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第一、二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27
教案:牛郎织女(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韵味,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体会故事情节的紧凑和人物的生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情节的紧凑和人物的生动,理解牛郎织女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谁能来说说牛郎和织女是怎么样相遇的?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故事情节的紧凑和人物的生动。
3. 引导学生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深厚感情。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一)生字词:牛郎织女天河鹊桥教学过程:复习故事情节自主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和故事情节课堂练习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图。
3. 写一篇关于牛郎织女的小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教案:《牛郎织女(一)》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寄托”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感;(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魅力;(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3)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牛郎织女的传说;(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3)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
2. 课文情感的体会:(1)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体会课文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感;(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牛郎织女的真挚爱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寄托”造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民间传说背景;(2)体会课文中的真挚情感;(3)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牛郎织女的传说;(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牛郎织女(一)》,大家还记得牛郎和织女是什么关系吗?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2.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牛郎织女的传说;(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3)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
3. 课文情感的体会(1)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体会课文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感;(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牛郎织女的真挚爱情。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牛郎织女(一)2. 板书内容:(1)牛郎织女的传说;(2)课文中的生字词;(3)课文情感的体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2课时教学设计《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由叶圣陶先生整理。
本课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虽然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主要讲述了苦孩子牛郎与老牛亲密相处,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满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本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从牛郎与老牛亲密相处,牛郎被哥嫂赶出家门,老牛指点牛郎找织女,牛郎织女湖边相会到牛郎织女结为夫妻,每一个情节都令人印象深刻。
围绕单元要素,本课学习重点是继续落实“创造性复述故事”。
在体会民间故事言语特点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合理增加细节,展开想象,从而学会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1、知道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吗?交流。
课件出示。
2、板书课题,提醒“郎”右边是“耳朵旁”。
3、故事很长,编者把它分成了两个部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部分。
补充板书:(一)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1、共同回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用“之”字形读;带着问题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要做到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信息。
)根据交流,形成板书。
2、学生速读的方法默读全文,教师计时。
3、交流:初读课文,文中有哪些人物?4、交流,板书:哥嫂、牛郎、牛。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再次速读,找关键词。
5、哥嫂对牛郎很不好(眼中钉),牛郎对牛(周到,亲密),织女对牛郎(同情,爱惜)6、板书,梳理成人物关系图。
7、根据人物关系图,概括课文内容。
8、小结学法:找出主要人物,梳理成图表,是概括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板书:借助人物理情节)9、再次速读课文,要求:找出课文中一些提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用“//”给课文分段;尝试给每段拟一个小标题。
10、交流,引导关注时间,能帮助分段。
(1~4相依为命、5~8离开哥嫂、9~13老牛说话、14~21相识结婚)三、精读文字想象细节1、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亲密。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第二课时教学说课及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受哥哥嫂子的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下一对儿女。
可是,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从此天各一方,遥河对望。
最终,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讲述了牛郎关心老牛,与老牛亲密无间,并在老牛的指引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勤劳、善良的品质,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易懂,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观,如,课文中对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的赞扬,对牛郎哥嫂、王母娘娘的贬斥。
故事中一些离奇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凸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
2.教学目标:本文是民间故事,所以将目标定位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民间故事的知识及产生的历史背景;积累词语;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分角色表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游戏《爬云梯》的竞争和激励下,自主解决问题;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达、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善良的品性和对恶势力憎恶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人物特点和情节是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总是用来讲的,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达和表演。
