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
- 格式:docx
- 大小:16.59 KB
- 文档页数:4
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农药悬浮剂是目前农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农药制剂,具有悬浮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农药悬浮剂的加工工艺中,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悬浮剂的分散性能、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药悬浮剂的分散性能是影响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农药粒子的大小和密度不一致,会导致制剂中农药分布不均匀,影响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选用适当的分散剂,并进行优化。
一方面,合适的分散剂能够降低农药粒子的表面张力,增加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分散剂与农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另一方面,优化工艺条件,如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温度等参数,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散剂的分散性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药悬浮剂的分散性能,增加其均匀性,从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其次,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是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由于悬浮剂中农药粒子的大小和密度不一致,容易引起沉积和分层现象,从而导致悬浮剂的稳定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增稠剂,提高悬浮剂的粘度,增加其抵抗沉降的能力。
其次,可以添加荧光增白剂,通过增加悬浮液的波长范围和增加光量子来改善悬浮剂的稳定性。
同时,优化悬浮剂的配方以及工艺条件,如pH值、溶剂选择等,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
另外,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也是制备农药悬浮剂的一个困扰。
表面活性剂在悬浮剂中起到增溶、分散和稳定农药颗粒的作用,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悬浮剂的质量和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综合考虑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能、吸附性能、稳定性和毒性等因素。
同时,合理选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用量,以及与农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和效果。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改性或合成新的表面活性剂,来提高其性能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难点包括悬浮剂的分散性能、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等问题。
悬浮剂生产工艺
悬浮剂是一种可以改变物质比重,并使其悬浮而不沉降的化学制剂,广泛应用于制备液体药品和农药等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悬浮剂的生产工艺简介,该工艺以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
首先,将聚乙烯醇加入搅拌设备中,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开始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使聚乙烯醇均匀分散在水中,并使其形成胶体溶液。
然后,将胶体溶液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为50-60摄氏度。
加
热的目的是使聚乙烯醇更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更稳定的溶液。
接下来,将溶液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悬浮物,以获得纯净的悬浮液。
然后,将悬浮液继续加热,使其脱水浓缩。
脱水浓缩的目的是使溶液变得更浓稠,以便后续生产工艺。
