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型系数
- 格式:ppt
- 大小:869.00 KB
- 文档页数:17
船舶静力学基本知识1、简述表示船体长度的三个参数并说明其应用场合?答:船长[L] Length船长包括:总长,垂线间长,设计水线长。
总长(Length overall)——自船首最前端至船尾最后端平行于设计水线的最大水平距离。
垂线间长 (Length Between perpendiculars)首垂线(F.P.)与尾垂线(A.P.)之间的水平距离。
首垂线:是通过设计水线与首柱前缘的交点可作的垂线(⊥设计水线面)尾垂线:一般舵柱的后缘,如无舵柱,取舵杆的中心线。
军舰:通过尾轮郭和设计水线的交点的垂线。
水线长[ ](Length on the waterline):——平行于设计水线面的任一水线面与船体型表面首尾端交点间的距离。
设计水线长:设计水线在首柱前缘和尾柱后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应用场合:静水力性能计算用:分析阻力性能用:船进坞、靠码头或通过船闸时用:2、简述船型系数的表达式和物理含义。
答:船型系数是表示船体水下部分面积或体积肥瘦程度的无因次系数,它包括水线面系数、中横剖面系数、方形系数、棱形系数(纵向棱形系数)、垂向棱形系数。
船型系数对船舶性能影响很大。
(1)水线面系数——与基平面平行的任一水线面的面积与由船长L、型宽B所构成的长方形面积之比。
(waterplane coefficient)表达式:物理含义:表示是水线面的肥瘦程度。
(2)中横剖面系数[ ]——中横剖面在水线以下的面积与由型宽B吃水所构成的长方形面积之比。
(Midship section coefficient)表达式:物理含义:反映中横剖面的饱满程度。
(3)方形系数[ ]——船体水线以下的型排水体积与由船长L、型宽B、吃水d所构成的长方体体积之比。
(Block coefficient)表达式:物理含义:表示的船体水下体积的肥瘦程度,又称排水量系数(displace coefficient)。
(4)棱形系数[ ]——纵向棱形系数 (prismatic coefficient)船体水线以下的型排水体积Δ与相对应的中横剖面面积、船长L所构成的棱柱体积之比。
做排水量计算时所用的船型系数
船型系数是指船舶设计时所用的一个参数,它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确定船舶的排水量和航行性能。
在进行排水量计算时,船型系数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做排水量计算时所用的船型系数。
船型系数通常用C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V/(L*B*D),其中V
为排水量,L为船长,B为船宽,D为吃水深度。
船型系数可以分为
很多种类型,比如长船型系数、短船型系数、水线系数等等。
其中,长船型系数是指船体前后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来表达船舶的速度性能;短船型系数则是指船体纵向剖面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来表达船舶的稳定性能;水线系数则是指船体横截面积与船长的比值,通常用来表达船舶的排水性能。
在进行排水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船型和航线要求,选择合适的船型系数。
一般而言,长船型系数越小,船的速度越快,但是稳定性越差;短船型系数越小,船的稳定性越好,但是速度越慢;水线系数越小,船的排水性能越好,但是会影响船舶的操纵性能。
总之,船型系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在船舶设计和排水量计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人员在进行船舶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船型系数,以确保船舶的性能和安全性。
- 1 -。
1-3船舶主尺度、船型系数和尺度比船舶主尺度表示船体大小的几何参数;船型系数表示船体形状的几何参数;尺度比表示船体肥瘦程度的几何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船舶设计、建造、使用、分析性能十分有用。
主尺度船舶的大小可由船长、型宽、型深和吃水等主要尺度来衡量。
1船长(L ):通常选用的船长有三种,即总长、垂线间长和设计水线长 总长:自船首最前端至船尾最后端平行于设计水线的最大水平距离; 垂线间长:首垂线与尾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首垂线:通过设计水线与首柱前缘的交点所作的垂线;尾垂线:一般在舵柱的后缘,无舵柱则取在舵杆的中心线上。
水线长:平行于设计水线面的任一水线面与船体型表面首尾端交点间的水平距离。
一般就是指设计水线长。
在船舶静水力性能计算中,一般采用垂线间长Lpp ;在分析阻力性能时,常用水线长L WL ;在进船坞、靠码头或通过船闸时,应注意他的总长L OA 。
