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12 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2课时(时间:35分钟分数: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2分)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下列句子中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3分)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B、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因跪请秦王D、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怿,高兴。
B、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为,演奏。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偷偷地。
D、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回头。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秦御史前B、左右欲刃相如C、而相如廷叱之D、相如张目叱之4.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C、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7分)万石君,名奋,姓石氏。
年十五,侍高祖。
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
家贫。
有姊,能鼓琴。
”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
”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
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加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面面相觑.(qù) 睨.柱(nì)蔺.相如(lìn) 左右皆靡.(mǐ)B.请奉盆缶.(fǒu) 嫔.妃(pín)欲毋.行(wú) 刎.颈之交(wěn)C.遗.赵王书(wèi) 鄙.贱(bǐ)就汤镬.(huò) 渑.池(miǎn)D.礼节甚倨.(jù) 肉袒.(tǎn )与王诀.(jué) 相如虽驽.(noú)解析D项,“驽”应读为“nú”。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秦贪,负.其强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解析C项,间:从小路。
A项,负:凭借,倚仗/使……承担;B项,使:派,让/出使;D项,徒:白白地/只,不过。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乃.设九宾礼于廷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解析为:介词,替,给。
A.以:介词,凭借/介词,用;B.乃: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因:副词,由此,趁此/副词,经由,通过。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B )①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一边跳着傣族传统舞蹈,一边向现场游客泼水致意,游客们纷纷弹冠相庆....。
②“陕西小吃店”的老板李淑兰,意外发现了顾客遗失的名包,她用了20多天时间寻找失主,最终将失物完璧归赵....。
③面对单位“脏、散、乱”的现状,新任厂长在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怒发冲冠....,严肃批评了管理层的“不作为”。
④王丞相和张驸马志趣相同,闲暇时间经常相约,切磋种花弄草之道,真是布衣之交....。
⑤当他意识到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荒唐后,特意登门造访,负荆请罪....。
⑥法庭上,案件即将尘埃落定,被告突然反戈一击....,提出原告的证据无效。
A.①②③ B.①④⑥C.②③④ D.④⑤⑥解析:①弹冠相庆: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使用不当。
②完璧归赵: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使用恰当。
③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使用恰当。
④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亦指显贵者与地位低的人的交往。
使用不当。
⑤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使用恰当。
⑥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
使用不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经过长达数年的筹备,《无问西东》终于上映了。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李芳芳把自己对人生独特的思考也诉诸于作品。
B.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千百年来,与它相关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它的下落至今是个谜。
C.提倡阅读的关键在于有适合阅读的书籍,尊重读者的客观诉求,鼓励读者的二次创造是非常重要的。
D.台北故宫通过开展文创商品设计竞赛,向社会广泛征集创意作品,还给参赛者举办特展和美学解析,方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所藏文物的内涵。
解析:A项,重复赘余,可删去“诉诸于”的“于”。
C项,结构混乱,可删去“是非常重要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诚:实在,确实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报:报告,回报 C.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后退 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前往 奉:双手捧着 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④于是..秦王不怿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于是”相同。
B.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于是”不同。
C.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于是”不同。
D.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于是”相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璧有瑕,请指示..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下列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何以知燕王 ④而君幸于赵王 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⑦会于西河外渑池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①⑤⑧/②④/③/⑥⑦B.①⑤⑥/②③/④⑥/⑦⑧C.①/②④⑤⑥/③⑧/⑦D.①⑤/②④⑥/③/⑦/⑧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克B.明年..复攻赵明年:今年的下一年C.请奉.盆缶秦王奉:献D.于是秦王不怿.怿:高兴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明年:第二年。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A.秦贪,负.其强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D.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B.辜负,对不起。
A.凭借,倚仗。
C.违背,背弃。
D.背着。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B.拜送书于庭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
A.“案”通“按”。
B.“庭”通“廷”。
C.“缪”通“穆”。
答案 D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先”和“后”与例句“羞”都是意动用法。
A.“严”为形容词作动词。
B.“廷”为名词作状语。
D.“树”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C5.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求人可使报秦者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徒见欺D.而君幸于赵王解析本题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A为定语后置句。