接着,将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并加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增加溶液的黏稠度和悬浮性能。
最后,将溶液灌装到包装容器中,完成悬浮剂的生产。
包装容器通常为聚乙烯塑料瓶或玻璃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保证产品的品质。
以上就是悬浮剂的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厂家的具体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研磨颗粒大小和搅拌速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一、悬浮剂概括农药悬浮剂是 20 世纪 70 年月发展的剂型,现已成为基本加工剂型之一。
悬浮剂( Suspensionconcentrates ,简称 SC)又称水悬浮剂、胶悬剂、浓缩悬浮剂,是在表面活性剂和其余助剂作用下,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原药分别到水中,形成平均稳固的粗悬浮系统。
因为其分别介质是水,所以悬浮剂拥有成本低,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等特色,并且简单与水混淆,使用方便。
与以有机溶剂为介质的农药剂型对比,拥有对环境影响小和药害轻等长处。
悬浮剂的制剂技术波及到农药化学、农药制剂学、物理化学、化工机械等多个学科,研究和制造技术比较复杂。
只管早在 20 世纪 70 年月,悬浮剂就已经出现,但因为遇到研磨机械、表面活性剂等技术发展的影响,其推行规模仍难与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大宗剂型对比。
目前开发的品种,特别是国内生产的多半悬浮剂产品物理稳固性较差,储存中易发生疏层、积淀,农药有效成份难以平均分别,甚至结块不可以从包装物中倒出,严重影响了悬浮剂这一农药新剂型在农业生产中的推行和使用。
悬浮剂的构成和配方挑选悬浮剂( SC)主要由农药原药、湿润剂、分别剂、增稠剂、防冻剂、 pH 调整剂、消泡剂和水等构成。
但不一样品种、不一样规格的制剂配方各有不一样,挑选合理的制剂配方是悬浮剂开发的重要工作。
水悬浮剂的基本配方构成以下:有效成分:40 %- 50% (也有更低一些的)防冻剂: 5 %左右(最低气温高于0 ℃的地域可不加)湿润分别剂: 3 %- 7 %增稠剂:0.1 %- 0.5 %水加至 100%pH 调整剂和消泡剂一般不加。
配方的最后确立,主假如凭经验达成的。
经验累积得越多,越丰富,就能从中总结出规律,形成必定的模式。
因此,也就少失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在这里笔者也难以给出悬浮剂配方挑选的公式,只好就选择各成分的原则加以表达。
1.确立有效成分固体有效成分确实定需知足以下三个条件:( 1 )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不得大于 70mg/L ,最好不溶,不然在制剂储存时易产生结晶。
一、农药干悬浮剂1、干悬浮剂法义:干悬浮剂是农药剂型之一,它是由水悬浮剂脱水而成,顾名思义--干悬浮剂(英文代码DF)。
近年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将干悬浮剂跟水分散性粒剂合为一起,统称为水分散性粒剂(英文代码WDG)。
其实也就是加工方法差别,DF是湿法粉碎、造粒,WDG是干法粉碎、造粒。
2、干悬浮剂的制造工艺:原药+助剂+填料+水---配料---均质---粗磨--细磨---压力喷雾干燥---检测---包装。
就是将原药、助剂、填料、水加入到配料槽中,搅匀,然后用高速剪切机进行粗粉碎,再进入两级砂磨机细磨,磨细后加入成粒助剂后进入压力喷雾干燥塔干燥、造粒,检测喷雾干燥塔底部出的成品,合格后进入储存槽,待包装后可以出厂销售。
3、干悬浮剂的特点:优点:A、稀释后自然微粒细度可达1-5微米,明显好于干法的10-40微米。
细度的明显提高,将表现在悬浮率、分散性和药效的提高。
B、生产车间环境大大改善,湿法粉碎、干燥、造粒基本没有粉尘危害,从根本上改变了干法粉碎、造粒、干燥工艺“产品好看,车间没法看”的局面。
C、由于湿法工艺物料在管道中输送,可以实现连续生产,进而可达到自动鞚制,装备水平可以大大提高。
D、干燥过程由于是喷雾干燥,不经过挤压,水分在很短时间迅速蒸发,颗粒蓬松,因而对助剂的加入数量和质量要求升高,可以节约助剂成本。
缺点:A、设备投资相对偏高;B、湿法工艺需要脱出的水量明显大于干法工艺,因储柢耗偏高。
二、农药干悬浮剂在经常使用的农药剂型中以乳油、可湿性粉、胶悬剂、水剂等较为常见,这些剂型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但随着人类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使用农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这些剂型又有其相应的局限性。
为此,专家们在不断追求探索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农药新剂型,而干悬浮剂(DF)便是较成功的一种。
目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干悬浮剂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总的来说,它具有以下特点:(1)在水中能快速崩解,分散性和悬浮性好。
