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0
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二、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展示不动声色之下的人物的波澜壮阔的情感,领略作者的内敛的功夫三、教学过程:1.导语:今天是4月25日礼拜二,离午睡时刻还有一段时间。
趁这一美好的空闲,我们一起去看看遥远的拉丁美洲的8月一个礼拜二发生的事情。
先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故事情节。
(老师概括:礼拜二,母亲和女儿去拜祭上周被打死的小偷儿子)板书:母亲儿子小偷2.《礼拜二》一文并不以情节曲折取胜,而以人物的情感动人。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停)——母亲。
本堂课的重点就在于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为提高效率,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进镇前后3分析人物形象自读课文第一部分(2~3分钟),圈划词句来分析母亲形象特点预想:穷、瘦、矮、弱、老严厉、自尊(板书,成心形雏形)②进镇前,母亲仅仅是一个平凡的母亲,身上带着疑问的女人,后文苏浙母亲身份的进一步明朗,她又为我们展现怎样的形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饰演神父、妹妹、母亲、女儿,5~8分钟准备时间,道具自备。
③邀请表演,并要求其他同学参照文本,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预想:平静、温和、固执、坚强、勇敢、爱儿子④母亲的叙述大都是平静、温和,看来不合常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你能看出情感火山即将喷发的裂缝吗?明确:“胡乱地签上名字”师:看似镇定,实则痛苦。
虽然痛苦,极力克制⑤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胡乱地签上名字”,还有没有其他的行为也是母亲的盾牌来掩饰痛苦的?明确:“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紧紧抓住皮包“”把皮包夹在腋下“Ppt:余华:当他不断地展示细部的时候,他也在不断的隐藏什么,被隐藏的总是更加令人着迷。
师: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动人之处,小细节,大用处。
⑥小结: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尤其是细节描写来为我们展示一位面对儿子是小偷这样非正常情况下的母亲的坚强、自尊、隐忍,也同时展示了这位母亲无惧压力,敢于承认小偷是儿子,丝毫不掩饰对他的爱。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感受伟大真挚的母爱;学习本文的情感处理方法——节制胜于纵欲;理解小说的思想价值和多义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封面比较、画时间轴等活动,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关注小说的人物、环境;通过细节分析,让学生参与并直接认知“节制”与“放纵”的表达,深入探讨“节制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镇定安详、坚强伟大、超越道德宗教”的母爱;探讨情感的处理方法——节制胜于纵欲。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理解“悲悯”情感;理解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识记作家作品法国谚语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正如一部短小的黑白电影,在平静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二、文画比较,把握叙述节奏1.出示中文版小说封面,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比较中文版封面与小说有关情节是否吻合。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人)在礼拜二午睡时刻(时)来到一个小镇(地)去祭奠被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事)的故事。
学会概括方法,注意“人时地事”在概括中的重要性。
3.比较中文版封面与小说有关描写吻合吗?⑴母女形象比较原文: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
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穿的衣服像件法袍。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中午休息时间的选择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呢?本文将会分享一份《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健康午休。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个人的情况安排适合的午休方式和时间。
3.能够做出更好的午休决策,提高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重点1.了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
2.掌握午休方式和时间的设定。
三、教学方式1.讲授。
2.小组讨论。
3.实践。
四、教学内容1.活动开始:首先,向学生询问他们在中午休息时通常做什么,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休息的目的。
2.讲解知识点:向学生讲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包括身体散发出的“瞌睡”信号、大脑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午休对于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重要性等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为小组,探讨他们在午间休息时的个人选择和习惯,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4.实践:在了解了各自的习惯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理安排午间休息时间和方式,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将会掌握更好的午休知识和相关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同时,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加强思考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改善自己的午间休息方式和时间。
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午间休息情况,帮助他们改善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午休习惯总之,合理的午间休息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非常重要,学生们应该了解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午休方式和时间。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午间休息的作用,并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午休计划。
教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午间休息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做出积极的贡献《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教案教学设计《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教学目标:1.了解午睡的益处和必要性,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第13课 礼拜二午睡时刻作品导读 小说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在一个礼拜一的凌晨三点,那是个细雨淅沥的清晨,寡妇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在外边撬门,慌乱中,她拿出了一支老式手枪,黑暗中她举起了手枪,猛扣扳机,一个“小偷”倒下了。
几天之后,“小偷”的母亲坐着破旧的火车,经过一个又一个一样的镇,来到这里祭拜自己的儿子。
