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496.50 KB
- 文档页数:13
焊接通用工艺守则一、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规程 (84)二、手工电弧焊工艺守则 (90)三、埋弧自动焊通用工艺守则 (93)四、气割通用工艺守则 (98)五、手工碳弧气刨工艺守则 (102)六、产品焊接试板通用工艺守则 (106)七、热交换器管板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110)八、焊接返修通用工艺守则 (113)九、焊缝外观质量检验通用守则 (115)十、手工钨极氩弧焊通用工艺守则 (117)十一、空气等离子切割工艺守则 (122)十二、不锈钢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124)一、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规程第一条适用范畴1、本规程适用于我厂焊接的钢制压力容器。
2、本规程规定了碳素钢、一般低合金钢、不锈钢、珠光体耐热钢,焊接工艺要求。
本规程及各类焊接工艺守则均为通用工艺文件,当产品设计与规程有不同要求时,按图纸技术要求和专用焊接工艺文件执行。
3、容器施焊前,应按《容规》和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进行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第二条焊工1、钢制压力容器焊接的焊工,必须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取得焊工合格证后,才能在有效期间担任合格范畴的焊接工作,并建立焊工技术档案。
2、焊接钢制压力容器的焊工,必须了解所焊产品的钢种、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要求及有关技术要求和工艺文件。
3、严格按图纸、工艺文件和技术标准施焊,领用焊接材料时必须严格执行“发放治理制度”规定,严防用错。
4、焊后,焊工应对所有的焊缝进行自检,合格后打上钢印按质量手册“焊缝标记规定”执行。
第三条焊接材料1、压力容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应的焊材标准,并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
依照质保手册中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焊接材料入库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回收制度。
2、焊接材料的代用手续,经图纸原设计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使用。
3、焊接材料的选用,应依照母材的化学成份,力学性能、焊接性能,焊后是否热处理以及容器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条件综合考虑。
压力管道通用焊接工艺规程1.总则;为加强的焊接质量,防止法兰变型,管道漏油。
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管道的焊接必须采用手工电弧焊。
2.焊前准备2.1坡口加工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不得与裂纹、夹层等缺陷。
2.2焊接接头组对前,应用手工或机械方法清理内外表面,在坡口两侧20mm范围不得有油漆、毛刺、锈斑、氧化皮及其他对焊接过程有害的杂物。
3.焊接3.1定位焊应与正式焊接工艺相同,其焊缝长度宜为10~15mm,高宜为2~4mm,且不超过壁厚的2/3.3.2不得在焊件表面引弧或试验电流,焊件表面不得有电弧擦伤等缺陷。
3.3定位焊的焊缝不得有裂纹及其它缺陷,若发现缺陷应及时清除,定位焊焊道的两端应修磨成缓坡形。
3.4在保证焊透及熔合良好的条件下,应选用小的焊接参数,采用短弧、多层多焊道,层间温度控制在60℃以下。
3.5有耐腐蚀性要求的双面焊焊缝,与介质接触的一侧应最后焊接。
3.6采用手工电弧焊打底但施焊者必须具备相应焊工合格项目,其焊接工艺参数见下表:3.7在焊接中应确保起弧与收弧的质量,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相互错开。
3.8为防止焊接法兰盘的变型,法兰盘和管道打底焊接时应分为三段焊接应小电流焊接。
第二遍时电流可适应调大,电流参数见上表。
3.9焊接完毕后,应及时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附近的飞溅物清理干净,并检查焊口质量。
4.要求质检检收4.1焊口要求外观平整。
4.2法兰盘焊完后不得变型超过0.15-0.30mm。
不合格作废,根据法兰和管道粗细进行处理【主任和操作员】焊接电流的选择主要根据焊条直径选择电流,焊接电流选择注:立、仰、横焊电流应比平焊小10%左右。
焊角焊缝时,电流要稍大些。
打底焊时,特别是焊接单面焊双面成形焊道时,使用的焊接电流要小;填充焊时,通常用较大的焊接电流;盖面焊时,为防止咬边和获得较美观的焊缝,使用的电流稍小些。
碱性焊条选用的焊接电流比酸性焊条小10%左右。
不锈钢焊条比碳钢焊条选用电流小20%左右。
通用焊接工艺规范1 碳素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的焊接1.1焊前准备1.1.1 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1.1.2 焊件的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1.1.3 焊件组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表面不小于20 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不得有裂纹、夹层、加工损伤、毛刺及火焰切割熔渣等缺陷。
