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7
哈姆莱特1.作者作品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而中途辍学。
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这时的莎士比亚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实现。
他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快、乐观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7年,这时的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其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得阴郁、悲愤,他所写的悲剧重点也不是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七部悲剧(如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
第三个时期是1608~1612年,这时的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于是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得浪漫空幻。
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莎士比亚是“英国戏剧之父”,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2.文题解读《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哈姆莱特是剧中的主要人物。
莎士比亚将12世纪流传的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改编成一部深刻地反映时代面貌、具有激烈矛盾冲突的杰出悲剧,使这一复仇故事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该剧集中体现了作家戏剧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背景探寻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新旧交替的时代。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在17世纪问世。
当时矛盾斗争激化,社会动荡的风雪已隐约可闻(二三十年后便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3 哈姆莱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应该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最好“广告词”!《哈姆莱特》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著名戏剧,它的主人公几乎无人不知,它自诞生以来的四百年间,差不多被翻译成世界上所有的文字,对它的解读和评论,用汗牛充栋形容,决不是言过其实。
学习这部戏剧,一要学习莎士比亚戏剧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二要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哈姆莱特形象的悲剧意义。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代表作,该剧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使先进于封建专制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而当时的英国由于“王位继承权”问题政治斗争非常尖锐,人们的进步思想和社会的腐朽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悲剧《哈姆莱特》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以古丹麦国的政治斗争暗示英国社会现实的。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与其相关的故事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的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叔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现在为父复仇不是时候,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
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
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
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3 哈姆莱特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请熟读课文,写出本文的情节结构。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二、自练自测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刹{( )刹那( )刹车 露{( )露宿( )露脸 鞘{( )鞭鞘( )剑鞘畜{( )牧畜( )畜牧闷{( )闷热( )愁闷 宿{( )宿愿( )住一宿( )星宿 2.课文节选的这场戏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哪种矛盾展开的( )A.奥菲莉娅与哈姆莱特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B.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冲突。
C.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D.哈姆莱特与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节选的这一部分中,人物虽然不多,但关系错综复杂,请分析人物关系。
2.文章虽然只选了一幕,但场面紧张激烈、变故迭生,试作具体分析。
3.课文节选部分,哈姆莱特、雷欧提斯都是为了复仇,这两种复仇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析下面的语言体现的动作性。
①“你这样说吗?来。
”(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说)②“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对克劳狄斯说)③“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说)5.在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了怎样的个性?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莱特能否避免?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船舱.(cānɡ)藩.属(fān)棕榈..(zōnɡ lǘ)国玺.(xǐ)B.阿谀..(ē yú)嗣.位(sì)戕.害(qiānɡ)蟊.贼(máo)C.天谴.(qián)恭聆.(línɡ)禀.赋(bǐnɡ)辞藻.(zào)D.吮.吸(shǔn)揩.干(kāi)山鹬.(yù)昭.告(zh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编篡坼裂崤乱莫名其妙B.诡计惶惑枭雄深谋远虑C.赦免昭告鲁莽沧海一栗D.堂皇震彻愚妄拾人牙惠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第3课哈姆莱特剧情梗概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报仇不只是他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事。
他自己要担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
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并用借刀杀人法,让监视他去的两个密使带去一封信。
要英王在哈姆莱特上岸时就杀掉他,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调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了两个密使,他自己却跳上海盗船,脱险回来。
哈姆莱特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亚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奸王利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为父报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结果,哈、雷二人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哈姆莱特刺死。
【检测反馈】一、基础达标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鲁莽.(mǎng)脚镣.(liáo)诡.(guǐ)计B.破绽.(zhàn)印玺.(xǐ)嗣.(sì)位C.蟊.(máo)贼恭聆.(líng)戕.(qiāng)害D.阿谀.(yú)山鹬.(yù)繁文缛.(rù)节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吮舐.()膝.盖()砧.石()貂.皮()哀恸.()憎.恶()傀儡..()..()觊觎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混帐觊觎砧石颠沛流离B.稽查疾呼畸形身无长物C.馈赠匮乏魁梧功亏一蒉D.烂缦起哄沉沦轻歌曼舞4.下列词语中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虔敬(恭敬)B.迁延(拖延) 审慎(周密而谨慎)C.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 陨落(死亡)D.瞩望(期望;期待) 延宕(拖延)5.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什么?还拿着火把来吗?——让我躲在一旁看看他的动静。
哈姆莱特【教学目标】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
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
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你的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说到“知人论世”,就是说我们想理解一部文学作品,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对于外国戏剧也是一样。
那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亚。
