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粤语构词法与普通话大体上是一致的,普通话有的构词法,粤语基本都有,但粤语也有自己独特的构词形式,归纳其特点如下:1、粤语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单音词。
如:眼(眼睛)台(桌子)嘴(嘴巴)耳(耳朵)女(女儿)仔(儿子)木(木头)石(石头)骨(骨头)衫(衣服)鞋(鞋子)袜(袜子)纽(钮扣)龟(乌龟)蚁(蚂蚁)鹰(老鹰)橙(橙子)禾(稻谷)这些词绝大部分是名词,在普通话中通过添加同义词素或加子、头、儿等后缀构成双音词。
2、偏正式结构一般是前面修饰后面,但粤语中也存在一种后面修饰前面的构词方式。
如:鸡乸(母鸡)狗公(公狗)人客(客人)菜干(干菜)黄瓜酸(酸黄瓜)3、在并列式得词语中有一种二对一的方式,前二后一,同时指统一事物或统一事物的不同性质。
如:口水痰(痰)晚头夜(夜晚)老实威(颜色、式样朴素大方而较鲜艳华丽)大嚿衰(形容块头较大而愚笨的人)大食懒(好食懒做)4、动宾结构的词在普通话中大多数是动词,少数是名词,粤语中除了构成动词和名词外,还构成形容词。
如:爆棚(满座,过分拥挤)倒灶(砸锅)逼人(拥挤)吊瘾(引起兴趣但又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觉)生性(指小孩懂事)反骨(无情无义)5、形容词后面加两个相同或不同的衬字增加词语的韵律感,使词语更加生动。
普通话中也有类似的构词法,但粤语显得尤其丰富。
如:多罗罗懵盛盛白雪雪热辣辣肥腯ten4腯高呈呈湿立立滑捋lüd1捋黑掹meng1掹瘦猛mang2猛直笔甩尖笔甩矮啲得圆囗囗dem4dê4红当荡花哩碌6、名词下加仔、女、佬、婆等词尾。
如:刀仔(小刀)凳仔(小凳子)明仔(小明)歌仔(歌)靓女(漂亮的女孩)叻女(聪明的女孩)猪肉佬(卖猪肉的男人)肥佬(胖男人)洗衫婆(替别人洗衣服的女人)肥婆(胖女人)粤语作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它的词汇自然和普通话有很大的共同性。
据估计,与普通话相同的词汇接近70%,如果内容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词汇一致性更高,至少有90%。
方言中的语法特征第5组钱颖淇粤语(广府话)词汇的语法特征一、名词1.存在大量与普通话词形不同词义相同的词汇。
例如:老豆(爸爸);妈咪(妈妈);细路仔(小朋友)2.粤语中存在一种“名词+修饰性形容词”的构词方式。
例如:鸡公(公鸡);鸡姆(母鸡)晨早(早晨);晚黑(黑夜)3.名词表示表示复数时,加后缀“哋”。
例如: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4.粤语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单音词。
例如:台(桌子) ;凳(凳子)女(女儿) ;仔(儿子)衫(衣服) ;裤(裤子) ;鞋(鞋子) ;袜(袜子)5.广府话中的名词一般加“仔、女、佬、婆”等词尾。
例如:凳仔(小凳子)、明仔(小明)、歌仔(歌)*个人以为仔不仅有小的含义,还带有亲昵的意味。
靓女(漂亮的女孩)肥佬(胖男人)肥婆(胖女人)二、动词1.动词前加“唔”组成动词的否定形式。
例如:唔知(不知道)唔系(不是)唔识(不认识)2.能构成“V+唔+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例如:食唔食饭(吃不吃饭?)做唔做野(做不做事情?)3.动词后加“紧”等表示正在进行时的动态:动词后加“左”等表示完成时的动态。
例如:写紧作业(正在写作业);吃紧饭(正在吃饭)写左作业(已经写了作业);吃左饭(已经吃了饭)4.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常重叠。
①单音动词的重叠(1)AA式:主要的语法作用是表示动作、行力发生的短暂性或尝试性,这点与普通话形容词的单音重叠一样。
例如:睇睇(看看) 揾揾(找找)(2)BBA式:意义上没多大差别,只是增强动作、行为的形象性。
这类是修饰成分重叠。
例如:排排坐、眯眯笑(3)单音动词还可以带一个“下”字重叠,形成“A下A 下”的格式,它表示动作的继续和不停顿地重复进行,例如:睇下睇下跛下跛下讲下讲下有时,这种重叠还可以化为“AA下”式,它表示动作持续进行了一段时间,不是一发即逝的行力。
例如:睇睇下 (看着看着)学学下 (学着学着)注:“AA下”有时也可以变换为“AA贡”,表示动作重复,带有斥责的色彩。
