm C60mm D150mm4、(B )的基础部分应该断开。
A伸缩缝B沉降缝C抗震缝D施工缝6、如果室内地面面层和垫层均为不透水性材料,其防潮层应设置在(A )A室内地坪以下60mm B室内地坪以上60mm C室内地坪以下120mm D室内地坪以上120mm9、散水宽度一般应为( B )A≥80mm B≥600mm C≥2000mm D≥1000mm第3章楼地层2、无梁板柱网布置,柱为( B )A 6mB 8mC 12m3、单向板的受力钢筋应在( A )方向布置。
A 短边B长边 C 任意方向第4章饰面装修1、架空木地板多采用( C )作为龙骨。
A 型钢B铝合金C方木D薄壁型钢2、墙面抹灰的中灰层的作用是( C )。
A基层粘结B初步找平C进一步找平D装饰美观3、氟碳树脂属于( B )饰面。
A刷浆B涂料C油漆第5章楼梯1、楼梯的适用坡度一般不宜超过( B )A 30ºB 45ºC60º2、楼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 A )A 2200mmB 2000mmC 1950mm3、踏步高不宜超过( A )mmA 180B 310C 2104、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通常为( B )mmA 850B 900C 11005、平台梁间的距离超过( C )mm时,宜用板式楼梯。
A 2000 B2500 C 30006、楼梯从安全和适用角度考虑,常采用的较合适的坡度是(C )A10°~20°B20°~25°C26°~35° D 35°~45°7、从楼梯间标准层平面图上,不可能看到( C )A二层上行梯段B三层下层梯段C顶层下行梯段D二层下行梯段8、下列踏步尺寸不宜采用的宽度与高度为( D )A280mm×160mm B270mm×170mm C260mm×170mm D280mm×220mm9、坡道的坡度一般控制在( C )度以下。
A10 B20 C15 D2510、小开间住宅楼梯,其扶手栏杆的高度为( A )mmA1000 B900 C1100 D120011、在住宅及公共建筑中,楼梯形式应用最广的是( B )A直跑楼梯B双跑平行楼梯C双跑直角楼梯D扇形楼梯12、在楼梯组成中起到供行人间歇和转向作用的是(B )A楼梯段B中间平台C楼层平台D栏杆扶手第6章屋盖1、平屋顶屋面排水坡度通常用( A )A 2%~5%B 20%C 1 :55、刚性防水屋面分仓缝宽为( B )mm左右A10 B20 C30第8章基础1、当建筑物为柱承重且柱距较大时宜采用( A )A 独立基础B 条形基础C 井格式基础D 筏片式基础3、间隔式砖基础大放脚台阶的宽高比为( A )A 1 :5B 1 :2C 1 :112、属于柔性基础的是( D )A砖基础B毛石基础C混凝土基础D钢筋混凝土基础五、简答题第1章绪论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包括哪三个方面?①结构上的作用;②自然界的其他因素;③各种人为因素。
2、民用建筑主要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的?基础、墙或柱、楼地面、屋面、门窗、楼梯。
3、对剪力墙的要求?剪力墙的厚度一般不小于200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30,配置双排密集的钢筋网,必须整体浇筑,且对开设洞口有严格限制。
第3章楼地层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有什么特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在施工现场将整个楼板浇筑成整体。
这种楼板整体性好,并有利于抗震,防水性好,成型自由,但现场湿作业量大,劳动强度大,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较慢,受施工季节的影响较大。
主要适用于平面布置不规则、尺寸不符合模数要求或管道穿越较多的楼面,以及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
第5章楼梯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的不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板式:(1)平台梁之间梯段为倾斜的板式结构;(2)平台梁之间的水平距离≤3000mm。
梁板式:(1)在平台梁之间用倾斜的梁连接,踏步板搁置在斜梁上。
(2)平台梁之间的水平距离>3000mm。
2、提高楼层净空高度的措施有哪些?①改用长短跑楼梯;②下沉地面;③综合法(既采用长短跑楼梯又下沉地面);④提高底层的层高;⑤不设平台梁。
第6章屋盖3、什么是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什么情况下要有组织排水?为什么?无组织排水:雨水经屋檐直接自由落下,也称自由落水。
有组织排水:在屋顶设置天沟,将雨水导入雨水管后排出建筑物的排水方式。
当建筑物较高或年降雨量较大时采用有组织排水。
否则将出现屋檐雨水凌空而降,不仅噪声很大,而且雨水四溅危害墙身和环境。
4、刚性防水屋面防水材料的性能如何改进?为什么要设分仓缝?(1)加防水剂;(2)加泡沫剂;(3)提高密实性为了防止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无规律的开展,通常刚性防水层应设置分仓缝。
第8章基础1、进行刚性基础的扩展基础的特点比较?刚性基础:(1)用刚性材料制造;(2)受刚性角限制;(3)基础放脚高、体积大、埋置深。
扩展基础:(1)基础中配置钢筋抵抗拉应力;(2)不受刚性角限制;(3)放脚矮、体积小、挖方少。
2、简述地下室外墙垂直防潮的做法?(1)水泥砂浆砌筑并做到灰缝饱满。
(2)外墙面1 :3水泥砂浆抹20mm厚。
(3)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
3、什么基础的埋置深度?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哪些?由设计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埋置深度。
影响因素:(1)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2)建筑物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基础影响;(5)土的冻胀和融陷影响。
六、设计实例某三层单元式住宅楼,砖混结构,墙体厚度为h w=240mm,层高为H=3000mm,室内外高差700mm。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力求楼梯使用舒适、占用建筑面积最小,请完成以下楼梯的尺寸计算:楼梯间轴线间宽度B(轴线以墙体中心线为准,余同),楼梯间轴线间长度L,一层各梯段的踏步尺寸(宽b1,b2,…、高h1,h2,…), 标准层等跑梯段的踏步尺寸(宽b、高h)以及楼梯间入口高度Hr、地面高差Hc(注:为方便施工,以上数据均采用5mm为基本模数;楼梯扶手宽度为h f=100mm)。
依据计算结果,完成以下:注写标准层楼梯间平面图的标示尺寸,绘制一~三层楼梯间剖面图的梯段部分(不含扶手), 注写楼梯间剖面图的标示尺寸[梯段部分尺寸按照h×n=H x,b×(n-1)=B x注写]、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