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通过三年级童话故事单元和四年级神话故事单元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想象力。
《牛郎织女(一)》(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复述课文,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并能进行表演。
2.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一)》。
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故事的顺序,谁来说一说故事顺序是怎样的?2.谁能根据故事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现在,我们已经理清了顺序,知道了故事大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用你的慧眼去品评人物。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呢?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忆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再现故事情景,走进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感生活,为本节课故事情节内容复述打好基础。
二、感悟其他人物。
文中还有一些角色,他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些角色的句子,思考,交流。
1.牛郎的哥嫂:待牛郎很不好。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
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
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
读上面的句子,你觉得牛郎的哥嫂是怎样的人?(很坏、狠毒、不念亲情)这一描写的意图是什么?(衬托牛郎的可怜)2.老牛:与牛郎很亲密。
(感受牛郎与老牛亲密的感情以及老牛为牛郎着想的心理)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思考:牛郎为什么对老牛这么好?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
每天放牛,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它吃嫩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干净的水。
抓住“很好”“嫩嫩的青草”“上游”“干净的水”这些词,有感情地读出牛郎对老牛的无微不至,指生读。
总第课时《牛郎织女(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杜金晏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识词(重点是“落”)2.通过对描写织女部分及老牛部分的学习,感知人物的个性(织女:勇敢大胆、追求自由;老牛:知恩图报)。
激发学生追求理想生活的信心;3.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合理想象,补充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次对部分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4.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教学重点1.随文识字识词;2.对人物性格的感知。
教学难点:1.对故事的创造性复述;2.对民间故事特点的总结。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通过对描写牛郎(板书)部分的品读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牛郎?善良有爱心、自强不息(板书)。
认识了牛郎还缺?织女(板书),现在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认识织女。
(5min)二、再读描写织女部分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部分,读完之后请你告诉老师在这一部分你见到了一个怎样的织女?老师说明白了么?明白了就请开始吧!(7min)三、精讲织女部分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都已经读完了。
现在请你告诉大家,在这一部分你见到了一个怎样的织女,从哪里见到?例1:心灵手巧(板书)每天早晨和傍晚……什么东西也没她美丽。
例2:向往自由(板书)她常常想……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
织女关在机房太久了……无拘无束……没想到就落在了后边。
(相机教学多音字:落(落花生、落下)(注:此部分教学时,可根据需要适当;朗读)(7min)四、精讲描写老牛部分同学们,牛郎能够结识织女。
他得感谢?老牛(板书)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描写老牛部分,读完请告诉老师,牛郎为什么得感谢老牛?因为是老牛指点牛郎结识织女的。
他为什么不指点牛郎家哥,他要指点牛郎?因为牛郎对他很好。
(引导学生回顾牛郎与牛相处一节)因为他知道牛郎对自己的恩情,所以他回报牛郎,这种我们就说他?知恩图报(板书)同学们,牛原本不会说话,现在突然开口说话了,这件事真让人感到?神奇(板书)5(min )五、合理想象,补充故事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织女在天上待得难受了,和其他仙女商量偷偷到人间看看,而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通过拿走织女衣服的方法,结识织女。
《牛郎织女(一)》教学方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生字新词感受口语化表达。
2.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
【教学重点】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牛郎织女》(一)的主要情节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的词语呢?哥嫂爹娘周到笑嘻嘻怪有意思好歹稀罕安了家一五一十教师提问: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预设:具有口语化特点,像说话聊天。
点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口语化的表达特点。
2.回顾主要情节,简要复述: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复述:大家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了,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一听?预设:古时候有个孩子叫牛郎,他的爹娘都死了,他只能和哥嫂生活在一起,但哥嫂对他很不好。
他每天放牛,把家里的老牛照顾得很周到,因此他和老牛很亲密。
后来哥嫂和他分家产,只给了他那头老牛和一辆破车,于是牛郎就带着老牛到山里安了家。
一天老牛说话了,让牛郎去湖边拿一件粉色的纱衣,说纱衣的主人就是他的妻子。
牛郎照做了,就认识了织女。
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织女,织女既同情又爱惜他,就和他生活在了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再现故事情景,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感生活,为故事情节内容的复述打好基础。
(二)问题探究过渡:同学们,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我们还要讲得再详细、生动一些,接下来我们重点探究如何创造性复述课文吧。
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合理创编: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
2.探究活动(1)教师创编举例。
教师播放《牛郎织女(一)》情境课文诵读版第3-4自然段,学生听读课文,找一找叙述简单之处。
①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思考:课文的第3、4自然段中有哪些是你想知道,却写得不详细的地方吗?预设:有,我想知道在“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这句话中,牛郎看见了什么,又听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和老牛商量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