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燃煤锅炉SCR烟气脱硝喷氨优化控制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66.96 KB
- 文档页数:6
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运行方式及控制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环保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我国对于环保问题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氮氧化物气体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废气排放相关要求,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污染源控制。
SCR烟气脱硝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锅炉脱硝改造技术,在燃煤电站氮氧化物处理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针对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运行方式及控制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SCR烟气脱硝技术;运行方式;故障控制前言当前状况下,对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控制主要是采用锅炉分级燃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式燃烧效率相对较低、热耗大,其在经济性上也难以发挥较大的优势,随着燃煤消耗的日益增多,这一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氮氧化物排放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研究的日益深入,SCR烟气脱硝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煤电厂的氮氧化物控制当中,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这一技术一方面可以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能发挥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1.SCR烟气脱硝系统1.1工艺流程首先由蒸发器对氨区液氨储罐内的液氨进行一定程度的蒸发,使其发生变化成为氨气;其次对生成的氨气进行减压操作,直至减压到0.3MPa左右将其送入到脱硫反应器之中;然后系统会发出稀释风对氨气进行有效的稀释处理,当氨气被稀释至原体积分数大约百分之五左右时,氨气/空气喷射系统会将之喷射至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
在喷射作用下,烟气与氨气会发生一定程度混合,直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催化剂,在催化的作用下,烟气中包含的氮氧化物会发生化学反应还原成为氮气。
1.2氨气/空气喷射系统本文介绍的氨气/空气喷射系统为格栅式结构,每台脱硝反应器沿着宽度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喷氨管路,每组喷氨管路之间保持着相同的间距。
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还设置了支管,支管按照不同的高度进行设置,并分别深入到烟道内的不同深度处,然后在管路之上对喷嘴进行设置。
例析SCR脱硝系统AIG喷氨优化调整1河源电厂SCR脱硝系统介绍河源电厂一期工程2×6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8月投产,同期配置低氮燃烧器、除尘效率为99.67%的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和脱硫效率为95%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各种废水处理装置等环保设施,并于2012、2013年完成两台机组取消脱硫旁路和增设SCR脱硝装置的技术改造。
SCR脱硝系统采用高尘布置,工作温度300℃~420℃,工艺系统按入口NOx 浓度450mg/Nm3、处理100%烟气量、脱硝效率不低于80%、最终NOx排放浓度为90mg/Nm3、氨逃逸浓度不大于3μL/L、及SO2/SO3转化率小于1.0%进行设计。
每台锅炉设两个SCR反应器,不设省煤器调温旁路和反应器旁路。
采用蜂窝式催化剂,按“2+1”模式布置,备用层在最下层。
采用液氨制备脱硝还原剂,两台锅炉脱硝装置共用一个还原剂公用系统。
SCR脱硝系统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脱硝反应器区的控制纳入各机组DCS系统,操作员站利用现有机组操作员站,设在机组运行控制室内。
脱硝还原剂储存、制备与供应系统等公用部分的控制作为远程站纳入机组公用DCS系统,氨区就地设置专用的操作员站,就地操作员站具有集控室操作员站的全部功能,且1、2号机组可对还原剂区公用部分进行监视。
SCR脱硝系统采用CFD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优化设计,将省煤器出口、反应器进口烟道、喷氨格栅、导流叶片、静态混合、整流装置、反应器及空预器入口烟道等作为一个整体,保证脱硝系统各截面的烟气流场分布均匀性。
在消除局部大量积灰的同时,使烟气系统阻力最小,顶层催化剂入口烟气分布满足:速度最大偏差:平均值的±15%温度最大偏差:平均值的±10℃氨氮摩尔比的最大偏差:平均值的±5%烟气入射催化剂角度(与垂直方向的夹角):±10°2氨喷射系统AIG介绍氨喷射系统AIG是SCR脱硝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喷入烟道内的氨-空气混合气与烟气(NOx)均匀混合,满足催化剂入口设计条件,最终达到脱硝性能要求。
脱硝系统喷氨优化调节技术随着火电厂最新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颁布及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的实施,燃煤电厂必须更加严格地控制烟气中NOx的排放量。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因脱硝效率高且运行稳定可靠,而被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
脱硝效率和氨气逃逸率是衡量SCR脱硝系统运行是否良好的重要依据。
标签:脱硝系统;喷氨优化1 前言SCR脱硝系统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实现还原剂(氨)对烟气NOx的脱除反应,副产物为N2和H2O. SCR脱硝系统中的喷氨格栅可促使氨气和烟气在进入SCR反应器前充分混合。
喷氨不均会降低脱硝性能,喷氨过量时氨逃逸量会增大,形成的硫酸氢氨等物质易造成空气预热器堵塞和冷段腐蚀,喷氨不足时会降低脱硝效率。