生产工艺说明(1)悬浮剂悬浮剂生产工艺流程原药有机废气悬浮剂生产分为配料、搅拌、剪切、研磨、检测、灌装、包装等工序,其工艺简述如下:1.配料、搅拌:对有杂质原料进行除杂后,根据设备的装料系数和规定的产品配方计算各种物料的投入量。
将水抽送至密闭的配料釜,并从配料釜进料口加入固体原药及助剂进行混合搅拌。
2.剪切:配料结束,关闭配料口,进行搅拌,剪切。
3.砂磨:将剪切好的物料输入至砂磨机,进行研磨,控制砂磨机进出物料流速以控制物料细度,对物料细度进行检测。
4.剪切:将研磨完成的物料输送至调配釜中再次搅拌、剪切,使物料充分混合均匀。
5.检测:对调配好的悬浮剂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品转入灌装工序。
6.灌装:合格的悬浮剂产品输送至自动灌装机,采用自动液体灌装机,经准确计量后得到合格的悬浮剂产品7.包装:按规定选用合格的包装箱,装箱入库。
(2)乳油乳油生产工艺流程原药乳油生产分为配料、调制、检测、灌装、包装等工序,其工艺简述如下:1.配料:根据设备的装料系数和规定的产品配方计算各种物料的投入量。
将溶剂抽送至密闭的调制釜,并从调制釜进料口加入固体原药及助剂(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搅拌。
2.调制:配料结束,关闭配料口,进行搅拌,得到乳油半成品。
3.检测:对调制好的乳油半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将其转入灌装工序;不合格进一步调制。
4.灌装:合格的乳油产品输送至自动灌装机,采用自动液体灌装机,经准确计量后得到合格的乳油产品5.包装:按规定选用合格的包装箱,装箱入库。
(3)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生产工艺流程可湿性粉剂生产分为配料、预混合、粉碎、后混合、检测、包装等工序,其工艺简述如下:1.配料、预混合:根据设备的装料系数和规定的产品配方计算各种物料的投入量。
计量后的物料投入到前混合机中,开启搅拌使物料充分混合。
2.粉碎:将预混合所得物料输送到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
3.后混合:将气流带出的物料经旋风分离器后送至后混合机,捕集器下面的物料收集后送人后混合机中,开启搅拌使物料充分混合4.检测、包装:出料经检测合格后,按包装规格包装、入库。
.确定有效成分固体有效成分的确定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不得大于70mg/L,最好不溶,否则在制剂贮存时易产生结晶。
但也有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超过100mg/L的原药制得稳定性好的胶悬剂的例子,如谷硫磷、吡虫啉、灭害威等。
通过调整润湿分散剂和增稠剂使之达到稳定化,其制剂的质量保证期甚至达到3年。
(2)在水中的化学稳定性好,对某些稳定性不太好的有效成分通常使用缓冲剂、抗氧化剂来改善其化学稳定性。
(3)熔点一般在60℃以上,以免在研磨时熔化,引起粒子凝聚,影响制剂的稳定性。
(4)对于复配制剂来说,还要考虑以两原药增效不增毒、兼容稳定性好为原则确定其的最佳配比和最佳浓度。
2.选择润湿分散剂农药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具有润湿和分散双重作用,多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润湿分散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10%,但要保证其能溶在所选用的分散介质中或与分散介质稳定的结合。
3.选择防冻剂农药悬浮剂在低温环境中能稳定贮存,就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防冻剂。
如用乙二醇做防冻剂,一般加入5%左右,最多不超过10%。
选用的防冻剂一般要求防冻性能好、挥发性低、对有效成分不溶解。
如果加工的农药悬浮剂在气温高于0℃的地区贮存和使用,则在配方中可不加防冻剂;否则就必须加入防冻剂以保持制剂的稳定。
4.选择增稠剂增稠剂是农药悬浮剂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之一。
选择增稠剂一般选择用量少、增稠作用强又不影响制剂稀释稳定性的材料。
一般用量为0.1%-0.5%,最多不超过3%。
5.选择消泡剂农药悬浮剂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制剂的加工、计量、包装和使用。
如果配方中的其他助剂不控制气泡量时,就要考虑加入消泡剂。
一般选用酯类物质,用量也很少。
在生产过程中也可用超声波、真空脱泡等消泡方法。
6.选择pH调整剂这是保证制剂中有效成分化学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绝大多数原药在中性介质条件下稳定,而少数原药则需要酸性或碱性介质条件,因此,必须通过加入pH调整剂调节介质,以适合原药对介质pH值的需要。
一、悬浮剂概述农药悬浮剂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剂型,现已成为基本加工剂型之一。
悬浮剂(Suspensionconcentrates,简称SC)又称水悬浮剂、胶悬剂、浓缩悬浮剂,是在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作用下,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原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粗悬浮体系。