B、C、D皆为被动句。
答案 A二、探究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0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1.走近作者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90年),字______,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腐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以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_______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__________之首,被______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时代背景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间:40分钟满分:59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肉袒.(tǎn) 秦曲.(qū)赦.免(shè) 璧瑕.(xiá)B.妃嫔.(pín) 列观.(guān)礼节甚倨.(jù) 诀.别(jué)C.揣.度(chuǎi) 衣.褐(yì)汤镬.(huò) 毋.宁(wú)D.酒酣.(hān) 奏瑟.(sè)披靡.(mǐ) 击缶.(fǒu)解析:选B B项,“观”应读gu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实在,确实)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报告,回报)C.相如因持璧却.立(后退几步)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双手捧着)解析:选B B项中的“报”意为“答复、回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决负.约不偿城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解析:选B A项,辜负,对不起;违背。
B项,都是“……的原因”。
C项,介词,和,跟;介词,与……(相比)。
D项,用……的方法;目的连词,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B.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C.固请,召有司案图D.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解析:选D A项,“庭”通“廷”;B项,“不”通“否”;C项,“案”通“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璧有瑕,请指示..王解析:选B A项,“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第 11 课廉颇蔺相如传记一代史学巨擘,挥洒出风起云涌的历史风云;一把丹青竹简,勾画出勾魂摄魄的世态人情;一次“廷对” ,演绎出士子的凛然情怀;一番觥筹交织,体会到的何止美酒佳肴;一次通衢相逢,彰显出的不只胸襟坦荡;一瞥之下,看见的不单是历史,走进廉颇蔺相如,感觉到的是将相冰释、相忍为国的境地。
就让我们走近廉蔺二人,走进一种人生境地!美足智多谋为赵国两挫秦王官拜上卿字体宽宏大量顾大局又让老将名传青史赏美文铮铮傲骨蔺相如明月如水,疏桐如剑,萧萧寒夜中,太史公披衣而起,他一支瘦笔写尽帝王霸主,一册书柬涤尽千代风华,却一直没法忘掉一个名字,那就是:蔺相如!假如不是赵国危机,假如不是一册史册,或许,没人会记得这个名字。
他可是是缪贤的一个舍人,可是是数千食客中间的一个。
历史淘尽了一代又一代的君王,史官的笔连那君王诸事都盛搁不下,又哪里有地点安置这样一个低微的门人?而恰好就是这个门人,挽狂澜于既倒,敌强秦于自如,以身涉险,激辩劲敌,在危险中沉着自如,在敌手前对付自如!我常常惊讶于蔺相如的能力,我常常拍案于蔺相如的胆识。
夜里,我也常常超越千年光阴,去找寻相如那文人弱质下的铮铮傲骨,去找寻那傲骨深处储藏的大智慧、大英勇和大沉着。
当赵王的臣子畏缩在衣袍之下,当赵王的宫廷笼盖着愁云惨雾,蔺相如来了,沉着而优雅,带着他的睿智和胆识,带着他的傲岸,带着他忠正热诚的丹心,带着他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镇定,一匹瘦马,一队士卒,一袭布衣短褐,一身瘦骨铮铮,他走向秦国的城墙,走向虎狼之王为他摆设的獠牙的盛宴。
身后,是小心翼翼的君王和同僚;身前,是虎视眈眈的秦王和众臣没有踌躇,没有回头。
生,本来是为报国而生;死,亦当是为救国而死!历史穿越光阴的深沉到达我们的灵魂,渑池上空的硝烟渐渐消失,一触即发回归成歌舞升平,而蔺相如,他仍是那个蔺相如,接受君王的赏赐,接受爵禄的封赏。
但是,一个真切的猛士,又怎能让一袭华衣掩饰了灵魂的沉着?一个真切的文人,又怎能让一顶官帽改变了心里的淡定?蔺相如是真猛士和真文人,他处世以不即不离之法,存心于存心无心之间,而后在这沉着和淡定中等候挑战危难,等候出生入死!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从古代到现代,从今日到明日!此刻天,蔺相如来了,他穿越光阴的梦幻,穿越昏君佳人纷乱的舞袖,穿过弄臣贼子谄谀的笑脸,从竹简和木牍中走来,布衣青发,瘦骨如山,依旧沉着淡定,依旧睿智豪迈,依旧高瞻远瞩。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测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见臣列观.(ɡuān,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礼节甚倨.(jù,傲慢)B.臣请就汤镬.(huò,古代的一种大锅)欲毋.(wú,不)行C.乃使其从者衣.(yī,衣服)褐相如虽驽.(nú,愚劣、无能)D.肉袒.(tǎn,露)伏斧质舍相如广成传.(chuán,招待宾客的馆舍)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B.拜送书于庭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五万兵难卒合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以吾两人在也B.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而君幸.于赵王大王亦幸.赦臣4.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①毕礼而.归之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D.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②使不辱于.诸侯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 B.璧有瑕,请指示..王C.于是相如前进..缶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大王来何操7.默写填空。
(1)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2)顾吾念之,,。
(3)廉颇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二、课堂练习阅读课文“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至“毕礼而归之”,完成问题。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修:整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缪.贤(miào)燕.国(yàn)砧.板(zhēn) 倨.傲(jù)B.睥睨.(nì) 弄.臣(lòng)书斋.(zhāi) 佯.狂(yáng)C.汤镬.(huò) 渑.池(miǎn)盆缶.(fǒu) 怒叱.(chì)D.披靡.(mǐ) 避匿.(nì)鄙.贱(bēi) 刎.颈(wěn)思路解析:A项,“燕”应读“yān”。
B项,“弄”应读“nòng”。
D项,“鄙”应读“bǐ”。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愿:同意。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
C.固请,召有司案.图案:审察、察看。
D.度道里会遇.之礼毕遇:会见、见面。
思路解析:A项,“愿”的意思是“希望”。
答案: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相如廷斥之②卒廷见相如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相如因持璧却立C.{①有攻城野战之大功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①而位居我上②怒发上冲冠思路解析:A项,“廷”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因”,①介词,经由或通过;②副词,于是。