2 喷氨格栅对脱硝运行的影响喷氨格栅技术作为目前SCR脱硝喷氨应用最多的技术,其喷氨效果决定了催化剂层氨氮分布情况,直接影响脱硝系统的反应效果。
通常所说的喷氨不均,准确地说,指的是喷氨格栅供氨后烟气中的氨氮摩尔比分配不均,即脱硝系统各反应区域的氨量未按预期的氨氮摩尔比进行分配,而不是喷氨量的分配不均。
只有在烟气流场及NOx浓度场绝对均匀的情况下,才要求喷氨量的均匀分配。
在实际工况下,由于催化剂层各个位置流速不同、NO2浓度不同、催化剂实际性能不同,导致实际需要脱除的NOx量以及处理能力不同,进而实际氨需用量也不尽一致。
脱硝运行中,实际喷氨量与氨需用量的不匹配,是导致局部喷氨过量、氨逃逸高、NOx浓度场不均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喷氨过量造成脱硝效率过高,使得出口NOx浓度出现极低值,同时未能参与反应的氨形成大量氨逃逸,进而引发空预器腐蚀堵塞问题;喷氨不足则导致脱硝效率低,出口NOx浓度偏高,易导致排放浓度超标。
由于脱硝系统对NOx浓度、氨逃逸浓度的监测绝大部分采用单点测量方式,因此在喷氨不均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监测数据与实际反应状况不一致的现象,主要体现为脱硝出口与总排口NOx浓度差异大、喷氨量与脱硝效率不匹配、氨逃逸数据低而空预器堵塞严重等情况,严重影响运行人员对脱硝运行状态的判断及调整。
SCR脱硝系统喷氨精细调节技术应用及控制策略研究摘要:SCR脱硝系统是对烟气中NOx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氨脱除反应。
副产物为N2和H2O,SCR脱硝系统中的喷氨在进入SCR反应器之前将氨和烟气完全混合。
喷氨会不均匀地降低脱硝特性,如果注入过喷氨,逃逸量就会增加。
硫酸氢氨等物质的出现堵塞了预热器,导致冷段腐蚀。
喷氨不足降低了脱硝效率,随着燃煤电厂空气污染标准的更新,以及现代节能行动计划的实施,必须更严格地控制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
催化还原恢复脱硝技术(SCR)通常用于燃煤电厂,因为它高效、可靠且功能强大。
脱硝效率和氨气逃逸的下降是CRR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脱硝系统;喷氨优化SCR脱硝系统的发展今天更加成熟,在许多情况下,系统的烟气的脱硝率甚至超过90%。
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能源消耗。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国际煤炭类等材料的消费量较高。
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引起复杂的化学反应,并能提供制造企业所需的能量。
氮氧、硫、颗粒以及粉尘的排放污染了大气。
为控制污染物,生产单位已开始实施和使用SCR脱硝系统,但它是一个多参数控制系统。
对于操作系统,不仅要考虑喷氨量对系统的影响,还要考虑操作系统的稳定性,操作过程中某个系统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影响脱硝。
一、喷氨格栅对脱硝运行的影响喷氨格栅技术决定了SCR脱硝喷氨,直接影响脱硝系统反应。
一般来说,喷氨格栅在将氨后烟气输送络后,但在氨氮摩尔比分布不均后,被认为是不均喷氨。
仅当烟场和NOX浓度场相同时,喷氨量需要均匀分布。
实际情况下,由于催化剂速度、NO2密度不同、催化剂的实际性能不同以及所需氨实际数量不同,要去除脱除的NOx量和处理能力也不同,实际喷氨量与氨不符合,导致喷氨局部过量,氨逃逸高,不均NOx浓度场等。
过高喷氨导致脱硝效率更高、NOX浓度极低的出口,可能导致高氨大量逃逸,造成腐蚀和堵塞问题;喷氨不足导致氮脱硝效率低下、高NOx浓度、超标排放浓度。
SCR烟气脱硝喷氨自动控制分析及优化摘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日趋严格及执法力度的加大,电厂先后进行了燃烧器低碳改造和脱硝装置加装。
其中,大型电站主要主要烟气脱硝技术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通过化学反应降低NOx排放。
本文主要分析了SCR烟气脱硝喷氨自动控制分析及优化策略。
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字:SCR;烟气脱硝;自动控制;优化NOx被证明是引起酸雨、诱发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及光化学反应主要物质之一。
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降低燃煤电站污染物NOx排放浓度限值,提供清洁能源,建设绿色环保电厂已势在必行。
我国目前新建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大多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方法,SCR法一般是将氨类等还原剂喷入烟气中,利用催化剂将烟气中的NOx转化为N2和H2O。
为了确保烟气脱硝效率,增强脱硝系统的可靠性、连续性以及经济性,需要配置可靠性较高的自动调节系统。
笔者结合实际经验,探讨了SCR烟气脱硝喷氨自动控制及优化方法。
1 SCR工作原理及流程SCR工艺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以液氨为介质,通过化学反应使NOx转化为N2和H2O。
SCR系统一般由液氨存储系统、氨/空气喷射系统及催化反应器系统组。
首先,将液氨槽车内液氨卸入液氨储槽,然后进入氨气蒸发器将液氨加热蒸发成氨气,再经过气液分离器后氨气调压至所需压力进入氨气缓冲罐,送出气化站供后续使用。
氨气进入SCR区后一般分为两路,反应器内烟气浓度等经DCS计算后通过调节阀调节气氨的流量后进入氨/空气混合器使空气和氨气以文丘里管喷射的方式在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后送至分配总管,由总管通过每个支管的流量调节进入喷氨格栅,继而进入SCR反应器中与NOx进行催化反应。
2 SCR脱硝控制系统特性分析控制系统对象的动态特性取决于结构特性,SCR脱硝控制系统具有其特殊性,从脱硝系统的工艺流程可看到,氨喷射格栅至SCR反应器上游的位置是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区域,虽然已经喷氨,但由于最终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进入反应器催化剂层前,化学反应没有产生,所以调节不会影响到控制对象。
脱硝喷氨自动控制策略分析及优化摘要:根据我国环保政策的要求,目前烟气脱硝项目已基本覆盖所有燃煤火电机组。
SCR烟气脱硝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该方式下喷氨量的控制是影响脱硝效率的关键。
本文针对600MW超临界机组在脱硝系统投运时喷氨自动不能正常投入,无法精确控制脱硝出口NOx排放浓度的问题,分析了喷氨自动控制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控制系统逻辑的优化方案,优化后脱硝喷氨自动调节可以长时间正常投入,出口NOx排放浓度满足了环保达标排放要求。