文章通过这对母女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母爱的执着以及神父的宽容,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真爱。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隧.道(suì) (2)窒.息(zhì) (3)褴褛..(lán _lǚ) (4)墁.地(màn ) (5)蘸.水(zhàn ) (6)淅.沥(xī) (7)呻吟..(shēn _yín ) (8)剥.落(bō) (9)一模.一样(mú) (10)龟.裂(jūn ) (11)执拗.(niù) (12)钥匙..(yào _shi) 2.识字形(1)⎩⎪⎨⎪⎧ chǒu 瞅了一眼qiǎo 愀然 (2)⎩⎪⎨⎪⎧ 两眼发l èng 愣léng 棱角(3)⎩⎪⎨⎪⎧ dì谛听dì缔造 (4)⎩⎪⎨⎪⎧ tā趿拉jí jí汲汲于富贵 (5)⎩⎪⎨⎪⎧ suì隧道深suì邃 (6)⎩⎪⎨⎪⎧ chán 孱弱chán 潺湲(7)⎩⎪⎨⎪⎧ qún 麇集mí麋鹿山lù麓(8)⎩⎪⎨⎪⎧ 手pà帕bó铂金船bó舶 (9)⎩⎪⎨⎪⎧qiān 签字jiàn 鉴赏 (10)⎩⎪⎨⎪⎧ kāi 揩拭和xié谐 (11)⎩⎪⎨⎪⎧ 中sh ǔ暑shǔ署名3.辨词语(1)瞅 瞧 盯 凝视 瞥①小女孩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稍微离开窗子远一些,目不转睛地 着母亲。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并体会小说传达的超越道德、世俗、宗教的无所畏惧的母爱情感和悲悯情怀(二)体会小说中母亲的象征意义二、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三、教学难点:理解“悲悯”情感和母亲的象征意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每当听到这首歌,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汶川地震中那个双膝跪地,用匍匐的身躯为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孩子撑起一片生存空间的母亲,以及那句“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的手机遗言,这是一个典型场景下母爱的彰显。
今天我们也要接触一个有关“母亲”的话题,可这位母亲却没有刚才提到的那般悲壮,但读来同样深沉,她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母亲,让我们一起走近她。
二、整体感知1、初步交流感受:小说场景描写弥漫着怎样的氛围?2、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内容。
三、探究人物形象1、小说涉及哪些人物?请简要概括这些人物的形象。
神父,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神父除了要主持弥撒及婚礼外,为垂危者祈祷、告解、临终圣事甚至驱魔也是神父的职务。
教徒们认为神父是教会内有神权的人,是他们灵魂上的父亲,可以代表天主“赦他们的罪”。
神父的职权是管理本堂所辖区教徒,进行传教活动。
他代表着至高无上的道德力量。
2、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观点认为小说刻画了最具震撼力的超越凡常“无处不在的母爱”的母亲与有着“人类普遍的同情心”的高尚情怀的神父,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或者你还有其它的解读?要求:分小组讨论,请抓住细节描写深层次解读人物形象对小说主旨的揭示。
分角色朗读34—42段、59-70段,分析神父的三次劝告,体会劝告背后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
明确:母亲:面对死去的小偷儿子细节:叫小女孩不要喝水、不准哭,坐的笔直母亲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安贫若素而来,带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裂人心的悲伤而来,挺直的背影彰显着内心的强大。
面对小镇人们细节:当众人围观的时候,她“夺”过女儿手中的鲜花。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材分析《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的一篇小说,本单元的话题是情感,而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小说中表现情感的方式是节制、内敛的,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心理让人物自己表现,读者通过自主的阅读去感受人物的内心。
正如余华所说“显示一个优秀作家内敛的功夫”。
情感的表达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同时小说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道德之间的纠结,也是非常值得学生思考和体会的地方。
一位母亲能够冲破道德的谴责,这种感情超越了时空,一个被人唾弃的小偷,在他的母亲那找到了尊严,只有漫无边际的母爱才能使她面对道德舆论的时候依然一如既往的表现自己的母爱。
神父在这位坚强隐忍的母亲面前也汗颜了,他的同情与关切也展示了普通人之间的悲悯情怀。
这种情感与道德的选择让人动容,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针对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欣赏小说的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可以在老师的问题启发和提示下,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有效地对小说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虽然小说中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是小说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但高二的学生也具备了攻克难关的能力了,所以基于这一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情感”上。
同时讲授本课的时间恰逢母亲节前,现在的学生对于情感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常常会忽视平凡生活中一些细小的情感表达,忽视在平静表面下所包含的浓郁的深情。
而这篇小说中的母亲确实这样的隐忍而伟大,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本文,把握母亲的形象,感悟母亲的情感,自己或多或少也会有所收获和启发。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情感的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把握小说的内容与主题。
3理解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受伟大的母爱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把握小说的内容与主题理解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理解本文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受伟大的母爱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文章传达情感的方式,把握小说的内容与主题。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背景与文化内涵;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关系;3.能够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读;4.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主题进行深入理解;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与人物形象。
三、教学内容1.《礼拜二午睡时刻》概述;2.人物关系与角色分析;3.情节展开与发展。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午睡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午睡对人体和心理的影响。
步骤二:讲解《礼拜二午睡时刻》概述1.介绍作者、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2.解读作品名称的寓意。
步骤三:人物关系与角色分析1.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关系;2.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行为与心理的原因。
步骤四:情节展开与发展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与事件;2.分析情节发展的逻辑与关联。
步骤五:阅读与讨论1.学生独立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2.学生组织小组讨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对作品的理解。
步骤六:文学知识与写作任务1.讲解与《礼拜二午睡时刻》相关的文学知识,如叙事手法、语言表达等;2.给学生布置与作品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读后感、自由创作等。