粤语和普通话的语法差异并不算很大,但粤语中也存在一些与普通话明显不同的语法结构,以下对粤语中比较有特色的语法结构作简要的解释。
一、副词:粤语是把先字放在后边的,如:你行先你先走我食完饭先睇报纸我先吃了饭再看报纸某些情形广东话会用先字,但普通话不一定用,如:等埋老窦番嚟先食饭等爸爸回来吃饭广东人多数称父亲为老窦。
叫阿爸或爸爸的也有。
以香港现况母亲多叫阿妈或妈咪,也有叫老妈子的。
至于‘老母’这个叫法则较有趣,通常老一辈人才用这个叫法,或是骂人(说粗口)时才会这样问候人家母亲。
我今晚十点先返嚟我今晚十才点回来。
广东话的‘先’字,也有‘才’的意思‘去’:、四、动词‘来’粤语是把来、去名词之前,如:华仔听日去上海。
华仔明天到上海去。
听日=明天。
在广东话中,常对在男性名字后加上‘仔’字。
强仔,明仔,德仔等等。
同样地女孩名字后也可加‘女’字。
珊女,霞女,嫦女等。
这都是对于同辈或晚辈又相熟的朋友才这样叫,而把女孩叫成甚么女也不及把男孩叫成甚么仔的普遍。
几时嚟香港探我?甚么时候到香港来探我?来,在广东话说嚟五、词序比较:广东话 普通话A+形容词+过+B A比B+形容词德民高过阿珊 德民比阿珊高嘉敏间屋大过咏聪果间 嘉敏的房子比咏聪的大 香港说的屋是整个居住单位,房是屋内的其中一个间格,如睡房,书房,或由一间大面积的屋,间出几个房间来分租,称为租房。
在国内单位是指工作的地方,香港说的单位,是一栋大厦其中一 户。
广东话 普通话动词+副词 副词+动词你比其它人攞多左几粒糖 较其它人多拿了一些糖果食多只鸡翼啦 多吃一只鸡翅膀吧睇少啲电视啦 少看点电视唔够时间啦,要行快啲先得架啦。
时间很紧迫了,要快点儿走才行。
讲慢啲啦,我听唔清楚。
慢点儿说,我听不清楚。
这类副词,广东话通常是放在动词之后,但日常对话中也可放在动词之前,如:快啲行 慢啲走 快啲食 少啲饮酒广东话 普通话A+谓语+副词+B A+比+副词+谓语美宝食多我一碗饭 美宝比我多吃一碗饭呢个月同上个月比较,这个月比上个月用少咗50度电。
粤语和普通话的语法差异并不算很大,但粤语中也存在一些与普通话明显不同的语法结构,以下对粤语中比较有特色的语法结构作简要的解释。
一、副词:粤语是把先字放在后边的,如:你行先你先走我食完饭先睇报纸我先吃了饭再看报纸某些情形广东话会用先字,但普通话不一定用,如:等埋老窦番嚟先食饭等爸爸回来吃饭广东人多数称父亲为老窦。
叫阿爸或爸爸的也有。
以香港现况母亲多叫阿妈或妈咪,也有叫老妈子的。
至于‘老母’这个叫法则较有趣,通常老一辈人才用这个叫法,或是骂人(说粗口)时才会这样问候人家母亲。
我今晚十点先返嚟我今晚十才点回来。
广东话的‘先’字,也有‘才’的意思四、动词‘来’、‘去’:粤语是把来、去名词之前,如:华仔听日去上海。
华仔明天到上海去。
听日=明天。
在广东话中,常对在男性名字后加上‘仔’字。
强仔,明仔,德仔等等。
同样地女孩名字后也可加‘女’字。
珊女,霞女,嫦女等。
这都是对于同辈或晚辈又相熟的朋友才这样叫,而把女孩叫成甚么女也不及把男孩叫成甚么仔的普遍。
几时嚟香港探我?甚么时候到香港来探我?来,在广东话说嚟五、词序比较:广东话普通话A+形容词+过+BA比B+形容词德民高过阿珊德民比阿珊高嘉敏间屋大过咏聪果间嘉敏的房子比咏聪的大香港说的屋是整个居住单位,房是屋内的其中一个间格,如睡房,书房,或由一间大面积的屋,间出几个房间来分租,称为租房。
在国内单位是指工作的地方,香港说的单位,是一栋大厦其中一户。
广东话普通话动词+副词副词+动词你比其它人攞多左几粒糖较其它人多拿了一些糖果食多只鸡翼啦多吃一只鸡翅膀吧睇少啲电视啦少看点电视唔够时间啦,要行快啲先得架啦。
时间很紧迫了,要快点儿走才行。
讲慢啲啦,我听唔清楚。
慢点儿说,我听不清楚。
这类副词,广东话通常是放在动词之后,但日常对话中也可放在动词之前,如:快啲行慢啲走快啲食少啲饮酒广东话普通话A+谓语+副词+BA+比+副词+谓语美宝食多我一碗饭美宝比我多吃一碗饭呢个月同上个月比较,这个月比上个月用少咗50度电。
粵普語法差異簡解粵方言(也稱“粵語”)和普通話在語法上共性是主要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差異,香港人大多數人都說粵方言,所以在學習現代漢語的共同語普通話時,特別要注意粵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語法差異。
底下簡單介紹一下粵方言和普通話的語法差異點。
一、“比”字句和“過”字句比較事物間性狀或程度句子,叫做比較句。
普通話表示不等量的比較句主要採用“比”字句句式。
如果把比較的主體記作A,比較的客體(對象)記作B,比較值(性狀或程度等)記作X,比字句可記作“A + 比B + X”式。