关键词:脱硝,喷氨自动,SCR,优化1.引言某电厂2×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满足大气污染物环保排放要求,先后对2台机组实施了脱硝改造,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进行脱硝,控制系统采用国电智深的EDPF-NT DCS控制,接入主机的工程系统进行操作和控制。
2台机组脱硝系统在投入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脱硝喷氨自动控制逻辑设计的不完善,加之喷氨调节门的性能不足,导致喷氨自动无法正常投入,完全依靠运行人员手动控制,无法精确控制脱硝出口NOx排放浓度,也增大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
下面对脱硝喷氨自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了优化方案。
2.初始喷氨自动控制策略某电厂原脱硝喷氨自动控制策略是经典的前馈加串级回路控制,如图1所示。
与单回路比例-积分-微分(PID)相比,串级回路控制相对复杂,由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以主控制器为主导,保证变量稳定为目的,两个控制器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若干扰来自副环,副控制器首先进行粗调,主控制器再进一步进行细调。
因此控制质量优于简单控制系统。
主调控制回路:主调节回路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控制的是脱硝效率,另一个控制的是出口NOx含量。
在操作画面上提供了方式选择供运行人员设置。
但两者逻辑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用锅炉的总风量的分段函数作为前馈,对主PID模块计算出的值进行修正后得出氨气需求量,形成供氨流量的设定值。
副调控制回路:根据总风量修正计算得到所需要的氨气流量,其作为副调的给定值与氨气流量测量值的偏差经过副调调节后输出控制指令,控制喷氨流量调节阀开度,改变喷氨量大小,最终将出口NOx质量浓度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
High & New Technology︱26︱2016年11期SCR 喷氨优化调整试验中问题及分析程家庆 赵文亮 王冬梅 张晓玲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摘要:燃煤机组的SCR 脱硝系统在运行一段周期后需要进行喷氨优化调整试验,通过试验可以调整SCR 的A/B 侧喷氨量,使其出口氮氧化物含量均匀,避免局部区域氮氧化物含量过高或者过低,减小氨逃逸量,减缓后续空预器等设备的腐蚀堵塞。
关键词:优化;调整;均匀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6)11-0026-01前言 目前,国内大容量燃煤机组多数采用SCR 脱硝装置,催化剂常规采用“2+1”层布置。
SCR 脱硝系统投运初期,通过SCR 脱硝系统性能试验及喷氨优化调整试验,会得到较好的脱硝效果。
但经过较长时间运行之后,出现A、B 侧出口氮氧化物浓度偏差大,脱硝效率下降,出口NO X 浓度增大,SCR 出口氨逃逸量增大等情况,会加重下游空预器的腐蚀堵塞问题,影响机组正常安全运行。
某电厂600MW 机组采用SCR 脱硝装置,使用尿素热解法工艺,催化剂采用“2+1”层催化剂布置,投产运行16000小时后,SCR 出口氮氧化物浓度明显偏高,且A、B 侧出口氮氧化物浓度存在较大偏差,导致需增加喷氨量降低出口氮氧化物浓度,喷氨量的增加加大了尿素热解系统的压力,导致尿素热解系统在机组高负荷时,由于热解炉容量不够而发生的堵塞。
同时SCR 出口氮氧化物浓度增大,出口氨逃逸量增大会对下游设备造成腐蚀堵塞。
因此,需要进行喷氨脱硝优化调整试验。
1 空预器堵塞原理分析 烟气中的SO 2经过SCR 反应器时,与催化剂发生下列反应:V 2O 5 + SO 2 =V 2O 4 + SO 3;反应生成的SO 3进一步同烟气中逃逸的氨反应,生成硫酸氢氨或硫酸氨,其反应如下:NH 3+ SO 3+ H 2O= NH 4HSO 4;2NH 3+ SO 3+H 2O = (NH 4)2SO 4 ;硫酸氢氨附着于催化剂的表面会阻塞催化剂并影响其活性,且硫酸氢氨的粘性使之易于牢固黏附在空预器蓄热元件的表面,使蓄热元件积灰,空预器流通截面减小、阻力增加以及换热元件的换热效率下降。
火力发电厂脱硝喷氨自动控制优化研究发布时间:2022-12-19T02:56:10.497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第15期作者:付俊杰[导读] 目前,我国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烟气脱硝大多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付俊杰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滨州摘要:目前,我国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烟气脱硝大多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该系统虽然具有脱硝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等优点,但由于喷氨调节反应器出口NOX方法存在惯性大、扰动剧烈等系统特点,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出现出口NOX浓度排放超标、空气预热器硫酸氢氨堵塞等问题。
因此,对SCR反应器喷氨自动控制进行优化,使系统稳定性提高并及时响应扰动,对于排放浓度控制及提高机组热经济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厂原有的SCR脱硝系统喷氨自动针对出口NOX浓度实际值与设定值偏差采用单回路闭环控制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扰动剧烈、响应延迟等问题。
本文分析了系统工艺流程的时域特性及扰动特点,提出根据SCR反应区入口NOX计算NH3需求量的串级控制方法,以提高响应速度。
在控制算法中增加出口NOX偏差修正,以消除静态偏差;同时采用波形判定方法进行回调,防止输出出现震荡。
该控制策略调试应用于本厂2#机组,经参数调整后取得良好控制效果,显著提高了响应扰动的速度,减少了系统输出震荡。
有效降低了空气预热器冷段元件硫酸氢氨堵塞频率,提高了机组热经济性。
关键词:喷氨自动,脱硝,串级控制1SCR反应原理及反应器1.1 SCR反应原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是一种以NH3作为反应物消除烟气中NO与NO2的方法,其反应方式主要有如下四种:4NO+4NH3+O2→4N2+6H2O6NO+4NH3→5N2+6H2O6NO2+8NH3→7N2+12H2O2NO2+4NH3+O2→3N2+6H2O由于烟气温度达不到这些反应所需温度条件(850-1100℃),且需要反应过程中需要NH3优先与烟气中NOX反应,因此使用选择性催化剂来满足需求。