油污清理方法如下,首先用丙酮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擦洗,然后用不锈钢丝刷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使用的钢丝刷应定期进行脱脂处理。
1.1.4 管子或管件、筒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1.1.5 焊缝的设臵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板卷筒或设备、容器的筒节与筒节、筒节与封头组对时,相邻两纵向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壁厚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 mm,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 mm;(2)除焊接及成型管件外的其他管子对接焊缝的中心到管子弯曲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应小于l00 mm;管子对接焊缝与支、吊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 mm。
同一直管段上两对接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不应小于150mm;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3)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4)不锈钢焊件焊接部位两侧各l00 mm范围内,在施焊前应采取防止焊接飞溅物粘污焊件表面的措施:可将石棉置于焊接部位两侧等。
1.1.6 焊条、焊丝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保温,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
焊丝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
常用焊材烘干温度及保持时间见表4。
表4 常用焊材烘干温度及保持时间接上表:1.2焊接工艺要求1.2.1 碳素钢及合金钢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B第 B.0.1条及第B.0.2条的规定。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1使用范围及目的范围:本规范是适用于地铁铝合金部件焊接全过程的通用工艺要求。
目的:与焊接相关的作业人员按标准规范作业,同时也使焊接过程检查更具可操作性。
2焊前准备的要求2.1在焊接作业前首先必须根据图纸检查来料或可见的重要尺寸、形位公差和焊接质量,来料不合格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2.2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将残留在产品表面和型腔内的灰尘、飞溅、毛刺、切削液、铝屑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
2.3用棉布将来料或工件上的灰尘和脏物擦干净,如果工件上有油污,使用清洗液清理干净。
2.4使用风动不锈钢丝轮将焊缝区域内的氧化膜打磨干净,以打磨处呈白亮色为标准,打磨区域为焊缝两侧至少25mm 以上。
2.5焊前确认待焊焊缝区域无打磨时断掉的钢丝等杂物。
2.6钢焊和铝焊的打磨、清理工具禁止混用。
2.7原则上工件打磨后在48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酸洗部件在72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则焊前必须重新打磨焊接区域。
2.8为保证焊丝的质量,焊丝原则上用完后再到焊丝房领用,对于晚班需换焊丝的,能够在当天白班下班前领用,制止现场长工夫(24小时以上)存放焊丝。
2.9在焊接功课前,必须检查焊接装备和工装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焊前应检查焊机喷嘴的实际气流量(允差为+3L/min),自动焊焊丝在8圈以下,手工焊焊丝在5圈以上,不然需要调换气体或焊丝;检查导电嘴是否拧紧,喷嘴是否需要清算。
导电嘴不克不及只简单的采用手动拧紧,必须采用尖嘴钳拧紧。
检查工装状态是否完好,若工装有损坏,应立刻告诉工装管理员进行核查,并组织维修,制止在工装异常状态下进行焊接操作。
2.10焊接前必须检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功课区要求温度在5℃以上,MIG焊湿度小于65%,TIG焊湿度小于70%。
环境不符合要求,不克不及进行焊接功课。
2.11焊接过程中不允许有穿堂风。
因此,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关闭台位附近的通道门。
当焊接过程中,如果有人打开台位相近处的大门,则要立即停止施焊。
