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手法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16.28 MB
- 文档页数:31
中医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中医采用手法复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复位是指将断裂的骨片准确地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手法复位方法。
1. 手法按摩: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并有助于促进骨折位置的复位。
在复位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片的位置,采用适宜的按摩手法进行复位。
2. 轻柔拉伸:在一些骨折情况下,患者的肌肉和韧带可能会受到拉伸,阻碍骨折位置的复位。
中医师会使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拉伸,以松弛肌肉和韧带,有助于更好地复位骨折片。
3. 中医拨正:中医认为,通过骨折断端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牵引,可以实现骨折片的复位。
中医师使用特定的拨正手法,通过施力的方向和力度,帮助断端复位,从而促进愈合。
4. 骨力复位:骨力复位是一种直接的手法复位方法。
中医师会根据骨折的情况,使用手指或特殊的刺激器对骨折位置施加压力,以帮助骨折片复位。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确保复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手法复位方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或骨伤科医师进行操作。
在进行复位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最合适的复位方法。
此外,复位过程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疼痛控制和安全性,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中医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包括手法按摩、轻柔拉伸、中医拨正和骨力复位。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恢复骨折的正确位置,促进愈合和功能恢复。
在接受治疗时,建议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并注意安全和舒适度。
复位基本手法:
手摸心会拔伸牵引
旋转回绕端挤按提
屈曲伸展成角折顶
夹挤分骨摇摆触碰
1、手摸心会
术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再与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
2、拔伸牵引
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照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3、旋转回绕
旋转法:肢体有旋转畸形时,术者手握其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回绕法: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段,另一手持骨折远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转。
回绕时,两骨折段应紧密相贴,以免缠绕软组织,遇有阻力,说明系回绕方向判断不准,应及时改变方向,切不可施行暴力强行复位。
4、屈伸收展
先在拔伸牵引下配合推移按捺手法使骨折块基本复位,对断端间残留小的移位,通过屈伸活动踝关节数次,利用距骨外形磨塑作用,将残留移位纠正。
5、成角折顶法
用于骨折部肌肉丰厚,断端重叠移位较多,横断或骨折线不整齐的锯齿形骨干骨折,用一般的牵引力量极难拉开其重叠移位。
6、端挤按提法
用于骨干骨折的前后,内外侧移位,当骨折重叠、旋转及成角移位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了骨折的主要畸形。
如前臂尺桡骨骨折。
7、夹挤分骨
用于两个并列的骨干骨折,如前臂尺桡骨骨折、掌骨骨折等。
8、摇摆触碰法
一是在整复骨折时,用触碰寻找断端,以远侧断端触碰寻找近侧断端,使之复位。
二是经牵引提按等多种手法整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一手握住远侧断端轻轻左右上下摇摆,检查断端对位对线情况是否稳定。
骨折复位技术操作规程一、定义复位就是将移位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解剖关系,重建骨骼和支架作用。
骨折诊疗包含复位、固定、药品和功效锻炼四个方面。
在诊疗中应遵守四个标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二、骨折复位要求骨折复位有非手术(闭合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之分。
非手术诊疗包含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手法复位加牵引固定(有时可结合局部外固定)和连续牵引复位。
临床上绝大多数骨折全部可用手法复位,能取得满意效果。
手法复位要求立即、稳妥、正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努力争取一次手法整复成功。
三、复位准备麻醉:采取麻醉止痛方便于复位操作。
通常对于简单骨折可不用麻醉。
但对于部分老年人或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可用2%普鲁卡因10毫升~20毫升注入血肿内,通常10分钟后即可开始整复。
四、基础手法骨折复位必需掌握“以子求母”,即以远端对近端标准。
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必需步骤,即在整复前必需先用手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近到远,两头相对,确定骨折断端在肢体内方位,达成“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目标。
拔伸牵引:目标是为了克服肌力,矫正重合移位,恢复肢体长度。
根据“欲合先离,离而复合”标准,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位置,然后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
以后再根据整复步骤,改变肢体方位,用力牵引。
牵引力大小应依据病人而定,要连续稳准。
旋转屈伸:关键是矫正骨折断端间旋转及成角移位,因为有些近关节部位骨折,牵引越重,成角畸形就越大。
端挤提按:当旋转、成角及重合移位得到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关键畸形。
以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复位。
以人体中轴线来讲,前后侧移位(上下侧)用提按手法;内外侧(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
即上提下按,外端内挤。
摇摆触碰:以上手法,通常骨折即可基础复位,但横断或锯齿型骨折断端间可能有间隙,则采取摇摆触碰法。
第二节骨折复位手法第九章手法第二节骨折复位手法提要尽管在我国正骨手法流派众多,分支各异,归纳起来无非就是手摸心会,术者通过对伤部的细致触摸,探明骨折的具体部位和移位特点,结合影象学分析,形成对骨折的立体印象;拔伸牵引用于克服骨折的重叠移位;旋转屈伸可纠正旋转和成角畸形;提按端挤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摇摆触碰可使横断或锯齿样骨折趋于稳定;夹挤分骨主要用于手足、前臂和小腿部位的整复;折顶回旋是对拔伸牵引手法的补充,折顶可纠正不能为单纯牵引所纠正的重叠移位,而回旋手法可以纠正骨折的背靠背移位;按摩推拿主要用于整复后的软组织的理顺。
在整个手法治疗过程中,要求给病人提供一个无痛或基本无痛的环境。
具体的操作方法应遵守手法应用的四项基本原则,即早、稳、准、巧。
可以借助影象器材手法复位骨折,但不宜提倡,即便要使,也要作好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
手法整复骨折的X线标准非常重要。
对每一骨折原则上都要争取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因为骨折在解剖位置上可以获得最佳的愈合机会和功能康复可能。
病人的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不同,复位的最后接受标准可有差异。
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
其他部位骨折最低也应达到功能对位,即骨折复位后无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肢体力线正常,长度相等。
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可以完全或几近完全程度,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上的基本要求。
教材原文发挥一、应用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一)合理应用正骨手法可以解决许多临床问题试行手法复位。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的不解努力,传统的正骨方法已经得到了发扬光大。