燃煤电厂烟气SCR脱硝尿素制氨方案研究与优化发布时间:2022-11-29T09:50:06.1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8月15期作者:骆跃[导读] 在我国电力行业中,随着安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骆跃单位: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湖南益阳 413000摘要:在我国电力行业中,随着安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液氨为原料的脱硝还原剂将逐渐被尿素所替代。
因此,如何选用适宜的尿素制氨技术已成为烟气脱硝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燃煤电厂采用的各种尿素制氨技术,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表明,常规尿素水解工艺要优于传统尿素制氨,呈现出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对来说运行成本较低,这对于燃煤电厂尿素供氨工艺选择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燃煤电厂;尿素制氨;研究与优化0 引言催化还原法是目前火力发电厂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往的脱硝技术大多采用液氨,但是根据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液氨总量超过10t就属于严重危险源,因此,国内对液氨使用的限制非常严格。
考虑到尿素具有性状相对稳定、对环境无直接危害、运输储存安全方便等特点,采用尿素替代液氨将成为国内脱硝还原剂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然成为火电厂SCR脱硝装置液氨替代品首选[1]。
1尿素制氨工艺我公司燃煤4台燃煤机组(2×330?MW+2×650?MW)脱硝均采用SCR工艺,在技术改造之前,脱硝还原剂为液氨。
在2021年,该火电厂对脱硝氨区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尿素水解制氨代替液氨,以消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尿素水解和尿素热解是目前较为成熟、应用广泛的尿素生产工艺。
尿素水解分为电加热尿素和烟气加热两类。
上述两条工艺路线所需尿素均为50%,因此尿素转化为50%浓度尿素时,各工艺路线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尿素溶液转化方式为50%[2]。
1.1尿素水解制氨工艺1.1.1常规水解制氨工艺我厂采用尿素为还原介质的脱硝工艺系统,无液氨存储系统,尿素利用水解系统制备为氨气(CO(NH2)2+H2O=CO2↑+2NH3↑),后经与稀释风机鼓入的稀释空气在氨/空气混合器中混合后,送达氨喷射系统。
电厂锅炉 SCR烟气脱硝系统设计优化摘要:随着环境压力的逐步加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增加脱硝装置已势在必行。
文章对火电厂的SCR烟气脱硝系统结构做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监控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简单讨论了脱硫与脱硝技术的特点,指出为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简化工艺,消除二次污染,增加企业效益,适合提出一种火电厂烟气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
关键字:电厂锅炉;SCR烟气脱硝系统;设计;优化1、火电厂的SCR烟气脱硝系统结构介绍火电厂的SCR烟气脱硝系统,包括锅炉和省煤器,所述锅炉的出口连接有省煤器,所述省煤器的出口连接脱硝器,所述脱硝器连接空预器,所述空预器的出口通过除尘器连接脱硫装置,所述脱硫装置的出口连接烟囱;所述空预器的空冷入口上连接有送风机,所述空预器的空冷出口连接至锅炉;所述省煤器与脱硝器间的管路上连接有液氨存储及卸料系统、以及监控系统[1]。
2 、SCR基本原理SCR法以氨气为还原物,以氨储罐、盛放催化剂的容器以及还原剂为主要的反应装置。
烟气中氮氧化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主要组成成分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其中一氧化氮的比例最大,可达93%,因此脱硝反应通常都是以一氧化氮、氨气还有氧气为反应物,生成氮气和水。
除了以上主要反应以外,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氨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铵等有害物质。
催化剂在这些反应中可以起到提高活性、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氧化氮的还原反应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来自烟气的氧气在这些反应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整个反应都需要有氧气源源不断地供应才能维持反应持续进行。
SCR技术中想要保证反映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将SCR区域温度控制在290~430 ℃,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可以,过低会导致反应物硫酸铵产生结晶现象,进而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降低催化剂的活性,而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催化剂高温烧结进而失活,降低脱硝效率[2]。
3、工艺流程SCR工艺系统流程主要由贮氨、混氨、喷氨、反应塔(催化剂)系统、烟道及控制系统等组成。
scr烟气脱硝技术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要点SCR烟气脱硝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火电厂、炼油厂等行业中的污染治理技术之一。
在搭建SCR烟气脱硝系统时,必须合理地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和运行控制,以保证其高效稳定地运行。
本文将从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两个方面来介绍SCR烟气脱硝技术要点。
一、工艺设计要点1.脱硝反应器的选型与布局在进行脱硝反应器的选型和布局上,需要根据燃煤锅炉的负荷、烟气流量和氨水喷射量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多级反应器,以满足对NOx去除率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紧凑程度和施工难度,保证对于脱硝催化剂的加入方便,维修保养与更换方便等。
2.脱硝催化剂的设备选择由于SCR烟气脱硝离不开高效的催化剂,因此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需要合理地选择脱硝催化剂。
