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贴着人物写”》高娜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 格式:doc
- 大小:16.51 KB
- 文档页数:10
《与众不同的他——人物的外貌描写》开篇语: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中人物外貌描写的技巧,品味语言的魅力,进行有创意、有深度的写作,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记叙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节课旨在此环节有所展示,与各位交流,共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预期效果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与众不同的他——人物的外貌描写》是高中语文必修①表达交流之记叙文写作《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的内容。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品味语言的魅力,进行有创意、有深度的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乐于分享自己写作成果,是教材编写者将表达交流之记叙文写作《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纳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①的出发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记叙文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2、情感目标:领会记叙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品味语言的艺术[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人物特征、善用修辞,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策略(一)学生状况分析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一重点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爱提问题。
针对本班的情况,我会采取引导、点拨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会使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点拨式教学法(三)说学法: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师生共同探究记叙文人物外貌描写的技巧,养成自觉参与讨论的习惯。
为此,我会采用讨论法,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程序(一)课前预习: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西游记》的录像片断。
2、学生在熟悉名著情节的基础上,自主赏析孙悟空的人物魅力。
贴着人物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1、了解和学习分析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以《阿q正传》《红楼梦》等为例分析人物形象【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从小到大的小说阅读中,大家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故事,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没有那个小说中的人物给你印象十分深刻?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二、小说人物
在中外许多著名的小说中,有很多小说是直接用人物的名字作为题目的,比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的《罗亭》、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塞万
提斯《堂吉诃德》、鲁迅《孔乙己》、老舍的《骆驼祥子》,等等。
这些小说都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当我们谈起这些作家的某部作品时,首先出现在头脑里的往往都是他们笔下那些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王熙凤,生性多疑、任人唯才的曹操,仗义耿直,莽撞性急的李逵,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朗德纳克侯爵。
这些人物已经从纸上走下来,成了我们的邻居,在他们身上你能看见他人、自己、生活和整个世界。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因素,即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小说的核心人物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
这就是人物的意义,也是写人物的小说的意义。
三、贴着人物写
那么怎样才能塑造出如此鲜活的人物形象呢?沈从文先生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这一问题时,很有心得地告诉我们:“贴着人物写”。
那什么是“贴着人物写”呢?
1、人物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表情、音调、身材、服饰和风度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
小说描写人物的肖像,不只是让读者熟悉人物的外貌,而是要通过它体现人物的阶级身份、生活处境、生活遭遇和社会地位,要揭示人物的内心
世界,从而显示人物的性格。
富有特征的肖像能使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是构成典型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展示两段文字
猜猜他是谁? 小小的眼睛却透出一种摄人的神魄,桀骜的嘴唇线条,高挺的如希腊贵族般的鼻子。
棱角分明的脸。
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
(周杰伦)
脸有点长,还有坑坑洼洼,短头发,身材比较高(刘翔)
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着一条花手巾,提着一柄九齿钉耙,笑憨憨的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
(猪八戒)(2)课本中作者刻画的人物。
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
(祥林嫂)
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居里夫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
(3)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阿累《一面》
解析:这段文字是作者阿累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晚年时的鲁迅先生尽管病入膏肓,但依然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通过这段外貌描写可看出作者对先生健康的担忧。
2、人物的心理描写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但由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他的外表并非完全吻合,也不是都有直接的联系,因而仅仅靠外形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要受很大的局限。
事实上,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只靠外貌描写所能完全表明的。
所以,作家必须直接描写人物的意志愿望、爱好和思想感情,就是说,要写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展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内心思想斗争的历程,描写人物的体
验、感受。
总之,要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有力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给读者以深刻的教育和感受。
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描写,是小说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方法有:
(1)内心独白,即作者直接剖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活动的方法。
如《阿q正传》中写到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解析;以上心理描写虽然很简洁,但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他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中国几千年来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于他的脑海中。
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意接受。
(2)还有一种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即通过梦境、幻觉写人物的思想、愿望,用以显示人物思想意识变化的曲折历程。
梦境往往是现实无法达到的渴望的折射和反映,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到;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她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安徒生将人性、社会的黑暗都暴露在他笔下。
3、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因在于人的想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言行也就随之变动。
如同意识流一样,人物总有些不确定的情绪出现,对这些变化中的情绪和心理的外化表现的把握,可见出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所以不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或者行动等外部活动,表现人物内心
《红楼梦》中这段语言描写
“天下真有这般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孙女,愿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的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这段语言既夸赞了黛玉,又讨好了贾母,就连迎、探、惜三姐妹也心里美滋滋的,一个乖巧善变八面玲珑的王熙凤顿时活跃在我们面前。
《孔乙己》中这段动作描写
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作者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经济状况,反映了他可怜可气的性格特点,体现作者怒其不争的心情 4、侧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如《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用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写罗敷的美
作业
2019年全国 I 卷语文试题鲁迅《理水(节选)》
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6分)
||||。