焊接通用工艺规程目录一:总则---------------------------------------------------3 二:焊工 ------------------------------------------------- 3 三焊接工艺评定 -----------------------------------------5 四:焊接材料-----------------------------------------------9 五:焊前准备----------------------------------------------11 六:焊接--------------------------------------------------146.1预热: --------------------------------------------146.2手工电弧焊焊接:-----------------------------------156.3 埋弧自动焊焊接:----------------------------------166.4不锈钢材料焊接:----------------------------------186.5手工钨极氩弧焊:-----------------------------------196.6换热器管束焊接:-----------------------------------216.7管一板自动焊焊接:---------------------------------236.8 CO2气体保护焊:-----------------------------------256.9复合钢的焊接 -------------------------------------29 七:焊工钢印打印位置规定----------------------------------43 八:焊缝外观质量检查标准--------------------------------- 45 九:焊缝返修规定----------------------------------------- 47 十:焊接材料选用原则--------------------------------------49一:总则1.1本规程适用于我厂碳素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等金属材料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换热管管束焊接,管板自动焊,复合钢的焊接,气体保护焊和埋弧自动焊。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1 使用范围及目的范围:本规范是适用于地铁铝合金部件焊接全过程的通用工艺要求。
目的:与焊接相关的作业人员按标准规范作业,同时也使焊接过程检查更具可操作性。
2 焊前准备的要求在焊接作业前首先必须根据图纸检查来料或可见的重要尺寸、形位公差和焊接质量,来料不合格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将残留在产品表面和型腔内的灰尘、飞溅、毛刺、切削液、铝屑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
用棉布将来料或工件上的灰尘和脏物擦干净,如果工件上有油污,使用清洗液清理干净。
使用风动不锈钢丝轮将焊缝区域内的氧化膜打磨干净,以打磨处呈白亮色为标准,打磨区域为焊缝两侧至少25mm以上。
焊前确认待焊焊缝区域无打磨时断掉的钢丝等杂物。
钢焊和铝焊的打磨、清理工具禁止混用。
原则上工件打磨后在48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酸洗部件在72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则焊前必须重新打磨焊接区域。
为保证焊丝的质量,焊丝原则上用完后再到焊丝房领用,对于晚班需换焊丝的,可以在当天白班下班前领用,禁止现场长时间(24小时以上)存放焊丝。
在焊接作业前,必须检查焊接设备和工装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焊前应检查焊机喷嘴的实际气流量(允差为+3L/min),自动焊焊丝在8圈以下,手工焊焊丝在5圈以上,否则需要更换气体或焊丝;检查导电嘴是否拧紧,喷嘴是否需要清理。
导电嘴不能只简单的采用手动拧紧,必须采用尖嘴钳拧紧。
检查工装状态是否完好,若工装有损坏,应立即通知工装管理员进行核查,并组织维修,禁止在工装异常状态下进行焊接操作。
焊接前必须检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作业区要求温度在5℃以上,MIG焊湿度小于65%,TIG焊湿度小于70%。
环境不符合要求,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焊接过程中不允许有穿堂风。
因此,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关闭台位附近的通道门。
当焊接过程中,如果有人打开台位相近处的大门,则要立即停止施焊。
如果台位附近的空调风影响到焊接作业,也必须将该处空调的排风口关闭,才能进行焊接作业。
1目的本标准为公司对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通用技术规定。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压力容器的制造,若设计图纸和专用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图纸和专用工艺文件执行。
压力管道元件焊接参照执行。
3焊接材料3.1凡用于压力容器的焊接材料,必须NB/T47015《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进行采购并有焊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原件)。
在使用过程中对焊接材料产生疑义或焊接材料用于重要设备时,由焊接试验室对焊接材料的工艺性能、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弯曲性能等进行复验。
具体复验按相应的标准执行。
3.2焊接材料的代用,必须按材料代用手续经焊接责任人员批准。