同时,还需要认真考虑催化剂的存储方式和装填方式,确保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3.氨水的储存与输送在进行SCR烟气脱硝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氨水,因此在工艺设计时需要认真考虑其储存与输送方式。
一般情况下,建议选择成套的储存和输送系统,以保证氨水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二、运行控制要点1.脱硝反应器的温度控制脱硝反应器的温度往往影响到脱硝效果的好坏,因此需要通过控制氨水的喷射量、催化剂的装填量、空气的进口量等方式来控制反应器的温度。
2.氨水的喷射量控制氨水的喷射量不仅与反应器温度有关,而且还与NOx 去除效果息息相关。
因此,在进行SCR烟气脱硝时,需要通过调整进口氨水的浓度和喷射量来控制NOx的去除效率。
3.氨气浓度的监测和控制氨气浓度是SCR烟气脱硝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氨气浓度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氨气的排放量。
建议使用可靠的氨气分析仪进行监测,同时对于高浓度的氨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SCR烟气脱硝技术在工业污染治理中具有突出的作用。
在进行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时,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操作,以确保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并达到更好的脱硝效果。
火电厂脱硝精准喷氨系统的运行分析及优化摘要:在火电厂机组建设中应用脱硫脱硝技术,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非常符合现代环保节能发展理念,是促进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高新科技不断飞速发展,使得该项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高效利用各种新型环保技术,在提高对机组管控水平的基础上,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脱硝系统;精准喷氨;神经网络;自动控制逻辑引言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占一次能源的75%。
目前,我国煤炭消费量已达15~19亿吨。
2025年和203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预计分别达到23亿吨和30亿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将逐步提高。
火电厂排放的烟尘和含硫气体占全国工业排放比重也在快速增长。
目前,除尘脱硫技术相对成熟,但如何以最少的投资控制成本和总量达到环保的目的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以电厂除尘脱硫为例,说明优化分析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下面结合企业对其应用优势进行分析,首先说明其重要性。
1精准喷氨系统简介某火电厂是华东电网的主力电厂之一,其1000MW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如下:锅炉采用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型号为SG-3040/27.46-M538,单炉膛塔式布置,四角切向燃烧,摆动喷嘴调温,平衡通风,全钢架悬吊结构,露天布置,干式排渣。
该锅炉脱硝装置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采用热段/高含尘布置方式,脱硝还原剂采用液氨。
在燃用设计煤种及校核煤种、锅炉最大工况(BMCR)、处理100%烟气量、脱硝系统入口NOx浓度为300mg/Nm3条件下,脱硝效率不小于80%,脱硝系统出口NOx浓度不大于50mg/Nm(3干基、标态、6%氧),脱硝层数按2+1设置。
通过该锅炉燃烧调整,燃烧生成的NOx一般能够控制在200~300mg/Nm3。
精准喷氨系统主要原理如下:测量脱硝出口不同区域NOx浓度的分布情况,通过不同区域的喷氨支管电动调整门,自动调整相应区域的喷氨量,使得不同区域烟气与喷氨量等比例混合,从而使得脱硝出口NOx流场分布更加均匀。
燃气电厂余热锅炉SCR烟气脱硝系统的喷氨优化调整发表时间:2019-07-08T09:58:57.8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作者:赵丹[导读] 摘要:SCR脱硝反应器出口NOX质量浓度分布不均匀会造成氨逃逸率高、还原剂消耗量增加等问题。
(上海电气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612)摘要:SCR脱硝反应器出口NOX质量浓度分布不均匀会造成氨逃逸率高、还原剂消耗量增加等问题。
某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300 MW余热锅炉SCR烟气脱硝系统经优化调整,SCR反应器出口NOX质量浓度分布不均匀度由44.2%降低至14.5%,SCR系统脱硝效率由72.99%提高到75.12%,平均氨逃逸浓度由7.98 ppm降低至3.73 ppm。
关键词:SCR烟气脱硝系统;余热锅炉;NOX浓度;氨逃逸;喷氨优化 Optimal Adjustment of Ammonia Injection for Flue Gas SCR-De-NOx Facility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ZHAO Dan(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Shanghai 201612,China) Abstract: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NOx concentration at the SCR denitration system outlets will cause problems such as high ammonia slip rate and increased consumption of reducing agent.The SCR flue gas De-NOx facility of a 300 MW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was optimized.The distribution of NOx concentration at the SCR denitration system outlets was reduced from 44.2% to 14.5%,the denitration efficiency was increased from 72.99% to 75.12%,and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slip were declined from 7.98 ppm to 3.73 ppm. Key words:flue gas De-NOx facility;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NOx;ammonia escape;optimal design of ammonia injection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了煤电行业的超低排放标准为:6%基准氧条件下,烟气中主要污染物含量:烟尘 < 5mg/Nm3,O2 < 35mg/Nm3,NOx < 50mg/Nm3。
