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三章人生观、价值观
- 格式:pptx
- 大小:299.73 KB
- 文档页数:44
课程名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作用,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人生价值观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2. 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3. 正确的价值观导向4. 人生价值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人生?你们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二、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1. 介绍人生价值观的定义: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标准。
2. 阐述人生价值观的内涵: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方面。
三、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 分析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因素:包括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
2. 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从古代到现代,人生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
四、讲解正确的价值观导向1. 阐述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的重要性: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分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
五、讲解人生价值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1. 分析大学生面临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学术诚信等。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六、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七、总结1. 总结本章内容: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正确导向和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2. 强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正确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三章.人生(真谛,价值)
第一节.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主要内容:1,人生目的:(1)决定人生道路
(2)决定人生态度
(3)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人生态度:(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3,人生价值
三,认识人生矛盾:树立正确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
四,用科学高尚人生观指引人生:反对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节.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标准和评价
1,人生自我和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标准
3,人生价值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实现条件。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一、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来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人生观制约着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三、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目的性。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为某个具体的目的从事着具体活动。
在这些具体目的之上,有一个总的、根本的目的,这就是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反映了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四、为何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是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第一,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第二,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第三,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五、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第二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和人生境遇的含义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大一思修第三章总结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思修的第三章内容,深入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为核心要素,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基本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指导。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
我们应当从认识价值、实践价值、追求价值三个方面来努力。
在认识价值方面,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实践价值方面,我们应当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如在学习上勤奋钻研、为人处世时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
在追求价值方面,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法治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为目标,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遵守法律、学习法律、维护法律。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应当自觉尊崇法律、遵守法律。
学习法律是我们了解法律、掌握法律的基本手段。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法律,我们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维护法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法治实践中,如关注社会公正、积极参加法律援助活动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我们要培养自律、感恩、诚信、友善、扶助弱者等良好的道德风尚,构建和谐、友爱、公正、奉献的社会道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