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 格式:pptx
- 大小:6.07 MB
- 文档页数:62
一.三种文学类型。
(书P180)依据文学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与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应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写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现实型文学偏重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触及人生。
)(1)再现性:①现实型文学突出对现实的再现,按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
②现实型文学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将主观情感融汇在客观再现之中,渗透在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刻画之中。
福楼拜:“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如鲁迅《阿Q正传》,鲁迅虽然没有对阿Q进行任何直接评价,但是在吃虱子、非礼吴妈等细节描写中,暗含了他的情感评价。
(2)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对生活中各事物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尤其指细节刻画的逼真。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2.理想型文学(抒情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1)表现性:理想型文学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它多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不像现实型文学不动声色的把情感隐藏在对事物的描绘中。
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自耕自食、人人平等的理想王国。
(2)虚幻性: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追求情感真实。
如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情感的真实。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暗示性、朦胧性。
(1)暗示性:暗示是其寄寓意蕴的方式。
反对艺术只描写客观世界,要求艺术揭示隐藏在客观世界之后的最高真实。
致力于寻找、塑造精神状态的“对应物”,认为可以通过带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暗示主观精神、心灵状态。
美国学者劳·坡林指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
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特点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专管理想的文学形态,特点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特点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近代文学类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3.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管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
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手法,突出虚幻性和假定性。
4.诗的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剧本:浓缩的反映社会生活,集中的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散文: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5.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6.文学典型的特征:文学典型必须具有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文学典型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7.文学意蕴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8.文学意象的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9.叙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时间的过程。
特征: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行为及其结果。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10.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时间是一个叙述单位11.故事时间是指股市发生的自燃事件状态。
文本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12.视角是作品中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将聚焦点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
13.情节与事件的关系: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叙事中的事件包裹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本:“文本”(text ,又称本文),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典型环境: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审美意象: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
1.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①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
文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的不同: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第一,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
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
第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第四编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representation),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镜子说"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
别林斯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虚幻性: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
3、象征形文学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suggestion),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朦胧(ambiguity),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主观变形的寓意性形象。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要的文**流"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现实型文学的深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文学理论简答题一、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根据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反映现实,表现审美感受方面的不同方式,我们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理事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从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看,古代是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期。
在古代文学类型浑然混合的总体状态下,各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结构已初步形成。
近代是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期。
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使理想型、现实型、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
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现代是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期。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使现实型文学得以深化。
出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形态,使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以综合发展。
在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基础上又兴起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的某些特征得以突出、强化、演变。
二、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节奏性、韵律性。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和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和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一)文学话语层面.——文学作品表层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文本中的艺术世界,不必符合现实生活逻辑(普通言语外指性与文学言语内指性)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蕴含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人类语言符号的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举例同上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陌生的不易被人所理解,从而引起兴趣有了审美效果(自动化言语:过分熟悉而失去兴趣语言)举例:女神凤凰涅槃,弹指间(二)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含义: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时在头脑中经过想象联想而产生的生动的生活图景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合情合理——符合客观规律和理想;反映人们真切感受举例《城堡》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举例《天净沙。
秋思》中的旅人形象4,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因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他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举例林黛玉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三)文学意蕴层面.——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历史内容层李商隐的《乐游原》哲学意味层陶渊明《饮酒》审美意蕴层苏轼的《海棠》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的含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_——特征性原则是文学典型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特征化含义: 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特征的特点在于: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来自性格显示的生命的魅力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灵魂的深度灵魂的深度三方面:1 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2 灵魂显现的历史真实程度3 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三,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什么是典型环境典型环境的含义: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地人物的生活环境.1 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2 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1 典型性格在典型环境中形成2 典型环境制约着典型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3 典型人物作用于环境第三节文学意境一,意境的形成及界定意境的含义: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二,文学意境的特征(一)情境交融举例: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登幽州台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虚实相生举例:叶绍翁《游园不值》(三)韵味无穷李白《忆秦娥》三,意境的分类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第四节文学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文学意象泛化意象——文学形象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尼采:诗人应当是伟大的哲学家艾略特《荒原》卡夫卡,《变形记》(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型. 《变形记》中的大甲虫,余光中的《夸父》(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大甲虫,《等待戈多》贝克特(四)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大甲虫的甲壳和没有翅膀,体现了抽象思维对形象设计的严格引导作用(五)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审美意象的含义: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型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三,审美意象的分类预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复习要点[基本概念]典型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特征化生活中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的过程意境,抒情性作品所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概论》整理的填空以及概念、常识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古典型和浪漫型.2、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是“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