C 项,“之”,①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上”,①名词,上面;②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答案:A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设九宾于廷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以勇气闻于诸侯⑨何以知之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B.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D.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思路解析:①定语后置;②⑦判断句;③⑥⑩被动句;④⑤⑧介词结构后置;⑨宾语前置。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基础夯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瑕.疪(xiá)赦.免(shè)汤镬.(huò) 肉袒.(tán)B.倨.傲(jù) 盆缶.(fǒu)不肖.(xiào) 渑.池(diàn)C.睥睨.(nì) 披靡.(mǐ)毋.宁(wú) 不怿.(yì)D.避匿.(nì) 燕.国(yàn)攻讦.(jié) 稔.知(rěn)解析A项,“袒”应读“tǎn”;B项,“渑”应读“miǎn”;D项,“燕”应读“yān”。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窃计欲亡.走燕亡:跑,逃跑。
B.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牵、拉。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必:必然。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白白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曲:理亏。
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却。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违背,触犯。
解析B项,“必”在此意为“一定,实在”。
答案B3.导学号506800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B项,两个“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C项,连词,来/介词,用;D项,指示代词,这/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B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名词,信/动词,书写;B项,动词,回头/副词,只是,不过;C项,动词,凭借,倚仗/动词,辜负;D项,都是动词,出使。
答案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奉璧西.入秦秦御史前.书曰B.宁许以负.秦曲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归.璧于赵怒发上.冲冠D.左右欲刃.相如舍.相如广成传解析A项,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D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讲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 学年高中语文 4.11 廉颇蔺相如传记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4一、基础稳固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进献.B.秦王恐其破璧,乃退却.,固请谢:致歉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偷偷地D.臣请就汤镬就:接受.【分析】间:抄小道。
【答案】C2.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以勇气闻于诸侯.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乃设九宾礼于廷.B.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不如因此厚待之C..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赔罪.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分析】 D 项,为:介词,替,给。
A 项,以:介词,依靠 / 介词,用。
B 项,乃:副词,于是,就 /副词,才。
C 项,因:副词,由此,趁此 /介词,经由,经过。
【答案】D3.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③乃使其从者衣. . .褐 ④毕礼而归 之 ⑤宁许以负 秦曲 ⑥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 .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A .①② /③⑤ /④ /⑥⑦B .①③ /②/④⑤ /⑥/⑦C .① /②/③⑥ /④⑤ /⑦D .①④ /②/③⑤ /⑥/⑦【分析】 ①③名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④⑤使动用法,⑥意动用法,⑦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B4.以下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可予不 ②拜送书于庭③召有司案图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⑤秦自缪公以来⑥乃使其从者衣褐⑦唯大王与群臣孰之⑧乃九礼于廷⑨秦王与群臣相而嘻A .①②③⑤⑦⑧B.②③④⑦⑨C.①②③⑤⑦D.④⑤⑥⑦⑧⑨【分析】①不,通“否”;②庭,通“廷”;③案,通“按”,察、观察;⑤ ,通“穆”;⑦孰,通“熟”,仔。
【答案】C5.以下加点都不属于古今异的一是()① 以示佳人及左右②璧有瑕,指示王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④决不城⑤未有明束者⑥明年复攻........⑦臣所以去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罪....A .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分析】①佳人,古:妃,今:美貌的女子;②指示,古:指⋯⋯ 看,今:上下或晚明理某个的原和方法;③辞,古:婉词致歉,今:很客气地推却不受;⑤ 束,古:恪守定,今:限制使不越出范;⑥明年,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⑦ 戚,古:内外戚,包含父亲母亲兄弟,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2课时(时间:35分钟分数: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2分)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下列句子中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3分)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B、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因跪请秦王D、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怿,高兴。
B、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为,演奏。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偷偷地。
D、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回头。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秦御史前B、左右欲刃相如C、而相如廷叱之D、相如张目叱之4.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C、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7分)万石君,名奋,姓石氏。
年十五,侍高祖。
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
家贫。
有姊,能鼓琴。
”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
”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
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
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
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
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童仆诉诉如也,唯谨。
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
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
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
”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
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岁余,建亦死。
诸子孙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