例如:你比他高。
香港的天氣比上海熱。
林小姐比李小姐漂亮。
他走路比我快。
在以上例句中,都出現表示比較的介調“比”,句首的“你”、“香港的天氣”、“林小姐”、“他”為A,“比”後的“他”、“上海”、“李小姐”、“我”為B,“高”、“熱”、“漂亮”、“快”為X。
粵方言的比較句不用“A + (比B) + X”式,而用“過”字句,可記作“A + X過+ B”式。
上面 普通話的比字句,粵方言要說成“過”字句。
例如:佢高過我。
(他比我高)(香港的天氣比上海熱)林小姐靚過李小姐。
(林小姐比李小姐漂亮)佢行路快過我。
(他走路比我快)反過來說,上述 粵方言中的表示比較的“過”字句,如果對譯為普通話,就應該用普通話的“比”字句。
二、“把”字句和“將字句”普通話裏有“把”字句。
“把”字句裏有個介詞“把”字。
“把”字句可記作“A + (把+ B) + VP”,其中A為主語(由名詞性詞語充當)B為介詞所引介的賓語(一般是名詞性詞語),VP為謂語中心,是動詞性詞語。
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把”字句的用途主要有兩種:(1)“把”後賓語是動作的客體,介詞“把”表示處置,例如:“他把這本書翻爛了”、“他把這張床收拾乾淨了”。
(2)“把”後賓語是動作的主體,介詞“把”表示致使,例如“這件事把他弄糊塗了”、“他把嗓子都喊啞了”。
“把”字句中的VP,通常不是光乾動詞,而是由動詞及其附加成分(動詞前後附加上一些別的詞語)構成的。
从语法上比较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Ⅰ语法上话与普通话亦有差别,往往把状语修饰成分置于动词之后。
1、副词后置。
例如:你先看——你睇先:我先走——我行先;我比你多——我多过你,等等。
还有双宾语的词序往往相反,例如:给你笔——畀笔你。
2、二动词‘来’、‘去’,粤语是把来、去名词之前,如:星仔听日去。
而普通话会说成,星仔明天到去。
3、语序比较,比如,粤语会说,你高过a,但是普通话会说,你比a高。
词序上的分别:词序就是指词的先后次序。
这里的词序并不是指在词汇中,语素出现的先后次序,而是指在句式中,词类出现的先后次序。
在普通话与话之间经常出现在词序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把这些分别归纳成以下几大类:1. 副词的位置不同:普通话与话在这个词序上的分别十分明显;在普通话里,副词一定会放在动词前面作为状语,没有例外;然而,在话里面,有很多副词是能放在动词后面,例如:话普通话动 + 副副(状) + 动对唔住,我行先对不起,我先走俾多o的啦,咁少o既?多给点吧,怎么这么少哇?讲少o的啦,讲多错多。
少说点吧,说得多错得多。
等埋佢o地,行慢o的啦。
等等他们,慢点走吧。
你出去先,我要锁门你先出去,我要锁门2. 形容词的位置不同在普通话中,形容词往往是用在名词反作为谓语,然而在话中有某些形容词,如:多、少、大、齐等等,经常效在阿词的前面,作为定语,例如:话普通话形(定) + 名名 + 形(谓)多人唔紧要。
人多不要紧。
好生意啦。
生意好啦。
黄先生几好人。
黄先生人挺好。
大风得滞!风太大了!今日真系齐人。
今天人真齐。
3. 双宾语的位置不同宾语是动词的一种连带成份,有时一个动词可以带起两个宾语,如:「他借我两本杂志。
」中的「我」跟「杂志」,这就是双宾语了。
普通话与话在双宾语的先后次序上刚好相反;在普通话里,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构成一名(人宾语)一名(物宾语),而在话则刚好相反,指物的宾语在前,指人的宾语在后,构成一名(物宾语)一名(人宾语)。
状语后置粤语通常把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副词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后,有时甚至放在句末,如:位置粤语现代标准汉语动词之后食多啲。
多吃一些。
唔该晒你。
非常感谢你。
畀埋佢地。
全部给他们。
形容词之后唔好睇乜滞。
不太好看。
佢又喺衰得滞。
他确实太坏了。
高过头冇用噶。
太高了没用的。
句末畀多三蚊添。
再给三块钱吧。
反序构词其他结构的粤语词汇不少也跟现代汉语普通话字序相反。
例如“秋千”在粤语中是“千秋”、“夜宵”在粤语中是“宵夜”,“拥挤”在粤语中是“挤拥”,“要紧”在粤语中是“紧要”。
倒装句式这种倒置情况亦产生许多特殊句式,例如北方话中“怪不得”,粤语写成“勿怪得”“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