SCR脱硝系统喷氨优化调整试验 (一)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脱硝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烟气脱硝技术。
目前,SCR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厂、炼油厂、钢铁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并且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的喷氨量对SCR脱硝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优化SCR脱硝喷氨量的调整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验目的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优化SCR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提高脱硝效率和氮氧化物(NOx)去除率。
二、实验原理SCR脱硝系统是一种基于氨水还原NOx的反应原理。
当烟气经过SCR催化剂时,NOx与氨水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
在该反应过程中,SCR脱硝系统需要准确的喷氨量来实现NOx的脱除。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按照实验方案准备SCR脱硝系统的基本操作条件,包括采集烟气,准确计量氨水喷射量等。
(2) 测量NOx浓度:在不同的喷氨量下,测量烟气中NOx的浓度,以便分析喷氨量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3) 测量二氧化硫(SO2)浓度:在不同的喷氨量下,测量烟气中SO2的浓度,以便评估SCR脱硝系统对SO2的影响。
(4) 发布实验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不同喷氨量下的脱硝效果,并发布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经过试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实验结果:(1) 喷氨量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喷氨量的增加,脱硝效率会逐渐提高,但是当喷氨量过多时,反而会导致脱硝效率下降。
(2) 当喷氨量较多时,SCR脱硝系统会产生一定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环境质量。
因此,必须适当地减少喷氨量。
五、实验结论通过分析SCR脱硝系统喷氨优化调整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SCR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是脱硝效率的关键参数。
合理地优化喷氨量可以提高脱硝效率和NOx去除率。
(2) 在优化喷氨量的同时,必须考虑二次污染问题,适当地减少喷氨量是必要的。
如需长期运行SCR脱硝系统,需要经常调整和维护喷氨系统。
SCR烟气脱硝喷氨流量及其自动控制优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国家对污染物的排放日趋严格,目前国内采用低氮排放控制技术的燃煤机组在额定工况下基本能满足排放要求,因此,进行高效节能的脱销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逐步改善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主要就SCR烟气脱硝喷氨流量及其自动控制优化为课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燃煤机组;SCR脱硝系统;全负荷脱硝;控制对策;1 全负荷SCR脱硝技术概述全负荷脱硝技术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催化剂改造为低温催化剂或宽温催化剂,使催化剂在机组启停机或机组低负荷烟温低的情况下满足催化剂运行烟温的要求。
二是提高进入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温。
控制机组在任意负荷下反应器中烟气温度均在320℃~420℃之间。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2 SCR烟气脱硝系统公司#1、2炉执行NOx允许排放浓度为50mg/Nm3,为了实现目标,公司完成#1、#2炉脱硝改造项目工程,该项目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即SCR脱硝技术。
脱硝效率75%,采用2+1的三层催化剂方案,脱硝装置包括进口烟道、出口烟道及反应器本体,社计总阻力<980Pa(3层催化剂)。
SCR烟气脱硝系统采用高灰段布置方式,即SCR反应器布置在锅炉省煤器出口和空气顶热器之间,不设置SCR反应器烟气旁路。
来自省煤器出口烟道的烟气在反应器进口烟道上,通过氨喷射装置将经过空气稀释的氨气喷人炉烟中,然后从上部进入反应器,向下流动,流经填装在反应器各层的催化元件模块,烟气通过这些催化元件时即产生催化反应而达到将NOx分解成水蒸气(H2O)和氨气(N2),达到脱硝的目的。
脱硝还原剂采用尿素水解法制备;混合氨气喷射系统采用涡流混合器技术,脱硝装置处理50%烟气量,不另设脱硝旁路。
3 全负荷低NOx排放控制现状目前,我国火电行业已形成以低氮燃烧和烟气脱硝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10中国环保产业2021年第5期FOCUS: THE CURRENT SITUA TION OF THE USE AND EMISSION OF AMMONIA IN COAL-FIRED FLUE GAS DESULFURIZA TION AND DENITRA TION PROCESSES聚焦: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工艺中氨的使用与排放现状一、燃煤烟气脱硝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高效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目前氨法SCR 脱硝技术要克服三个难题:一是高氧化气氛下实现高效还原;二是克服烟气环境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比如高尘、高硫及多种有毒成分造成的催化剂失活;三是根据行业需求,实现多温度区间或变负荷条件下的高效脱硝。
