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29
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现象”部分,独立完成探究活动二的相关习题。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
3.各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4.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5.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导学三惯性的应用与防止1.各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活动三的内容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导学四典例解析1.学生独立完成例题1〜3。
2.抽查2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1,不足之处对应师傅进行补充。
3.抽查4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2,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4.抽查6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抽查8组5号同学展示例学法指导: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考虑惯性的大小时,只看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例2放在一辆足够长的表面光滑的平板上的两个物体,随着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会(不考虑空气阻力)(A )A. 一定不相碰.B. 一定相碰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学法指导: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小车在水平方向中不受阻力的作用,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3有一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里脱落一物体,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A )A.继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再下落B.以原来的速度仍然匀速向上运动C.立即下落D.以上的说法都不对学法指导: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在离开气球后,要以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但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________ , 上升的速度减小到瞬间停止。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困惑?【达标测评】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下.图所示的四个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B )3,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6.抽查9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掌握其内容和意义。
2. 学习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2. 学会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阻力板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停下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受到不同阻力时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意义: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一个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不受外力的物体?进一步探讨牛顿第一定律的局限性。
8.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2:惯性及其应用课前预习归纳1.惯性的利用与防止:(1)利用:_____________(2)防止:____________、安全气囊等课堂基础落实1.炮弹射出炮膛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炮弹具有__________,炮弹在飞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方向而做曲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是因为炮弹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
2.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__________运动。
3.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抖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__________,还保持原来的__________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
4.(2012•咸宁)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B8.(2011•武汉)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A.用力压吸盘使它贴在光滑的墙面上B.用力捏自行车的手刹使它停下C.用力向下砸锤柄使锤头套紧D.用力拉弓使弓弯曲9.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向前倾说明人具有惯性B.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C.人向前倾说明车具有惯性D.人向前倾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9题)(10题)10.如图为某同学拉着一盛水的器具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瞬间所发生的现象示意图,对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B.都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发生C.图(a)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D.图(b)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11.(2012•烟台)调皮的小明随父母乘船去长岛旅游,来到船上,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如图所示).由于船在行进中,所以父母很担心小明蹦起后,船走开他会落入水中,但小明蹦跳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题)(12题)(13题)12.如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__________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13.(2012•巴中)如图所示是小张设计的物理探究小实验.当突然弹出硬纸片时,鸡蛋将掉进杯中.这是因为鸡蛋原来是静止的,当突然弹出硬纸板时,鸡蛋由于_________还要保持静止状态.综合探究14.(2012•山西)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大梦远远看见红灯亮起,就停止了蹬踏,车在自由滑行后,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她又想如果是雨雪天气,滑行距离又会怎样呢?车滑行的距离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她进行了实验探究.她猜想:①车滑行的距离与车速有关.②车滑行的距离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猜想①探究方案:用圆柱形的玻璃瓶模拟车轮滚动,把一个玻璃瓶分别放在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让它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_________继续向前滑行.(2)根据实验记录,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所得结论,写一句交通警示语(要求简明扼要)_________.(4)利用上述圆柱形玻璃瓶探究猜想②时,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第2课时惯性本节课的设计围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展开.实验的验证和生活现象的列举是本节课必需的.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引入惯性概念,利用惯性知识分析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强化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本,因其抽象难懂而成为难点,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要求:1.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关键是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惯性现象.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人们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对惯性的学习中,这仍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知识与技能1.知道惯性的概念.2.理解惯性,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惯性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生活中惯性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惯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正确解释惯性现象.难点:利用惯性知识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课时(第2课时)本节课用到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惯性演示仪、多媒体课件.