又如北方话中“我先走了”;粤语中为“我行先”或“我先行”。
趋向动词粤语趋向动词直接接宾语,而现代标准汉语不用。
粤语趋向动词的用法粤语现代标准汉语习惯差异我哋谂住晏昼去街。
我们想下午到街上去逛。
我们想下午去逛街。
现代标准汉语不能用“去街”这种用法佢话嚟我度。
他说他要到我这里来。
来我这 vs 到我这里来【并列动词体】粤语可以用两个并列动词构成一个动词体,把“紧”、“咗”、“完”、“过”、“下”加在两个并列动词中间。
现代标准汉语必须把相应词或对译词放在单一动词的前面或者后面。
如“休下息”、“学紧”,在现代标准汉语中分别为“休息(一)下”、“正在学习”。
【强调语】粤语广泛使用“有”+动词的语法结构,表示强调。
粤语现代标准汉语我有睇。
我确实看过了。
【量词用法】量词在粤语中有特定的用法。
量词用作定冠词粤语量词可直接加在名词之前作句子成份,量词之前不需要指示代词或数词限定,起到类似于冠词的语法作用,例如:粤语现代标准汉语语法作用本书几好睇。
(“这”省略本书几好看)(所讨论的或眼前见到的某本)书很好看。
特指部车正啊!(“这”部车正点啊)(眼前所见的某辆)车棒极了!特指佢嗒咗抽菩提子。
他偷吃了(谈话者双方都知道的某串)葡萄。
特指我把声沙嗮。
我的嗓子完全沙哑了。
粤语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摘要:粤语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反映岭南风土民情的语言,较多地保存了上古时期的语言特色,和普通话在音韵、词类上都存在许多差异。
在声母和韵母上以及声韵配合和调值上都存在差异。
粤语和普通话在词的先后次序和组成位置上也存在差异关键词:粤语;普通话;音韵;词汇;差异Abstract:Cantonese is an extremely strong vitality reflect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customs language, more preserved the ancient period language features, and Mandarin in phonology,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parts of speech. The consonants and vowels and syllables and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Cantonese and Mandarin in word order and position also exist differencesKey words: Cantonese Mandarin phonology;;; vocabulary; difference一、绪论(一)选题意义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文化悠久。
地方风俗都截然不同。
地方方言也是这种地域文化的代表。
广东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方言保存了较为完善的地域特色,但由于近年来人口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此地区内外交流频繁,为了便于交流,语言文化上与外部的差异逐步缩小,粤方言有消失的趋势。
广东地区的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与普通话存在较多差异,但是却又有一些特点令人疑惑,但长久以来不为学界关注。
尽管有的文章提出过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研究粤语,了解并掌握粤语的发音特点和发音难易点,研究和普通话的区别,有助于粤语的历史资料留存,有助于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语文学刊语文学刊2010.6○钱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00)[作者简介]钱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普通话与粤语差异比较【摘要】粤语作为广东地区以及港澳等地区通行的方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甚至影响到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粤语与普通话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普及普通话和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往往遇到二者混淆的问题。