步骤七:总结与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点评;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礼拜二午睡时刻》小说文本;2.图片、视频等导入教学材料。
六、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与积极度;2.学生写作成果的质量与创意。
七、拓展延伸1.邀请作家或文化名人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2.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等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高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文本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和拓展活动,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情感”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拜祭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呈现的是拉美这块土地和生存在上的贫穷者的苦难,流露的是作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小说采用“节制胜于放纵”这一情感处理方式,达到了看似平静,地底下却是情感的熔岩崩突的效果。
《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由于情感上的特殊处理使得学生在理解外国小说主旨时还存在难度,许多学生读了几遍之后感觉还是不太懂。
所以要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以及认识到小说情感处理的方式还有比较大的困难。
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把握小说的内容,体悟人物的情感,理解小说的主旨;②提高学生品评小说人物和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品析,体悟母亲的情感和神父的温情,进而领会小说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的苦难,同情关怀生活中的弱者,激发悲悯情怀。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从简洁的文字中体会理解母亲这个苦难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即理解文章的主旨。
4 教学思路直接导入,亮出话题,明确本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以主问题“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体味母亲的内心世界”,感知母亲的情感,理解母亲的苦难及其母爱的伟大;通过小镇的人对母亲的态度和神父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对比体悟神父温情的可贵;从对上述三者情感的体悟中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悲天悯人;最后,总结提升感悟。
5 教学设计5.1 导入。
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其情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体味《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情感的魅力。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标题: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2. 掌握正确的午睡方法。
3. 培养形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2. 示范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
3. 介绍午睡的时间和时长。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例如:午睡可以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改善记忆力、缓解疲劳等。
2. 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例如:平躺在床上,用深呼吸的方式放松身体和大脑。
3. 示范(10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介绍午睡时间和时长(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午睡的最佳时间和时长,例如:最好在午饭后的30分钟内进行午睡,时长不宜超过30分钟。
5. 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午睡练习,每人有10分钟的时间进行午睡。
6.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午睡的感受和体会,总结正确的午睡方法和习惯。
四、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午睡方法和习惯。
五、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一段冥想或深度放松练习,增强休息和放松的效果。
2. 探究不同午睡时间或时长对身体和大脑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改善记忆力- 缓解疲劳正确的午睡方法:- 平躺在床上- 深呼吸放松身体和大脑午睡的时间和时长:- 最佳时间:午饭后的30分钟内- 时长不宜超过30分钟。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听力:学习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并能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2.口语:通过课堂练习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3.阅读:通过阅读学习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4.写作:了解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写作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2.阅读并理解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3.了解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写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1)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午睡2)简单讲述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2.听力1)朗读课文,学生根据语音节奏和脉络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和intonation3)老师播放听力录音,学生在课本上做完填空题4)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老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口语1)分成小组,进行有关午睡的角色扮演2)讲述自己的午睡经历,分享午睡的好处和坏处3)进行口语练习,如听说训练、汇报等4.阅读1)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午睡的文章2)学生分组,讨论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3)学生回答问题,展开讨论5.写作1)老师给出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2)鼓励学生就相关议题进行写作3)学生按照老师设置的要求,互相修改作文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四、结束语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并了解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习俗、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注意保持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习俗、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以及午睡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好处和坏处。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午睡成为了一种舒缓压力的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