斯可谓笃行君子矣!(取材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车驾。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言语迟钝,寡言。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其万石之谓邪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②不如因而善遇之C.①高祖曰:若能从我乎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简要概括万石君这一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3分)8.把①②题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4分)②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4分)参考答案1.D(D为“请允许我”,其他皆为“请求”。
文言文中“请”有如下意项: 1.请允许我,如: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荆轲刺秦王》;2.请求,要求,如: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3.拜见,如: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4.询问,如:摈者去请事。
——《仪礼•士昏礼》;5召,邀请,如: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6.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如:请说之。
——《墨子•公输》;7.请教,请示,如:请所之。
——《资治通鉴•唐纪》。
)2.C(窃,私下地。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3.D(A、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B、刃,名词用作动词,杀;D、廷,名词用作状语,当廷。
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4.C(本题需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文来理解。
上文写的是渑池会的情景,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和谋略,然而仅有蔺相如,也不足以让秦国畏惧,秦国之所以能让赵王安全返国,还因为廉颇带重兵在边境严阵以待。
所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突出了廉颇的重要作用。
)5.A(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过宫门阙,必下车趋”意思是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趋”在这里是“小步快走”的意思。
)6.D(A“之”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因”①通过,经由;②乘,趁机。
C.①“若”人称代词“你”②及,比得上。
D.“以”两个“以”都当“因为”讲。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
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
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7.出身低微,但为人恭敬且为官治家都能做到恭敬孝谨;品行忠厚,善于教化;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本题可通读全文,筛选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概括。
从第一段可以概括出万石君出身低微;由第二段“恭谨无与比”,“驯行孝谨”“号奋为‘万石君’”可以概括出万石君为人恭敬且孝谨;第三段“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可以概括出万石君治家严谨;“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可以总结出万石君为官恭敬;结合全文可以概括出万石君品行忠厚,善于教化。
)8.(1)万石君一家因为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国,即使是齐、鲁一带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2)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以”,因为;“质”,质朴;“不及”,比不上。
(2)“为”,做;“谒”,看望,拜见;“朝服”,穿上朝服;“名”,呼唤名字。
)【参考译文】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
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
高祖东进攻打项羽,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年纪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
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谨慎的态度,问他说:“你家中有些什么人?”回答说:“我家中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已失明。
家中很贫穷。
还有个姐姐,会弹琴。
”高祖又说:“你能跟随我吗?”回答说:“愿竭尽全力侍奉。
”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事,他的家迁徙到长安的中戚里,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
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功劳升至太中大夫。
他不通儒术,可是恭敬谨慎无人可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后被免职。
文帝选择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做了太子太傅。
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丞相。
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
”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景帝末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在朝廷举行盛大典礼朝令时,他都作为大臣来参加。
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致意。
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
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
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允他们的请求。
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既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
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
皇帝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在皇帝面前一样。
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悼。
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
万石君一家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侯国,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建元二年(前141),郎中令王臧因为推崇儒学获罪。
•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石建年老发白,万石君身体还能健康无病。
石建做了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拜见父亲时,先是进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询问父亲情况,拿走他的内衣去门外水沟亲自洗涤,再交给侍者,不敢让父亲知道,而且经常如此。
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事要向皇帝谏说,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极为恳切;及至朝廷谒见时,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
因此皇帝就对他亲自表示尊敬和礼遇。
万石君迁居到陵里。
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门时没有下车。
万石君听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
石庆恐惧,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仍不允许。
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才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是应该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
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
万石君在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