二、作者简介和戏剧介绍1.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一生创作了诸多经典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除此之外,他笔下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四大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终成眷属》,还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
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作出深入思考后,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
《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2.简单介绍课文选段之前的情节。
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莱特王子。
而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
3 哈姆莱特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本剧的主题。
2.赏析人物语言,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性格。
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反复阅读,体会作品诗化的语言和人物的情感。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脚镣.( ) 冥.冥( ) 枭.雄( ) 藩.属( ) 国玺.( ) 嗣.位( ) 戕.害( ) 蟊.贼( ) 昭.告( ) 宿.怨( ) 万恶不赦.( ) 繁文缛.节( )阿谀..献媚( )2.解释下列词语。
孟浪:篡夺:嗣位:淆乱:宿怨:禀赋:战栗:觊觎:繁文缛节:拾人牙慧: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根据剧本出场人物提示和课前自读,说说本剧中的人物关系。
2.《哈姆莱特》一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这一冲突的意义是什么?3.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了他一番。
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4.“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5.该剧中,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是如何表现的?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脚镣.(liáo)鲁莽.(mǎnɡ)冥.冥(mínɡ)诡.计(ɡuǐ)B.枭.雄(niǎo)藩.属(fān)棕榈.(lǘ)国玺.(xǐ)C.篡.改(cuàn)嗣.位(sì)戕.害(qiānɡ)蟊.贼(máo)D.淆.乱(xiáo)禀赋.(bǐn)辞藻.(zǎo)繁文缛.节(r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睡眠深谋密虑鲁莽冥冥之中B.包裹严历命令序幕字迹清楚C.藩属彼此沟通忏悔予先注定D.印玺阿腴献媚嗣位戕害天性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时间虽然很局促,可是我已经抓住眼前这一刻。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蟊.贼(máo)吮.吸(yǔn)谄.媚(chǎn) 繁文缛.节(rù)B.畜.牧业(xù) 山鹬.(yù)住宿.(xǔ) 丧.命(sàng)C.慰藉.(jí) 熨.帖(yù)教诲.(huì) 淆.乱(xiáo)D.惶.惑(huáng) 赦.免(shè)战栗.(lì) 拘捕.(bǔ)解析:A项,“吮”应读shǔn;B项,“宿”应读sù;C项,“藉”应读jiè。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盖印诡计自投罗网万恶不赫B.鲁莽荒疏不自量力震彻天地C.包涵嗣位莫名其妙报憾终生D.禀赋淆乱遭受天遣拾人牙慧解析:A项,赫—赦;C项,报—抱;D项,遣—谴。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2012年5月召开的税务会议上有关官员称,我国开具完税证明还没有实现制度化,纳税人要开具完税证明,往往还要经过许多繁文缛节....。
B.在餐饮业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如果走传统餐饮业的老路,那只能是拾人牙慧....,注定没有出路。
C.“南京确实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教育名城!”2012年5月4日来宁参加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对南京教育和南京学生赞不绝口。
[来源:学科网ZXXK]D.盗窃者一般不会去主动偷彩票,因为盗窃后的彩票不但兑不了奖,反而会让盗窃者自投罗网....。
解析:B项,“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贬义词。
A项,“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C项,“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D项,“自投罗网”,自己投到罗网里去。
比喻自己送死。
答案:B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________彼此的感情。
②国王将要饮酒________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
③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________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A.沟通慰问昭告B.勾通慰劳告诉[来源:Z,xx,]C.沟通慰劳昭告D.勾通慰问告诉解析: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
慰问:(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慰劳:慰问(有功绩并很辛苦的人)。
昭告:明白地告诉,程度重于“告诉”。
答案: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透过近期频繁的“美韩”联合军演,我们不仅可以预见东亚及泛太平洋地区军事格局的发展脉络和走向,而且能解读出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
B.在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迅速有序地展开了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的撤侨行动,这进一步激发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C.“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D.从“旭日阳刚”到今天的“大衣哥”,大多数网友是乐见民间草根明星出现的,因为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公平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足。
解析:A项,“不仅”和“而且”之后的内容互换;B项,搭配不当,“激发爱国热情”可以,“激发民族精神”不行;C项,有歧义,“此”指代不明。
答案:D二、阅读鉴赏(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智斗(选段)(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
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胡传魁脱斗篷。
刘副官接住。
刘副官下)。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胡传魁你好哇?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的谢谢你呀!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
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来源:Z+xx+](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
(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
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
(进屋)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胡传魁你这个人哪!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来源:学.科.网][来源:]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
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
阿庆嫂给胡点烟。
)[来源:学科网ZXXK]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阿庆嫂(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接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
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来源:]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接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阿庆嫂(接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胡传魁哈哈哈……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
佩服!佩服!(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来源:学科网ZXXK][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
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6.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一部分中对白与唱词的作用。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交代人物关系,为下面矛盾冲突的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7.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6分)(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2)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8.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唱词的语言特色。
(5分)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点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9.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