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6
语言学知识_语义学语义学一.语义学(Semantics)的定义: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二.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1)意义与指称(sense and reference):意义与指称是语言研究中的两个术语,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意义(sense)是一系列抽象语义特征的集合,与语境无关,可以在字典中查到。
而指称(reference)是语言形式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指的事物;它涉及语言形式与非语言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意义与指称是意义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方面,例如“morning star”和“evening star”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其指称一样,都指代天空中的同一颗星星。
2)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指词语所指称的外部世界的事物、状态、抽象情感。
例如:dog(狗)的外延意义是指“一种四肢、有毛、会汪汪叫的哺乳动物”,这种意义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3)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指源于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经历、情感、评价、语境等外部因素的意义。
例如dragon一词,在汉语文化中象征着“高贵”、“权利”,但在某些英语国家文化中,其内涵意义则为“残暴”和“邪恶”。
三.意义关系(Sense Relationship):1)同义关系(Synonymy):方言同义词(Dialectal synonyms):意义相同但方言有差异的词,例如:autumn(BrE)= fall(ArE)。
文体同义词(Stylistic synonyms):意义相同但在文体上或者正式程度上有差别的词,例如:buy(较为随意)——purchase(较为正式)。
搭配同义词(Collocational synonyms):指意义上相同,但是搭配不相同的词。
例如:provide和supply,provide sth. for sb.和supply sth. to sb.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同义词(Synonyms with different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意义相同,但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例如:politician (政客)含贬义色彩,statesmen(政治家)含褒义色彩。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语言的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涉及到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语义学。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中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在语义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了解。
首先,我们要了解语义学中的“词义”。
词义是指一个词所表示的意义。
在语义学中,词义可以分为直观词义和词汇词义。
直观词义是指人们对一个词所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基于直观感受和经验的。
而词汇词义则是通过研究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语义推理来确定的。
其次,我们要了解语义学中的“句义”。
句义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句义可以通过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推理来确定。
在语义学中,有一种重要的理论叫做逻辑语义学,它通过逻辑推理来研究句子的意义。
逻辑语义学认为,句子的意义可以通过句子中的逻辑关系来确定。
此外,语义学还研究了一种重要的现象——歧义。
歧义是指一个词或句子有多个意义的情况。
歧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需要通过语境和语义推理来确定具体的意义。
语义学通过研究歧义的产生和解决来揭示语言意义的复杂性。
除了以上几个概念,语义学还研究了一些其他重要的问题。
例如,语义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的指称问题。
指称是指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通过研究语言符号的指称问题来揭示语言的意义。
此外,语义学还研究了语言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是指在语言表达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意义。
隐含意义是通过语境和语义推理来确定的,它反映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总的来说,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通过研究词义、句义、歧义、指称和隐含意义等问题来揭示语言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语义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作机制,提高我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义学•The meaning of meaning•两个分支:语义semantics语用pragmatics本章要点:一、实体,二、动作,三、体和时,四、及物性,五、指示。
活动层面主体身份活动对象关系类型存在方式实践实践者物质对象利用物质式存在认识认识者思维对象反映观念式存在语言意指者所指对象表达观念式的物质符号的结构物质载体语用语义解释者所指对象•语义: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及语言跟客观世界的关系。
描述意义,或命题意义。
语义学研究的是句子的认知意义,是不受说话人及语境影响的意义。
如生命度,参与者,论元,格,施事、受事,等;动词方面如体。
•语用:符号与符号使用者(说话人)之间的关系。
表达意义,人际交际。
语用学研究的是话语行为的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意义。
主要涉及指示、语用含意、前提关系、言语行为等方向的内容。
词义研究•词是意义和形式的结合体,词语意义的研究是传统语义学的主要内容。
•传统语义学还研究词义的分类和词义的变化。
现代结构主义语义学在研究词义的时候,有了更细致的分类,如: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区分了词的组合关系和联合关系。
•提出了“语义场”的概念,对词语进行了成分分析,即所谓“义素分析”。
•语义特征,如“有生”,“自主”。
一、实体•名词表示实体。
具有时间稳定性和认知稳定性。
•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1作为事件参与者的身份,如施事、受事;2自身的语义特征,如限定性(definiteness)、有生性(animacy)、性(gender)等。
“指称”系统无指(表属性,述谓、修饰功能)虚指(个体身份含糊)无定(未识别的个体)实指(个体身份明确)有指(表个体)限定(已识别的个体)•无指:他是老师,木头房子•虚指:来客人了,请给孩子让座。
•实指:一只青蛙跳进池塘。
进来两个陌生人。
•限定:方枪枪也抬起头,只见自家那幢四层红砖楼赫然矗立在一枪射程内,顶层一间阳台上有一大一小两个人在凭栏远眺。