母材代料可能导致焊接材料的变更,其代料单必须经由焊接责任人员会签并依照材料代用规定另行补充下达焊接材料变更手续及相应焊接工艺变更手续。
3.3焊接材料的选择3.3.1相同钢号母材的相焊1)碳素钢、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其抗拉强度不应超过母材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加30Mpa。
耐热型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还应保证化学成分。
2)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3)不锈钢复合板基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其抗拉强度不应超过母材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加30Mpa;复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耐腐蚀性能,当有力学性能要求时还应保证力学性能;复层焊缝与基层焊缝以及复层焊缝与基层钢板的交界处宜采用过渡焊缝。
3.3.2不相同钢号母材的相焊不同强度钢号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其抗拉强度不应超过强度较高母材标准规定的上限值。
奥氏体高合金钢与碳素钢或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
宜采用铬镍含量较奥氏体高合金钢母材高的焊接材料。
3.3.3用于焊接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及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条、焊剂应尽量选用碱性或低氢型的4焊前准备4.1焊缝坡口型式应符合图纸或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
碳素钢和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不大于540Mpa的强度型低合金钢可采用冷加工方法,也可采用热加工方法制备坡口。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普通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铜管焊接)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通用的焊接工艺规程,涵盖普通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和铜管的焊接作业,确保焊接质量满足工业标准和安全要求。
1. 引言焊接工艺是金属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本规程为焊接作业提供标准化指导,以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
2. 焊接材料选择2.1 普通碳钢焊接选择适合碳钢焊接的焊条或焊丝,考虑碳当量和强度等级。
2.2 合金钢焊接根据合金钢的化学成分选择相应的焊接材料。
2.3 不锈钢焊接选择不锈钢专用焊条或焊丝,确保焊缝的耐腐蚀性。
2.4 铜管焊接选择适合铜管焊接的焊条,如磷铜焊条。
3. 焊接前的准备3.1 材料检查检查焊接材料的规格、型号和生产日期。
3.2 表面清理清除焊接区域的油污、锈蚀和杂质。
3.3 焊接环境确保焊接环境符合安全标准,通风良好。
4. 焊接工艺参数4.1 电流和电压根据焊接材料的厚度和类型调整电流和电压。
4.2 焊接速度控制焊接速度,防止焊缝过热或不均匀。
4.3 焊接角度保持正确的焊接角度,确保焊缝质量。
5. 焊接操作步骤5.1 定位对接焊接材料,确保接缝对齐。
5.2 预热对于合金钢和不锈钢,进行适当的预热处理。
5.3 焊接按照既定的工艺参数进行焊接。
5.4 后热处理对于某些合金钢和不锈钢焊接,进行后热处理以消除应力。
6. 焊接质量控制6.1 外观检查检查焊缝的外观,确保无裂纹、气孔等缺陷。
6.2 无损检测根据需要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无损检测。
6.3 力学性能测试对焊缝进行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
7. 安全与环境保护7.1 安全防护焊接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7.2 环境控制控制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7.3 应急预案制定焊接事故的应急预案。
8. 焊接工艺的持续改进8.1 工艺反馈收集焊接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
8.2 工艺优化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焊接工艺。
8.3 技术培训定期对焊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
通用焊接工艺规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通用焊接工艺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钢结构产品焊接的要求、常用焊接方法、工艺参数及检验等。