现在的中医骨伤科医生已不再是传统上的正骨拿环郎中,他们即可以应用手法对一般骨伤进行闭合整复,也可以通过手术实行对骨折的开放复位,并在手术中进一步地发挥中医手法的优势,缩短复位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二)应用手法整复骨折应严格掌握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按照手法原则进行正规操作。
手法虽然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是它是靠医生来实现的,并且受许多条件的限制。
骨折手法复位技术操作规范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
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
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
最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
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
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背向移位,又称背靠背的斜骨折(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
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复位(图74-17)。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通常需要进行复位手术。
在手术中,复位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功能恢复程度。
以下是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的介绍。
1. 桡侧切开法
桡侧切开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复位手法。
在手术中,医生首先会进行桡侧切开,然后通过切开口将桡侧肌腱暴露出来。
接着,医生会使用各种工具将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并固定好。
2. 背侧切开法
背侧切开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复位手法。
在这种方法中,医生会在患者的背部进行切开,并将桡骨暴露出来。
接着,医生会使用特殊工具将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并固定好。
3. 关节镜下操作
关节镜下操作是一种比较新颖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医生会通过小孔径进入患者体内,在显微镜下对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恢复时间也更短。
无论采用哪种复位手法,都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在手术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此外,在手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帮助骨头更好地愈合。
总之,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在手术中,采用不
同的复位手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医生
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并且患者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中医伤科复位手法临床治疗基本技能复位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或身体其它部位的劲力,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作用于病人的患部,整复移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复位手法的作用及原则复位手法的作用是整复移位,是整复骨折或脱位移位的主要方法。
在施行复位手法时充分了解病情,有目的的施行手法,严格掌握适应症。
主要原则是及时、稳妥、准确、轻巧,争取一次复位成功而不增加新的损伤。
(二)复位手法复位手法可分为正骨手法和上骨介手法两种。
1.正骨手法(I)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远到近,两端相对,主要目的是了解骨折部的移位情况,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形象,指导其他正骨手法的施行,是施行正骨手法的首要步骤。
(2)拔伸牵引是沿着肢体的纵轴线进行对抗牵引,克服肌肉拉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的复位手法(图2-51)。
也是整复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法。
图2.51拔伸牵引法(引自12471方家选《中医伤科学》第2版,33页图2-51拔伸牵引)【适应证】(1)骨折的重叠移位。
(2)按手法复位中“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本手法是各种手法复位时的基础手法。
【操作方法】先按肢体所在的体位沿肢体的纵轴方向顺势拔伸牵引,再逐渐调整至复位所需位置,借牵引力矫正患肢的缩短、成角畸形,并达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目的,为其它手法的施行创造条件。
拔伸牵引一般拟手法进行,但遇筋肉丰富、肌力强大的部位,如下肢骨折,亦可利用器械(如复位床、软绳)辅助,或以手法拔伸与器械配合进行。
在牵引中手法用力应由轻到重,稳定而持久,使移位的骨断端分离,常须持续数分钟之久。
拔伸手法作为基础手法时,应贯彻在复位过程的始终,直至夹板夹缚妥善后方可停止。
(3)旋转屈伸旋转是手握其患肢远段,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的复位手法。
【适应证】肢体的旋转畸形(螺旋形骨折)。
【操作方法】由术者手握其患肢远段,在适当拔伸牵引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纠正肢体旋转畸形,使骨折断面扣紧。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关于手法复位,其属于骨伤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医生徒手将患者骨折或脱位的关节恢复到原位。
另外,手法复位属于中医治疗法,通过该种方法治疗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却需要注意一些相关事项,以此确保骨折患者能够在手法复位后更好地恢复,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那么关于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手法复位的基本手法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手法主要有八种:1.拔伸;2.旋转;3.折顶;4.回旋;5.端提;6.捺正;7.分骨;8.屈伸。
注意,如果是脱位,那么手法复位的基本手法还有很多种,但是总理论基础是一致的,都是先顺着畸形的方向进行牵拉,然后再通过旋转、屈伸、端提、挤按等手法,将患者脱位/骨折的骨端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过程中,医生一定要采用规范化的徒手操作,并且手法要轻柔,在用力时要稳缓,一定要逐渐加大牵引力,切不可粗暴对待患者,避免导致患者的关节囊或肌腱发生撕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问题。
另外,如果手法复位不当,还可能导致患者骨折加重,甚至其他关节骨折。
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关于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相关人员主要将其归纳为10大点:1.在进行骨折手法复位之前,一定要对诊断进行明确。
2.要对骨折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密切、全面的观察。
3.在进行骨折手法复位时,一定要掌握手法复位的标准,即力求解剖复位、低功能复位。
4.在进行骨折手法复位时,一定要抓住复位时机,即要确保在骨折后4h-6h 完成手法复位。
5.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需要使用麻醉,而麻醉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选用0.5%-2%普鲁卡因进行局麻。
6.在正式进行骨折手法复位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所需药品、患者体位等。
7.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相关医务人员一定要确保精力集中。
8.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相关医务人员一定不可以使用暴力,手法要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