2型宽(B ):指船体两侧型表面(不包括船体外板厚度)之间垂直于中线面的最大水平距离。
3型深(D ):在甲板边线最低点处,自龙骨板上表面至上甲板边线的垂直距离。
4吃水(T ):龙骨基线至设计水线的垂直距离。
在有设计纵倾的情况下,则有首吃水、尾吃水及平均吃水,当不指明时指平均吃水,即)(21A F T T T +=5干舷(F ):自水线至上甲板边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F=D-T+t船型系数船型系数是表示船体水下部分面积或体积肥瘦程度的无因次系数,它包括水线面系数、中横剖面系数、方形系数、菱形系数等,这些系数对分析船型和船舶性能等有很大的用处。
1水线面系数C WP :表示了水线面的肥瘦程度。
B L AC W WP ⨯=2中横剖面系数C M ;表示水线面一下的中横剖面的肥瘦程度。
TM ⨯=B A C W 3方形系数C B :表示船体水下体积的肥瘦程度 T B ⨯⨯∇=B L C第二课,船舶主尺度如果你翻开誉为造船法典的技术规格书,你总会发现在索引的主要部分1是总体。
船体主尺度、尺度比和船型系数一、船体主尺度船舶的大小:船长型宽型深吃水图2-2-1 船体主尺度1. 船长(L)——通常选用的船长有三种,即总长、垂线间长和设计水线长。
总长(L OA):自船首最前端至船尾最后端平行于设计水线的最大距离。
垂线间长(L PP):首垂线(F.P)与尾垂线(A.P)之间的水平距离。
一般情况下,如无特别说明,习惯上所说的船长常指垂线间长。
水线长(L WL):平行于设计水线的任一水线与船体型表面首尾端交点间的水平距离。
所谓设计水线长,即设计水线在首柱前缘和尾柱后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军舰一般均以设计水线长为垂线间长。
在船舶静水力性能计算中,通常采用垂线间长L PP,在分析阻力性能时常用设计水线长L WL,而在船进坞、靠码头或通过船闸时应注意它的总长L OA。
2. 型宽(B)——指船舶型表面(不包括船体外板厚度)之间垂直于中线面方向度量的最大距离,一般指船长中点处的宽度。
对于设计水线或满载水线处分别称为设计水线宽或满载水线宽。
最大宽度是指包括外板和伸出两舷的永久性固定突出物(如护舷材等)在内的垂直于中线面的最大水平距离。
3. 型深(D )——在船舶型表面的甲板边线最低点处,自龙骨板上表面(即龙骨基线)至上甲板边板的下表面的垂直高度。
通常,甲板边线的最低点在舯剖面处。
4. 吃水(d )——龙骨基线至设计水线的垂直高度。
在有设计纵倾时,首尾吃水不同,则取其平均值,即)(21A F M d d d += 式中:M d ——平均吃水,也就是舯剖面处吃水;F d ——首吃水,沿首垂线自设计水线至龙骨线的延长线之间的距离;A d ——尾吃水,沿尾垂线自设计水线至龙骨线的延长之间的距离。
5. 干舷(F )——自设计水线至上甲板边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一般船舶在首、中和尾处的干舷是不同的,因此在舯剖面处干舷F 等于型深D 与吃水d 之差再加上甲板的厚度。
二、尺 度 比1. 长宽比(L/B )——与船的快速性有关。
船型系数的计算公式
船舶型系数可以被界定为用于衡量船体结构性能及数据表示的参数,它们显示
船只平衡和耐力,并提供船舶设计师在船舶结构设计和实施中想到考虑多少种因素的了解。
它们代表了船只的特性和能力,这将对船只之后的原则运行和机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船型系数包括体积比、水线比、横断面积中线比、中心因子、抗滚比、纵向强度比及阻力比等,如下所示:
体积比:是指船体的立方体体积与长度的立方的比值。
水线比:是指船体水线的半面截面投影面积与船长的比值。
横断面积中线比:是指船体横断面积中线投影面积与船长的比值。
中心因子:是指船体横断面积中线投影面积与弯矩中心距船头的距离的比值。
抗滚比:是指船体抗滚性能估计值与原始抗滚力的比值。
纵向强度比:是指船体横截面积之比值与实际弯曲应力之比值。
阻力比:是指船体的阻力系数与正常情况下的平面本质阻力系数的比值。
在船只的设计中,船型参数必须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并与船体概述有关,其中
纵向强度比和中心因子变量尤其关键。
在某种程度上,船型参数也能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种类的船只,以便能够进行有效的模拟和设计。
由此可见,通过计算船型系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船只的特性和性能,更好
地应用至船只的设计过程中。
船型系数有助于船舶设计师识别出船舶的基本性能,为优化船只的结构和动力特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做排水量计算时所用的船型系数排水量计算是船舶设计的重要一环,而船型系数则是影响排水量计算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进行排水量计算时,船型系数的准确度和正确性对于船舶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做排水量计算时所用的船型系数”这一主题进行阐述,分步骤探究船型系数在排水量计算中的作用。