语义学的意义和作用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中词义和句子意义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以下是语义学的一些主要意义和作用:
1.理解语言意义:语义学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通过研究词义、句法结构和语境等方面的规则和原则,语义学揭示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他人的表达和沟通意图。
2.解决歧义和模糊性:语言中存在许多歧义和模糊性,语义学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研究词义的多义性、歧义句的解释和上下文的影响等因素,语义学可以提供方法和技术来解决理解上的困惑和不明确性。
3.推理和逻辑:语义学研究了语言中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规则。
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句子的逻辑结构,并从中推导出合理的推理和推论。
这对于逻辑思维、辩论和理论构建都是至关重要的。
4.语言技术和人工智能:语义学在语言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是许多人工智能任务(如机器翻译、问答系统、语音识别)的关键。
语义学提供了分析和建模语义信息的工具和方法,为这些技术提供基础。
5.文化和跨文化交流:语义学的研究不仅限于单一语言,还涉及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比较和交流。
通过比较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语义学可以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并为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
总体而言,语义学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
解决歧义和模糊性,进行推理和逻辑思考,促进语言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语义学一.语义学(Semantics)的定义: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二.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1)意义与指称(sense and reference):意义与指称是语言研究中的两个术语,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意义(sense)是一系列抽象语义特征的集合,与语境无关,可以在字典中查到。
而指称(reference)是语言形式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指的事物;它涉及语言形式与非语言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意义与指称是意义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方面,例如“morning star”和“evening star”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其指称一样,都指代天空中的同一颗星星。
2)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指词语所指称的外部世界的事物、状态、抽象情感。
例如:dog(狗)的外延意义是指“一种四肢、有毛、会汪汪叫的哺乳动物”,这种意义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3)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指源于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经历、情感、评价、语境等外部因素的意义。
例如dragon一词,在汉语文化中象征着“高贵”、“权利”,但在某些英语国家文化中,其内涵意义则为“残暴”和“邪恶”。
三.意义关系(Sense Relationship):1)同义关系(Synonymy):方言同义词(Dialectal synonyms):意义相同但方言有差异的词,例如:autumn(BrE)= fall(ArE)。
文体同义词(Stylistic synonyms):意义相同但在文体上或者正式程度上有差别的词,例如:buy(较为随意)——purchase(较为正式)。
搭配同义词(Collocational synonyms):指意义上相同,但是搭配不相同的词。
例如:provide和supply,provide sth. for sb.和supply sth. to sb.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同义词(Synonyms with different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意义相同,但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例如:politician (政客)含贬义色彩,statesmen(政治家)含褒义色彩。
语义学各个领域对语义学的看法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
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
一、语言学的语义学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语言在语义表达方面的个性以及共性;其主要有三个分支:1结构主义语义学:从20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而来,研究内容是词汇的意义和结构,如义素分析、语义场等,也可称为词汇语义学,词和词之间的各种关系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方面,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找出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2生成语义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生成语言学内部的一个语义学分支, 借鉴了结构语义学对义素的分析方法,比照生成音系学的音位区别特征理论,主张语言的最深层的结构是义素,通过句法变化和词汇化的各种手段而得到表层的句子形式。
3形式语义学:最初的研究开始于蒙太古以数理逻辑方法对英语的研究,后来经过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摒弃了蒙太古对生成语言学的句法学的忽视,强调语义解释和句法结构的统一,从而最终成为生成语言学的语义学分支。
二、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一个逻辑系统的解释,着眼点在于真值条件,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现代的逻辑学,或者说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等,其目的是设计出来一套形式语言系统,并对其作出语义解释。
这样的形式语言系统是一个个抽象的封闭体系.一个逻辑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词汇部分、句法部分和基于模型论的语义部分。
所谓的词汇部分就是列举出一个形式系统所使用的所有符号,句法部分是这些符号的组合规则,规定什么样的符号序列可以是这个系统的句子,语义部分是对合格句子的解释,这样的解释通常是:在一个模型中进行的对真值条件推导。
逻辑学的语义学着眼点在于逻辑系统的语义解释,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系统,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
语义学名词解释(20分左右)语义学名词解释(20分左右)1、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①意义等于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之和,以语境为中心,按照语言内和语言外为标准,可将意义分为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