本规范适用于钢结构产品的焊接件,其它产品的焊接件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GB/T19867 电弧焊焊接工艺规程GB/T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GB/T3323? 钢融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 11345-88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19804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JB/T9186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JB/T3223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JB/T5943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JB/T6046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方法JB/T6061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Q/XZ?GY022桥梁构件产品焊接工艺通用规范TB 10212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3.要求焊接件的原材料(钢板、型钢、钢筋等)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进厂时,应经质检部门按有关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
焊接件材料的钢号、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焊接材料的使用及管理应符合JB/T?3223的规定。
钢材在下料前的形状公差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否则应予矫正,使之达到要求。
矫正时,其伤痕深度:钢板应不大于,,型钢应不大于1mm。
焊接零件在下料后及焊装前的未注公差(一般公差)下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TB 10212中的有关规定。
下料零件的未注形位公差应符合JB/T?5943中的有关规定。
焊前要求焊接前的零件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焊接。
焊接前应清除焊接区域的铁锈、氧化皮、油污、油漆等杂质,使焊接零件表面露出金属光泽。
1目旳1.1.1.1本工艺规程规定了手工焊接工艺有关旳焊接工具与材料、操作措施和检查措施。
2合用范畴2.1.1.1本工艺规程合用于产品旳手工焊接工艺旳指引。
3合用人员3.1.1.1本工艺规程合用于手工焊接专职工艺人员、手工焊接操作人员、手工焊接检查人员。
4名词/术语4.1.1.1手工焊接系统:指手工焊接操作所使用旳焊接电烙铁或其他焊接设备。
4.1.1.2焊接时间:从烙铁头接触焊料到离开焊料旳时间,即焊料处在加热过程中时间。
4.1.1.3拆焊:返工、返修或调试状况下,使用专用工具将两被焊件分离旳手工焊接工艺操作措施。
4.1.1.4主面:总设计图上定义旳一种封装与互连构造(PCB)面(一般为涉及元器件功能最复杂或数量最多旳那一面)。
4.1.1.5辅面:与主面相对旳封装与互连构造(PCB)面。
4.1.1.6冷焊点:是指呈现很差旳润湿性、外表灰暗、疏松旳焊点。
4.1.1.7焊料受拢:焊料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移动而形成旳应力纹。
4.1.1.8反润湿:熔化旳焊料先覆盖表面然后退缩成某些形状不规则旳焊料堆,其间旳空档处有薄薄旳焊料膜覆盖,未暴露基底金属或表面涂敷层。
5焊接工艺规范5.1焊接流程5.2焊接原理5.2.1.1手工焊接中旳锡焊旳原理是通过加热旳烙铁将固态焊锡丝加热熔化,再借助于助焊剂旳作用,使其流入被焊金属之间,待冷却后形成牢固可靠旳焊接点;锡焊是通过润湿、扩散和冶金结合这三个物理、化学过程来完毕旳,被焊件未受任何损伤;图6-1是放大1000倍旳焊点剖面。
图6-1 焊点剖面5.3手工焊接操作措施5.3.1电烙铁旳握法5.3.1.1电烙铁旳基本握法分为三种(图6-2):图6-2 电烙铁旳握法1)反握法,用五指把电烙铁旳柄握在掌内;此法合用于大功率电烙铁,焊接散热量大旳被焊件;2)正握法,合用于较大旳电烙铁,弯形烙铁头一般也用此法;3)握笔法,用握笔旳措施握电烙铁,此法合用于小功率电烙铁,焊接散热量小旳被焊件。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2006-05-25发布 2006-06-01日实施1 碳素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的焊接1.1 焊前准备1.1.1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1.1.2焊件的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1.1.3焊件组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表面不小于30 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不得有裂纹、夹层、加工损伤、毛刺及火焰切割熔渣等缺陷。
油污清理方法如下,首先用丙酮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擦洗,然后用不锈钢丝刷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使用的钢丝刷应定期进行脱脂处理。