由于其分散介质是水,所以悬浮剂具有成本低,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而且容易与水混合,使用方便。
与以有机溶剂为介质的农药剂型相比,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和药害轻等优点。
悬浮剂的制剂技术涉及到农药化学、农药制剂学、物理化学、化工机械等多个学科,研究和制造技术比较复杂。
尽管早在20世纪70年代,悬浮剂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受到研磨机械、表面活性剂等技术发展的影响,其推广规模仍难与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大宗剂型相比。
目前开发的品种,尤其是国内生产的多数悬浮剂产品物理稳定性较差,贮存中易发生分层、沉淀,农药有效成份难以均匀分散,甚至结块不能从包装物中倒出,严重影响了悬浮剂这一农药新剂型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使用。
悬浮剂的组成和配方筛选悬浮剂(SC)主要由农药原药、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整剂、消泡剂和水等组成。
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制剂配方各有不同,筛选合理的制剂配方是悬浮剂开发的重要工作。
水悬浮剂的基本配方组成如下:有效成分:40%-50%(也有更低一些的)防冻剂:5%左右(最低气温高于0℃的地区可不加)润湿分散剂:3%-7%增稠剂:0.1%-0.5%水加至100%pH调整剂和消泡剂一般不加。
配方的最后确定,主要是凭经验完成的。
经验积累得越多,越丰富,就能从中总结出规律,形成一定的模式。
因而,也就少失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在这里笔者也难以给出悬浮剂配方筛选的公式,只能就选择各成分的原则加以叙述。
1.确定有效成分固体有效成分的确定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不得大于70mg/L,最好不溶,否则在制剂贮存时易产生结晶。
但也有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超过100mg/L的原药制得稳定性好的胶悬剂的例子,如谷硫磷、吡虫啉、灭害威等。
加工工艺(DF):按悬浮剂加工工艺(见悬浮剂),不添加增稠剂进行砂磨,再通过压力式喷雾干燥器,在一定温度下(视原药性质)喷雾干燥形成球型颗粒;悬浮剂加工工艺:1. 将部分工艺水(最好为去离子水)泵入洁净的剪切釜中,在剪切状态下,逐步加入分散剂、润湿剂和防冻剂,溶解完全,必要时需加热分散剂及润湿剂;2. 在剪切状态下,将原药和颜料分批加入剪切釜中,加完原药,再加入一半计量的消泡剂或全部计量的抑泡剂,对加工浓度低的原药可加入增稠剂(增稠剂加入,可能会增加研磨时间)、杀菌剂等;(剪切均匀后稍冷却,确保进入砂磨机的物料温度低于35度)3. 剪切均匀后进入一级砂磨机和二级砂磨机进行砂磨(砂磨温度正常为30度左右,温度过高会对产品质量带来影响,甚至假塑性膏化),直至被分散的原药粒径达到设计要求(砂磨过程中,间隔一定时间剪切一次物料,以确保被磨物料的均匀);4. 当增稠剂在研磨后添加时,需在剪切作用下,将增稠剂水溶胶加入研磨后的浆液中,剪切均匀即可。
5. 特别说明:因自来水或地下水含有大量电解质,会破坏悬浮体系的双电层,建议工艺水采用去离子水;农药需在助剂均匀溶解后分批加入,否则会因农药未有效润湿,可能导致配料过程粘度增大无法吸入砂磨机;6. 应用推荐配方出现淅水较多而沉淀物疏松时,可能是粒径未达到要求,请进一步砂磨,也可能粘度不合适,通过调节增稠剂添加量,制备合格的制剂。
干法WDG加工艺:1 将原药、助剂、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粒径达到规定要求;2 在混合机中,喷入捏合剂约13~20%;3 根据柱状大小要求,选择合适的挤压设备,进行挤压造粒;4 在50~80℃条件下烘干至水分合格;5 筛分包装。
沸腾床造粒:采用沸腾床造粒机,捏合剂由沸腾床上部喷雾,粉体接触捏合剂后形成颗粒状,其它同挤压造粒工艺。
适用助剂SP-2836 高分子分散剂系列、SP-2845W高效润湿剂,通常两者按2:1比例,添加5~7%,补加0~4%普通润湿分散剂,可适用于绝大部分WDG;SP-2728超级分散剂、SP-SC79分散剂特别适用于DF和部分要求拉丝雾状分散的可湿粉体系。
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1.悬浮剂的稳定性问题悬浮剂的稳定性是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的重要问题。
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悬浮剂易受到颗粒聚集、沉降、结块等问题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悬浮性能和药效。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和抗结块剂,并进行优化组方。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分散剂。