不少学者认为这是语义学研究的最重要原则之一,也是区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分水岭。
②系统意义与语境无关,仅仅涉及语言成分内部之间关系的意义,它是意义的中心,系统意义包括系统意义关系和系统意义特征。
③外指意义表明词语跟语言外部世界关系的意义。
2、命题义:命题义相当于描述义或概念义,是句义的中心所在,它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3、句义:句义指一个合成表达式的意义,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函数。
一般来说,句义是词汇意义和句法意义的结合。
4、话语义:话语义指某个句子在特定情景中所具有的意义。
5、语义特征分析法:语法学所说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分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和语义要素。
6、衔接的基本概念:衔接是句法或语义层面上的一种连接。
在功能语言学中,指前后对照的一些代词、副词、冠词等成分,连接起句子中的不同部分或语篇中的各个部分。
7、连贯的基本概念:连贯是语篇组织的主要原则之一,涉及对语言使用者的背景知识、做出的判断以及持有的假设等内容的研究,特别是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行为实现连贯的交流。
8、情态:情态是一个语义范畴的概念,表达说话人对所说话内容的态度,也可以说是肯定或相信的态度。
9、蕴涵的基本概念:蕴涵是指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的如下关系:一个为真时,另一个随之必为真,反之不然。
词汇和句法结构均可以造成蕴涵。
10、实质蕴涵:①真命题可以被任何命题所蕴涵②假命题可以蕴涵任何命题11、严格蕴涵:前件和后件有必要性,要求前件和后件有必然性,希望能保证|从某一个命题出发能必然的推出一个真命题。
12、相关蕴涵:希望能保证|在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某种|共同内容或意义关联。
13、衍推:语句P衍推语句q,当且仅当若P为真,可以由P内在的推导出q为真,记作P=>q14、衍推序列:①具有衍推关系的语句形式|有序集,我们把这个有序集叫做衍推序列。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摘要: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
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 也不是盲目的, 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 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
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 按照辐射型或链接型方式排列, 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
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 主要利用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 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 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关键词: 认知; 一词多义; 范畴化; 隐喻; 转喻Abstract:Polysemy is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which a lexical item has more than one related meaning. It is the diachronic result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acilitated by human cognition. New meanings, centering on the basic meaning and arranged in a radiant or linear manner, form the prototypical category of a w ord. People tend to attach new meanings to a lexical item by w ay of categorizati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which results in the striking motivational features of polysemy.Key words: cognition, polysemy, categorization, metonymy, metaphor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即一个词可能会承载二种以上的意义, 语言学家将此语言现象称为一词多义现象。
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 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减轻了人们词汇记忆的负担,是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是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语言手段。
因而,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成为了语义学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做过众多的研究, 其中主要有: K atz 和Fo rdo r( 1963) 基于组词间的类似性提出的语义成分分析法(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由德国学者J. Trier 提出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完整的词汇系统语义场理论以及传统的真值语义分析。
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更多地将它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
这些固然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 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 传统的语义学理论终究没有看清词义变化和一词多义的关系, 也未能充分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缘由。
本文试图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范畴化的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方式,发展模式以及认知手段进行研究。
1.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 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 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 而是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作用之。
所谓“心生而言立” , 其认知模式是: 客观世界—认知加工一概念生成一语言符号(赵艳芳,20 0 1 : 3 5 )。
Lakof与Jo h n s o n (1 9 8 0 : 1 9 5 : 1 9 9 9 ) 以及L a k o f (19 8 7 )根据他们提出的体验哲学认为: 人类的认知、概念、意义、推理和语言等均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 “体验哲学和C L (cognitive linguistics ) 认为认知来源于实践, 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 (王寅, 2 0 0 5 : 1 6 )。
认知是和语言不可分的,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和发端。