从粤语与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这两种语言,同时对于汉语的规范也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粤语;差异;比较一、普通话与粤语的概念普通话,根据一九五五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規范问题学术会议通过的普通话的定义为: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規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也称为现代标准汉语或狭义的现代汉语。
粤语,是分布于广东中、西南、广西东南及港澳地区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方言。
粤方言内部存在有一定的分歧,在此仅以狭义上的广州话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
由于粤语使用人数多、地域广,相比于汉语其他的方言,更为特殊和独立。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现在有许多电视节目,甚至于新闻也用粤语,这说明粤语具有相对独立、系统的词汇以及语法规范。
据报载,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上,在孙中山先生大力的倡导普通话的情况下,粤语仅以一票只差没有被选为官方语言。
倘若当时没有一票之差,那么现在,在公共场合常听到的“请讲普通话”这句话很可能就是“请讲广东话”了。
如此说来,粤方言与普通话还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
二、普通话与粤语的差异比较(一)语音差异比较在语音方面,粤语与普通话的差异巨大,这也是粤语与普通话的最明显和突出的差异。
粤语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语音特点,以下从粤语与普通话的声母、声韵拼合、声调等方面比较。
1.普通话与粤语声母的差异比较。
普通话的声母有22个,其中包括零声母。
而在粤语当中,大部分的声母是与普通话相同的,最为明显的不同就是,粤语中没有舌尖后音zh 、ch 、sh 、r,一般情况下zh 、ch 、sh 在普通话中声母是舌尖后音的音节,在粤语中会分别用舌尖前音z 、c 、s 代替,而r 为声母的音节则常常是以零声母变化转换(y )代替。
粤方言中的“V下”与“V阵”摘要:在粤方言中“v下”的使用频率较高,与普通话中的“v一下”大致相同,表示动量小、时量少和尝试的语法意义;“v阵”的使用频率较“v下”的使用频率低,与普通话中的“v一会儿”大致相同,仅表示时量少的语法意义。
关键词:粤语;“v下”;“v阵”;时量;动量;尝试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38-02一、粤方言简介粤方言(粤语)是发源于广东地区的汉语方言,故称广东话。
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东南部及港澳地区,在美、加、东南亚的华人大部分也使用粤语,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强势方言。
粤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华夏的语言。
到了周朝,其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尽管经过朝代的更迭,岭南地区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局面,由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发展成为胡化了的现代普通话和官话,粤语却更好地继承了雅言的原汁原味。