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18-P19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基本的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跳跃旅行”.上小学的小强同学听老师说,由于地球自转,当地地面的速度大约是360 m/s,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地球既然转得这么快,那么当自己跳起来落回地面时,地面一定转动了一段很大的距离,自己就不会落在原地,所以只要不停地跳跃,就能免费周游世界.【设置疑问】下课后,小强便急忙跑到操场上去试,他使劲向上跳,但总是落回到原处.小强怎么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能帮他解开这个谜团吗?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解释问题.(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进行新课(一)惯性演示实验:为什么钢球没有随卡片飞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急刹车时的视频.急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向前倾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和观看视频思考并讨论原因.教师引导点拨得出惯性的定义.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教师提问:地球上的物体有惯性,太空中的物体有惯性吗?固体有惯性,液体和气体有惯性吗?人行走时有惯性,静止时有惯性吗?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并总结: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教师强调: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教师讲解: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称为惯性现象.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哪些惯性现象呢?学生思考后举例: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乘客向后倾倒;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教师:能否就上面列举的惯性现象进行解释?学生: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乘客的脚已随车向前运动,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这时乘客就要向后倒;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时,手柄突然停止,而斧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斧头就会牢牢地套在手柄上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惯性的概念,具体事例分析,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惯性现象的良好习惯.)【对点训练】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不论运动状态怎样都具有惯性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时才具有惯性C.物体在有外力作用而运动状态改变时才具有惯性D.物体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时才具有惯性【答案】A(二)惯性的利用和防止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惯性的利用.惯性的利用: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你了解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实例并加以分析.惯性的防止:凡事有利就有弊,惯性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弊端,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其利、防止其弊.)【对点训练】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B.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C.小轿车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要系安全带D.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可以套紧锤头【答案】C三、学以致用1.对以下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小车在恒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受到向前的惯性力C.竖直上抛的物体,脱手后仍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桌面上运动的小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小球具有的惯性消失了2.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到原处,因为( )A.从人跳起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B.人跳起瞬间,车厢内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一向前的力,带着他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3.下列各场景中,属于需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 )A.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B.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C.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D.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答案】1.C 2.A 3.D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体会?1.什么叫惯性?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2.惯性的利用和防止.第2课时惯性一、惯性1.定义2.惯性和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惯性的利用和防止惯性既有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也有对我们不利的一面1.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循环多反馈、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以及视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很多环节都为后续的探究埋下伏笔,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顺畅地完成概念建立、实验探究等环节,省时高效.2.为了降低难度,突破重点,整堂课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一点,消化一点,掌握一点.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地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的场景,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2、会正确地解释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3、了解惯性的利用以及危害二、新课教学:知识点1:什么是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原来运动的物体将。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性质叫做惯性。
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
观察演示:如图,拨动弹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为什么小球没有飞出去?生活中的惯性:当汽车突然刹车时站着的人会向倾。
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倒,分析:刹车前,人处于状态,汽车突然刹车,乘客的脚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倾倒。
汽车启动前人处于状态,当汽车突然启动时,脚部随车一起,而人的上身由于而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人出现向倒的现象。
知识点2:惯性的利用和危害(阅读课本P18最后两个自然段)1、利用:2、危害:三、当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A.用铲把煤送进锅炉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2、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3、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时,乘客前倾,是因为人失去了惯性。
B、跳远前助跑,是为了增加人的惯性。
C、紧急刹车时,乘客前倾,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跳远前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A.离弦的箭继续飞行B.手指压笔尖,手指觉得痛C.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后仰D.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落下6、下列常见的交通警示语中,与惯性无关..的是A.酒后不驾车B.驾车须系安全带C.行车保持一定车距D.雨后路滑,减速慢行7、下列情景中利用惯性的是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 B.禁止汽车超载行驶C.公交车启动时,提醒乘客抓好扶手D.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8、下列利用惯性或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运动员跳远时,要奋力助跑B.弓箭手拉弓射箭时,离弦的箭会继续飞行C.驾驶员驾车行驶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要提前刹车D.飞机飞行中空投物品时,要在到达空投目标上方前投下9、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10、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安全带的作用:①撞向挡风玻璃造成伤害,系上安全带就可有效避免这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