语言是由客观世界, 人的认知体验, 社会、文化历时与共时价值观及其语用因素促动形成的、具有动态演绎、延异性质和形态的象征符号系统和精神产物。
因而, 语义概念范畴就不可能具有清晰的界域, 不可进行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语言的人文性决定了语义域即概念延异的无限性、呈生命状态演绎。
应当承认, 语义的概念范畴一方面是历史传承的结果, 但另一方面, 又是体现生命生存状态的历史现象。
沧海桑田,世态演变, 都会对认知主体产生异样的心理体悟, 这就必然会对语言符号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产生某种偏离和追加现象, 隐喻的历史演绎便是最好的例证。
然而, 认知语义学视语义为一种主客互为具有理性的成分和工具,将语言看作是识解概念内容的工具, 语言符号帮助说话人把语言信息, 背景知识和上下文结合起来明确地表达出全部的话语意义。
因此认知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就在于人类如何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张悦,20 04 : 29 )。
2.认知语义学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读范畴是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
人类认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是根据事物各自的特性, 经过大脑认知的加工, 从而对客观的事物进行分类, 从而得到一个所谓的认知世界, 精神产物的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对客观事物所得出的认识, 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即认知的修饰的, 它们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
而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的过程, 其结果就是认知范畴。
我们在基于范畴化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概念的能力,进而有了语言的意义。
概念是大脑对世界事物的一般属性的反映,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是用词来描述的客观世界, 即一个“形上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概念化意义。
源于维特根斯坦对“游戏”一词的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的描述的原型语义学认为: 词义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 由原型和边缘构成。
原型是家族中的典型成员, 边缘为非典型成员。
(W it tg e n s t e in ,1 9 5 3 : 4 7 一4 8 )。
罗施认为概念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 a) 原型或最佳实例; b) 范畴成员递属度(赵艳芳, 2 0 0 1 : 8 2 )。
因此语义是以原型为中心, 其范畴内成员根据各自的递属度围绕中心成员相互交织, 重叠形成词的语义网络。
因此, 词的概念结构包括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以原型为中心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外延成员, 一部分是对所有成员属性的概括, 使词义形成一个原型范畴即语义范畴。
当然范畴内的各个成员的义项不具有等同的地位, 而是具有核心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
其中具有中心义项(或曰核心义项) , 其他边缘义项则是通过不同的认知模式作用围绕核心语义向不同的方向辐射、扩展。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一种自然现象。
B ra l于1876 年提出,多义是人类话语的一个基本特征” ( Ullmann, 1962:159),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词汇意义就是一个原型范畴, 每个词都有基本义和延伸义。
基本词汇意义就是这个范畴的原型,其延伸意义就是递归的范畴成员。
他们在词汇意义上属于不同的层次。
词汇学中研究的词义辐射和词义连锁, 是词汇意义层次性的有力证明(张维友, 1998)。
3.义项发展的模式索绪尔断言任何语言、语言的任何部分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7] 140, 词汇的声音形式在变, 意义也在变[ 7] 141。
大部分词项在发生之初都是单义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交际需求不断增加, 导致词项义项的增加, 最终形成一词多义现象。
认知语言学认为产生新义项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辐射型和连锁性。
如图一所示,辐射性延伸词义围绕中心意义展开,各延伸词义地位相同,都以中心义为原型。
图二中,词义延伸是通过连锁方式,先以中心词义为源头,延伸一个新的词义,再以新词义为原义继续延伸,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链条,后一个延伸意以前一个延伸意为原意。
如图三所示,很多时候词义的延伸是辐射和连锁的结合,中心意义通过辐射方式延伸出一, 二, 三,又通过连锁方式延伸出A,B,C图一:图二:图三:在辐射型模式中, 各衍生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 向四周不断扩展, 构成一种辐射状结构, 各后起义项相互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 但都与基本义项有关。
这从词源的研究中可以得到印证。
根据词源词典, 英文中/ ‘red’原本指人体的某种颜色特征, 如头发或皮肤的红色, 后起义项包括: 战争中不屈服( 1602 年) , 停止( 1849 年) ( 远在交通信号灯出现之前) , 生气( 1900 年) , 妓院( 1900年) , 英国殖民地( 1906 年) , 革命( 1917 年) [ 8] 。
显然, “red”一词从表示具体的人体颜色的特征经过抽象, 用以指称不再依附具体实物的抽象概念,使它具有了更强的概括性, 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出适当环境时, “red”的外延得以扩大, 其义项随之增加, 语义不断丰富。
应该注意, 各后发义项都与这种颜色有联系, 它们所指向的事物都以这种颜色为明显标志。
同时, 各后起义项, 如生气、妓院和革命等, 则相互独立, 并不存在明显的语义联系。
考察一下“ green”的情况, 很容易发现另外一种新义项的产生模式: 链型。
按词源词典,“ green”本义指正在生长的植物的颜色, 后发义项包括:a, 一片草地( 1412 年) ; b, 发展中的事物( 1509 年) ; c, 容易相信别人的人( 1605 年) ;d, 新兵( 1650 年) ; e,缺乏经验的人( 1682 年) [ 9] 。
以上各项中, c,d,e 并不以“green”的基本义为核心, 它们与核心义项并不构成辐射状结构。
实际上, “发展中的事物”的概念结构中存在“尚未成熟”这一表征, 义项 c,d,e正是基于这一表征引申获得的。
这种义项的发展过程以原型义项为核心开始衍生出第二义项, 再从第二义项衍生出其他义项, 形成一种链式的发展过程。
不过, 在大多数词汇的义项发展过程中, 辐射型和链型往往同时存在。
较常见的情况是在链型发展的基础上同时采用辐射发展模式, 辐射的核心可能是本义, 也可能是引申义。
英文‘ board’的义项发展模式很具有代表性。
‘ board’原意指“薄木板”, 后指“桌子”, 并由此引申出两支不同的义群: 一支以“饭桌”为核心义项, 引申指“膳食”、“提供食宿“( 14 世纪晚期) , 而另一支以“会议桌”为核心义项, 指“管理委员会”,“行政长官” ( 16 世纪末)[ 10] 。
从整体来看, 一词多义现象中的义项可能会具有多个核心, 每个核心拥有自己的引申义,从而形成一个多核的义项系统。
4.义项的认知手段据Lakeoff& Johnson 统计, 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词义是隐喻或源于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