通过研究发现,高效钒钛系抗硫催化剂可实现在低钒负载量下显著提升低温SCR 活性;铈基新型脱硝催化剂在NH 3-SCR 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脱硝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水和抗高空速性能;将Ce 元素应用于固定污染源的脱硝催化剂中,可使脱硝温度窗口向低温拓展100℃,同时有毒元素V 的含量可以降低10倍,并且对选择性也有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由于Ce 对氧化还原性能的调控,催化剂对烟气中碱金属的抗中毒能力提升近6倍;改性铈钛催化剂,可同时提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和氧化还原性,进一步提升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拓宽催化剂的工作温度窗口;低温分解ABS 的非钒脱硝催化剂可使ABS 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分解,释放出的NH 4+可有效参与到NH 3-SCR 反应中;耐硫特性的非钒脱硝催化剂(Fe 2O 3、CeO 2)可抑制硫酸金属盐的沉积,促进NH 4HSO 4分解,减弱SO 2竞争吸附,抑制活性位点硫化。
参与还原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氮物,并通过固体颗粒物、脱硫废水等介质迁移外排,大部分最终以氨气形式排放至大气。
氨法脱硝中未参与还原反应的氨气浓度远大于氨逃逸量,为喷氨量的1/4~1/3,是大气中增量氨排放的主要来源物,2017年因氨法脱硝导致的氨排放量为137万~218万t。
电站燃煤锅炉 SCR烟气脱硝喷氨优化控制分析摘要:污染是一个全球问题,它会导致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和形成酸雨。
我们国家对的排放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另一方面脱硝所用液氨的价格较贵,给对电厂的经济运行带来了挑战。
锅炉脱硝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整个发电厂的环保和经济运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发电厂脱硝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优化调整措施,希望在满足严苛环保要求下保持脱硝系统的经济运行。
关键词:脱硝系统;超净排放;精准喷氨引言为达到国家环保超净排放标准的严格要求(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环保指标,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50毫克/立方米),华能井冈山电厂一期两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烟气脱硝系统,锅炉配置2台SCR反应器,采用纯度为99.6%的液氨做为脱硝系统的反应剂。
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的高含尘区域。
脱硝系统在机组并网运行期间保持连续运行,运行人员既要确保脱硝系统出口浓度在标准要求之内,又要满足脱硝系统节约经济运行的要求。
所以要对机组脱硝喷氨进行优化控制,实现精准喷氨,既满足于严苛的环保要求,又能节约液氨消耗的成本,助力我厂实现绿色节能型电厂的建设。
一SCR脱硝系统简介我厂一期锅炉烟气脱硝装置布置在炉外,呈露天布置,采用高粉尘布置的SCR工艺,即将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之后、空预器和电除尘之前。
脱硝系统布置有三台稀释风机,一台运行,两台备用。
氨气与空气混合后被喷入反应器中,与反应器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
烟气中所含的全部飞灰和均通过催化剂反应器,的去除率可达到80%~85%。
每台锅炉配置两台SCR反应器,采用蜂窝式催化剂,按“2+1”模式布置三层催化剂。
SCR的化学反应机理比较复杂,催化剂选择性主要是指在有的条件下被氧化,而不是被氧化,SCR反应是选择性反应生成,而非其他的含氮氧化物。
烟气脱硝系统运行应通过精准喷氨的控制同时达到超净排放和安全经济的目标。
二实现路径分析1存在问题分析与调整方法问题一:影响脱硝系统入口浓度的变化因素,如何抑制的生成,减低其浓度,减少喷氨量。
根据的生成起源与生成途径,的生成可以分为三类。
①热力型,在高温下,离解生成氧原子,空气中的被氧原子氧化形成。
热力型的生成特点是燃烧区域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大,则生成的就越多。
在实际燃烧室中,必然存在温度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高温区的存在,在这些区域内会生成较多的。
②瞬时型,瞬时型的生成与烃类基团密切相关,在富燃料和空气不足时,烃类基团较多,因而产生的瞬时型自然也较多。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内燃机的燃烧过程中,而在锅炉运行中,为了充分燃烧而加入过剩空气,这种情况发生较少。
③燃料型,燃煤中的含氮氧化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而生成的氮氧化物。
燃料在进入炉膛后,燃料中的氮有机化合物先在高温下受热分解,形成、HCN 等中间产物,和HCN能够被含氧原子的化学组分R(OH、O、)氧化生成NO和O。
过剩空气系数(即燃烧区域含氧量)对燃料氮最终生成的有重要影响。
在富燃料条件下,处于缺乏状态,此时燃料中的氮形成大量的、HCN等中间产物,与碳、氢等元素竞争不足的,由于其竞争力不足,而使其转向与已生成的NO发生反应,使NO被还原成,从而减少了的形成。
在贫燃料的情况下则相反。
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影响脱硝系统入口浓度的变化因素,采取措施抑制的生成,减低其浓度,减少喷氨量。
我厂通过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的调整来抑制的生成,降低脱硝系统入口的浓度。
①采用低氮燃烧器,煤粉气流通过燃烧器内部的弯道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煤粉实现浓淡分离,从而降低了燃烧中心的氧气浓度,使煤粉在缺氧条件下燃烧,抑制了的生成,的生成量大幅度降低。
一次风携带煤粉的浓淡分离,在靠近水冷壁附近形成氧化性气氛,可以防止或减轻水冷壁的高温腐蚀和结焦。
②增加SOFA风,我厂通过在距离燃烧器上方一定位置开设了四层燃尽风喷口,使燃料的的燃烧过程沿炉膛轴向分级分阶段进行。
根据负荷和风量的需求打开适当的层数的SOFA风,使得主燃烧区域的氧气含量降低,让燃料在贫氧状态下燃烧,此时主燃烧区域内的α<1,降低了燃烧区域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这不但延迟了燃烧过程,使燃料中的N在还原性气氛中转化成的量减少,而且将已生成的部分还原,使得脱硝系统入口的含量大大减少,也就打打减少了相应的喷氨量。