分散剂是农药悬浮剂中的关键成分,能够有效地分散农药颗粒并防止颗粒的聚集。
在选择分散剂时,需要考虑其分散性能、耐候性、安全性等因素,并根据农药的颗粒特性进行合理的配比。
其次,还需要使用适当的抗结块剂。
抗结块剂能够降低悬浮剂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防止颗粒之间的结块现象。
常用的抗结块剂包括硅酸、聚乙烯醇等。
在选择抗结块剂时,需要考虑其与分散剂的相容性,以保证悬浮剂的稳定性。
最后,通过优化组方,调整不同成分的配比,可以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
通过合适的配方设计,可以使分散剂和抗结块剂的协同作用最大化,从而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颗粒粒径的控制问题颗粒粒径是影响农药悬浮剂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颗粒太大会导致药物释放缓慢,影响药效,而颗粒太小会导致沉降速度加快,降低药效。
因此,控制颗粒粒径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合适的分散方法和技术来控制颗粒粒径。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高效率的分散设备,如颗粒破碎机、颗粒喷雾干燥机等,可以有效地将颗粒粒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来调整颗粒粒径。
例如,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来控制颗粒粒径。
此外,还可以利用搅拌、超声波、高压喷雾等技术来调整颗粒粒径。
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可以实现颗粒粒径的精确控制。
3.沉降速度的控制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控制沉降速度。
首先,通过调整悬浮剂的密度和流变性质,改变液体的粘度和黏度,可以降低颗粒的沉降速度。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悬浮剂的组分,增加分散剂和抗结块剂的含量,以增强悬浮剂的悬浮能力。
农药悬浮剂生产工艺农药悬浮剂是一种农药制剂,主要由活性成分、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辅助剂等组成。
其特点是活性成分以微粒形式悬浮于液体中,能够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和持效性。
农药悬浮剂的生产工艺如下:1. 原料准备:根据农药悬浮剂的配方,按照一定比例准备活性成分、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辅助剂等原料。
活性成分应选择有效成分含量高、杀虫谱广的农药,溶剂应选择溶解性好的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应选择能够使活性成分均匀分散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 活性成分混合:将准备好的活性成分加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溶解。
溶剂的选择要根据活性成分的性质和相溶性来确定。
3. 表面活性剂添加:将之前溶解好的活性成分溶液慢慢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并进行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使活性成分均匀分散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4. 辅助剂调配:根据需要,将其他辅助剂加入悬浮剂中,包括稳定剂、分散剂、防腐剂等。
这些辅助剂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剂型要求来确定。
5. 调整悬浮剂浓度:根据需要,对悬浮剂的浓度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农药悬浮剂的浓度在10%~50%之间。
6. 混合均匀:将调配好的各种原料进行搅拌和强制撞击,使各种成分充分混合均匀。
搅拌的时间和速度要根据悬浮剂的性质和配方来确定。
7. 过滤精制:将混合均匀的悬浮剂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过滤的方法可以采用滤布或者滤纸等,过滤精度要根据悬浮剂的要求来确定。
8. 充填包装:将过滤后的悬浮剂进行充填和包装。
充填的容器可以是塑料瓶、玻璃瓶等,包装可以是盖子、塞子等。
同时要注意印制合格标识和使用说明。
9. 成品贮存:将包装好的成品悬浮剂进行贮存。
贮存的条件要求通风、防潮、防止阳光直射和高温。
10. 质检检验:对生产好的悬浮剂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活性成分含量、含固体颗粒大小分布等。
符合质量要求的悬浮剂可以进行销售和使用。