1.什么是船型系数?船型系数是一种重要的船舶设计参数,用来评估船体的优良程度和水动力性能,即船体形态所占用的体积比例。
它是指在相同排水量和吃水条件下,船体形态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船型系数的大小与船体的形状、尺寸等因素有关。
2.如何计算船型系数?船型系数通常是通过船体形状的测算来确定。
在实际使用中,船型系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步骤1:测量船体各部位的长度、深度和宽度等参数,包括船头、船尾和船身等部分。
步骤2:根据所选的参考面,计算出船体的容积和排水量。
步骤3:将所得的船体容积除以排水量,即可得出船型系数。
3.船型系数在排水量计算中的作用在进行排水量计算时,船型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参数。
它是指在相同排水量的情况下,船位形状占据的体积比例。
船型系数对于排水量计算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它能够反映出船体的形状、尺寸和水动力性能等关键因素。
船型系数可以影响排水量的大小,因为不同的船型系数可能对应着不同的体积和重量分布。
例如,相同的长度和宽度,船体的深度会影响船型系数的大小,从而影响到排水量的计算结果。
因此,正确地测算船型系数可以更精确地计算排水量和其他重要参数。
4.结论在进行排水量计算时,船型系数的准确度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地测算船型系数可以更精确地计算排水量和其他关键参数,从而提高船舶的设计质量和水动力性能。
同时,对于船舶设计师来说,了解船型系数的作用和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进行排水量计算时,应该注意船型系数的测算并据此进行计算,以确保船舶的设计质量和安全性。
船用转向角度计算公式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需要进行转向操作,以改变航向或者避开障碍物。
在进行转向操作时,船舶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航行情况来确定转向角度,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地完成转向操作。
在船用转向角度计算中,有一些常见的公式可以帮助船舶进行准确的转向操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船用转向角度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船舶转向角度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船舶的船型、船速、航向和转向操作的目的等多个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船用转向角度的计算通常是根据一些经验公式和数学模型来进行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船用转向角度计算公式。
1. 船舶转向角度与船速的关系公式。
船舶的转向角度通常与船速有关,一般来说,船速越快,需要的转向角度就越大。
根据经验公式,船舶的转向角度与船速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转向角度 = k ×船速。
其中,k为转向角度系数,是一个与船舶特性和转向操作相关的常数。
一般来说,k的数值在0.5到1之间。
这个公式说明了船舶的转向角度与船速成正比的关系,船速越快,所需的转向角度就越大。
2. 船舶转向角度与船长的关系公式。
船舶的转向角度还与船长有关。
一般来说,船长越大,需要的转向角度就越小。
根据经验公式,船舶的转向角度与船长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转向角度 = m / 船长。
其中,m为转向角度系数,是一个与船舶特性和转向操作相关的常数。
一般来说,m的数值在10到20之间。
这个公式说明了船舶的转向角度与船长成反比的关系,船长越大,所需的转向角度就越小。
3. 船舶转向角度与船型的关系公式。
船舶的船型也会影响转向角度的计算。
一般来说,不同的船型需要的转向角度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经验公式,船舶的转向角度与船型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转向角度 = n ×船型系数。
其中,n为转向角度系数,是一个与船舶特性和转向操作相关的常数。
船型系数是一个与船舶的船型相关的常数,不同的船型有不同的船型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