在机组运行过程当中,打开一层到两层SOFA风后,脱硝入口的浓度能够降低50-100ppm。
③制粉系统采用炉烟风制粉,我厂燃烧煤种主要是烟煤,四套制粉系统至少有三套制粉是磨制烟煤。
采用炉烟制粉,一方面是考虑磨煤的烟煤挥发分含量高,制粉系统容易自燃和爆炸,使用炉烟降低制粉系统中的氧气含量,避开煤粉爆炸的氧气浓度范围。
另一方面因为炉烟中的氧气含量较低,使得一次风里面的氧气含量也比较低,这就降低了主燃烧区域的的生成。
在制粉系统都使用炉烟制粉的情况下,脱硝系统入口的含量可以控制在230-380ppm的范围内,如果CD制粉系统有一套采用纯热风和冷风制粉,那么脱硝系统入口的浓度将达到500ppm以上,将使得喷氨量大大增加。
通过这三种控制方式已经能够大大降低脱硝系统入口的浓度,使得喷氨的量大大减少,也减轻了脱硝系统的负担,在满足脱硝系统节约经济运行的同时也提高了脱硝系统的可靠性,节约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问题二:脱硝系统氨逃逸率高,脱硝效率不高,如何提高脱硝喷氨的利用率,减少氨逃逸。
氨逃逸增加也带来一些后续问题。
①过量喷氨,造成脱硝系统耗氨量增大,氨逃逸增大。
由于脱硝系统中各项数据的采集存在滞后,喷氨格栅中的流场和浓度场分布不均匀,氨氮摩尔比调整不合理等因素使得喷氨不精确,喷氨过量,造成氨逃逸增大。
氨逃逸增大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最直接就是造成了液氨的浪费,直接增加了环保脱硝液氨的消耗量,增加了环保的成本。
而且当我厂燃用高硫烟煤时,燃烧产物中的一部分将被氧化成,和剩余的氨反应生成腐蚀性很强而且粘附性较强的硫酸氢氨,硫酸氢氨会使催化剂堵塞,造成脱硝系统效率下降和和阻力增加。
而且硫酸氢氨的露点温度较高,经过空预器时易粘附至空预器的换热瓦片上,造成空预器的堵塞和腐蚀,增加了引风机的电耗,使得高负荷下引风机喘振的风险增大,提高了排烟温度,降低锅炉的热效率。
而且部分硫酸氢氨流入到电除尘器中也会使电除尘器极板、极线裹灰,影响除尘效率。
氨逃逸增大后也会使得煤灰中的氨盐含量偏高,降低煤灰的品质,影响煤灰的综合利用。
②催化剂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我厂的烟气脱硝装置采用高粉尘布置的SCR工艺,由于催化剂是在“不干净”的烟气中工作,其寿命会受到影响。
因为飞灰中的K、Na、Ca、Si、As会使催化剂污染或者中毒,由于粉尘浓度较高,对催化剂的冲刷和磨损作用较大,影响催化剂的寿命。
烟气的温度也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烟气温度过高也会使催化剂烧结或者使其在结晶而失效。
而且燃烧高硫烟煤后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催化剂可以使部分氧化成,同时可与泄露的氨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硫酸盐(硫酸氢氨)物质,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解决方案:我厂为了提高脱硝的氨气利用率,减少氨逃逸进行了脱硝系统改造,通过优化喷氨格栅的分布,改善流场及浓度分布不均匀,数据采集的优化,采用合理的氨氮摩尔比,提高inft的自动投入率,定期吹灰等方法来提高氨的利用率,减少硫酸氢氨的生成。
①喷氨格栅改造,优化流场。
在省煤器出口水平烟道变径内设置 1 组大尺寸静态混合器,该静态混合器为三角翼形式,布置为单侧导向,起到变径导流和烟气混合的作用;修改上升烟道底部的 1 组导流板,使烟气经过导流板导流后烟气流动角度得到矫正,另外弧板由原来的90°直角形式改为60°,可降低烟气灰分下落的阻力,可防止水平段烟道积灰;SCR 上气室增设 5 组导流板,起到均流的作用,消除整流格栅安装间隙形成的局部高速区;增设 2 组出口导流板,用于减少出口烟气偏流对仪表测量结果和后续换热器磨损等不良影响。
为实现精准喷氨控制,原有的10套圆盘式涡流混合器拆除,重新安装新型喷氨格栅;单侧烟道喷氨格栅分7个区,每个分区调门后包含4个格栅模块,每个模块设1个DN50手动门控制,由3根支管、30支末端喷管组成,单侧烟道共计840支喷管,配套先进控制逻辑算法,通过调整分区调门与格栅手动门,实现机组动态工况下的脱硝精准喷氨。
②优化数据采集,对原有CEMS进行更换:本次改造将#2机组拆除原SCR入口、出口CEMS仪表,更换为NCL1801原位式NOx多点分析仪,测量脱硝出入口NOx和O2浓度,脱硝系统单侧烟道入口安装2个测点,出口安装4个测点,各测点相互独立,同步测量实时输出数据;原双侧共10支DN125喷氨管道全部拆除,改造为14支DN100喷氨管道,安装手动一次门、文丘里流量计、气动调节蝶阀及格栅模块控制手动门。
DCS扩展:所有新增测点信号接至本次技改新增DCS扩展柜,通过光缆接至主机DCS,实现远程监视与控制。
③加强吹灰,脱硝系统吹灰左右两侧各增设一组三只长杆式吹灰器,加上原来的两组,一共有左右侧各三组一共十八支长杆式脱硝吹灰器,并且形成定期吹灰制度,确保SCR反应装置催化剂的洁净和高效。
三、效果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和改造以后,机组脱硝系统工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脱硝入口浓度大幅度下降,且脱硝自动投入正常,氨气利用率大大提高,氨逃逸降低到较低水平,基本不需要再担心硫酸氢氨的问题了,自动投入率很高,设定参数后不再需要人工监视,通过近两年运行数据统计分析,空预器易堵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2机组脱硝系统相比分析和改造之前,脱硝入口的浓度下降约有150ppm左右,按照理想氨氮比为1.2左右来计算,脱硝系统满负荷处理烟气量为98万标立方,江西省统调火电机组年均利用小时数5200小时,液氨价格3400元/吨来计算,一期一台300MW机组一年就可以节约液氨成本一百八十多万元,经济成本节约显著,效果很好,实现了精准喷氨的较为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本文通过对本厂一期脱硝系统来源和脱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厂2018年进行的脱硝系统提效改造,找到了降低液氨消耗,精准喷氨供氨的路径方法。
从近两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一期机组脱硝系统的经济稳定运行还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解决脱硝系统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希望对于火电燃煤锅炉今后的环保脱硝方面得经济可靠运行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1]华能井冈山电厂2×3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 Q/HN-1-5310.09.002-2020.[2]洁净煤发电技术及工程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低负荷三磨安全运行技术措施20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