通过以上的生产工艺,农药悬浮剂可以得到量化的生产,并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农药水性分散剂的技术跟进与创制WG和SC的加工工艺、评价手段WG及其加工工艺水分散颗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G又叫干悬浮剂或粒型可湿性粉剂,它在水中能够快速的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的分散体系。
一般来说,WG是由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填料等组成。
WG的制造方法很多,总的来说分为两类:“干法”和“湿法”。
所谓湿法,是将农药、助剂等,以水为介质,在砂磨机中研细,制成悬浮剂,然后造粒,造粒方法有:喷雾干燥造粒、流动床干燥造粒、冷冻干燥造粒等。
所谓干法,是将农药、助剂等一起气流粉碎,制成可湿性粉剂,然后造粒,造粒方法有:转盘造粒、挤压造粒、高速混合造粒、流动床造粒、压缩造粒等。
水分散粒剂造粒方法及产品特征造粒方法制造条件产品的物理性能制造费用粉碎方式干燥水分% 干燥温度℃形状粒度nm 水中崩解性喷雾干燥湿式40-50 >100 球形0.1-0.5 快高流动床干燥湿式40-50 50-80 大致球形0.1-1.0 快高冷冻干燥湿式40-50 <0 不定形0.5-3.0 中中-高转盘干式10-15 50-80 大致球形0.2-3.0 中低挤压干式10-15 50-80 圆柱0.7-1.0 慢低高速混合干式10-15 50-80 不定形0.1-2.0 中中-高流动床干式20-30 50-80 大致球形0.1-1.0 中中-高压缩干式0 - 不定形0.5-3.0 慢低WG评价手段崩解性:以测定崩解时间长短来表示,一般规定小于3 min。
方法如下:向含有90 ml蒸馏水的100 ml具塞量筒中于25℃下加入样品颗粒(0.5 g,250-1410 微米),之后夹住量筒的中部,塞住筒口,以8 r/min的速度绕中心旋转,直到样品在水中完全崩解。
悬浮率:将100 ml平衡过温度的标准水加入250 ml量筒中,称取需要量的试样于50 ml烧杯中,用标准水将其定量转移至量筒中,使达250 ml。
螺虫乙酯悬浮剂加工工艺流程
螺虫乙酯悬浮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农药,它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
下面将介绍螺虫乙酯悬浮剂的加工工艺流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生产过程。
一、原材料准备
螺虫乙酯悬浮剂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螺虫乙酯、乳化剂、稳定剂、溶剂等。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充分的检验。
二、混合和分散
将乳化剂和稳定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溶剂中,并充分搅拌均匀,以便形成相对稳定的乳液。
然后,将螺虫乙酯逐步加入到乳液中,并继续搅拌,使其分散均匀。
三、研磨和过滤
为了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质量,需要对悬浮剂进行研磨和过滤处理。
研磨可以使悬浮剂的颗粒更加细小,增加其表面积,提高其稳定性。
过滤可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物,确保产品的纯净度。
四、包装和质检
经过研磨和过滤处理后的悬浮剂将被装入专用的包装容器中,如塑料瓶、铁桶等。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污染和泄漏。
然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颗粒分布、悬浮性、PH值等指标
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五、储存和运输
将包装好的螺虫乙酯悬浮剂储存到指定的仓库中,确保其存放环境符合要求,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剧烈震荡和倾斜,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总结:
螺虫乙酯悬浮剂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混合和分散、研磨和过滤、包装和质检、储存和运输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安全环保的螺虫乙酯悬浮剂产品,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悬浮剂的英文名字为suspension concentrate ,一般简写为SC,为难溶于水的固体农药与助剂经过研磨、分散在水介质中的悬浊液。
是农药生产的一种主要的剂型,也是未来大力发展的一种环保型的剂型,其连续相为水。
悬浮剂的加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其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斧的制备.简单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加料的过程以35%吡虫啉悬浮剂为例来进行说明:首先是将水打入高速分散斧,后加入称量好的吡虫啉三次原粉、乳化剂、抗结剂、防腐剂等。