1.1.4 管子或管件、筒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1.1.5 焊缝的设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1.5.1 钢板卷筒或设备、容器的筒节与筒节、筒节与封头组对时,相邻两纵向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壁厚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 mm,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 mm;1.1.5.2除焊接及成型管件外的其他管子对接焊缝的中心到管子弯曲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应小于l00 mm;管子对接焊缝与支、吊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 mm。
同一直管段上两对接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 时不应小于150mm;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1.1.5.3 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1.1.5不锈钢焊件焊接部位两侧各l00 mm范围内,在施焊前应采取防止焊接飞溅物沾污焊件表面的措施:可将石棉置于焊接部位两侧等。
1.1.6焊条、焊丝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保温,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
焊丝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
常用焊材烘干温度及保持时间见表4。
1.2焊接工艺要求1.1.1碳素钢及合金钢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B第 B.0.1条及第B.0.2条的规定。
1.2.2异种钢材焊接时的焊条选用。
(1)当两侧母材均为非奥氏体钢或均为奥氏体钢时,可根据合金含量较低一侧母材或介于两者之间的选用焊材;(2)当两侧母材之一为奥氏体钢时,应选用25Cr—13Ni型或含镍量更高的焊材。
1.2.3 定位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1.2.3.1焊接定位焊缝时,应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
1.2.3.2 定位焊缝的长度、厚度和间距,应能保证焊缝在正式焊接过程中不致开裂。
1.1.3.3在焊接根部焊道前,应对定位焊缝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夹渣、气孔和裂纹等缺陷,应将缺陷部分除尽后方可施焊。
1.2. 4与母材焊接的工卡具其材质宜与母材相同或同一类别号,应在整个焊缝焊接及热处理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拆除。
拆除工卡具时不应损伤母材,拆除后应将残留焊疤打磨修整至与母材表面齐平。
1.2.5严禁在坡口之外的母材表面引弧和试验电流,并应防止电弧擦伤母材。
1.2.6对含铬量大于或等于3%或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5%的焊件,氩弧焊打底焊接时,焊缝内侧应充氩气或其他保护气体,或采取其他防止内侧焊缝金属被氧化的措施。
1.2.7 焊接时应采取合理的施焊方法和施焊顺序。
1.2.8施焊过程中应保证起弧和收弧处的质量,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
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错开。
1.2.9 除工艺或检验要求需分次焊接外,每条焊缝宜一次连续焊完,当因故中断焊接,再次焊接前应检查焊层表面,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原工艺要求继续施焊。
1.2.10多层焊每层焊完后,应立即对层间进行清理,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缺陷消除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焊接。
1.2.11低温钢、奥氏体不锈钢、耐热耐蚀高合金钢以及奥氏体与非奥氏体异种钢接头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焊接作业指导书规定的范围内,在保证焊透和熔合良好的条件下,采用小电流、短电弧、快焊速和多层多道焊工艺,并应控制层间温度。
1.2.12 对抗腐蚀性能要求高的双面焊焊缝,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层应最后施焊。
1.2.13焊接完毕后,应及时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表面飞溅物清理干净。
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及其附近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2 一般铝及铝合金的焊接(不适用铝合金结构)2.1 焊前准备2.1.1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A.0.2的规定. 切割后的坡口表面应进行清理,并应达到平整光滑、无毛刺和飞边。
2..1.1 焊前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2.1.1.1施焊前应对焊件坡口、垫板及焊丝进行清理。