二、粤方言中的“v下”在粤方言中,“v下”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其语法意义与普通话中的“v一下”较为接近,均可表示短时量、动量少或尝试等语法意义。
例如:(1)粤方言:听讲周杰伦既哩张cd几好听,我试听下先。
普通话:听说周杰伦的这张cd挺好的,我先试听一下。
(2)粤方言:饮下,哩支橙汁几好味啊。
普通话:喝一下,这支橙汁挺好喝的。
(3)粤方言:听下人地既意见,对你有好处。
普通话:听一下别人的意见,对你有好处。
(4)粤方言:你坐下先,我斟杯水俾你。
普通话:你先坐一下,我倒杯水给你。
你先坐一会儿,我倒杯水给你。
(5)粤方言:呢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谂下先。
普通话: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先想一下。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先想一会儿。
(6)粤方言:我睇下书就瞓。
普通话:我看一下书就睡。
我看一会儿书就睡。
(7)粤方言:哩件衫好多尘,着之前拍下先。
普通话:这件衣服有很多灰尘,穿之前先拍一下。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粤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一、倒装
倒装是粤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一个比较大的差异,粤方言相对于普通话的倒装主要为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通常表现在一些名词上。
如普通话说公鸡母鸡,粤方言里就成了鸡公鸡乸;普通话说青椰子、酸萝卜,粤方言就说椰青、萝卜酸。
状语后置通常表现在句子上。
如普通话里的“你先走。
”“你多吃几碗饭吧。
”,粤方言里就成了“你走先。
”“你食多几碗饭啦。
”。
另外还有一些同素颠倒词也可算到倒装里。
如普通话的秋千、夜宵、要紧,在粤方言里面却是千秋、宵夜、紧要。
二、一些副词用法的不同
粤方言里的“先”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副词,它可以涵盖普通话里几个副词的意思。
1.等埋阿爸翻嚟先食饭。
(等爸爸回来了再吃饭。
)——再
2.先得五蚊咁少?(只有五元那幺少?)——只有
3.都要佢肯先得噶。
(也要他肯才可以啊。
)——才
另外还有“得”也是。
1.得噶啦你。
(有你的。
/你可以的。
)
2.得咗!(成了!)——成功
3.食得噶。
(可以吃的。
)——可以、能
4.等得嚟都蚊训啦。
(等到那时就太迟了。
)——到
5.你由得佢啦。
(你随便他想怎么样吧。
)
三、量词
量词这一项的特点首先表现在量词本身的不同。
如在普通话里,修饰一个人的量词只能用个,但在粤方言里面就可以用个(呢个人——这个人)、条(佢条女——他的女朋友)、件(你件蛋散啊——你这个废柴)、淠(你淠烂泥——你这个废物)。
而不同的量词虽然都是用来修饰人的,却有着不同意思:阿叔条女(阿叔的女朋友)、阿叔个女(阿叔的女儿)。
又如,粤方言中把量词都变成“啲”的话,就从单数变成了复数:本书几好睇。
(这本书挺好看。
)——啲书几好睇。
(这些书挺好看。
)
其次表现在粤方言中直接把量词放在名词前能起到强调、特指的作用,但普通话里并不会出现量词前没有数词或者指示词的情况。
如:朵花好靓啊。
(这朵花好漂亮啊。
)再次,粤方言的量词可以充当有从属意味的“的”、“之”。
如:我本书。
(我的书。
)
四、时态的表达
在粤方言里,用“过”、“咗”、“晒”、“紧”、“开”这五个字就可以简洁地说清楚动作的时态甚至程度。
相比之下,普通话就要说得比较麻烦一些。
我食过呢种糖。
——我(曾经)吃过这种糖。
我食咗粒糖。
——我吃了一颗糖。
/我(已经)把那颗糖吃掉了。
这句话只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嘎啦就又可以变成另外的意思:我食咗粒糖嘎啦。
——我要把这颗糖吃掉啦。
我食晒哋糖啦。
——我(已经)把那些糖吃光啦。
我食紧糖啊。
——我正在吃糖。
我食开呢种糖噶。
——我一直都吃这种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