其中防腐剂为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缓冲溶液,高速分散约40分钟后,放入装置斧,过30mL 或50mL 的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
此过程较慢,需时较长,研磨完全后的母液真空抽滤加入配置斧中,此间第二次加料,抗冻剂、增稠作用的黄原胶、高渗剂,其中抗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二醇,投过料后进行搅拌,反应完全后即可放入微调斧,在微调斧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缓慢搅拌约40分钟后,既可以取样到质检科进行化验产品,合格以后放料包装。
如果不合格还需要检查原因,进行返工.水乳剂的剂型国际代号为EW ,曾称浓乳剂(Concentrate Emulsion).是将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农药,原药以0。
5~1.5微米的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外观为乳白色牛奶状液体。
水乳制剂有:25%咪鲜胺EW(m/v)、5%功夫EW(m/v)、30%毒死蜱EW(m/v)等。
水乳剂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了水相斧、油相斧、微调剪切斧、容器等部分,其过程相对悬浮剂来说相对简单。
其主要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微胶囊剪切斧已经装备完毕,而生产上还没有具体应用,近几年来,微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动植物细胞、酶和其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药物的固定化方面.具体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乳油的加工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配比将原料计算好了之后,用真空泵将其打入加工混合斧中,搅拌约1小时后,用输送泵打到沉降区的沉降槽中,检验产品合格后放料。
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
发布时间:2008-9-6 11:00:15 浏览次数:90
1.确定有效成分
固体有效成分的确定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不得大于70mg/L,最好不溶,否则在制剂贮存时易产生结晶。
但也有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超过100mg/L的原药制得稳定性好的胶悬剂的例子,如谷硫磷、吡虫啉、灭害威等。
通过调整润湿分散剂和增稠剂使之达到稳定化,其制剂的质量保证期甚至达到3年。
(2)在水中的化学稳定性好,对某些稳定性不太好的有效成分通常使用缓冲剂、抗氧化剂来改善其化学稳定性。
(3)熔点一般在60℃以上,以免在研磨时熔化,引起粒子凝聚,影响制剂的稳定性。
(4)对于复配制剂来说,还要考虑以两原药增效不增毒、兼容稳定性好为原则确定其的最佳配比和最佳浓度。
2.选择润湿分散剂
农药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具有润湿和分散双重作用,多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润湿分散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10%,但要保证其能溶在所选用的分散介质中或与分散介质稳定的结合。
3.选择防冻剂
农药悬浮剂在低温环境中能稳定贮存,就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防冻剂。
如用乙二醇做防冻剂,一般加入5%左右,最多不超过10%。
选用的防冻剂一般要求防冻性能好、挥发性低、对有效成分不溶解。
如果加工的农药悬浮剂在气温高于0℃的地区贮存和使用,则在配方中可不加防冻剂;否则就必须加入防冻剂以保持制剂的稳定。
4.选择增稠剂
增稠剂是农药悬浮剂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之一。
选择增稠剂一般选择用量少、增稠作用强又不影响制剂稀释稳定性的材料。
一般用量为0.1%-0.5%,最多不超过3%。
5.选择消泡剂
农药悬浮剂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制剂的加工、计量、包装和使用。
如果配方中的其他助剂不控制气泡量时,就要考虑加入消泡剂。
一般选用酯类物质,用量也很少。
在生产过程中也可用超声波、真空脱泡等消泡方法。
6.选择pH调整剂
这是保证制剂中有效成分化学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绝大多数原药在中性介质条件下稳定,而少数原药则需要酸性或碱性介质条件,因此,必须通过加入pH调整剂调节介质,以适
合原药对介质pH值的需要。
一般用硫酸或有机酸调节酸性;而用有机胺调整介质的碱性。
用量都很少。
三、悬浮剂加工设备和工艺
农药悬浮剂加工的设备和工艺非常重要,常常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悬浮剂加工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