清理方法如下,首先用丙酮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除去表面油污,两侧坡口的清理范围不应小于50 mm。
清除油污后,坡口及其附近的表面用不锈钢丝刷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使用的钢丝刷应定期进行脱脂处理。
2.1.1.2焊丝去除油污后,应采用化学方法去除氧化膜。
可用5%一10%的NaOH溶液,在温度为70℃下浸泡30~60 s,然后水洗,再用15%左右的HN0在常温下浸泡2min,3然后用温水洗净,并使其干燥。
2.1.1.3清理好的焊件和焊丝不得有水迹、碱迹,或被沾污。
2.2 焊接工艺要求2.2.1手工钨极氩弧焊应采用交流电源,熔化极氩弧焊应采用直流电源,焊丝接正极。
2.2.2焊接前焊件表面应保持干燥,无特殊要求时可不预热。
2.2.3焊接前应在试板上试焊,当确认无气孔后再进行正式焊接。
2.2.4 宜采用大电流快速施焊法,焊丝的横向摆动不宜超过其直径的3倍。
2.2.5 引弧宜在引弧板上进行,纵向焊缝宜在熄弧板上熄弧。
引弧板和熄弧板的材料应与母材相同。
2.2.6 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丝端部不应离开氩气保护区,焊丝与焊缝表面的夹角宜为15°,焊枪与焊缝表面的夹角宜为80°~90°。
2.2.7 多层焊时宜减少焊接层数,层间温度宜冷却至室温,且不应高于65℃。
层间的氧化铝等杂物应采用机械方法清理干净。
2.2.8对厚度大于5mm的立向焊缝,宜采用两人双面同步氩弧焊工艺。
2.2.9当钨极氩弧焊的钨极前端出现污染或形状不规则时,应进行修正或更换钨极。
当焊缝出现触钨现象时,应将钨极、焊丝、熔池处理干净后方可继续进行施焊。
2.2.10当熔化极氩弧焊发生导电嘴、喷嘴熔入焊缝时,应将该部位焊缝全部铲除,更换导电嘴和喷嘴后方可继续施焊。
2.2.11手工钨极氩弧焊和熔化极氩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宜符合表7.3.11-l、表7.3.11-2、表7.3.11-3的规定。
16 4.0 28/17 380~420 28~32 35~40 28~3220 4.0 28/17 480~520 28~32 35~40 28~3226 4.0 30/17 550~560 28~34 40~60 24~282.2.12焊件应采用下列防止变形措施:2.2.12.1焊接顺序应对称进行,当从中心向外进行焊接时,具有大收缩量的焊缝宜先施焊,整条焊道应连续焊完。
2.2.12.2焊件宜进行刚性固定或采取反变形方法,并应留有收缩余量。
3 焊后外观检查3.1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的焊缝外,焊缝应在焊完后立即去除渣皮、飞溅物,清理干净焊缝表面,然后进行焊缝外观检查。
3.2 焊接表面应平滑,不应有裂纹、密集气孔、大弧坑、焊丝头、焊穿、深咬边、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焊熘不高于1.5mm。
附录A 焊件的坡口形式和尺寸A.0.1 钢焊件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钢焊件坡口形式和尺寸表A.0.1项次厚度T(mm)坡口名称坡口形式坡口尺寸备注间隙(mm)钝边(mm)坡口角度(β) (°)1 1~3 I型坡口0~1.5——单面焊3~6 0~2.5 双面焊2 3~9 V型坡口0~2 0~20~365~7555~65 9~26 0~336~9带垫板V型坡口3~50~20~245~55 9~26 4~64 12~60 X型坡口0~3 0~3 55~655 2~30 T型接头I型坡口0~2 ——66~10T型接头单边V型坡口0~2 0~245~55 10~17 0~30~317~30 0~40~4续表A.0.1项次坡口名称坡口形式坡口尺寸间隙(mm)钝边P(mm)坡口角度(β)(°)备注7 20~40 T型接头对称K型坡口0~3 2~3 45~558 管径Φ≤76法兰角焊接头2~3 —50~60(30~35)9 管径Φ76~133承插焊接法兰2~3 —45~6010 法兰角焊接头承插焊接接头———K=1.4T,且不大于颈部厚度E=6.4,且不大于TA.0.2铝及铝合金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表A.0.2的规定。
铝及铝合金被口形式和尺寸表A.0.2焊接方法项次厚度T(mm)坡口名称坡口尺寸备注间隙(mm)钝边P (mm)坡口角度Α(β)(°)手工钨极氩弧焊11~2 卷边——卷边高度T+1不填加焊丝2<3 I型坡口——单面焊3~5 双面焊手工钨极氩弧焊33~5V型坡口0~2 1~1.5 70~80(a) 横焊位置坡口角度上半边40°~50°, 下半边20°~30°;(b)单面焊坡口根部内侧最好倒棱5~12 2~4 1~2 60~704 4~12带垫板V型坡口3~6 —50~605 >12X 型坡口0~2.5 2~3 60~806 ≤6不开坡口T形接头0.5~1.5 ——续表A.02焊接方法项次厚度T (mm)坡口名称坡口形式坡口尺寸备注间隙 (mm)钝边P (mm)坡口角度 (β) (°)手工钨极氩弧焊76~10T 形接头单边V 型坡口0.5~2≤250~558>8T 形接头对称K 型坡口0~2≤250~55熔化极氩弧焊9 ≤10 I 型坡口0~3 — —108~20V 型坡口0~33~460~7011 8~25 带垫板V 型坡口3~6 3~6 50~60熔化极氩弧焊13≥20 U 型坡口0~3 3~5 40~5014>8X 型坡口0~33~6 70~80>265~860~70附录B 焊接材料的选用B.0.1 同种钢焊接选用的焊接材料宜符合表D.0.1的规定。
表B.0.1B.0.2 异种钢焊接选用的焊接材料宜符合表B.0.2的规定。
B.0.3铝及铝合金焊丝的选用宜符合表D.0.3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