在给威廉*亨布尔特的信中提出了“现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概念.3、书中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再现性:指对外在客观的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和模拟。
它要求文学立足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鲁迅认为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便是“为人生"理想型文学突出情感表现,而现实性文学突出现实再现;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性特点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②逼真性: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以当时法国某城一桩情杀案中的青年被告为原型的。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现实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了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现实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真实”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P188(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①表现性: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它是对作家内在主观世界、情感世界的表现。
(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理想乐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指责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观点体现了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原则②虚幻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看,它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表现主观真实.(理想型文学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处理,便具有了夸张、变形的色彩。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象征型艺术是物质的表现形式压倒精神的内容,形式和内容是一种象征的关系,物质不是作为内容的形式来表现内容,而是用某种符号.事物来象征朦胧的认识或意蕴。
古典型艺术使内容与形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活的整体。
浪漫型艺术则是精神内容压倒了物质形式,内在的主体性成为它的基本原则。
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摹仿现实”,即“现实主义”,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即“理想主义”。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一.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一)再现性现实型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再现性。
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二)逼真性现实型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再现现实矛盾和本质规律,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
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二.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一)表现性理想型文学重在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
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
(二)虚幻性现实型文学以写实的方法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理想型文学则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三.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一)暗示性象征型文学重在寄寓某种意念.意蕴。
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
(二)朦胧性象征型文学的间接表现的暗示方式使它具有一定的朦胧性。
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名词解释1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再现现实的矛盾和本质规律。
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 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 象征型文学: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5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6 意象: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7 叙事:文学的叙事(narration)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8 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9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10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主要是采用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叙述。
较晚的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叙述的多了起来。
第二人称叙述是较为罕见的特殊现象。
11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答: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在抒情性作品中,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
而抒情性作品中的情,也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它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
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12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3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学作品的构成观:三国时期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黑格尔提出“意蕴”说,认为艺术作品最先呈现给人的是它的外在形态,通过它可以追寻作品的意蕴和内容。
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加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多重图式化的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再生成的“世界”。
文学文本一般都具有四个层面。
2、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将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从外到内的结构特点称为“召唤结构”。
3、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分为三种: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
其中,典型是现实型文学的表现形态,意境是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形态,意象是象征型文学的表现形态。
4、典型论:在西方17世纪以前,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主张类型说。
18世纪以后,个人典型观占主导地位,开始重视共性到个性的转变。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并占中心地位。
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中国:“阶级典型”说—“共性与个性统一”说—“共名”说—“必然与偶然联系”说—“个性出典型”说—“中介-特殊”说。
5、“特征”的概念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特征化原则”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6、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英国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把小说人物分成两种,一个是扁平人物,另一个是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是“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而被创造出来”,并非”真实人物“,近似一种“概念”。
小说家构思的情节支配着人物的行动。
有些小说甚至摆明到以“仁慈”、“勇敢”为角色取名。
圆形人物则有复杂多面的个性及真实的思想情感,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不同的反应。
文学概论重点知识点归纳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是真、善、美。
真、善、美即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1、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定时代的“人性心理”真实○2假定性的真实:第一,假定性情境的多样性(浪漫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象征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现实型:“虚构而看不出虚构”)。
第二,“假中见真”的条件(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
亚氏“把谎话说得圆”。
假定性情境应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符合主体的情感逻辑)2、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是一种主观的真实与诗艺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主观倾向性(自然情境的主观性,生活情境的主观性)诗艺的真实:形式审美性(叙事作品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抒情作品审美意象的艺术化创造)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辨析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通过营造假定性情境去表现生活的内蕴与本质。
“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生活真实是指历史和现实中出现和存在过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即生活的原态和原始面貌。
区别:(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
(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联系: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虚假和编造,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与共鸣。
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提练和升华。
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二、文学作品的基本题材: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浓缩的反应现实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着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
5.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三、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特点: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有:(1)文学言语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2)文学言语心理蕴含性(3)文学言语阻拒性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四、文学意蕴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典型、文学意象、文学意境五、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