根据选好的农药有效成分的性质确定一种加工方法,即确定工艺路线;
选定合适的加工设备;
确定各组分的加料顺序。
农药悬浮剂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超微粉碎法(亦称湿磨法),另一种是凝聚法(亦称热熔—分散法)。
而农药水悬浮剂的加工基本都采用超微粉碎法。
1.悬浮剂加工设备
超微粉碎法的主要加工设备有三种:一是预粉碎设备:球磨机或胶体磨;二是超微粉碎设备:砂磨机,以立式开放式砂磨机最常用;三是高速混合机(1000~15000r/min)和均质器(>8000r/min),主要起均匀均化作用。
⑴砂磨机
砂磨机是农药悬浮剂加工的关键设备。
多级串联连续化生产工艺流程中,每台的研磨介质粒径不相同。
通常采用四台砂磨机串联,使用细砂和粗砂两种玻璃砂。
第一台砂磨机全部装粗砂,第二台砂磨机2/3装粗砂,l/3装细砂,第三台砂磨机与第二台砂磨机相反,第四台砂磨机全部装细砂。
因为砂磨的初级阶段(第一台砂磨机)粉碎效率高,而均匀度差。
砂磨的中级阶段(第三、二台砂磨机)粉碎,细度达到要求,只是均匀度还不够。
终级阶段(第四台砂磨机)粉碎,使悬浮剂中粒子更加均匀化。
这将大大有助于提高悬浮剂的悬浮率和贮存稳定性。
目前我国砂磨机有两种材质的机型三种,即立式开放式、立式密闭式和卧式;材质分别有碳钢和不锈钢。
⑵胶体磨
我国生产胶体磨的厂家较多,其规格型号各异,选择的余地很大。
胶体磨体积小、生产能力大、产品粒度细。
胶体磨主要起预粉碎作用,为砂磨机制备细粉料浆。
⑶球磨机
我国生产球磨机的厂家也很多,一般为碳钢或不锈钢,衬里为花岗岩石。
球磨机作为农药悬浮剂加工的第一道工序―配料、混合、预粉碎使用。
⑷均质混合器
均质混合器是通过高速冲击、剪切、摩擦等作用来达到对介质破碎和匀化的设备。
在农药悬浮剂加工中,对该设备的使用可能会逐渐增多。
2.连续法生产流程简述
在我国,农药悬浮剂的生产工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模式,即:配料——预粉料——砂磨粉碎——调配混合——包装。
这一工艺的主要特点是:
(1)采用四机(砂磨机)串联、空气压缩管道送料连续化生产工艺流程;
(2)比间歇式操作缩短了三分之一操作时间;
(3)采用湿法工艺,污染小或没有污染;
(4)减少了操作工序,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大大地改善了操作条件。
农药悬浮剂生产工艺基本模式有年多优点,采用连续式超微粉碎,生产效率高、粒子均匀度好、产品质量好。
但是该工艺并不是对所有的原药都适用,因此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原药的性质特点具体选用其制剂的加工工艺流程。
四、质量评价体系
1.悬浮剂的性能要求
一个好的农药悬浮剂(SC)应当具备以下性能:
⑴
粒度范围。
目前一般认为最佳粒度范围为0.3-5μm。
⑵
好的倾倒性。
⑶
室温贮存两年以上稳定。
允许静置后有少量(<5%体积)渗析层(水层或清液层),其余绝大部分经摇动很易形成良好的悬浮液。
⑷
反复冷冻-融化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合格。
⑸
良好的自动分散性和高的悬浮率。
⑹
良好的桶混相容性。
⑺
不产生药害。
⑻
低泡性。
2.悬浮剂的工控指标
为了保证农药悬浮剂产品的性能,我国化工行业标准《农药悬浮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HG/T2467.5—2003)中规定,一般农药悬浮剂产品应当控制有效成分含量、相关杂质限量、酸碱度或pH值范围、悬浮率、倾倒性、湿筛试验、持久起泡性、低温和热贮稳定性等9项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保证农药悬浮剂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和一些性能。
但从保证其使用性能角度考虑,农药悬浮剂还应控制一些必要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离心稳定性、黏度和对水质适应性的试验。
其试验方法简述如下:
⑴离心稳定性的测定
取5ml悬浮剂试样3000r/min离心30min后取出,观察记录析水和沉淀情况。
按析水体积和总体积的比计算析水率。
析水率大于5%不合格。
⑵黏度的测定
黏度是影响农药悬浮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是农药悬浮剂的重要技术指标。
在能控制制剂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旋转黏度计,控制指标视制剂品种而定。
⑶对水质适应性的试验
于250mL量筒中,分别装入249mL蒸馏水和342mg/L,500mg/L两个浓度的标准硬水,用注射器取1mL悬浮剂试样,从距量筒水面5cm处滴入水中。
观察其分散状况。
在水中都能自动分散为合格。
这个实验还同时测定了分散性。
优级:在水中呈云雾状自动分散无可见颗粒下沉。
良级:在水中能自动分散,有颗粒下沉,下沉颗粒可慢慢分散或轻微摇动后分散。
劣级:在水中不能自动分散,呈颗粒状或絮状下沉,经强烈摇动后才能分散。
农药悬浮剂是当前公认的环保型农药制剂之一,但在我国农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很有限,农药助剂仍是影响该制剂开发的因素之一。
随着国外助剂进入中国市场和国内农药助剂的开发,农药悬浮剂开发必将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